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就是这样的“陷阱”和废物一般的运输机,竟然都堂而皇之地载入了“500架名录”。

当初,陈纳德答应的是做三个月考察。一转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他这才发现中国空军的问题大大超出预计,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按照合同,他在把所有发现的问题交给中国人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很尽职了。

但是一个突发事件使他临时改变了主意,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时,陈纳德正在洛阳航校进行考察。

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留下来。

陈纳德随即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两天后,蒋介石回电:非常感谢,请立即奔赴南昌,去主持那里的战斗机训练。

让陈纳德没有料到的是,南昌之行却成了他这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

大多数飞行员除了起飞和降落,其他技术动作都做不了。陈纳德亲眼看到飞机在空中打着转,一架接一架掉下来。一天之内,竟发生了五起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不过是基础飞行训练,难以想象,那些意大利教官们都是怎么教导的。

一了解,原来意大利人平时就只教飞行的ABC,而且他们对航校学生的要求松得可怕,就像现在的国内大学,只要进得此门,管你如何,一律可以顺利PASS。

我们在学校里念书念得不好,可以继续补课,到了天上,连补课的机会都不会有。

飞机不行,飞行员更不行,如何跟人家进行空战?

陈纳德变得心情恶劣,这种情绪一直伴随他和毛邦初登上庐山。

喜剧变成了悲剧。气急之下,蒋介石恨不得把毛邦初给一枪毙了,但是毙一个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蒋氏夫妇都把目光转向了美国人,他们需要眼前这个救星。

陈纳德鼓起勇气,把自己在路上考虑的方案和盘托出:完全改造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但我可以部分改造。

陈纳德讲了20多分钟,蒋介石听完之后站了起来,望着他,慢条斯理地点了一下头,然后回转身走进了里屋。

陈纳德刚来中国不久,对东方人说话处事的含蓄方式还不太能够适应,倒是宋美龄很快笑着解除了他心中的疑团。

你的方案通过了!

陈纳德,这位大洋彼岸的怀才不遇者,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干了,他将以一位“美国农民”的身份,实际执掌中国空军的指挥权。

第2章 出师未捷

1937年8月13日,在南京中国空军总部,陈纳德熬夜干到凌晨,制定了空军的第一份作战计划。

目标:轰炸日舰。

空军就是要配合陆军作战,黄浦江江面上停泊的日舰对中国陆军的威胁委实不小,“虎将”黄梅兴就是中了日舰打出的炮弹而阵亡的。

显然,目标定得很准,就看效果如何了。

效果很糟,糟透了!

那天上海的天气条件不好,下面看不太清楚,难以进行高空轰炸,这一点是陈纳德起先没有想到的。

不能炸,那就返航呗。

没有一个人愿意返航,都憋着劲儿要炸它一艘,立一大功。

轰炸方式一共两种,高空行不通,便只有降低高度俯冲了,可问题是,所有轰炸机飞行员只接受过7500英尺高度的训练,低了根本就没怎么练过。

飞行高度很快降到1500英尺,这下可坏了事。

在下降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要控制航速,不知不觉竟然开到公共租界上空来了,而避开租界曾是陈纳德在命令中再三强调过的。

更严重的是,飞机上的轰炸瞄准器也没有进行重新调整,大家都以为自己罩住了日本军舰,谁知瞄准的却是公共租界的中心!

毫无疑问,炸弹下去,死伤惨重,不过损失的不是日军或日舰,而是中外平民。

陈纳德使足力气一个大脚,结果射出去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乌龙球——除了误炸公共租界外,真正的目标日本军舰安然无恙。

我的上帝,这怎么可能?

陈纳德马上开起一架飞机亲自到前线察看,本来想去出事地点上海,但在长江上空他停住了。

眼前正有三架中国轰炸机在进行俯冲轰炸,并且炸弹已经击中了一艘军舰。

太棒了,不管怎么说,总有那么一脚射进对方球门了吧。

陈纳德的飞机上贴着中立国标志,没有任何作战设备,但他艺高人胆大,冒着弹雨从军舰旁边一穿而过。

一看,人差点没一个倒栽葱从飞机上摔下去。

军舰甲板上的标志又大又明显,原来竟是英国巡洋舰。

陈纳德气得扭头就走。

回到南京机场一看,自己的机翼上全是弹孔,原来也中了招。

英国舰你们炸,我这架“中立国”飞机你们也打,长眼睛都是干什么用的!

美国人怒吼一声,给我飞机上装机枪,马上装。

他瞪着刚刚返回的轰炸机飞行员:还等我给你们发勋章吗,下一次再让我看到你们中有人朝我开枪,我立刻把他给打下来!

