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传宋哲元的话如果出自萧振瀛之口,听在蒋介石耳朵里,只能起反效果,所以得由别人说。

萧振瀛最初想到的人是国舅爷宋子文。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正是最当红的时候,在蒋介石那里很吃得开。如果能让他在蒋介石那里美言几句,不愁好事不成。

可是这条门路好是好,却进不去,甚至连宋子文的面都没有办法见着。

宋部长什么人,当年的顶级“海龟”,不仅仅是喝过洋墨水那么简单,人家喝的还是美国哈佛的墨水,平时走路都是鼻孔朝天,一不高兴,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

别人跟他一说萧振瀛求见,他马上问:萧振瀛是谁?他留过英,去过美吗?知道来是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吗?

哦,都不知道,英语也不会说。那我怎么跟他交流?不见!

萧振瀛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敲另一个显贵的门——宋子文的姐夫、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这一敲真的敲开了。

说起来,孔祥熙和西北军还有那么一点历史渊源。早在冯玉祥尚未脱离直系的时候,孙中山为了策反他,就把孔祥熙派到了冯玉祥身边。后来,冯玉祥加入“四兄弟”,孔祥熙和蒋介石又是亲戚关系,两人的往来自然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之前,并不说明孔祥熙对萧振瀛一定留有什么印象,虽然萧振瀛上次来京,彼此又见过一面,但也早就不知抛到哪个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对于前者来说,每天找蒋介石的人不知凡几,萧振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但是印象是可以加深的,尤其是当对方拎着厚礼上门的时候。

29军穷得叮当响,最缺的就是钱,然而正所谓“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为了把门路走通,萧振瀛想方设法,又凑了钱,买了厚礼送给孔祥熙。

和阎锡山一样,孔某人一向被外界封为山西大财主,经商很有才,私下也赚了很多银子。照理,他这样的人,对身外之物应该是抱很无所谓的态度的。

可你见过谁真正嫌钱多的?何况在民国笔记中,这位孔兄虽然会几句洋泾浜的晋版特色英语,实质却是大俗人一个,与他的小舅子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时人甚至认为这位自称的孔子后裔颇似三国时的一个著名人物——那个同样俗不可耐的刘表刘景升。

不过俗有俗的好处,因为跟俗人们打交道,正是萧振瀛的特长。

一进门,萧振瀛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孔祥熙吃了一惊,连忙扶他起来。

萧振瀛却跪着不动。

我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团体和朋友才给你磕这个头的。如果你不答应帮忙,我就永远不会站起来。

自古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孔祥熙大受触动:我试试看吧,你先起来说话。

两人分宾主落座,萧振瀛递过话来:虽然我们老西北军已落魄至此,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孔先生今后会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

这句话果然让孔祥熙很受用。

他虽是中央大员,但毕竟是文臣,要想在蒋介石这个连襟面前提高身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和有实力的地方军队拉上关系。

不错,如今的西北军是今不如昔了,然而这就跟炒股一样,原始股价格低,以后上涨的空间才大。同时,这个股票简直就等于自己免费送上门来的,除了动动嘴,实际根本花不了什么成本。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以后真的涨不上去,变成了垃圾股,他孔某人也用不着急得跳脚。

孔祥熙用他那孔方兄一般的心思,拨了两下算盘,觉得这笔买卖实在划算,非常值得一试。

然后他就跟蒋介石敲边鼓去了,敲来敲去,无非让蒋介石相信,这个宋哲元当年反蒋,实在是因为身处冯玉祥帐下,不得不为之的结果,其实他这个人的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对你老人家也并没有什么恶意,当年还力争过反蒋不如反阎呢。

从这时候开始,蒋介石对宋哲元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了这个基础,萧振瀛便能再次献计,上次是“制奉”,这次是“制晋”。

中原大战后,被赶走的阎锡山到外面躲了一段时间,如今又回到了太原,这下轮到蒋介石犯愁了。

虽然老阎看上去已无多少再次造反的胆量,但你也别想轻易摸到他的窝里面去。

山西不通车(路轨跟全国其他地方不同),不配合,不鸟你,像个刺猬一样,让你无处下嘴。

萧振瀛给蒋介石带来了开心药丸。

他第三次拜见蒋介石。一见面,也不再说什么西北军、29军了,口口声声都是“咱们的部队”。

有“咱们的部队”在山西,准帮您看好那个不安分的阎老西。

萧振瀛还表示,29军有意找机会北上,从晋南开进晋东,对西北军的“世仇”阎锡山负起监视的任务。

这帖药正治蒋介石的心病,后者立刻转忧为喜。

既然笑了,下面这个口就比较好开了。

29军恨阎入骨,非常愿意为您效忠,不过他们现在遇到了点小困难,缺乏经费。

这个容易。

蒋介石当即刷刷两笔,拨特别费每月30万,并承诺追加每月军饷。

这趟回来,萧振瀛一次就先带回了两个月的特别费:60万!

