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小宝说喝汤还真的就只喝一点汤,让人用这边能找到的野菜熬的,匆匆喝完和王鹃找地方休息去了。

方司马十一个人则是一碗接一碗地吃,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边吃饭边喝茶,或许是认为能消化的更快点,好多吃。

“张刺史,这是你家的厨子?好吃,真好吃。”方司马实在是吃不下去了,看着面前的饭菜跟自己较劲,小口小口地喝着海鲜汤,半倚在凳子上对张忠问道。

张忠吃的慢,没有食欲,一个是因为当地的形式不太乐观。另一个是好几天没吃到儿子和儿媳妇做的饭了,厨子做的说实话还真不错,但怎么吃都觉得和儿子、儿媳妇做的比起来差点。

哪怕儿子与儿媳妇做饭的时候不提前告诉,只要一吃也能尝出来,尤其是对调料的搭配上,儿子只要一闻就明白这段时期收来的调料应该放多少,那叫一个准啊,也不知道怎么练的。

张忠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当初卖十三香的,闻不出来每一种调料的浓郁程度和年头才是怪事呢。

听到方司马夸赞,有点心不在焉地说道:“还行吧,能吃。每一个厨子精通的都不同,这份海鲜汤就不是做汤最好的厨子做的,他去炖菜了,等有机会再让你尝尝真正的佳肴,我儿小宝和儿媳鹃鹃做的。”

张忠说的是大实话,听到方司马的耳中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原来张刺史的儿子与儿媳还会做饭?好服气,若我儿能做,我吃了也觉得是世上最美味的饭菜,张刺史,你这带来的厨子不会是御厨吧?”

“御厨算什么?平时也要用我家专门送到宫中的调料,很多菜也要写出来送过去让他们学,一个个跟追命鬼似的,也不管你这边忙不忙,皇上吃腻了某样菜,就又要催着送过去新的菜品,这样的御厨真到我家我还不要呢。”

同样是大实话,听到方司马的耳中就让他感到别扭,心说你真这样厉害,能给皇上送食谱,还会被发配到翼州?话说的也太大了。

心中想归想,面上不敢得罪,方司马虚心求教“那不知刺史大人家中的厨子为何这样好?”

“开酒楼厨子不好还不赔死?水云间和海云间连锁酒楼我家开的,还有京城的状元楼。”

张忠放下筷子示意旁边的人端来一碗刚才儿子喝的野菜汤,对方司马说道。

“啊?水云间是大人您家开的?那您岂不是张忠?”方司马惊讶不已,说完这话才想起来,人家可不就是叫张忠,来时就告诉了。

不好意思地笑笑,方司马一改先前的态度,变得更加恭敬起来,身子也坐正了,也不敢像刚才那样大声说话,小声道:

“张大人,下官不知道是您来了,失敬失敬,早知道大人就是三水县张忠,小官刚才就该吃慢点,好好尝尝。或许能吃的更多。”

在张忠纳闷自己难道已经有如此大的名声的时候,方司马接着说道:“实不相瞒,下官犬子就在三水县的蒹葭书院求学,他去的时候只给他一贯钱做盘缠,前年走的,也不知道到了京城怎么办。

可就在大人您来之前的头两个月,我儿托人带的信就到了,说是他现在有钱了,还被夫子夸了,准备今年就去考,一定拿个功名回来,说是张家给安排好的活,边学边教,教的全是张王两家的庄户子弟。

他信中说,张王两家子弟了得,开始教的时候总被问住,没办法只能努力学,然后好教别人,正如张王两家庄子学堂的那幅对联写的,育人先育己,读书且读心。

信中还写了水云间的许多事情,让人听了向往不已,正愁无缘一见的时候,没想到张大人您就过来了,可下官想不明白,张大人您,您怎么跑这来了?”

方司马纳闷,如此的官员偏偏到了翼州,难道得罪惹不起的人了?