首轮就没能成功,这让陈纳德颇受打击。

事到如今,也不可能再手把手地教飞行员们如何俯冲轰炸了,还是得靠战术才能制胜。

这个战术就是:用战斗机来对付轰炸机。

陈纳德是个有心人,在应邀来华之前,他曾秘密潜入日本,搜集了关于日本航空队的第一手情报。

这些情报让他心跳不已,原来日本人也研究过美国“正宗空军理论”,而且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是“轰炸至上论”的绝对拥趸。

你们学什么不好,要学这个,看来不倒霉都不可能了。

陈纳德据此作出判断,日本轰炸机前来进攻时肯定不会使用战斗机护航。

早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前,陈纳德便集中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使用最好的飞机机型,进行突击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对付轰炸机。

中国空军一共有三个战斗机大队,所谓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大部分都集中于四大队。

四大队从中队长、分队长到普通飞行员,都毕业于中央航校。这个航空学校是美国顾问的大本营,接受的是美式教育,而且训练和考核都很严格,绝不是意大利教官闭着眼睛点个头,就能顺利拿到文凭的那种,因此他们就顺理成章成为中国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至于最好的飞机机型,当数美国鹰式飞机(霍克式飞机)。它们属于那91架可用飞机中的王牌,绝非意大利烂飞机可比,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机型确实是中国空军最犀利的作战武器。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两个“最”加一块,那矛就不是一般的亮了。

在聪明的学生面前,洋老师倾其所有。这就是陈纳德在庐山上向蒋氏夫妇所承诺的“部分改造”。

他没有白下工夫,很快就在第二轮收到报偿:“八一四”空战大获全胜。

“八一四”空战的胜利,除了陈纳德战术运用得当外,还与另一位传奇人物有关。

在飞行员中,最优秀里面还有最优秀,宝塔尖上站着一位——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此后被誉为中国空军“天神”。

高志航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他曾经是东北空军中的一员。

跟19路军中的翁照垣一样,高志航的飞行技术也是在法国学的,只不过老翁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陆军起点,而高志航却因缘际会,成了不世出的空中骄子。

高志航19岁就成为少校飞行员(陆军衔),看到这里,陈纳德可能要狂郁闷了,他都快混到50岁了,在美国空军中的牌牌竟然还是尉官。

不过五年之后,现实就给了包括高志航在内的整个东北军狠狠一击。“九一八”那个晚上,东北飞机场上停靠着300多架飞机,可是一弹未发,全都原封不动地送给了日本人。

面对这残酷的一幕,这个叫高志航的东北人心碎了,他不再年轻,尽管从生理年龄上来说,他那年才刚刚24岁。

在高志航背后,是一支军队被命运无情拨弄的身影。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到过沈阳,并在那里看到了如今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北大营营房,那应该是一所马厩。

当时还要拍一个视频,为此,人一直静不下来,但当我置身真实现场,仍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感伤。

遥想当年,这里一定会有很多东北军的官兵出出进进,那时候的东北,茅草很高,骑兵们骑着马,飞奔在草原上,于是草地就像波浪一样,从中间划开一道道流线,并往前不断延伸。

只是这一动人的情景突然就被无情地打断了。从那个晚上之后,骏马失去了主人,马厩失去了骏马,东北的上空一片阴郁,直到彻底归于沉寂。

斗转星移,这个叫做东北军的军队也曾经勇冠三军,也曾经入主中原,也曾经是这片黑土地的主人。

昔日的主人们,你们到哪里去了?

高志航告别家人,只身进入了山海关。

从此,他将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刀割肤,从此,他的心会被一次次唤醒,然而也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

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在南京,高志航经人介绍,准备加入中央航校。

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结婚,而高志航的妻子是白俄流亡贵族,这成为他加盟中央空军的最大障碍。

也不知道制定这条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娶外国美女是爱国举动嘛,难道让老外把我们的美女都给拐了去,你才高兴?

高志航夫妻感情非常深,他为此困惑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最终还是咬咬牙,硬起心肠,写下了一篇史上最奇怪也最动人的“休书”:东北一别竟成永别,请你不要怨恨我,因为国难当头,又何以为家,要报国,就只能如此。

我记得,上学时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一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就几乎让我也跟着“泪珠和笔墨齐下”。

而和《与妻书》那样的“死别”相比,高志航的“休书”无疑就意味着生离。

一样的伤心欲绝,一样的痛彻心扉。

自此以后,高志航永失所爱,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而他的俄国妻子最后也在战乱中不知所终。

没有谁知道,这位未来的空军“天神”是否也经常在梦中见到那熟悉的脸庞,当清晨醒来,是否还会泪流满面。

这是属于个人的悲剧,却是国家的幸运,因为高志航终于能够再干回老本行了。

只是,他不再是那个人人称羡的少校飞行员,一下子连降三级,成了空军少尉,后面备注:见习。

第3章 伯乐

在这之前,高志航已经拥有整整五年的飞行经验,可给他的位置还是个实习生,只拿军饷,不参加飞行,就是军饷也拿不全,只能拿七成。

当时东北军人在全国的声誉和境遇都已降到冰点,他们一失东北,再弃锦州,三丢热河,最后弄到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等到落魄的时候,就没几个肯拿正眼待见他们的,皆称之为“误国军”。

