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后,郭嘉抬起头来说道:“以后别说郭奉孝是‘鬼才’,与文远一比,我郭嘉根本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这种主意都想得出来?你张文远才是‘鬼才’啊!”
这是郭嘉在看完张辽有关“科举制度”的大致节略之后不由自主的发出的感叹,随即便得到了程昱的附和。
“若此科举真能被确认下来,成为人才选拔制度,虽大家族依然会有极大的权利,可是也将有更多的后起之秀向他们发出挑战。届时这些家族将会因为这些挑战而自顾不暇,有哪里来的精力再去与人主争夺大权?可是,这人主……”
程昱在表达了他对科举的赞同之后,也在吞吞吐吐之间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科举制明显是针对士族,并且有利于皇帝。但是此时掌控大局的是曹操,控制了大部分政权的是士族,而偏偏天下的共主——皇帝却是刘协。这固然会使科举制度在推出后的反对力量减弱,也会带来主从不明的后果。这对于张辽、郭嘉和程昱三人一贯的主张是个不利的因素。
程昱虽然只是吞吞吐吐的说出了几个字,可是在座的无一不是人精,而且张辽前些年鼓捣出来的《洪荒封神演义》中可是没少用“人主”这个词,谁又会不明白程昱的话中之意?
“呵呵!这科举对然不错,可是应当如何实施呢?”曹操轻轻一笑,随即便将话题岔开,转移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上去。
曹操的用意其余三人也明白,不就是暂时搁置争议嘛。反正此时要曹操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倒不如一步步来,渐渐加快速度就是。只不过这一点郭、程二人是凭借自身的能力推断出来,而张辽则是有他独特的“金手指”。
“具体实施宜缓不宜急。”张辽作为建议的提出者,这个问题自然也是由他首先回答。只见他一翻之前的慵懒,将身体坐直,双眼也随之全部睁开,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说道:“此项办法的针对性实在太强,即便是其中有妥协的部分,但若是操之过急依然有可能使得士族拼死反击。辽的建议是……一步一步,从小到大,从对新进准备任命的官员进行资格考试、考察开始,然后在建议对公学学子也要以考试、考察的成绩来决定是否给予任命,从而一点点的将科举制度建立起来。如此一来,在前期不触动士族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与主公翻脸的。”
“可行!”郭嘉、程昱相互间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的开口赞同。
“嗯!”曹操此时反倒一下子靠在栏杆上,右手轻抚着颌下长须,双目微闭的思考着。
“就依文远之意,莫要过于声张。这第一次就由操亲自来做。”曹操同意了张辽的意见,也将最大的压力接了过去。虽然仅仅是对即将授官的人进行一次考试,但也极容易引起士族不满,此时即便是张辽这样位高权且与士族关系良好,在士林中声誉极佳的人也未必能会使士族放手。只有曹操亲自上阵,用他的威望身后的军队来震慑那些怀有二心者。
“主公,并州军改大体上已经基本结束,嘉建议将大公子召回,并使大公子为主公副手,以辅助主公处理政务。”郭嘉说到。
郭嘉没有说错,并州的问题确实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十万不属于曹军体系的军队此时已经在曹昂、曹洪的努力下,在张燕以及并州幸存世家的放任下被曹军消化吸收,此时并州军也有了超过七万的军力。在这种情况下,曹昂继续留在并州已经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了,倒不如趁机让他回京,并再度参与到科举制度的建立于推广中。这也是让曹昂在军中建立威信之后继续在文官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以便于曹昂将来能顺利继承曹操的位置。
“奉孝言之有理。大公子在并州处理事务时沉稳老练,连昱也无法找出什么偏差之处。此时并州已无大事,确是该将大公子召回雒阳了。”程昱随即附和郭嘉。
“呵呵!”曹操面带笑容,颇有几分得意。“那是文远早早的定下了基调,又亲自指点了子修,这才让他没出大错。你们可不要为他说好话。”
虽然曹操不住的谦虚,但那掩饰不住的笑容却表明他心中的高兴。这实在正常不过,谁的儿子谁不爱?何况还是一个能帮着老子分忧解难的好儿子?奉承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从夸奖此人的子女开始,从这一点看,郭嘉与程昱也是深得各种三昧。
这时候张辽也不能沉默了,“主公,子修能够在并州镇定自若的处理事务那可是他自己的能力,我留给他们的不过是大致的原则,具体实施依旧需要自行处置。否则为何青州那边的臧宣高就出了问题呢?那里我也是同样给出了建议的,而且青州的基础还好过并州。所以奉孝与仲德先生之言并没有夸大之处,子修也确实应该再给他加点担子了。并州如今无事了,主公难道让子修在那边与子廉悠闲自得的看着咱们忙碌不成?”
