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唐风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元忠行礼后,即问道。
听皇帝如此一问,魏元忠大喜,他没想到写的一封建言,刚刚交给尚书右仆射戴至德两天,皇帝就召见了他,并且当堂问询此事,心内也在狂跳,当下定了定神,娓娓而道:“理国之要,在文与武两个方面。但如今言文者只以言词华丽为首要出发点,而不涉及治国大事;言武的人只以骑马射箭为本,而不知方略。这对国家的治理有何益处呢?所以陆机著《辩亡》之论,但挽救不了他自己在河桥的败亡;楚国大夫养由基有射穿七层甲片的勇力,也不能避免楚军在鄢陵之战中的失败,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面对皇帝及朝堂上这么多重臣的注视,魏元忠心内有些兴奋起来,“古语有云:‘人无常俗,政有理乱;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所以臣觉得,选择将领应当以谋略为根本,勇力其次。如今朝廷用人,一般都录用将门子弟及战死者的家属,彼皆是庸人,如何能担当领兵重责?李左车、陈汤、吕蒙、孟观,都是出身贫贱而建立功勋,臣未曾听说他们世代都是武将,所以臣觉得,朝廷应该开创武举,以武事及谋略取有才者,使其成为我大唐未来能善战者,并不计出身…”
魏元忠的这番话引得朝臣中出现了窃窃私语,也惹恼了一些人,特别是那些父辈皆为名臣或者名将的人,就如父亲为前朝名将来护儿之子的黄门侍郎来恒,马上站出来想表示不满,“陛下,此言荒谬…”
哪知道皇帝却不给来恒机会,示意来恒退下,“来爱卿不必着急,待魏爱卿将事儿说完再议!”
来恒只得不甘心地退回班列,但还是怒瞪了魏元一眼,但魏元忠却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赏功罚罪,是军国之要务,假若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再生也不能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臣常听市面坊间人们在议论:‘近来征伐,颁赏的等级、标准有名无实,’臣不知这是何因,想着许是小才之吏,不知大体,只担心授给有功者财物与功勋,虚了国库,却不知如此之道,有多少将士不愿意舍命效国,如此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魏元忠掷地有声的说辞,震撼了朝堂上的诸臣,也让李治和坐在帘后的武则天沉思起来。
“征募的军士地位虽卑,但也不可欺也,如何能制定无信之令,设虚之科,而望其奋勇杀敌呢?自从苏定方征伐辽东,李绩攻破平壤,赏赐就不再实行,有功劳的人得不到提升,兵败者没有得到处罚。大非川兵败,薛仁贵、郭待封等没有处以重刑,假若当时诛杀薛仁贵等将,那以后诸将怎么还敢失利呢?若朝廷还是如此,臣觉得吐蕃的平定,并非短期内能指望实现的…”
魏元忠的话,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一块大石头,激起万丈浪花,把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砸懵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太学生,竟然敢当着皇帝与众臣的面,指责当日没有诛杀兵败大非川的薛仁贵与郭待封,以致再出现后面的兵败。
要知道,薛仁贵为大唐立下的功劳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征辽东,平铁勒叛乱,正是因为其有大功,皇帝并不打算治其死罪,朝臣们也大部为薛仁贵求情,最终薛仁贵免死流放,如今魏元忠却将这事提出来,恰逢朝廷刚刚宣布对兵败的刘审礼处罚意见的时候,用此事说明朝廷赏罚不分明,似乎也说明对刘审礼的处置还太轻了,如此公开的指责,让朝臣们更是恼怒,特别是与刘审礼相熟的人,也让皇帝李治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正想发怒的李治,却听到帘后的武则天轻声地说道:“陛下,臣妾觉得此子秉性耿直,心智不一般,是个可用之才!”
“哦?皇后觉得此子所说有理?”李治疑惑地问道。
“臣妾觉得刚刚此子所说的两点,颇为有理,陛下你不觉得吗?”武则天温言说道。
“唔,是有些理!”李治想了一下道,再继续对殿下的诸臣道,“诸位安静,朕觉得魏爱卿此言非常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魏爱卿,你继续说!”
