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远,孤将整编全军之事交与汝,汝可能接受?”曹操直起身子问道。

张辽心中是不愿多事,不过此时却由不得他不接受,没见曹操已经两次称孤了嘛。

“辽谨遵主公之命!”

第464章 受命!(下)

“阿瞒,你是否又要让文远出远门啦?他们夫妻好容易有些个清闲日子,你就不能让文远多在家陪陪清儿?”饭桌上,曹嵩听到曹操又要给张辽加担子,也不管究竟是什么事情,对着曹操便是一通埋怨。

曹嵩最爱幼女,即便是长子曹操如何的事业有成、位高权重,曹嵩这个老父亲也一样可以为了幼女而不顾长子的面子。张辽身为女婿,曹嵩自然也是爱屋及乌。

“父亲,文远大才,大兄麾下无人能及。如今大兄事业未定,自是要多多仰仗文远之能才是。”就在曹操和张辽都有些不知如何回答时,曹德出来打圆场。

“正是!正是!”曹操忙不迭的说道:“文远文武双全,与幽州整军更是成绩斐然。北伐之时,幽州军的战力远胜其余各军。儿如今也是要劳烦文远,将其余各军的战力提升起来。”

曹操此人虽有些少年时混蛋,成年时强悍,但对于家中老夫,曹操却依旧是孝敬有加。只要是曹嵩开口,哪怕说得再如何不对,曹操也一样是唯唯诺诺。这并非没有原则,而是恪守孝道,就是张辽面对张母时也是一样。

“父亲……”曹清虽然不喜自己的丈夫又被兄长拉去做事,但是她还是知道轻重的,自己的丈夫本就是兄长的属下,即便是外戚也不能不听命令。所以在曹嵩还想继续说话的时候,曹清拉住了曹嵩,止住了老父亲继续唠叨。

虽然中国人有“食不言”的传统,不过在酒宴上却没这么一说。如今在自家人的宴席上也因为引入了张辽搞出来的圆桌和高脚靠背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欢声笑语,喜笑颜开,很有温馨的气氛。故而曹家这顿酒宴也并非死气沉沉。

见曹清将老父亲的注意力转移,曹操、曹德兄弟和张辽也不由得舒了一口气,相互间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既然酒席上可以开口,张辽倒也是充分发扬后世酒席上谈工作的风格,而且此时饭菜并未上桌,在岳父被妻子拉住,岳母忙着宠溺那几个外孙子的时候,张辽有的是时间与曹操、曹德二人交谈。

“主公……”

“家中焉有主公?”曹操挥手打断张辽的话。

“是!”张辽立刻改口,“大兄,你要我依幽州军之例整顿全军,那是否也要实施与幽州军相同的制度?”

其实曹操早就告诉张辽在家中只需称呼兄长即可,但是见多了后世那么多宠臣失势的例子的张辽又岂敢随意称呼。虽然看上去不免有些迂腐或者胆怯,甚至于张辽一贯的洒脱、不羁的性子也不相符,可是这样的小心谨慎才是真正的自保、存身之道。

“嗯……不可,不可操之过急。操以为,还是一州一州慢慢来更加稳妥。”曹操说道。

其实曹操即便不如此决定,张辽也会如此建议。中国历代变法、变革之人,除了战国时期成功的例子多一点,管仲兴商强齐、李俚变法强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赵、商鞅变法强秦。但是自秦国一统天下以后,除了明代的张居正之外,就没有成功的范例。即便如此,商鞅、张居正,还有那些变法不成功的君臣们不是死于非命,便是死后被算总账,再有就是变成了奸臣、昏君,就没一个有好下场的。曹操要张辽以幽州军为例进行全军整顿,这也算是一种变法、变革,而曹军虽然兵不为将私有,但是依旧要考虑各地将领的态度。张辽可不愿自己成为类似商鞅、张居正这等倒霉的人物,更不愿向王莽、杨广等人一样被人诟病。

“文远,操知道,你在幽州军中曾单独设置了一营,名曰教导营。便是专门对军中有天赋、有战功的士兵进行培养的地方,与我军的新兵训练大营只教授基本作战技能和军纪、军伍训练不同,专门按照级别教授与作战指挥相关的知识,类似于如今各地开办的武学。操可以从中看到如此做的好处,那便是军中将士无须再战场上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经验,虽说如此也不能避免将来的伤亡,却可以让他们减少伤亡。如今各军正在组建枢密司,操想是否连这个教导营也让各军一并建立起来?”曹操与曹德换了个位置,向张辽这里靠了靠。

见到曹操与张辽谈及公务,曹德也知机的退开,一个能纵横商海的人,在细节上是相当注意的。

张辽既然有心变革曹军体制,更是在青州、幽州连续两任地方官员时期都对军队做了动作,那他自然也对曹操考虑过的问题早有打算。

“主公……不,兄长,辽以为此事可行。”张辽可是知道,后世的军队中教导营在战争时期的各军中都是普遍的编制,为的就是在无法得到中央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自主的培养军官梯队。不过这也只能是战争时期的临时措施,一旦战争结束,就必须回归到中央培养军官的体系中来。