“哈哈哈!”曹操大笑道:“你这个文远啊!就你还敢说忙碌?你看奉孝、仲德都不好意思看你了。”
张辽倒是一点没有不好意思的样子,依旧是那一脸平静的微笑。刚才那番话虽然听上去确实有奉承吹捧之嫌,但是无论是张辽本人还是曹操、郭嘉、程昱,他们都明白,张辽说的确实没错,曹昂的能力已经在这些年的锻炼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或许在整体局面的把握上他不如曹操,可是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曹昂已经不逊于曹操本人。至于战略眼光的培养也不是问题,曹昂还年轻,只要能在中枢多带些时间,有郭嘉等人的传帮带,有曹操的亲自培养,曹昂很快就能够更加成熟起来。
“主公,子修若是回来,可直接让其参与到官员考核中去。以子修的背景与能力,不会有人质疑的。若真有不开眼的,让他们直接找文若打官司就是。”张辽对曹昂的爱护根本就是明目张胆,他倒也不担心曹操吃醋或者猜忌。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张辽一直是这个态度,再加上他对曹操其余的儿子也非常不错,曹操也将张辽的这种态度认为是张辽要维护嫡长子的传统而已。不过出了张辽谁也不知道曾经的历史上曹丕才是曹操的继承者,而且还有过直接下手迫害曹彰、曹植这两个同母兄弟的记录。张辽虽然对曹家二代子弟看似一视同仁,其实暗中也是有些区别的。不过张辽也是在倾心指点曹丕,而暗中的提防就连曹丕这个当事人都未必能感觉出来,何况曹操与郭嘉等外人了。
曹操也已经有了将长子调回雒阳的打算,此时张辽等人的建议只不过让他又多了一个理由而已。但是因为张辽此时提出了科举制度以渐渐取代察举、征辟并削弱士族对官员的控制力的建议之后,曹操也觉得将自己的儿子放在这件事情上会更加好。因为曹昂大小就随曹操这曹操,军营对于曹昂一点都不陌生,而且曹昂也很是参加了几次规模、强度都极大的战斗。在军中,曹昂的关系可谓是实打实的战友之情。若是再让曹昂在自己的护持下介入科举制度的建立于推广,那等于让曹昂在文武两边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基础。
“可行!操决定调回子修,任命其为五官中郎将,诸位以为如何?”曹操做出了决定。
“一切全凭主公吩咐!”张辽等三人齐声答道。
不过张辽更好奇的是曹操这个五官中郎将的任命。要知道曹丕在历史上就是从五官中郎将做到魏王世子的,在自己的弟弟曹彰、曹植接连被封侯的情况下,始终没有被封侯的曹丕便是以五官中郎将的职务行副丞相之实,代替时常出征的曹操处理政务。此时曹操将曹昂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张辽不知道曹操对这个官职为何如此执着,但是他已经明白了,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曹昂世子的地位从今日起将不可动摇。
离开丞相府,程昱年纪已经渐老,精力再不能和张辽、郭嘉这两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相比,直接就道别后回家了。而郭嘉却拉着张辽,一定要张辽说说究竟是如何想出科举这种断掉士族根本的举措的。
张辽满心的为难,难道他要说这根本就是我剽窃了无数士人的才智确定的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个科举制度也根本就是个大杂烩。
但是张辽对于“顾左右而言他”这份手艺练得很是熟练,立刻用别的话题将郭嘉的问题岔开了。
“奉孝,仲德先生与我白天向主公举荐了一人你可知道?”张辽问道。