“是,陛下!”很是紧张的魏元忠舒了口气,继续道:“陛下,我大军出征讨伐敌寇,全资马力,如今朝廷所能掌控的战马数量远远的不足,不能满足征战所需,臣请陛下开畜马之禁,允许百姓都可以畜养马匹;若我大军出征,可以委以州县长吏以官钱加价买之,则这些马匹皆为官有,吐蕃、突厥等胡夷,皆恃马力以为强,若允许民间百姓购买畜养马匹,则我大唐所控的战马数量将会大大增强,此是对抗胡敌的一个有效手段!陛下,臣所议就如上所言,一些狂妄之语,还请陛下责罚!”
见魏元忠说完了,殿上的朝臣们也都沉思起来,许多人对魏元忠提出的这些建言非常的赞同,尚书右仆役戴至德马上站出来奏道,“陛下,臣觉得魏元忠此建言甚是在理,还请陛下多多考虑采纳!”
但也有一些人有些不服气,不过皇帝李治已经有了主意,不待其他朝臣们站出来发表什么意见,马上开口说话,“魏爱卿所言几点朕甚是赞同,如何会责罚你,朝廷这些年赏罚是不太公平,有功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有过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朕一定会诏命有司,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就如这次的青海兵败…”
“允许民间畜养马匹,此也是良策,朕会使人去调查,再做决定,”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能否允许民间养马,李治并没当堂表态,再接着继续说道:“魏爱卿所提从民间选拔善武、有谋略者,朝廷已经在做了。自上一年起,朕已经下诏,令各地推荐善武者,年内,朕再令各州县选拔武艺、谋略皆出众者,到长安参加竞武大会,再过几日就要举行,朕和皇后将亲自为前三甲者授官,并且此举以后每年都要举行,再将之完善,与科举选仕同列…此次选拔的善武且谋略出众,在竞武大赛上取得名次者,不论其出身,祖上是否犯事,只要其品性出众,没有劣迹,皆可从军且授官,对取得第一名者,将会委以更高职位,并将此人的事迹诏告天下,以激励天下武士!”
李治继续说道:“魏爱卿此议与国大有益,朕令卿到中书省奉事,即令魏爱卿也参预此次善武者的选拔大会,协助吏部裴侍郎、兵部岑侍郎,选拔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
“谢陛下!”魏元忠大喜过望,他怎么也想不到上了篇奏疏,就会有这样的奇遇,一飞冲天的时候来到了!
第十八章 首届武举开始
仪凤三年九月初二,大唐首届武举正式开始进行。
虽然说此前朝廷在下发到各地的布告中称这次选拔善武者的比赛叫做“竞武大会,”但皇帝与皇后在听了魏元忠的一番论述后,决定将“竞武大会”改成每年一次举行的类似科举的考试,为了与其他科举科目区别,以选拔将才为主要目的科举考试称之为“武举,”由兵部主考,吏部、礼部辅之,考试科目有步射、骑射、马上枪或者其他武器的技艺,再辅以军事策略的问询,“高弟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因此次武举是在匆忙间举办的,参加者也是长安附近各州县选送的那些善武者,因此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面对天下的武学方面的科举,但兵部已经组织人员制定更加详细的武举方面的选拔制度,朝廷也已经下令,大唐的第二届武举将在来年秋收后举行,全国各地善武者皆可到长安来参加,也鼓励朝中官员推荐资质不错、懂谋略的勇武者。
