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重,你也保重。”孟有田看着秦怜芳骑上了牲口,轻轻一拍,蹄声响亮,向着远方奔去。

走出了很远,秦怜芳回头张望,孟有田已经不见了影子。姑娘怅然若失,将乱发拔到耳后,轻叹了口气。零嘴儿,定是他的主意,非要扯上阿秀,秦怜芳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从布袋里一掏,拿出一块风干的肉干。是蛇肉吧,秦怜芳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味道不错,定是他的手艺,胡乱猜想着,姑娘心里浮起既甜又苦且酸的滋味,一时间竟难以排解。

老子不是救世主,也从没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老子也没有救万民于水火、开创新时代的雄心壮志,更自知没有那个能力;老子有热血,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绝做不到无怨无悔、视死如归;老子喜欢享受,还喜欢美女,还……

孟有田隐在树后,望着秦怜芳等人远去的背影,自嘲地给自己下着定义。一个小民,在光环和声名之后,自己就是一个小民,想过好日子,想让家里人都平安享福的小民。

而现在,要想达到这个简单的目的,却注定了要与秦怜芳、小全等人分道扬镳。自己知道的,他们不明白,也不会相信。正因为自己知道的多,也就承担着比别人更重的心理负担,就不能象别人一样过一天少两晌,听任自己在大潮中随波逐流。

孟有田思绪翻飞,自怨自艾了片刻,苦笑着转身走开。走了一段路,他才发现并不是回村子,而是习惯性地向着自己下套子捕猎物的地方走去。

来了就顺道儿看看吧,孟有田迟疑了一下便继续向前走,他很喜欢那种感觉和场面。拿着猎物回到家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跑跳过来,媳妇则笑着迎上将猎物拿走收拾,一家人其乐融融,特温馨。

走了一个地方,没有收获,孟有田重新修补了下伪装,然后向下一个地方走去。并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他对此也习以为常,而且要打大一些的,还是得靠自己的枪法,并要往深山老林里走很远。

悉悉嗦嗦的脚步声时断时续地在身后响着,孟有田急速转身,看见一截花衣裳躲在了树后。

“出来吧!”孟有田既是苦恼,又是无奈地叫道:“看见你了,乱钻什么,也不怕把衣服刮坏了。”

小嫚探出脸来,调皮地吐了下舌头,嘻笑着走了出来,唤道:“姐夫,咋没多送送秦主任,还以为你没空儿来检查套子了呢!”

“一般的朋友,还能送多远?”孟有田随口说道:“好了,这里用不着你了,早点回家,看帮你姐干点啥吧!”

“有啥能帮的?”小嫚并不听话,在孟有田身旁站定,说道:“我姐干的那些活计,我可不喜欢,还是跟姐夫你呆一会儿吧!”

孟有田脸上露出难看的笑容,转身前行,小嫚紧随其后,笑mimi地搭着话。

自从那次路上的尴尬过后,孟有田使用了拖延计策。但小嫚却认为有了希望,满心等待着,等待着抗日胜利,全家离开此地后,便没有了那么多管束。简而言之,她对现在的抗日政府和官员便有了成见,认为是他们管得太宽,才让孟有田有所顾忌,暂时不肯接受自己。

“姐夫,那个秦主任也喜欢你,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小嫚撇了撇嘴,醋味儿十足地说道:“知道姓胡的为啥那么恨你吗,就是因为秦怜芳不理他,只对你亲近。”

“别瞎说,她和我啥时亲近过?”孟有田辩解道:“你呀,尽胡思乱想。”

“才不是呢!”小嫚固执地说道:“是蔡三和姓胡的说的,那时你昏过去了,没听见,我也没告诉你。”

“那两个王八蛋的话也能信。”孟有田摇着头,继续否认。

“她想也是白想,是党员,还是干部,嘿嘿,嫁不过来的。”小嫚有些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上前拉住了孟有田的手,“姐夫,你说日本鬼子是不是要完蛋了,咱们啥时搬家呀,就是到你说的那个没人管的地方。”

孟有田甩了两下没甩开,只好翻了翻眼睛说道:“还得两三年吧!”