“不过……”张辽越来越喜欢如此的说话方式,“这个措施在战争时期中央无法全力满足各军所需军官需求的时候是可行的,毕竟各军自己培养也能够节约中央的财政支出。但是一旦战争结束,教导营的性质就必须改变,回复到只能够培养士官这个级别。而所有的军官在需要提拔之前,都必须经过各级武学的培训和深造,以免我军将不专兵的传统被打破。”

“文远思虑周详,那是否需要向枢密院那样让各军推荐人选,然后集中培训好再分发下去?”曹操对张辽始终能够坚持军权集中的态度是最满意的,这也是曹操虽然可以看着有人弹劾张辽而不顾,但一旦过头便立即打压的道理。而且曹操也从不在使用张辽上做什么提防,总是赋予其全权,任张辽尽力施为。为的其实就是张辽这一份始终不变的态度。

“没必要全部集中,教导营与枢密司不同。教导营更多的是将实践总结归纳成理论教授下去,而枢密司则是将理论再度变成实践的一部分。况且两个机构的人员成分也不同,枢密司与教导营虽然都是从军中挑选人员,可是不通文墨或者粗通文墨者即便能进入教导营,但却绝对进不了枢密司,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我们只需让各军主将自行挑人组建各军教导营,想必军中也应该有类似机构,只需要完善一下组织结构就行,甚至连场地都不需要准备。但是准备全权负责教导营的军官还是需要让他们集中起来的,我需要给他们洗洗脑子,也需要给他们灌输一下什么才是正规的教导营职能。至于下面的教官,让这些军官在培训结束后回去自己培训就是。各军负责的地域不同,战术选择、兵种配置皆不尽相同,我们没必要要求他们完全一致。所谓教导营,就是要从实战出发,再将实战经验总结归纳出来传授给军官的训练营嘛。至于各军教导营的效果如何,我们完全可以种中央派人到各军中视察。定期的,不定期的,明的,暗的,一旦发现各军敷衍了事或者根本就不重视的,完全可以将主将调开。至于做的好的,呵呵,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张辽说到最后笑了起来,他这一套东西也完全是大杂烩,不过张辽更相信众人的力量和这个时代的聪明人的能力,他制定的东西并没有太过于详细的步骤和框架,一切都可以在教导营的架子搭起来之后由各军自行定制。反正他张辽只看最后的结果,不会去关注过程如何。

“就依文远。”曹操的决心还是下的很快的,“不过在正式决定之前,操还需要征询元让、奉孝他们的意见。”

“集思广益方能避免疏漏,辽并非狭隘之人,主……兄长无须担心。”

“嗯!想必元让是极为希望能够指挥如幽州军那般强悍的军队,估计此时操若将全军一起入幽州军那般整顿,元让、公明、宣高三人一定极力赞成。哦!对了,还有子廉,这小子对你一向是言听计从,他在并州虽未明言要整编军队,可是私下里却为此事向操纠缠了数次。若知道要操决定整编,子廉必会再来纠缠。”

“那样也好。”张辽对曹操说的这些情况也一清二楚,“并州亦是边地,无论是雁门还是太原、上党,周边皆有胡人部落,倒是与幽州极为相似。如今并州军不过近四万人,施行军改整编亦不会影响太大。教导营一事可以在各军中同时推广,但军改却还是一点点来,先从并州开始倒是合适。”

“并州却是不错。周边有胡人的压力,军改时便会如幽州一般借此排除阻力。且并州与冀州紧靠,从邺城向西,过了壶关便是上党,一旦有问题也好及时解决。文远此议确实周全!”

“不过此事如今也无法实施,还得过完年才行!”张辽笑道。

“操亦不会年末还要压榨属下,这点文远尽可放心!”曹操也笑了。

“不要再说了!饭菜已经上齐,都闭上嘴准备吃饭啦!”曹嵩开口打断了曹操与张辽的对话。

“吃饭!吃饭!文远,你可是说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来,来,来,吃饭!”

第465章 拖延时间也是一门艺术!(上)

张辽对于曹操提起的全军整编军改一事可是放在了心上,别看他一味的偷懒,但是他也并不是一点追求都没有,否则他又怎会剽窃高人们的著作?但是这毕竟是剽窃,即便别人不知道,张辽自己却是心中有数,他还没到那种可以自己都在心中无视这等剽窃行为的地步。若是用后世教育者们的话说,那就是这孩子良心尚存,还有的救!