张忠则是毫不在乎,笑笑说道:“哪里当官都一样,只要能让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我也就心安了,三朝有难夫作将,四海升平不为官,当有一天我朝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便告老还乡,做个富家翁,让小宝和鹃鹃多生两个娃,在膝下承欢。

苏杭之地好,让我去当官我还不愿去呢,哪里苦我就到哪里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翼州穷,我来这里更高兴。”

不知道这次任务的张忠真想当好地方官。

听到张忠的话,方司马站起来恭身一礼道:“大人好气度,下官佩服,大人初来时,下官对此地还不作他想,既然知道是大人来了,那下官便放心了,往后大人旦有所命,下官定当冲在前面,让翼州百姓过上好日子。”

方司马这番话就不是奉承了,换个人他也不敢说的如此豪迈,可他知道张忠,儿子信中把张忠的事情写的非常详尽,每到一地,不管当地如何,必然会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这样的人治理四千人的翼州太轻松了。

张忠也站了起来“有方司马这句话,本官定在两年内把这翼州变成繁华之地。”

就在两个人惺惺相惜的时候,离着不算太远的毕老头却一脸愁容,对张老头和姚老头说道:

“看样子小宝鹃鹃还有张家的两位高人真的没把事情对别人说出去,张忠竟然还有心思治理地方,得跟他说说了,不然耽误事儿,治理地方看看朝廷那边如何商议,若同意世家子弟过来,哪里还用得着他张忠。”

“是该说说了,同时得问问小宝和鹃鹃,究竟是如何安排的,早早告诉他们,应该提前就有准备,为何到了地方却看不出来?难道他们也想不出办法?”

姚老头同样着急,他不担心翼州是否能治理好,真要是没有别的事情,让张忠好好治理,凭高人的本事,太轻松了,问题是现在不能干这个事情,一路行来,张家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一样。

张老头把半个馒头咽下去,说道:“再等等看,或许正安排中,此事不要多打扰。”

毕老头和姚老头也不得不听张老头的话继续等待,如果张家都不行,那别人更不行了。

各怀心思,一顿饭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从城中突然出现不少的人,估计有一百多号,径直就奔着这边走来。

“派个人过去问问,难不成想造反?”方司马紧张地说道。

不等有人过去,张家的人已经接触上了,回来禀报“老爷,他们说想要帮忙干活,并感谢老爷。”

******

今天起来的很早,又被冻回去了,抱歉,沈阳都来暖气了,我这比沈阳更冷,还没来,要一号,我就不信热力网领导家中也这么冷,草。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二百零九章 三日兵发金水城

第二百零九章 三日兵发金水城

张王两家,加上毕老头和姚老头两家的人以及运送小部分粮草与兵器的士兵。人已经不少了,干活的话,多百十来个不熟悉的人也快不到哪去。

不过张忠没有拒绝,来多少人帮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来与不来,他自己没对当地百姓做过好事儿,下面的人同样也都忙着,那就只能是儿子和儿媳妇做出来的。

这叫突破口,别说一百多个百姓还真能干点活,就算他们帮倒忙,张忠都不要给予奖励,他把这个事情看成了一个机会。

饭吃的差不多了,张忠停下来,让人先去问问百姓有没有吃饭,没吃还得做点快餐给他们吃,总不能饿肚子干活。

询问的结果是都吃了,并且还了解到为什么他们过来帮忙,就是十几斤盐的关系,来干活的百姓中,一部分是直接受益者,另外的人则是被他们给叫来的。

所有的大人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小娃子后来猜度大人,一个小娃子穿衣服的话,衣服不怕旧,不怕补丁多,看的是是否干净,小娃子脏,没有人会说小娃子,只能说家大人懒。

