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曳讲晃抟娲Γ辽俟锟档谋Ρ阋蛭嵌磺V啤V劣诖耸笔欠褚鹩λ牵鞴缃窕刮从卸郏急刚偌谌松桃椋崆敖磺肜矗彩钦餮饧佟!惫未舐缘慕虑樗盗艘槐椤

“让文远过来,还有这北疆事务原本就属于文远你的管辖范围。虽然我军军政分离,但是军方的意见同样重要。”曹操在一旁补充道。

张辽、荀攸二人这时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两人的心中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荀攸看了张辽一眼,开口说道:“此事虽不知众人回如何看,但攸倒是倾向于赞同联手之意。正所谓远交近攻,故而孙权等人才有联合公孙康之举。而高句丽远在玄菟、乐浪东北,并不与我军控制的辽西接壤,倒是可以借他们之手,削弱甚至击败公孙康,也好减轻我军消耗与损失。”

荀攸虽然对胡人没有好感,但是相对于匈奴、鲜卑这类纯粹的胡人,高句丽这个自称是传承了燕人卫满的势力便因为祖上曾为汉人的缘故而没有招致荀攸的痛恨和警惕。相对于同样在东北割据的公孙康,荀攸的心中倒是对高句丽的感觉更好一些。虽说高句丽自汉初以来也曾不断寇略汉境,伊夷模之父伯固更是数犯辽东,寇新安、居乡,攻西安平,并截杀赴任的带方令,还抢略得乐浪太守妻子,对大汉东北边境百姓犯下了无数罪孽。可是如今伯固已死,死前更是上表乞降,还派兵相助前任辽东太守公孙度消灭富山贼寇。这种行为在荀攸这样的传统士人眼中,就已经是臣服大汉之举,自然无须征讨,还需要给予优厚待遇。再加上公孙康如今竟然敢暗中和孙权勾连,荀攸自然对和公孙康发生龌龊的高句丽另眼相看了。

而荀攸抢在张辽之前开口,也是因为张辽刚才散发出的那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机。荀攸担心张辽开口必然是反对联合高句丽,而曹操也和张辽一样是个大汉至上之人,刚才一进门后那句“顶风作案”分明就是对高句丽侵犯大汉疆土的不满。荀攸担心他们两人会因这个原因断然拒绝高句丽,便干脆抢在张辽之前说出他的意见。

荀攸对张辽的心思还真的没有揣摩错,当荀攸在那边说话的时候,张辽的面色就一点点的变黑,此时任谁来看,都知道张辽一肚子的不悦。

“文远,你的意思呢?”曹操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表情,只是在荀攸说完之后很平静的向张辽询问。

“公孙康虽实质上割据一方,可是他依旧是汉人。那高句丽……且不说王莽之前的那些事情,单从王莽窜政时算起,高句丽与我大汉也是冲突不断,与其余胡人一样,他们也是一面上表称臣,一面却不停的寇略,说句狼子野心并不为过。”说到这里,张辽看了看荀攸,道:“公达先生之意辽也明白,但辽决不能接受与高句丽联手对付公孙康之事,最多是冷眼旁观,两不相帮。”

张辽对荀攸的意图可谓一清二楚,但是他才是征北将军,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一天,他就绝不会联合外人攻击自己同胞,哪怕这个同胞是分裂国家、割据一方的诸侯。

张辽的这个态度并不出人意料,能够表明两不相帮、袖手旁观的态度,张辽这已经算是给足了荀攸面子。也就是荀攸和张辽关系不错,否则张辽一定会开口反驳的。

“文远,你补充的那几名武将此时是否能顶上陈到等人的空缺?”曹操对张辽的回答不置可否,却问起了徐盛等人的情况。

“虽然他们进度不慢,但要立刻填补子龙等人的空缺,此时还差得很远。不过也正因如此,而高句丽也没有立刻危及我方的实力,我才会觉得袖手旁观更为合理。”