张辽想要青史留名,但却又不想仅仅凭借着战功和剽窃的文章,历代名臣评价最高者莫过于变法之人,即便是失败者,只要他的私德不亏,即便他的行为再如何的混蛋,人们总是会给予其正面的评价。比如王安石,这家伙的变法绝对属于混蛋胡闹级,虽然很多法令却是不错,但是王安石一不因地制宜,二不对执行者加强管理,对反对变法者更是不分原因一律打到。而他的儿子更是混蛋到找人杀掉反对者的地步,不过人家管这叫征诛。而王安石的手下则混蛋一群群,他的最主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尽是被后人认定的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中的奸臣册。再加上王安石本人的偏执、固执,官场、士林以及民间对王安石的评介皆不怎么样。也就是王安石当时有皇帝的支持,本人又有真才实学,私德更是没的说,这才逃过一劫,没想他的那些助手们那样倒霉。

而张辽本人私德自然是不亏,他不贪财,不好色,更有个好老师,即便是性情不羁,在这个文人开始更多的标榜个性的时代也不算过分。再加上他战功显赫,文采亦得到士林认可,只要在变法一事上稍有建树,那绝对是历史名人,受历代膜拜。这也是张辽在青州、幽州一定要亲自主持法令修编的原因,那就是要占个名字嘛。倒是那些真正修订具体法条的人却未能得以署名,不过此时的文人对变法虽不至于闻之色变,但也绝不愿意惹祸上身,秦国商鞅、汉初晁错的下场可不怎么好。张辽如此行为,他们也认为是张辽将风险自己担了,还在心中不断的感谢张辽呢。

“文远,军改一事虽是军政,然其中多有涉及民政者,若要变革,文远当小心再三啊!”

张辽在答应曹操之后便将此事告诉了郭嘉,郭嘉虽知道张辽有全面变革军事体制的心思,却不想曹操会在此时开始军改。如今所有的人,包括他郭嘉在内都是事务缠身,他也只能口头嘱咐几句话了。

“正是如此,主公方才不欲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一地先行变革。我亦是此意,各地风俗民情皆不相同,故而古语方有南橘北枳之说。奉孝也言军改虽未军务,亦涉及民政。若是若是不顾当地实情,一味强行推进,便是也会激起民变,此为辽不愿见者。”

“善!就知文远素来稳重,能如此便不至会有大变。不过不知文远意欲先从何处着手?”

“幽州军改已经结束,便是相关法令也执行数年。对于军改及所涉法令,幽州官员已经十分熟悉,故而我欲从幽州抽调官员相助。至于着手之地……一是并州,二是青州。北方两大边地,幽州已经完成军改,在动并州也算正理。况我家在并州如今也算得一方豪强,又有子廉驻守并州,至少在执行上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而青州就更简单了,当年我便在青州进行过小小的变革,若非战事临近,结果我又受命北上,估计青州此时也该完成军改了。虽然青州军被抽调部分随我北上,最终成为幽州军的基础,可是依旧还有数万老军在役,军改基础尚在,阻力亦不会过大。”张辽说道。

“还有一点,青州百姓多为各地迁入者,虽已经定居数年,却依然不算根深蒂固的土著,十分便于文远你施展啊!”郭嘉补充道。

“白布更加便于绘画,白纸更加便于书写,一穷二白最容易变革,只可惜如今的青州已非建安初年那般穷困,但青州之政均为辽执政时留下,如今继续也不会有所反弹。这才是我不顾主公一地一地进行,而将青州与并州并列之缘故。”张辽说道。

“若果如文远所言,那并州、青州很快便能如幽州一般将军队重整。只是主公正想着如何南下,如此大动干戈,是否会让主公南下意图受到影响?”郭嘉问道。

郭嘉虽然是用的疑问句,可是他脸上的笑容却说明郭嘉根本就一点疑惑之处都没有。非但如此,而且他还相当赞成张辽一下便将两州拖进军改的做法。

张辽和郭嘉都是主张北伐结束后让大军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同时积聚足够的粮草,并解决朝堂上的阻碍之后,大军方可毫无顾忌的南下征战。

然而曹操在北伐结束后却是自信心爆棚,心想自己的军队连一向强悍的乌桓骑兵都轻松的击败了,同时还能压住鲜卑人不敢动弹。而且自己的水军也是战斗力惊人,使得原本的长江天险根本就不再成为曹军的阻碍。此时的曹操自然对稳扎稳打的建议丝毫没有兴趣,他只想着尽快的,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吞并吴楚之地。

要说张辽的存在使得曹军实力远胜原本历史上的曹军,但同时也让曹操治下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数字,这就使得曹军虽然实力强悍,但军粮的储备依旧不能算充足。在经过了一场北伐之后,曹军的军粮也只能说是维持而已。这也就是荀彧、荀攸等人与张辽、郭嘉都不赞同此时出兵南下的理由。

但是曹操也是有自己的解决之道的。荆州在平定黄巾之后便一直没有大的战事,而北方的战乱也使得大量人口南迁,荆州因此而获得了充足的人口和先进的北方耕作技术,在这十几年太平日子里,荆州的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已经成为当时一个相当富足的产粮之地。后世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的湖广之地便是如今的荆州,可见汉末乱世也更给荆州带来了不好的好处。曹操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坚持立刻南下,他要用最短的时间吞并荆州,最少也要吞并荆北地区这个荆州最发达的产粮之地。那时候他的军队便可以拥有充足的军粮,无须担心缺粮之苦,然后将大军停在荆州进行休整,顺便还能让出身北地的士兵熟悉一下水性,以便休整结束之后的渡江南征。这一点也同样得到了许攸等一批谋士的支持,故而曹操要立刻解决朝堂上的问题,然后毫无后顾之忧的南下。

曹操这样想也不能算错,毕竟他要的只是一场小规模、低烈度的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