这一下立刻就将郭嘉的注意力引开,其实郭嘉也知道张辽的用意,而科举制度也明显有张辽从青州的幽州延续而来的痕迹,郭嘉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张辽这些年苦心谋划的结果,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张辽实在剽窃。但是徐庶这个人却让郭嘉的警惕心一下子甭了起来。倒不是说徐庶本人有问题,而是徐庶的那些师长、同窗实在让郭嘉无法放心。
不要忘记,庞统就是随手让荆州的商人对轲比能嘟囔了几句就让郭嘉忙活了好一阵子,还差点打乱了曹操的北方布局。虽然郭嘉并不知道那是庞统所为,但却已经能够确认绝对是荆州士子的动作。荆州士子又以鹿门书院为首,随便出来一个徐庶就已经是极品的人才,郭嘉自然会联想到那些尚未出山的。
“你们倒也放心这个徐庶?”郭嘉笑道。
“怀疑谁我也不会怀疑仲德先生!何况徐元直确是高才,而且他自幼丧父,是由寡母将其养大,如今更是将寡母置于我方地域,也算得上是光明正大了吧。”张辽自然不会告诉郭嘉说“我从后世的记忆中知道徐庶是一个极为现实的人,情况未发生巨变是绝不会背叛的。”
“鹿门书院啊!徐庶可是鹿门书院的弟子,据我方情报员查探,徐庶甚至还是书院山长庞德公最为看重的几名弟子之一。”郭嘉早就因为那次鲜卑人集体称藩之事加强了对荆州士林的监控,盛名在外的鹿门书院自然不会被放过。虽然无法得知其中的具体情况,可是要想知道书院学子的姓名、外貌以及旁人对其才华的评价却是不难。
“鹿门弟子可不是徐元直第一哦!”张辽说道。
“你也知道?”郭嘉可是明白的,他从未将有关鹿门弟子的消息告诉张辽,而且张辽也从来没有向他询问过这方面的事情。可是转念一想,郭嘉就心安了。以张辽与糜家的关系和糜家如今四面出击的商铺,要想打听到鹿门书院的情况根本就不是问题。
其实这也是张辽在尽力隐瞒他对天下人才的认知,有了郭嘉的军情司和糜家的商铺,别人便不会奇怪张辽怎么会在未见其人之前便知其人是否有才。同时,张辽的举动也及时的提醒了郭嘉和曹操,他们一面也将情报网大肆的布置成酒楼、饭馆、客栈、商铺甚至是妓院,另一方面也对自家治下的这些个地方加强了防范,倒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你,颇是破获了好几起间谍案件。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的很!鹿门弟子以庞德公从子庞统与琅琊诸葛丰次子诸葛亮最为优秀,其后则是徐庶、石韬、孟建、崔圹这四人。这其中还未曾算上荆襄几大世家如蒯家、马家的子弟。除去这些不谈,书院其余弟子也各有才华,即便不能出将入相,但任一方县令亦是绰绰有余。如今看来,若非文远你及时建议主公建立公学培养学子,如今我们这边也可能会出现官吏空缺之事。虽然顶尖人才基本没有,可是充当基层官吏却是毫无问题。若非如此,势必让士族从上到下控制住整个官场啊!”郭嘉说到这里还不禁拍了拍胸口以示侥幸。
“这就是知识的掌控!要想打破士族对官吏阶层的垄断,就必须打破被士族牢牢控制住的学习权。公学也好,私塾也罢,还有军中对士兵的扫盲,对基层士官、军官的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且我更看好退出现役的将士,他们有着普通士人所不具备的血性和纪律性。从长远看,他们才是上位者眼中最好的政策执行者。”张辽说到。
“行啊!说着荆州士人,你又能拐到你那军改中争议最大的项目上。不过你如此坚持,主公也任由你行事,如今那些退出现役的将士在地方上却是干得不错。这次并州、青州的军改不就已经将这件事列为了军中规定的常设项目?你还要提及,难道是其中还有什么隐藏的目的不成?”郭嘉似笑非笑的看着张辽。
“想知道吗?那就到你家去请我喝酒。”张辽反将一军。
“走!喝就喝,谁怕谁啊!”郭嘉不甘示弱。
“走……”
在一群卫士的簇拥下,两个不着调的男子大呼小叫着向前走去,倒是将沿途的宅门惊吓的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第529章 恢复太学与考试内容!