张辽的意见让曹操等人纷纷思索起来,如今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各管一摊,根本就无人能够取代张辽的征北将军之位。所以无论曹操和一群谋士们商议出什么结论,说到底都必须依靠张辽来完成。所以张辽此时的意见就极为重要,以至于曹操等人必须要以此作为前提来作为讨论依据。

张辽这样做让郭嘉、荀攸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心,若有人对张辽心存不轨,这分明就可以被安上一个意图干涉中枢的罪名。看着沉默不语的曹操,郭嘉、荀攸的心不觉提到了嗓子眼。

曹操倒也没有让大家久候,片刻后便说道:“高句丽素无信义,与其相信伊夷模,操倒是更相信扶余人。公孙康虽然表面老实,却也非易于之辈,否则遣人与其联络,其为何不向中央禀报?袖手旁观,让他们两败俱伤也好!”

曹操的话让郭嘉、荀攸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能如此说,便说明曹操没有介意张辽之言。虽然曹操多疑,也有了限制张辽之意,可是在关键时刻,曹操还是能够做到果断放权的。

“公达、奉孝,一会儿开始的议事你们二人要为操控制住,不要在此形成定议,北疆事务就让文远去随机应变吧!”曹操接着说道。

“多谢主公!”张辽一听曹操之言,立刻打蛇随棍上的作出表示。

“哈哈哈!伊夷模不过鼠辈耳,与其父伯固相比差之远矣!若非我军军械、粮草戒备南方牵制,操便干脆命文远出兵教训那伊夷模。不过文远啊,如今北疆却非是大战良机,切切要控制北疆局面。”曹操说道。

“坐山观虎斗,这一招不算难办。”张辽也没有此时就率军大举北上的意图,在鲜卑人的威胁没有彻底解除之前,大举向东北进军并非明智的选择。张辽虽然有开发东北的意图,但是如今的大汉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无法大规模北上开发。张辽也只能等着南方战事平定,物资向北方倾斜之时,才能够渐渐开始向北移动。

“主公,以嘉看来,此事干脆不用再召集众人商议了,将此事抄报,让众人知晓也就行了。在此事之后,可附上文远北上的消息,即便有人会有想法,也得看文远北上后此事的进展方能开口。”郭嘉说道。

“攸也附议。若是文远能够平心静气的处理此事,以其一贯的狡猾,攸相信文远绝不会吃亏。倒是那伊夷模,想算计文远,便是他父亲伯固重生亦不可能。”荀攸笑道。

张辽此时也意识到突然刚才的话有点僭越之嫌,如今也不再多言,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对于郭嘉、荀攸暗地里的帮助,张辽更是心存感激。虽然这两人的出发点不同,可是这份情意张辽不能忽视。郭嘉好说,但荀攸就……

回到住处的张辽立刻就将司马懿、徐庶两人找来,虽然曹操说了要张辽北上,但是何时起行曹操并没有决定,张辽也不可能立刻就走。但是此时让自己的属下事先准备起来却没有错,曹操的命令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仲达、元直,北疆出了点问题,高句丽大人伊夷模与公孙康冲突,遣人联络幽州刺史荀友若,欲与我军合力攻辽东。主公命我北上,随机应变,处理北疆事务,虽然时日未定,但你等可以先行准备起来。”

“将军,那雒阳由那些人留守?”司马懿身为长史,统管幕府大小事务,但是人员安排他却要以张辽之意为准。

“蒋济擢升将军府掾,接替荀衍之职。与杨修一同留下,负责北疆与雒阳之间的一应文书来往和事务联络。刘桢、蒋琬、潘濬、董胄、钟毓、王昶、刘放也一并留下,以蒋济、杨修为主,维持雒阳征北将军府事务。你们二人及庞士元随我北上,为我参赞军机,蒋干、邓芝为我行军主薄,执掌军中文案,马良命其准备接手北疆后勤辎重事务,命程武、沮鹄两人相助,剩下的那些从事中郎们,也统统随军北上,他们需要好好体验一下北方的感觉。”

这些人事安排司马懿、徐庶毫无异议,但是他们也不免有些可惜道:“时日太短,徐盛等人此时可还未能完全熟悉军中事务啊。”

