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董昭他们具体是在什么时间提出曹操应当进位魏公的张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绝对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也就是应该是在两年之后。但是因为张辽的原因,曹操实力不但强大而且稳固,加上两次对外族作战的胜利,还有那在高层已经不是秘密的远征倭国那几近将人家灭国的胜利,都使得曹操威望达到了一种无以伦比的境地。就算是无法与卫青、霍去病相比,但比之当年的陈汤和平定了羌胡叛乱的段颖也是不让分毫。
但是董昭等人的行为在后世史学家的分析中是将他们的举动定性为士族集团以“借壳上市”的手段将以法家寒门为主要依靠力量的曹魏变成了儒家士族的代言人,并最终以士族集团的司马家将其取而代之。
张辽原本也是一直以这个结论在提醒自己要当心,张辽前世不过是个小人物,今生也只是一个庶族出身,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必然对贵族,对士族有一种提防。但是当他亲身参与到这个历史事件中,张辽却发现,士族重新获得政权根本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即便没有三国、没有董昭、陈群,没有九品中正制,士族也会在政治活动中渐渐的将国家大权掌握在手中。后世的历史书上对中国的统治阶级的发展过程的记载就是从贵族到士族,再到庶族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你或许可以缩短或者延长某一个过程的时间,可你绝对无法取消这一过程的发展经历。也就是说,张辽最早的那种大力培养庶族寒门子弟和平民、军人子弟,以此扼杀士族夺权的机会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无论出身是否不同,一旦他有了权势,势必会有跻身士族的念头。而士族也会在考虑周全后,将他吸纳进自己的圈子。张辽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虽然张辽出身庶族,而且祖上还是商人。可是张辽的权势够高,家中的实力也膨胀极快,加上郑玄弟子的身份,还有那些所谓的著作,士族此时已经接纳了张辽。而其张辽跻身士族要比曹操容易,毕竟张辽的五代先祖都算是老实本分之人,而曹操偏偏又一个中常侍的祖父。
这就是新贵族取代旧贵族的过程,或者可以说是新的利益集团取代爱旧的利益集团的过程。而士族不愿被淘汰,有暂时无法以强力反抗,那么吸收、融合、消化就成为他们必然的,也是一种下意识的选择。这才是对董昭、陈群他们的那些举动的合理解释,而并非使他们早在几十年前便能够将“借尸还魂”的计谋与其中的细节完全完全全考虑清楚的。就算是鲁肃、诸葛亮的战略思路也是大概、或许、可能为主,若有人能将细节自傲几十年前便制定出来,那除了妖魔鬼怪之外,正常人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张辽也不能够排除士族中确实有天才级人物能够做出这样长远的战略规划,但是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如今的士族并没有真正的联合起来推动这一进程。所以董昭与陈群根本就没有联手的表示,董昭拿出了自己的建议,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依旧没有问世的迹象。而士族的两位重要人物杨彪与孔融也在一开始就表达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甚至还有荀家,在荀攸明哲保身的沉默时,荀彧却委婉的表示出反对,而更多的士族则是依旧沉默。
这时候张辽也知道自己曾经的想法确实有些想当然了,幸亏他一直将这个想法闷在心里而没有对任何人讲述,否则真的是要丢人丢大发了。
但是张辽却依旧有些不死心,他虽然明知道士族统治这一个过程如今是一定要走一圈的,可是他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在影响整个中国的统治阶级的发展过程中留下辉煌的一笔。这不得不说咱们国人这种希冀着青史留名的想法是在是源远流长,即便是接受过后世现代教育的人同样也无法勘破这样的心结。
“既然不能扼杀士族统治的阶段,那是否能够将士族统治的过程延长,甚至将士族统治的形式进行一次全新的改革呢?”张辽的手中无意识的把玩着书桌上那精雕细琢的玉石镇纸,脑子里飞快的思考着。
古今中外的那些个政治制度在张辽的脑海中依次的过了一遍,这也多亏了张辽前世对于这方面的历史比较感兴趣。虽然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可是那些能够盛极一时的政治制度的大致框架张辽却不会忘记。
“共和国元老院?议会制?不管如何,君主立宪和现代共和制在这个时代都是绝对没有市场的。”张辽继续思索着。
“独裁者是免不了的了,可是如今的关键是要看曹老大是愿意做篡位者还是愿意做权臣?同时还要让曹老大考虑清楚他的继承人究竟会做出何等的选择?”张辽虽然在极小的范围中表示出了对曹操的强力支持,可是也正因为曹操的模糊态度,张辽并没有能够拿出一套明确的政治制度来迎合曹操。
在张辽看来,若是曹操愿意做权臣,同时他希望他的继承人继续保持权臣的身份。那么张辽会建议施行封建制度下的议会制,或者也可以说是集合了议会、元老院以及政府在内的以各等级贵族为统治基础,皇帝作为象征性全国领袖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后世小说中也时常出现,只不过往往出现在以西方制度为基础的玄幻小说中。不过却不能否认这种制度也有着它自身的合理性,以贵族组成的议会和元老组成的元老院控制着政府、监察机构和军队,在这个贵族、士族的利益便是一切的时代,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虽然在这个制度下依然有着统治阶级对平民百姓的残酷剥削,但是这样的政治结构却能够让那些清醒的精英份子及时的修改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解决或者延缓矛盾爆发的时间,削弱矛盾爆发的破坏力。同时,这样的制度也能够让曹家这个首个执政家族在后辈子弟无法掌握政局的情况下,安然无恙的退出执政的位置,从而保证政权在交接时和政权交接之后不再有霍光家族被族诛的那种血流成河的惨剧发生。或许这种想法有些天真,但是其他贵族世家若是要保证自己的家族也不至于遭此惨剧,他们便会自己自觉的维护这样的规矩。而且谁说曹家执政,张家也一定要执政,有张家及夏侯家在一旁作为威慑,即便有人想要借政权交接的机会破坏规矩,张家和夏侯家以及交好的交足也不会视而不见。但是这个想法仅限于曹操愿意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只是做一个权臣便满足了。