随银子在一起的还有清单,就像现在的工资单一样,给你详细标明每月增加的各种军饷收入,对此,那些苦惯了的原西北军老兵都觉得非常稀奇,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是可以拿这么多工资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西北军的时候,基本就只能管个饱饭,每月只能发几元钱“鞋袜费”,就连这也从来没有发全过。

经过萧振瀛的上下打点,这支寄人篱下的部队也开始过上了像模像样的生活。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没过多长时间,有人来赶他们了。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阎锡山摆起一张臭脸,对29军下了逐客令。

当然,他如果公开这么做,还是有些难度。因为早先山西省主席徐永昌临时当家的时候,出于同室操戈之谊,已经答应29军可以驻留了。现在反悔,感觉上会很没面子。

不过这个难不倒老阎。他别的没有,鬼点子还多的是,其中一个就叫做:借刀杀人。

很快29军就接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说是要把部队调到江西战场上去。

接到电报,29军高层都炸了窝。

江西那是个大火坑啊。对地方部队来说,跟发配充军没什么两样。

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中央来的电令,看上去谁也没辙。

编制给你,饷银给你,你说不去打仗,难道想反叛不成?

但是29军有一个萧振瀛,他似乎什么时候都有办法。

南京政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要把我们从山西调走?不用问,肯定是阎老西出的馊主意。

你让我们走,我们偏不走。

萧振瀛不找蒋介石,他去找张学良。

做这种事,得有帮手。萧振瀛的帮手,就是同为谋臣的秦德纯。

秦德纯到东北军中四处放风,说阎锡山回太原后要坐大了,根本不把东北军放在眼里,而且他还记着中原大战时东北军从背后捅他一刀的一箭之仇,一不留神,没准会如法炮制,从背后反过来也捅你们一下。

张学良本来对阎锡山回到太原就心存疑虑,听到之后更是又惊又怕。

这时候萧振瀛找上门来,并且毛遂自荐,说29军愿意帮东北军监视阎锡山。

有人肯帮我们挡子弹,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少帅马上点了头。

这边阎锡山为了“恭送”29军出晋,专门派了代表过来,指定线路,沿途还安排各县进行接待,什么大鱼大肉,甚至毛巾香皂都应有尽有,就准备打发这帮人尽快离开,越早越好,越远越爽。

当着太原代表的面,萧振瀛对29军官兵训话,让他们吃了喝了拿了以后,千万不能忘记“阎司令”的恩情,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亦不能淡忘其意”。

太原代表很满意,走了。

第二天,29军忽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又返回晋东。

此时,阎锡山却还坐在家里想美事呢,听到消息,腾地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让他们滚蛋,怎么又回来了?

一打听,明白了,正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着了一个叫萧振瀛的小子的道。

转弯抹角不行,只能直来直去了。

阎锡山派人找到萧振瀛,明白告诉他,这是山西的地界,其他部队不准任意驻扎。

萧振瀛的回答是:山西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中国的部队,所以愿意驻哪里就可以驻哪里。

听上去正气凛然,其实也蛮有点耍无赖的味道在里面。

中国地方这么大,哪里不好去,你们怎么就愿意驻我们这地儿?

可是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情况下,不耍无赖,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应对办法。

阎锡山自以为脸皮已经很厚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要强,一时也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他到蒋介石那里告御状,后者却再也不提让29军南下的事了。

第49章 走后门(2)

不用说,背后当然是张学良起的作用。

留驻晋东,为29军走上成功之路创造了条件。倘若当初他们被调往江西,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

在晋东的那些日子里,29军的日子仍然过得很苦。如果换其他部队,也许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宋哲元和他的弟兄们必须坚持。

衣服破了,再凑合着披一披,鞋子烂了,索性扔掉,咱光脚的不怕他穿鞋的,枪支旧了,那就当烧火棍继续在肩上扛着走。

反正已沦为宅男,哪儿也去不了,不用怕在外面丢脸。

这次第,还是缺不了那句提精神的老俗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大任”是一定会来的,而且也不用等得太久,这个“大任”就是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29军发出通电,请缨抗日。在电文中,萧振瀛特地加了一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29军晋东练兵,从头至尾都以“枪口对外不对内”为口号,其假想敌只有一个,那就是日军。

日人侵华,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可谓双刃剑,既标志着民族危机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军人崭露头角的机遇接踵而至。

29军的学习榜样,就是南方的19路军。

“一·二八”淞沪会战之前,19路军不但籍籍无名,还差点在江西战场上做了炮灰。可在那一战之后,全国皆以之为英雄,差不多到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地步。