曹昂被调回雒阳并没有引起任何震动,相对于朝中诸公对曹操的那种颇有些爱恨交加的态度而言,曹昂这个晚辈却还没到让那些非曹操一系的大臣忌惮的地步,即便他的身后站在曹操、张辽等实权派人物。
五官中郎将的任命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虽然三署郎已经没了,左右中郎将也因为张辽在军中的改革而使得中郎将更多的成为一种军阶而非军职也不存在了,可是曹操要再度弄出这么一个中郎将的官职业无人敢于反对。而且曹操的理由很充分,五官中郎将负责协调丞相府与枢密院下属各司的关系,算是军职,加个中郎将的军衔并无不对。
张辽不知道历史上的曹丕就任五官中郎将时曹操用的是什么理由,或者根本就没有理由。但是对曹昂担任五官中郎将,曹操摆出的这么一条理由却实在是让张辽被雷到了。不过仔细看看,曹操如此虽有强词夺理之嫌,不过也还算说得过去,以曹昂在军中的资历以及他在并州的功劳,授予其中郎将军衔也并无不可。而且张辽此时清楚,曹操已经对高级将领无兵权,枢密院执掌调兵却无统兵权利这一条理解的很是深刻,曹昂挂上军职,又负责丞相府与枢密院之间的协调事务,这就使得曹昂能轻易地渗入枢密院。或者说是曹操根本就是要培养曹昂掌控枢密院,毕竟此时的枢密使是士族子弟荀攸。
曹操以军队起家,对于军权操于何人之手绝对的敏感,若不是曹操军事素养极高,深知不谙兵事的文人绝对不能参与军方事务,张辽毫不怀疑曹操极有可能也搞出一套武为文驭的规矩。
在曹昂到位后,曹操依旧没有将任官之前必须经过考试的规定拿出来。一来是曹昂刚刚回来,对这一套东西还需要又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些日子曹昂便依照着曹操的教诲,每日依旧登门拜访张辽。看上去似乎是向长辈请安,实际上曹昂这是在向张辽请教科举制实施的步骤和细则。虽然曹操、郭嘉、程昱也已经将这一套制度吃透了,但他们毕竟还是初次接触,而张辽则是制定者,应该对其中的优劣更加熟悉。曹操的想法没错,虽然张辽并非真正的制定者,但科举制度千年来的各种弊端和调整张辽虽不说了若指掌,也大致清楚。尤其是张辽对于考试作弊的那些手段、方法更是让曹昂为之瞠目结舌,这位大公子哪里会知道,仅仅为了应付一个考试,便可以玩出如此众多的花样。其中个人的,相互勾结的,官面上的,让曹昂甚至感到张辽是不是没事就在琢磨这些个东西。
而曹操没有在第一时间宣布任官除了考核之外还要考试还有一个原因,他需要对自己的部下进行保护。若是张辽提出建议的第二天曹操便立刻着手实施,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此事绝对是源于张辽。到时候即便张辽与士族关系尚算不错,也有可能会招致不满之辈的暗中算计。曹操是绝不会允许此类事情发生的,张辽并非普通的部下可以随意牺牲,一个能力超群却有没有太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