收了盐的人家在知道盐是由新来官员家中的娃子送的,想到的那绝对是家大人平时管教的好,与邻居相互一说,大家就过来看看,顺便搭把手。

为了亲民,张忠亲自与百姓见了一面,这里的百姓和别处不同,别处的话,遇到刺史这样大的官都会非常害怕,当地的百姓才不管你是几品官,只是过来看看新官人怎么样。

百姓的态度让张忠收起了长篇大论的想法,随便找个活就让百姓干起来了,同时让人准备晚上的饭菜。

张忠明白,所谓的吃饭了,就是一天两顿饭或一顿饭,很少有人家一天能吃上三顿饭,那太过奢侈了,别说是这穷地方,就是京城的百姓也找不到多少一日三餐的人家。

比起自己家一天最少三顿,干活的人吃四顿来说。那生活水平差远了,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刻意地收买,还是真心地帮助,晚饭都必须要做好。

******

张小宝和王鹃睡了一个半时辰,舒服地醒了过来,第一件事儿就是询问有没有人身体不适,干活的人还都不错,就是比以前干活更疲劳。

今天的天气不算太好,灰蒙蒙的,加上本地一直潮湿,温差变化比较大,身体的热量流失也相应变快,让人提不起精神,当地的百姓习惯了,故此没有什么事情。

大人精力不足,小家伙们更是比平时爱睡觉,一个个钻到房子中,就在房子的大厅地毯上挨着睡去,或许这样能更暖和。

两个人扒窗户看看,七个小家伙哪怕盖着毯子也一个挤一个。这不是他们故意做出来的,睡觉中一冷会自动找暖和的地方,睡在两头的小家伙眉头同时皱皱着,看样子非常不舒服。

“凉飕飕的,温差太大,中午吃饭时还觉得闷热,这三个小时就冷了。”王鹃伸手进去,摸摸小家伙们的额头,没有发烧,放下心来对张小宝说道。

“阳光被山挡住了,加上潮气重,房子的通风口又不能封上,身体热量流失,不冷才怪,你看,里面的温度只有十六度,来人,装几个热水袋放进去,也不看着点。”

张小宝抬头看看天,非常不满地吩咐了一句,不是强调过房子中的温度保持在二十三到二十七度之间了么,人都干什么吃的?

丫鬟被说的委屈了,小声解释道:“小公子,这里潮气重,放进热水袋就更潮了,已换过两次毯子,每次换上去过一会儿就会变潮。”

“那也要放,先让小贝他们暖和,其他的再想办法。”张小宝不用去摸毯子。摸摸自己的衣服就能知道潮气多重了。

随着几个热水袋送进去,温度升上来,小家伙们的表情果然变了,两边的小家伙眉头渐渐舒展开,或许是梦到了高兴的事情,脸上也多了一丝笑容。

王鹃看看房子,把夹层打开瞧了下后说道:“一会儿派人去船上把配套的东西都拿下来,为了减少重量,里面的石灰拿出去了,再加点好炭当干燥剂用,大人苦就苦点,小孩子绝对不行,小宝你想想,有什么东西能循环干燥。”

“有,一种材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到饱和的时候会因为里面的水受重力影响而流到下面的槽子当中,如此往复,可我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没办法,在这里的一段时间,只能通过炭和石灰来干燥了。”

张小宝无奈地说道,书到用时方知少。当初他还真接触个这玩意,估算了下,骗不了多少钱就没有进一步研究,不然的话,现在也能用用。

两个人为弟弟妹妹操心的时候,毕老头三人也为后勤操心,再有几天就要出兵吐蕃金水了,现在还看不出张家的动作。

此次带来的粮食只够三千人吃上半个月,可出兵不是一千,是一万五千,打一个突袭。运来的粮食加上当地常平仓中的一部分,会做好十天的干粮带在士兵的身上,十天之后,就得看张家的本事了。

为了保密,这边没有提前通告,如果到时现征收粮食的话,当地的粮食价格一定会大幅上涨,再有一个多月就秋收了,此时正是百姓家中粮食最少的季节,粮商还不得趁机找各种理由涨价?