“两三年?人家都二十了。”小嫚嘟起了嘴,不过又笑了起来,“反正是赖上你了,你逃不掉的。”

孟有田苦笑了一下,看着小嫚的脸庞,心中也涌起一股感动。自己不是圣人,也没想做圣人,美女多多益善,可惜不知该跟阿秀她们怎么交代呀?

第五章 最后一次参战

艰难困苦,也是最后的艰难困苦,到一九四三年入秋,战略反攻的前奏曲已经吹响了。

而孟有田其实也不必妄自菲薄,他的作用也绝不是干掉了多少个鬼子,帮助光复了几个村子那么简单。一种新战术,一种新武器,推广开来的效果是难以准确估计的。

以飞雷炮为例,即便是炸药缺乏,也可以用加大口径,加装黑火药的办法加以部分解决,对于缺乏攻坚武器的敌后抗日武装来说,是相当有效的。而飞雷炮大放光彩却不是在其诞生地,而是在冀中和冀南平原。

大扫荡之后的冀中和冀南平原,鬼子炮楼随处可见,这些炮楼小的两三层、大的有四五层高,不用钢筋也不用砖头、全用夯土垒筑,三五天就能建成一座。有速度无质量的土楼子当然不结实,一颗炮弹就能够轰垮,可抗日武装偏偏没有重武器,硬是拿这简易炮楼没办法。

飞雷炮的闪亮登场则改变了这种局面,二十多公斤黑火药的炮弹,就算有些偏差,也足以震得土楼子摇摇欲坠,声光效果更让守卫其中的敌人心胆俱裂,斗志丧失。

整个敌后抗日战场虽然分区分块,但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敌人的兵力有限,一贯是拆东墙补西墙拼凑机动兵力,太平洋战场的大量抽调,以及新补充的日本少年兵、老爷兵的不堪大用,被动则会不断扩散,兵力越来越捉襟见肘,能够确保的区域也越来越小。

后退,收缩,放弃非重要地区,确保交通要道和主要粮棉产区,日本鬼子已无心“运动”,敌后武装也不必时刻准备着去“游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打运动战的需求,为了使八路军的作战能力与攻势作战的要求相适应,全军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人民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政治整训。

反攻虽是“局部”的,但它到底标志着战斗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抗日武装一方,出击、收复失地开始成为此后作战的特色。

一九四四年十月,孟有田参加了他的最后一次战斗,光复县城。应当说,这是县城的第二次解放。第一次是战争初期从敌人的占领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根据地;第二次便是根据地的变质和重新恢复。可以看到,第二次解放,在人民中唤起的热情很不一般,比第一次的热情还要坚实。因为他们真正尝到了亡国奴的苦果和自由的滋味。

这种热情集中体现在参战的人数上,部队后面跟着长长的群众队伍,其长度远远地超过部队。他们背着破旧的步枪,抬着打铁砂的大抬杆,扛着担架,大车上载着炸药和高大的云梯,浩浩荡荡,好不热闹。说老实话,这时的战斗也确实离不开他们。因为许多攻坚战斗是依靠改造地形、挖掘壕沟坑道、埋藏炸药解决的。

“有田哥,有田哥。”孟有田坐在大车边上,戴着顶破帽子,可这样还是被熟人认了出来,四秃子连蹿带蹦地跑了过来。

“臭小子,娶个媳妇儿咋还来了个倒插门?”孟有田跳下大车,笑着招呼道:“十里村隔了有多远,也不说来看看我。”

“嘿嘿。”四秃子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道:“忙呗,忙着侍弄那三亩地,多打点粮食也好意思意思啊!”

“意思个屁,说给你就给你了,交租子还上瘾啊?”孟有田斥骂道:“多打了粮食就多吃几斤麦子,甭往我那送啊!”