此时29军的处境和淞沪会战前的19路军相仿,后者的成功显然给他们以很大启发。

本来就近乎一无所有的穷汉在敢于拼命,舍得拼命方面肯定比坛坛罐罐一大堆的富家子弟要豁得出去得多。

我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可能是整个世界。

不过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它需要实力。

让我们认真准备吧。

先从吃饭开始。

吃饭前,大家先唱个《吃饭歌》,受点教育。

小朋友吃饭时在桌上掉了个米粒,可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课堂上老师说的:我们碗里的每一颗米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绝不能浪费。

为了不浪费,应该捡起来,把它吃掉。

这个道理,29军也要讲。不过他们更进了一步,要官兵吃完米粒,记住向农民伯伯报恩——打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

很深刻,也很形象。

吃完饭,要开早会,官兵必须高声问答。

还记得《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点名时的那个经典场面吗?形式上差不多。

列兵“许三多”。

到!

东三省是谁的?

是我们中国的!

可它现在被日本占去了,你不恨吗?

我十分痛恨。

那怎么办呢?

奋斗!奋斗!奋斗!

怎么样,很励志吧。这是教一般士兵的,至于军官,他们层次还得高点。

29军军官的必读书,说出来吓你一跳:

“四书五经”里面的“四书”。

他们另外又编了一本《义勇小史》,里面讲的都是岳飞、韩世忠、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的事,也是必读书。

看起来,“四书”跟这本通俗小书一高一低,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在宋哲元他们看来,都是一码事。

读“四书”,不是为了上京赶考,而是要从中读出忠义二字:忠于朋友,忠于国家,然后可以救国救民。

你还不要说他们陈腐,都是故国传统文化,里面鸦片鱼翅都有,就看你是想吸鸦片还是吃鱼翅了。

在29军中,军官们经常就“四书”展开答辩,获胜者能得到宋哲元的亲自奖励。

思想工作要做,军事训练也不能丢,在这方面最有名的是被称为“张扒皮”的张自忠。

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多干点活,他得天不亮就钻鸡窝,这至少说明一点,你要让别人卖力,自己就得先掉一层皮。

“张扒皮”也是如此。

这名字是怎么叫出来的呢?

有一回下大雪,大家都拖拖拉拉躲在营房里,不愿出操。

张自忠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棉衣先给扒了,然后光着个膀子在操场上跑起了圈。

还看什么,都扒了“皮”,一块跟着跑吧。

“张扒皮”虽然狠,但没人敢不服。堂堂师长,和士兵剃一样的光头,穿一样的衣服,蹲在一口大锅边吃饭,同吃同睡同劳动。

看过张自忠第38师的训练你就知道了,人家这个师长可是实打实的。

找一两个兵在旁边,你们大家就看着我给你们做示范,什么时候能做到我这个样子,就OK。

那是要射击就射击,要白刃就白刃,单兵技术,百里挑一。

1931年夏天,孔祥熙以实业部部长的身份考察华北政务,公务之余,到山西老家去扫墓。不过,为外人所不知的是,他此行还担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受蒋介石之托,来打探一下29军的虚实。

孔祥熙曾帮宋哲元在蒋介石面前说过好话,因此宋哲元对他招待备至,还特请其检阅军队。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出现在孔祥熙眼里的这支部队,已经是步伐整齐,风纪肃然,官兵则个个精神饱满,毫无倦怠神色。

只有自身过硬,机遇来了才能一抓一个准。

29军参加长城抗战,起初奉的是张学良之命,后者当时尚未辞职,他让宋哲元去喜峰口驻防。

华北的长城有1000多公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要守,只须卡住重点关隘即可。自古以来,长城有三个关隘最为重要,从西向东,分别为:古北口、喜峰口、冷口。

行军之中,宋哲元突然接到张学良发来的一份电令,要求他们移师冷口。

对于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宋哲元大为困惑,身为总参议的萧振瀛却马上明白了其中缘由。

肯定哪个地方出了差错!

通过萧振瀛的提醒,宋哲元终于回忆起不久前发生过的一件事。

在北平开内部军事会议,大家划分防区。张学良拿铅笔在地图上信手一划,对宋哲元说,你守喜峰口。

宋哲元上去一看,认为给29军的防区太多了一点。

少帅说,你别怕呀,旁边不还有个何柱国吗,他可以帮你。

不提何柱国犹可,一提,宋哲元不乐意了。

这兄弟刚刚丢了山海关,一个败军之将,他能给我帮什么忙,不添乱我就谢谢他了!

张学良听完这句话,当场僵住,好半天都没能抬起头来。

其实,宋哲元是个性格直爽、说话不会拐弯的人,当时在会上嘀咕了那么一句,纯属有口无心,并没有想得太多。

了解事情经过之后,萧振瀛跌足长叹。

看来张学良开始忌我们了,他把29军防区由喜峰口换到冷口,是害怕29军会抄袭滦东的东北军之后路!

都什么时候了,作为三军总指挥的张学良竟然还存有这种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