但是张辽却对此并不在意,“战场就是最好的学堂,我如今正在可惜战事不起,否则只需将文向他们扔到军中,不过数日便能逼着他们熟悉一切。”

“将军,那高句丽人自诩为东夷之后,素来善射。其部众亦善于制弓,檀弓、貊弓皆是其地出产的良弓。且其部民彪悍,数百年来虽为成为匈奴、鲜卑这样的大患,却也是东北一处麻烦。不知将军欲如何处置此事?”司马懿问道。

这时张辽才想起来,他除了将这件事告诉两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意图和曹操的决定通知他们。作为自己幕府的幕僚,也是他的谋主,司马懿、徐庶也不可能凭空行事。

“呵呵!此是辽的疏忽。我与主公皆倾向于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嘛,让高句丽与伊夷模斗的两败俱伤才好,我军也能省些力气。不过我绝不会与伊夷模联手,说白了,公孙康也是汉人,那高句丽虽名为中原后裔,但他们的行为早已经和胡人一般无二。尤其是他们还打着华夏后裔的名号,却行那胡人烧杀抢掠之事实。与匈奴、鲜卑相比,他们更为可恨。在我眼中,狄夷、华夏没有那么分明,只要胡人接受我大汉的文字、学术,愿意融入我大汉,接受我大汉律法管理,我是持欢迎态度的。可若要自诩为华夏后裔,所作所为却与胡人无异,那我除了无耻二字,也就无话可说。对于这等人……我也只能如中行说故事,将他们打入汉奸之列了。既是汉奸,自然无须客气。你等可明白?”

张辽的话让司马懿、徐庶二人身子一震,他们直起身子回答道:“将军大义,吾等明白!”

建安十二年九月中,征北将军张辽率随从率先离开襄阳,北上雒阳。

第645章 风动!

“张辽将军要回雒阳了!”

“早知道了,是因为北疆高句丽的事。说是高句丽与公孙康起了冲突,两边可能要发生大战。张辽这是要去坐镇幽州,免得战火波及我方,影响丞相对江东的布局。”

“你这不过是明面上的说法。我可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据说江东孙权欲将其妹嫁于刘备,结果其妹不从,逃婚到了长沙。却偏偏遇到我军与孙吴军大战,其三哥孙翊被张辽将军擒获。于是那孙家小姐为救其兄,主动上门恳求,结果却看上了咱们张将军,并一直跟到了襄阳。结果曹丞相不乐意了,张将军的妻子可是丞相小妹,于是便找个理由,将张将军赶回北边,免得两人再见面。”

“哈哈!你才是胡说呢!我可是听说张家人对张将军迎娶孙家小姐并无异议,就连张夫人,那位丞相的妹子也是个贤惠之人,对此也无反对之言!”

“你们都闭嘴!咱们不过是一群下等人,怎敢在此议论贵人们的私事?你们都不想活了?国事莫谈!这些事情也莫要谈及!”

……

“张辽要回来了!”

“知道!邸报里不是早就明发了嘛。”

“唉!可惜了。若是被北疆战事牵住,咱们又如何有机会试探期态度?”

“可惜什么?即便是他有了空闲,以咱们和人家一点都不曾有关的关系,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试探到实情的?”

“啊!唉……”

“莫要叹气。咱们不行,却不是说别人也不行。莫要忘记,荀文若、孔文举皆是张辽好友,而文先公独子杨修杨德祖还是张辽的主薄。无须你我出面,自会有人与其详谈的。何况此事也并非仅仅是你我知晓,那钟元常、陈长文等人也不会放过机会。等着看吧,既然此事已经泄露,那就不再是一家一姓之事,而是涉及天下士族、世家以及无数贵族、豪门和皇室共同利益的大事。这也是曹操为何滞留襄阳之故,若非此事传开,他如今也该回雒阳了。可是此时他若是没有思虑周详,回到雒阳就是一出无言以对。以曹孟德的为人,岂会将主动权拱手相让?看着吧,若是近期曹孟德依旧没有对策,他就该巡视各州了。”

“哈哈!若真是如此,也算是为你我出了一口气!”