有人讽刺说,中国不是拿不到诺贝尔奖吗,依我看,至少有一个奖是有希望得的,那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把这个奖授给他们的少帅才是。

张学良那时几乎就是东北军的精神偶像,说这种话就等于是在指着你鼻子尖骂人了。

坐着冷板凳,还要时常承受类似的冷言冷语,是个人都可能要精神崩溃,更何况空军本来就是个在天空中翱翔的军种,骄傲是他们立身的资本。

很多跟高志航一道进来的原东北军飞行员都因忍受不了,一个接一个退出,可是高志航选择默默地留了下来。

如果换成多年前那个年少得志的少校飞行员,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多少痛苦纠缠,多少黑夜挣扎,哪怕每一刻都必须承受孤独和苦痛,然而你仍然需要坚忍地度过,只为了那句入关前曾许下的庄重誓言。

请给我一个机会,一个高飞的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让高志航等到了。

航委会主任黄光锐前来检阅空军,飞行员们都在老大面前尽情施展。

这时黄老大注意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也站在人群中间,却显得那样孤单和落寞。

黄光锐心里一动:为什么他不飞?

旁边有人赶紧解释,说这哥们儿是见习员,没有资格在领导面前表演。

黄光锐说让他飞起来试试,我想看看。

终于遇到伯乐了。

黄光锐出身于华侨世家,据说16岁就学飞行了,曾担任广东空军司令。正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行家,所以才识得千里马。

高志航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幸运,他差不多是以一种受宠若惊的心情爬上了飞机舱位。

前面表演得都不错,让人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问题是最后一下演砸了。

降落时,由于起落架放得太迟,机身受到了损伤。

这种失误过于低级,飞行员还没从飞机上下来,周围就议论纷纷。

议论的内容,叫做阴谋论,意思就是这姓高的哪里是来表演的,八成就是来搞破坏的。

众人的逻辑关系大致如是:东北人不好,高志航是东北人,所以他也不好,不好的结果就是想破坏我们的飞机。

高志航傻眼了,他的心也又一次跌到了谷底。

自始至终,黄光锐始终在观察着高志航表演的每一个动作,这时他得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包括高志航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结论。

黄老大说,高志航是好样的,他的飞行技术非常好,至于失误,纯粹是由于他久不训练的缘故。

不仅没处分,还直接提升为中尉分队长。

看到这里,连我都要流泪了。老天,怎么我就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伯乐呢?

高志航自然更是激动加感动,自此以后,他得到了训练的机会,一练起来就疯魔。顺过来飞,倒过来飞,直线飞,弧形飞,一架飞机摆弄得跟我们上下班骑的电动车一样,想它怎样就怎样。

他后来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晚上开飞机不用打灯,摸着黑就能把飞机给拉上去。

等到黄光锐第二次检阅,在看过高志航的表演后,当场下了断语:你的技术在中国空军中已经是独一无二,东方不败了。

既然是东方不败,再做中尉就屈才了,马上提升,做上尉。半年之后,再升为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副。

千里马由伯乐提携,终于出头了。

可这时候,高志航却与顶头上司毛邦初乃至恩人黄光锐发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高志航跟“空中魔术师”陈纳德一样,在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冒险和进攻,而反过来,领导跟你想的可能就不一样,他们觉得中国空军力量不行,所以要“维稳”,主张防御。

两任领导,黄光锐和毛邦初,都是如此。

一个要攻,一个要防,在平时的训练中肯定会有冲突,这让高志航感到自己受到很大束缚,因此也有了陈纳德式的苦闷。

不过他的苦闷很快就得到了解放。

蒋介石过50岁生日,号召大家捐飞机。英国、德国、意大利的飞机供应商一听到消息,马上就派自己的飞行员到南京来做飞行表演,以便吸引中国买家。

外国人都是生意头脑,而中国人在这方面却一向敏感,觉得老外是不是要在我们家门口摆擂台啊,欺咱飞行技术不行是不是?高志航闻讯后,憋着一口气,主动请求进京表演。

蒋介石在检阅台上看半天,天上眼花缭乱,穿来穿去的都是人家的飞机,心里自然有些不爽。忽然,斜刺里冲出一架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忽上忽下,忽高忽低,花蝴蝶一样地玩动作,把老外都给比了下去,引得地面上人们一阵叫好。

一问,飞行员叫高志航。

蒋介石立命召见,并当着众人的面夸奖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