强争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使用,对经济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个老头围着炭炉煮茶发愁的时候,张小宝和王鹃也赶过来询问他们是否哪里不舒服,小孩子需要照顾,老年人也同样。

可不等张小宝询问,毕老头就先开口了。

“小宝,粮食准备好了么?估计三天后就要出兵,这次不仅仅要攻打下来一个城,还要破坏大量的吐蕃田地,让他们秋收无望,拖延他们可能反击的时间。”

“毕爷爷放心,三天后出兵,粮食绝对不会拖后退,哪怕您说现在兵已经出去了,粮食也依旧能跟上,如果没有人追究,就连箭矢也同样能补给到位,毕爷爷,这次领兵的将军是何人?”

张小宝笃定地回道,心中也在盘算是哪一位名将过去,至于粮食,那不是问题,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的话,那还叫什么后勤?

“郭图,这次由他领兵。”姚老头在旁边说出来一个名字。

“郭图?三国时期的人?”张小宝的印象中,唐朝似乎没有这样一个名将。

“什么三国时期的,能活到这时还不成神仙了,三日后兵发金水。成与不成就看你家做的如何,成了,别说你爹去洛阳,就是想要去耀州当刺史都没问题。”

毕老头只能选择相信张家的高人了,一切都要看三天之后的情况。

张小宝也知道生死存亡之事不可儿戏,认真地说道:“毕爷爷您放心,军队打到哪里,后勤补给就送到哪里,少一粒粮食,前面说过的条件就多不作数,我爹啥官都不当了,如果成了……。”

“如果成了,你家中所有亲人男的有官职,女的有诰命,下一次的地方你爹随便选,就算是你现在想当官,也给你给爵位。”

毕老头也说出了自己的承诺,其实就是朝廷或者说是皇上的承诺,这也是没办法,换成其他的官员,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事儿,只有张家特殊。

******

今天就这点,小贝他们没发烧,我发烧了。两天了都。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二百一十章 大雨滂沱后勤营

第二百一十章 大雨滂沱后勤营

毕老头等人说三天后兵发。结果只等了两天半人就到了,似乎就选择了翼州这边最难走的路过去,大将军郭图等在河边,让张忠出去。

张忠还在和方司马研究怎么能让当地的百姓过好日子呢,就被人通知接圣旨,宣旨的人就是姚老头,没有任何架子,也不用摆什么香案,把圣旨往张忠手中一送,说道:

“永诚,这是朝廷来的旨意,看看吧,出去与郭将军见上一面,你就回来继续忙当地的事情,如需调用常平仓,可到益州府去取,拿了记得写成奏章送到京城。”

话里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张忠你还是在翼州当你的刺史,后勤的事情你不要管,容易管出岔子,你不是想解决当地百姓生活吗?没有东西到益州去领。拿多拿少你自己看着办,告诉一声便可以。

听到姚老头的话,疑惑的张忠把圣旨打开,是越看越心惊,来时不是说好翼州不易治理才把自己调到此地的么?怎么一转眼就要打仗?后勤?粮官?一点准备都没有,哪来的粮食?

张忠的表情被姚老头等人看在眼中,非常满意,说明张家的两位高人没有告诉张忠,就连小宝与鹃鹃也没说,保密做的不错,父子之间多能如此,好啊。

他们哪里知道,张小宝不告诉家人是不想让家人担心,何况就是告诉了也没有用,还是落在他和王鹃的身上,何必多一份苦恼。

激动了一会儿,张忠把圣旨卷起来,人也冷静了,点点头说道:“张忠接旨,这便去见郭将军。”

说过话,张忠转身回去换衣服,其实就是找儿子和儿媳妇问,究竟怎么回事儿?打仗可不是儿戏,万一出了事情,担待不起。

张忠的反应让三个老头更加确信张家的两个高人就是张忠的主心骨,不然怎么能如此冷静?

张忠找到儿子和儿媳妇的时候,两个人刚把一份计划给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