因是首次举行这样的竞武赛事,一切规则都是在探究中,兵部设定的比赛项目以战场上最能发挥作用的步射、骑射、马术、及马上兵器演练,这次的比赛规则由兵部、吏部官员制定标准,比赛时候同样由兵部和吏部官员打分,综合排名,并分两次举行,取前面的五十名,再与朝中高官推荐的那些人,一道进入最后的决赛。
不过到了最终决赛时候,除了前面这些项目外,优者还要有兵部及吏部官员的考问,以考核应试者是否可以为将,另外还要综合参加比赛者的姿貌,再由主考者决定最终的名次。
也就是说,来参加竞武者除了武艺出众,还要长相对得起观众,不能面目丑陋,也不能是那种胸无点墨的莽汉,武艺、才智、长相皆佳者,才有可能取得好名次,直至最终问鼎榜首位置。
下一年的武举比赛,将只有一次的考试,所有人也按一次的成绩决定名次,最终产生上榜者。
此次长安附近各州县选送来的武士共有三千余人,但并不是三千人都可以参加武举,只有那些在各州县选拔中表现不错的人,才可以参加武举大赛,大概三百人,其他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充募到军中的士卒。
这三百人,再加上长安城内一些没有人推荐的官宦子弟,一道参加初赛,初赛取前五十名,再与四品以上官员推荐的那些勇武者,一起参加最后的决赛,决定最终的名次。
武举开始后,前面几天的初赛是在是城东的明春门外举行的,那是一片地势非常广阔的地方,且对百姓开放,长安城内的百姓都可以去观看。
因为是朝廷首次举行这样的竞武大赛,一时观者如云,长安城内都有万人空巷的感觉。
――――――――
“裴侍郎,看这些各州县选送上来的武士,还真的都不怎么样,看来我大唐武风日衰了!”作为这次主考官之一的兵部侍郎岑长倩,有些失望地对另一主考官吏部侍郎裴行俭说道。
作为贞观名臣岑文本的养子,也是最得岑文本钟爱的后代,岑长倩的经历几乎是岑文本翻版,岑长倩无论是文韬与武略方面,俱是不凡,也因此得到重用,出任兵部左侍郎职,也在大唐首届武举比赛的主持者,与吏部侍郎裴行俭一道,负责整个武举赛事的进程,并作为主考官之一,带领兵部和吏部的官员,对所有的选手打分,决定他们的名次。
比赛已经进行了近十天,还剩下两天初赛就结束了,各州县选拔的三百名武士,再加上没有四品以上官员推荐的长安城内官宦子弟两百来名,共五百余人中已经有四百余名比赛完毕,他们还没发现一名特别的出众者,只有十来名武士,身手稍稍的不错,在评分榜上成绩靠前,但也只比其他人好一些,远没有达到用“出众”来形容的地步,在一天赛事结束后,岑长倩忍不住对边上的裴行俭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
“某也有同感!”裴行俭微微的点点头,他原本期望能在这次武举大赛上发现几个武艺、谋略俱出众者,大力向朝廷荐举,加以培养,有可能的话还将自己那师承苏定芳,由大唐军神李靖所创的用兵之法授予他们,以打造出几名不错的将领,毕竟裴行俭已经快六十高龄了,他还是希望能将师承的兵法再加上自己一些用兵上的总结传授给一些资质不错的人。只可惜,几天的比赛下来,没有一名特别出众者被他们发现,让裴行俭也是深深的失望,还真的如岑长倩所说的,不成大唐武风日衰了?
见两位主持赛事的高官一副失望的样子,协助做事的新任中书舍人魏元忠放下手中的笔上前说道:“裴侍郎、岑侍郎,两位不要心急,初赛还有两天,说不定剩下的人中有不凡者!还有,今年参加的只是长安附近一些州县的勇武者,我大唐人口数千万之众,肯定有资质不错者,即使今年不能选拔到非常出色的人,某想着,下一年,或者下下一年,肯定会有姿质不错的人选出来的!”