四秃子还想争辩,孟有田已经岔开话题,问起了别的事情。

今年开春,孟有田便和紫鹃商量好了,把宋家的土地都送了人,送的当然都是孟有田的好哥们。不知道的都说紫鹃开通,不做剥削阶级了;说孟有田够意思,念旧不忘老朋友。却没几个人知道这是孟有田别有深意的举动,一来挣个好名声,二来也算是让老哥们过上几天好日子。

多了也不敢给,孟有田也怕以后让老哥们背上什么富农、地主的包袱,每家要么是好地三亩,要么是孬地五亩,总之让老哥们都尝尝自己有土地的喜悦。至于这喜悦能持续多久,就不是孟有田所能知道的了。

“听说你一直想去当兵吃公粮,咋就没成呢?”孟有田指着四秃子背的干粮袋,疑惑地问道。

“要是吃上公粮,可就不用自己带干粮了。”四秃子摇了摇头,脸有点红,讪讪地说道:“头年,俺本来下定决心要来,跟俺那口子一商量,她说,你看我腆着这么个大肚子,活儿也不能干,等孩子生下来,你再走,这个好说。”

“孩子不是生下来了吗?记着小名是叫栓子吧?”孟有田笑了起来,调侃道:“这名字叫得好,把你这个当爹的栓住了吧?”

“差不多吧!”四秃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孩子生完了,俺就又去跟她商量,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参军是个好事儿,这样吧,你让俺先去,你在家带孩子,行不?”

孟有田笑得畅快,抹着眼泪说道:“怪不得你不来看我,原来摊上个聪明的媳妇,看得严严的啊!家有贤妻,夫不遭横。你小子,有福气,太有福气了。”

甭说人家自私,甭说人家落后,发自内心的最朴素、自然、真实的想法固然不够崇高,不够积极,不合政治宣传的口吻,但也未尝不可爱。参军自愿,人家也没犯了王法,有那么一点狡黠,农民似的狡黠,但却透着对丈夫,对家庭浓浓的爱。

任何事情只有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才有意义,不然都可有可无,都可以忽略。甚至连爱情、结婚、生育等都要如此,这种思想真是古典式的,和现代观念相距甚远,自然也不是孟有田所赞同的。

个人的幸福远没有国家的前途和社会责任那么重要。这种认识和态度不能说是不对,可一旦极端和简单化,使其水火不容,也未尝不是一个问题。

精金似的人物有多少,为了神圣的目的而抑制和否定个人,难道不也是危险的吗?孟有田和四秃子边走边说笑着,但心里却是思潮起伏,难以平静。

第六章 新的创业

一九四五年八月的炎热,比不上民众欢庆日军投降的热烈气氛。八年多的血火厮杀,八年多的艰苦卓绝,英雄的中国人民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民族意识苏醒所迸发的强大力量。随后,《双十协定》的发表,又象浓密的黑云中透出一缕阳光,使民众对和平的希望转于殷切,似乎美丽的和平鸽已经展翅在中国大地上飞翔。

但此时的孟有田已经远离了政治的是非,环境的不确定,和平与战争的错综交结,正开始他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为个人的幸福而奋斗努力。

十一月中旬的香港,天气正是全年最令人舒服的时候,二十几度,阳光明媚,天蓝海蓝白云朵朵。走在大街上,既没有了夏日的热空气,也没有带雨伞的麻烦,让人油然生出畅快之感。

孟有田和肖三、赵东晨一边走,一走聊着今天的事情,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回来啦!”还没到门前,素珍已经迎了出来,笑着打着招呼,“今天又赚钱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赵东晨是孟有田到香港后雇的伙计,本地人,刚刚二十岁,挺精明的小伙子。但到底是年轻,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笑着用有些别扭的国语报喜道:“嫂子,今儿孟大哥瞅准了,干了个大活儿,要是修好了,少说能赚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两个手指头。

“两千?”素珍睁大了眼睛。

嗯,孟有田咳嗽了一声,用责备的眼神瞪了他一眼,岔开了话题,说道:“吃饭,吃饭,这折腾得肚子都瘪了。”

“刚刚阿秀还下来张望呢,就等你吃饭了。”素珍笑着指了指,说道:“那嫂子就不留你了,也没做什么好饭。”

“有田不是外人,成天这么客气?”肖三呵呵一笑,说道:“小赵就在我这儿对付一口,下午还得去找修机器的师傅呢!”