而曹操若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成为皇帝,张辽便会建议曹操或者曹操的继承人施行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基础,并融合了宋元明清四个王朝的优点的政治制度。在三省六部之外保留独立的枢密院和监察机构都察院以及独立的审判机构大理寺。而六部中的刑部仅仅只有管理各地治安官员并对案件进行侦查的权力。这种强调了中央集权,同时也能够在皇帝自己愿意时让皇帝偷懒的制度,张辽相信,即便是曹操这样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也不会拒绝。
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要看曹操的决断,这样的结果让张辽很是郁闷。索性的是张辽实质上的谨慎性格使得他的这些个想法没有被公开,这也就让张辽有了回旋的余地,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来修正自己的方向。但是这种谨慎也使得张辽失去了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额机会,不过相对于张辽表面上的那种张狂和不羁,这种个骨子里的谨慎才是张辽一直秉持着的生存之道。而且引领风潮也无需多长,关键是看你是否能够在最要紧的时刻引领风潮。而况古今中外都对出头鸟持一种打击、排挤的态度,张辽没有与全世界为敌的信心。
说实话,张辽倒是希望曹操能够选择联合执政的方式。这样一来,权力就得到了制衡,虽然政策的制定将会无比的艰难,可是社会的发展以及变革也会变得十分的平稳。张辽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希望稳定、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的那些暴风骤雨般的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弊端实在是让张辽不愿让它们在这个时代重现。而联合执政同时还有分散风险,分担压力的好处,这也是最对张辽这种懒人的脾气的。
“很麻烦啊!若要使得事情想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与涉及到的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那些士族,我若要与他们谈论这个问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而且我是不是也要给我这天才一般的构想寻找一个理论依据的来源呢?”张辽要烦恼的事情倒是确实不少,“糜家的船队已经从印度洋西岸来回过一次了,虽然他们没有深入红海,可是倒也从阿拉伯半岛带回来不少羊皮卷。只可惜他们偏偏忽视了翻译,知道现在也没人能将那些羊皮卷里的内容翻译出来。若是我这里能有古希腊学者的那些个著作,最好再加上有关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的描述,那样我的构想就有了真正的理论依据。”张辽现在开始为他的那些很明显会吓到别人的想法寻找依据了。
糜家的船队从南方向西,张家的商队从北方向西。可是糜家最远也就是到了后世的波斯湾西岸,张家的商队也是如此,古代的伊拉克人实在是让张辽感到讨厌,他们对于东西方交流的限制真的是太紧了。
“看来有必要让糜芳(糜家商队的负责人)和兄长再下一次派出商队的时候强调要特别关注西方文明的记录以及翻译人员的寻找和培养。古希腊已经被摧毁了,但是他的文明却依旧存在于世,若是能够提前一千多年让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做一个交融,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的中国将会走到何去何从?”张辽的心中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让他自己都产生了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的想法。
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管子以及韩非子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在汉末这个思想禁锢并不严密的时代,这样的碰撞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张辽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张辽能够肯定一点,那就是提前被开阔了眼界和思路的中华民族,势必走上一条与曾经的那段历史发展完全不同,或者不尽相同的道路。这是否能够改变中华民族重文轻理、重记录却轻分析的学术传统呢?张辽想想都觉得兴奋的向跳起来。
虽然没有原版的古希腊哲学典籍,可是张辽的那部《天演论》已经被部分汉末文人所接受,而剩下的那些不能够接受的人也各自收藏了一部,欲从中找出问题。可是他们的做法已经让张辽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深入了他们的头脑,这等于是加强了汉代文人的思想承受能力。若是此时再加上海量的西方经典,确实是一场学术上的盛宴啊!
张辽此时突然发觉自己竟然从政治制度的思索跑题到了学术上的交流,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很多治国理念以及政治制度不正是哲学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吗?