“魏舍人此言甚是在理,我大唐子民数千万,只要武举能操持下去,一定能选拔出姿质不错的将才来的!”岑长倩对魏元忠的这番议论表示认可。只要朝廷重武备,那民间尚之风肯定会重新盛起来,勇武之士也会越来越多的。
“好了,我们走吧,初赛已经快结束,待一会回去,我们商量一下最终两天的决赛如何进行!”裴行俭对魏元忠的话也认可,但没表示什么。
一向善于相人的裴行俭对这位皇帝新提拔的中书舍人也很是欣赏。此次武举开始后,也把许多的事交给他做,让裴行俭欣慰的是,魏元忠将所有交付的事都办好,一些事甚至处理的出乎裴行俭的意外,裴行俭也明白,这魏元忠能力确实是不错。
―――――――
经过十天左右的比赛,比赛进行到最后一日,未参加比赛的武士只有五十名左右,一大早,裴行俭与岑长倩,及魏元忠,还有其他一些兵部、吏部官员,早早地来到明春门外的比武场,准备主持最后一天的比赛。
年岁已经不小的裴行俭略有疲态,几天下来确实有些辛苦,更是因为没有发现非常出色的人才,让裴行俭有些失望,心情也因此受影响,裴行俭在胡凳上坐了下来后,有些无聊地拿过报名的花名册,看起了最后这五十几名参赛者的名单来,突然间,一个参赛者的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十九章 果然是他
“魏舍人,这是何人?你可知晓?”裴行俭指着花名册上的一个名字问道。
“刘易安?”魏元忠上前看了看花名册,稍稍的想了一会,“某也不知道他是何人,这应该是长安城内某个低级官吏的后代吧…”
魏元忠也对这个名唤“刘易安”的人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这是一个单独来报名的长安城内人氏,归于没有人举荐的官宦子弟列内。
“刘易安?”岑长倩也念出了这个人的名字,想了一下,似乎也想不起来这人是谁,他也疑惑裴行俭为何会对这么一个陌生的人名感兴趣。
“嗯,你们去忙吧,一会就可以知道这人是谁了!”裴行俭对两位同僚示意道。
“会不会真的是他?”在岑长倩和魏元忠都忙事后,裴行俭在心里暗道。
这个名字裴行俭是知道,但他不敢确认是不是他认识的那位挚友后人,若这个人来参赛,没取得名次倒好,若是取得了好名次,那肯定要闹出一些风波来。
刚刚觉得有些无聊的裴行俭似乎精神振作起来,疲惫的神态也不见了,他在考虑万一如他所料,这人又表现不错的话,要如何抉择。
裴行俭强忍住去等待比赛的武士队列中查看此人的冲动,他要先把解决的办法想出来再说。
------------
参赛者只剩下最后十个人了,按排名顺序,终于要轮到这个名唤“刘易安”的人了,裴行俭感觉自己都有些心神不宁了。
“下面上场者,刘易安,长安人氏!”演武场上的主持赛事的一名兵部官员大声地喊道。
随着这名官员的声音,从等待比赛的队列中走出一名身着白色紧身胡服,身材挺拔的年轻人来,身后还牵着一匹大白马。
“真的是他!”在看到这名参赛者的面容后,裴行俭虽然有所预料,但还是有些触动,不出他意外,这名唤“刘易安”的人正是他所想的那名参赛者。
此时出场比赛的正是刘逸,他此次是瞒着府中人,偷偷地跑出来参加首届武举大赛的。
刘逸报名是用自己的表字“易安,”因刘逸还未行冠礼,这表字除了府中人知道外,只有一些与刘审礼相熟的人,且常来刘府的才知道,因此刘逸在报名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是刘审礼的儿子。
但还算刘审礼挚友的裴行俭却是知道刘逸的这个表字,因此在第一眼看到这名时,裴行俭就预感到这人会是刘逸,果不其然,看到出场者,还真的是刘审礼的幼子刘逸。
虽然刘逸在束发与穿着上与往日大不一样,但面容没化装的刘逸还是被细心的裴行俭认了出来,只是裴行俭却并没有喝破刘逸的身份,他已经决定了,要看看刘逸的身手如何,若是刘逸表现的非常不错,他一定会给刘逸创造机会。
站在场上准备比赛的刘逸并不知道作为主裁之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