“行,吃完饭歇一会儿,咱们就走。”孟有田笑着点了点头,转身顺着楼梯上了楼。

唐楼是中国华南地区及香港一带建造于二十世纪初期至六十年代的建筑。唐楼这个名称与洋楼相对,一般唐楼三至八层高,部分唐楼有骑楼,部分设有露台,楼底比现代住宅建筑为高。唐楼往往是商住混合的,地面的一层通常为商铺,其他楼层是住宅。

安居方能乐业,孟有田初至香港便买了房子,虽然不是繁华地带,房子也有些陈旧,但安置全家是足够的。现在是创业初期,还不是享受的时候,但孟有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安置好家人。

现在,湾仔还是个憩静的居住地区,没有变成繁盛的商住中心。而孟有田买的这栋唐楼有四层,处在填海而得的马师道上,一层开了个小杂货铺,现在借给肖三一家子住;二层住着柳无双和肖广和,还有肖四家三口人;三层、四层则住着孟有田一大家子。而隔壁的邻居却是住着孙大拿一家,一层开了个医馆,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回来的有些晚了,家里人已经吃过了饭,阿秀和紫鹃忙着给孟有田热饭,一会儿就端了上来。柳凤听到孟有田回来了,腆着个肚子坐在饭桌旁陪着说话。

热汤热饭吃着,三个老婆陪着,孟有田心情甚好,笑得开心,边吃边把今天的收获说出来,让家里人也跟着高兴。

“……竞价到两万的时候,姓霍的打了退堂鼓,哈哈,机器归咱们了。”孟有田笑了两声,带着胜利的得意向着老婆们显摆,“只要小修一下,一转手至少能卖四五万,这可是最近赚得最多的一笔啦!”

“看把你乐得。”柳凤撇了撇嘴,说道:“记着上回也是跟姓霍的争吧,你干嘛老跟人家过不去?”

这个?孟有田挠了挠头,讪讪地笑而不语。姓霍的有眼光,可财力有限,咱跟着未来的华人首富学习,总不会有错吧?但这些,却是不能对外人说的秘密,而且,未来的华人首富该是俺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香港的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很多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成功有时是可以复制的,孟有田与当时也正在创业的未来华人首富同时盯上了这种生意,或者说孟有田是抄袭剽窃来的办法。

这确实是一种快捷的积累途径,只要特别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并能以内行的眼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买进,然后迅速修好后卖出,获利极丰。而由于缺少资金,霍氏难以放手大干,而相对来讲,孟有田有老婆的资金支持,出手较狠,也就屡屡占了先机。

到目前为止,孟有田已经做了三次这样的买入卖出,加上这次的预期收益,差不多能赚三四万了。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固然重要,可战胜未来的华人首富的心情,对孟有田来说,也是相当惬意。

“有田,你要办的工厂啥时能开工啊?”紫鹃关心的是另一件事情,她可不愿光呆在家里,“要是缺钱,就把我手里的那些金银都卖了吧!”

“对,对,我这里也有,你都拿去。”柳凤不甘落后,虽然几个女人表面融洽,但各自的内心里还是希望自己能帮男人多些。

孟有田摇了摇头,来香港、买房子、做买卖,已经花去了两个老婆的大半积蓄,他心里已觉得愧疚,哪能再把老婆的私房钱统统拿走。

“这次买卖做完,赚的钱本来就差不多够用了。”孟有田放下饭碗慢慢解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