……

“德祖,你家将军何日能到雒阳?”杨彪府中,杨彪跪坐在榻上向自己的儿子发问。

“回禀父亲,昨日接到的消息,将军一行过了鲁阳,算算行程,今日该到梁县了。以将军轻骑简从的队伍,最多后日便能赶回雒阳。”杨修恭敬的站在下首回答道。

“文举,那张辽就要回来了,你看我等何时拜访为好?”杨彪向一旁的孔融问道。

“文远行事素来光明磊落,即便是曹孟德猜忌融时,他亦不介意登门拜访。故而你我只需径自登门就是,无须做什么准备。虽说文先兄已非朝廷官员,但还是德祖之父,询问一下自家儿子的表现,无人能指摘你的不是。至于我,本就与文远私交甚厚,他出征归来,我登门拜会又哪里需要理由?摆明车马,也就无惧小人攻讦了。”孔融淡淡的说道。

“文举如今倒是想开了,是彪太着痕迹了。既如此,德祖,待张将军回来后,你便代为父递上请柬,邀张将军得空过府一叙,为父也好谢谢其对你的管教、指点之劳。”

杨修自幼聪颖过人,虽因为家族牵累,如今仅仅是个征北将军府的主薄,但心高气傲的杨修又怎会轻易认输。他不但将将军府的本职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更是借联络同僚之名展现自身才华,如今在雒阳也算是名声鹊起的后起之秀。对于张辽,杨修自然是服气的,不谈战功,就说张辽在诗歌、文章和学术上的成就,就非是杨修可以轻易超越。但杨彪用了管教、指点这两个词,却让杨修心中有些不忿。不过杨修却不敢违逆父亲之命,还是点头应下。

可是杨修面色的几个微小变化丝毫瞒不过经验老道的杨彪和孔融,在杨修走后,杨彪说道:“文举,小儿心高气傲,如今看来并非好事啊!”

“文先兄,德祖才华过人,心高气傲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文远昔日曾有一精辟之言:人可有傲骨,却不可有傲气。如今看来,德祖最好还是留在文远麾下为好。至少以文远的为人和你我的面子,德祖性命无忧。若是换了地方……”孔融打住了话题,杨修毕竟是杨彪独子,孔融虽然与杨彪交好,对此也只能点到为止。

“文举此言实为处世良言,小儿少不经事,不知韬晦之术,实乃为家族、个人取祸之道。且不见如张文远如此功劳卓著、声名显赫之人如今亦在收敛爪牙嘛!幸好当初彪听了文举之言,让这孽子入了征北将军府而推了丞相府的差事,否则就凭他今日稍露之表情,便会与无意中为自己招致大祸。”杨彪自黄巾暴乱之前便已在朝堂为官,随后更是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对于处世之道自然愈加的老辣。当初虽然杨修入仕有孔融的劝说,但以杨彪的经验,自然也不会放过张辽这个最为安全的地方,今日却将功劳尽归孔融,无非是拉拢之意,并借孔融与张辽的交情,要与张辽拉近关系。

孔融虽性情刚直耿介,却也是官场上滚过来的,更是杨彪的好友,闻言便知杨彪心意,笑着接下了杨彪的道谢,也隐晦的告诉杨彪,联络张辽之事没有问题。

……

因为张辽提前北返,民间、官场传言纷纷,如今实际主持朝政的尚书令荀彧那里也免不了也多几分思量。

“公达所言无法探听文远真正心思,这也难怪,文远心思机变多端,明公麾下也仅有奉孝能与其相比,公达只是一味的试探,焉能让文远吐露真情。唯今之计还当与文远坦诚相见才好,文远为人热忱,讲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待其以心诚,其还我自然是诚心。待文远会来,我自要亲自登门,必得到文远真实心意不可!”

……

皇宫之中,天子刘协也借着皇后召见家人之故,见到了他的岳父,不其侯伏完。

“卿家对这份制度如何看?”

伏完知道刘协问的就是从襄阳曹操行馆“泄露”出来的有关张辽制定的那些制度。虽然伏完很清楚,这份制度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