“明天就去找糜竺,一定要尽早达成这种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张辽想到。
第554章 南征的准备!
一个冬日的午后,天空一片清朗,甚至连太阳也现出了身影。耀眼的阳光下,皑皑的白雪反射出道道刺眼的光芒。
在雒阳的西门外,一群裹着厚厚的皮毡、披风的男人两三人一堆在那里闲聊,他们的周围则是一对对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
原来这是曹操亲自带着夏侯惇、张辽等曹系重臣出雒阳城门,迎接在并州大破匈奴军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雒阳述职并过年的曹洪。一边还有很多非曹系官员,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人将派系分的那么清楚,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和交情聚在一起聊天。
其实在这种天气,又正值年末,本来是不会有人有心思大冷天出城接人的,可是张辽不但自己首先提出要出城迎接曹洪,更是不阴不阳的扔了一句“与匈奴一战亦可称为国战”的话。结果不管是曹系还是非曹系,能动的基本上都出来了。尤其是一些年纪不大,还很是热血沸腾的年轻官员,对于能够大败匈奴的曹洪更是充满了敬仰。
匈奴虽然那早已经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更是早就没有了几百年前的盛况,但是自鲜卑崛起后,南匈奴也时不时的趁火打劫,董卓火烧雒阳,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南匈奴更是依仗着距离近乘势打劫,蔡琰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掳到匈奴。这些年在张辽暗中的影响下,年轻的官员和军人的心中更是重拾当年汉武帝时期的大汉族思想,早就有人叫嚣着要严惩匈奴和鲜卑了。在底层充斥着兴奋和高层曹系官员的维护,即便是天气再冷,这些出城等待的人也没有发出半点怨言。
“文远,你说子廉此次回来见到孟德如此给他面子,不知他会有何反应啊?”夏侯惇看着正与郭嘉、荀彧站在一起说话的曹操,暗地里用手肘捅了捅张辽,轻声说道。
张辽微微一笑,看了看周围,说道:“子廉的心思比较单纯,除了喜欢赚钱之外,就是一门心思的效忠主公。主公如此做也不仅仅是为了此次子廉的大胜,倒是有对子廉这些年默默支持的一种酬谢。不过看看咱们这些人,子廉的官职却是没有咱们几个升的快,如今更是屈居子龙之下,与公明、宣高、文谦、曼城几人并列,可是子廉并没有怨言嘛!主公数次有意提升子廉,但总是没有机会。此次的机会主公不会放过的,而且四镇将军也不能只有一个镇北将军吧?”
“这回并州大捷,其中少不了文远你的功劳吧?”夏侯惇面容不变的低声说道。
张辽闻言一笑道:“张家根基便在并州,算是地头蛇吧,为子廉提供一些消息和便利,以我如今的身份,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夏侯惇笑了笑,突然表情一正,诚恳的对张辽说道:“文远,谢谢!”
“多余!”张辽笑着轻轻的在夏侯惇的胳膊上锤了一拳。
夏侯惇没有猜错,曹洪的并州大捷从头到尾都有张家人的参与。从情报的收集,到为并州军主力带路,这些都是张家人全力以赴的结果。而匈奴各部军队的集结也有张家人暗中的怂恿,只不过这一点除了张家的几个核心之外根本没人知道。张辽这样做一来是为了削弱曹军周边的势力,减少一下北方的压力,同时也震慑一下那些以为联盟后就无敌的心怀不轨之人。同时也是为曹洪送上一份功劳,让他的官职在新年到来之际也有一个新的提升。否则即便并州曹军再如何骁勇善战,也不可能在被匈奴人盘踞了百年的地盘上取得这样的战绩。
就在众人等待着的时候,就看到一个骑着战马的斥候从通往北方的路上向这里奔来。他的口中还大喊着“曹洪将军回来了!”
张辽与夏侯惇还有其他人纷纷抬起头向来路看去,之见远处腾起一阵白色的烟雾,经验丰富的张辽等武将能够看出来,那是百余匹战马践踏积雪而造成的效果。
此时群马奔驰之声也传了过来,曹操招招手,原本还四散的众官员们纷纷聚集起来,依照着各自的官职大小在道路上站成数排。
蹄声越来越响,不久便看到一面“曹”字大旗从地平线上升起。大旗前方一名将军装束的骑士带着军旗和百余名卫士疾驰而来,之见人似虎,马如龙,百余匹高头长腿的骏马奔到眼前,虽然人不多,却个个带着一种肃杀的气息,加上疾驰的战马,百余人便有一种千军万马的气势。
张辽等眼尖的武将看的清楚,那当头的武将正是曹洪。
马上的骑士也早早就见到了道路上迎接的人群,之见他们在距离站在最前端的曹操等人还有五十余步的时候,曹洪便勒住了马缰,随即翻身下马,向着曹操这里径自跑了过来。他的身后,那些骑兵也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