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飞笑道:“区区陋字,中正你想要尽管拿去,不过也不能白送你,要拿这一叠纸来换啊。”

方绍一怔,显得有点为难,这纸毕竟是他献给刘备的,总不能再要回来吧。

刘备却是哈哈大笑,道:“翼德好书法,这纸正是他用得着,你就尽管拿去吧。”

张飞乐道:“那我就不客气啦,嘿嘿,这真是宝贝呀。”

经过这一番的进献,刘备遂决定造纸官营。

而当身在成都的刘备,万事越来越顺之时,遥远的北方,那清冷的宫殿中,他的那位侄儿却是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诸般烦心之事令他坐立不安,烦闷之下,他狠狠的抓挠自己的头发,却发现,手指间被扯下的发丝,竟已是斑白如雪。

“唉,又添了许多白头发呀。”他看着手中的白发,摇头苦叹。

如今的他,年方不过三十出头,正是春秋正盛之时,头发却已枯白了大半,若非日夜忍受煎熬,焉能这般未老先衰。

他即是当今大汉天子刘协,天之骄子、九五之尊、皇帝陛下……

他的头上有无数耀眼的光环,他的祖先开创了最伟大的朝代,然而,四百年的基业传承至此,他却感受不到任何的荣耀,他所承受的,只是无尽的屈辱与落寞。

刘协拾起了案上的一道奏章,不情愿的翻看着,他知道奏章中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因为他很早以前就失去了批阅奏章的权力,很多事情都是由大汉朝的丞相代他批阅,只有当他的丞相打算跟他要权要名时,他才会触摸到这久违的奏章。

果然,又是一道劝说他给曹操封魏国公的奏章,自开春以来,这已经是他收到的第三封这样的奏章。

正是这些奏章,令刘协陷入了更深的惶恐之中,因为国公的称号已与丞相之类的官职大不相同。丞相虽已位极人臣,但终究名义上属于汉臣。而封公之后,则具有了封疆裂土,自立百官的权力。大汉朝四百余年,只有高祖开国,以及光武中兴之时才有封过国公,而今若是给曹操封了公,下一步便是王,再下一步,还能给他封什么呢?

刘协赫然发现,自己已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后已经没几步可退了。

正当刘协万般苦叹之时,亲信的宫人前来附耳低语了几句,刘协的眼眸一亮,似乎是闪过了几分希望之色,急是低声道:“还等什么,快请荀卿入见。”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攻的帷幕

过不多时,一位儒气十足的男子走入大殿,他微低着头,不以双目直视皇帝,脚步从容却轻盈,不敢带出一点响声,生怕惊扰到皇帝。

徐步向前,他跪伏于汉帝刘协之前,恭敬敬敬的行过大礼,却又不卑不亢道:“臣荀彧拜见陛下。”

身为无权的皇帝,许多大臣们平素对刘协也并无太多的尊重,而眼前这个白发苍苍尚书令,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却极尽人臣之礼,实属难得。

刘协心里一阵的欣慰,忙是欠起身子,抬手道:“文若免礼,快快请起吧。”

“谢陛下。”荀彧又是一拜,方才直起身来,正襟危坐于刘协下首,面容表情依旧是沉静如水。

刘协向左右侍从使了个眼色,侍从们很识相的纷纷退下。如今朝中内外大权皆为曹操所揽,许都大小臣子们,多也是曹操的亲信,不过好在曹操还没将手伸到宫里边来,刘协左右之人,基本还都是自己亲信。

殿中已无外人,刘协方才道:“文若呀,朕久不过问朝事,听说前不久朕的那位皇叔刘玄德上表自荐为益州牧,不知可有这回事么?”

荀彧如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去岁刘玄德带兵如蜀,那刘季玉被迫将益州拱手让出,所以刘玄德才得了益州。不过丞相已经拒绝了他的自荐。”

刘协叹了一声,道:“若说朕的这位刘皇叔,那也是英雄人物,一心的想匡扶汉室,如今他已坐拥两州,将来说不定还能来许都来拜见朕呢。”

刘协这话是另有含义的,他其实是说我这位皇叔越来越厉害了,将来兵锋北上,也许能打回北方,把我这皇帝从曹操的魔掌中救出来呢。

荀彧当然听得出他话中深意,却道:“陛下,刘玄德虽为陛下之皇叔,但此人亦乃一代枭雄,陛下还是不要对他抱太大的期望才是。”

刘协一怔,勉强的笑了一笑,道:“刘玄德乃汉室宗亲,若心向汉室还能向着谁呢。”

荀彧道:“刘玄德他心向的是汉室,却未必是陛下呀。以彧这么多年对他的认识,此人绝非屈居人下之辈,若是陛下落在此人之手,只怕局面未必会比现在好多少。”

荀彧的回答并不算太委婉,刘协为之一震,沉默了半晌,喃喃道:“莫非天下之大,除了文若之外,再没有真正心向汉室,为朕分忧的忠义之士了吗?”

刘协的语气一片怆然,表情亦是痛苦不堪。

刘协的痛苦,荀彧如感同身受一般,苍老的脸不禁微微抽动,道:“陛下不要太过担忧,丞相自洛阳迎驾,救陛下于水火,更为陛下平定了整个北方,怎能不是心向汉室的忠义之士呢。”

刘协冷哼一声,道:“曹丞相的确是心向汉室呀,所以他才将大权皆揽,所用皆自家亲信,他大概是怕朕操劳过度,所以才会把朝廷内外大权,都一个人揽下来吧。”

刘协显然是在讽刺曹操的所谓“忠义”,这几句话在荀彧听来,亦是如芒在背。

一个是大汉的皇帝,一个是信任了自己十余年的知遇之人,他们当中任何一人的痛苦与快乐,都牵动着自己的心。荀彧觉得自己就像是身体被两匹马所拉,悲剧的是,这两匹马似乎注定要背道而驰,所以,无论哪一头用力,自己都会痛不欲生。

“这就是我的命运吗?”

荀彧心中自问,但却得不到答案。

他沉吟了半晌,只得道:“陛下,有些事情曹丞相也是身不由己,陛下还要对他抱有信心才是,臣相信,当天下平定之时,丞相他一定会信守当初匡扶汉室的誓言,将天下大权归还于陛下的。”

很显然,荀彧对曹操还是抱有幻想的。

刘协可不这么认为,他将案上那几份奏章丢给了荀彧,苦笑着说道:“文若,你劝朕不该对玄德抱有希望,那么你呢,却又为何相信那个人所谓的誓言。你自己看吧。”

荀彧顿了一下,默默的翻看着那一份份劝皇帝为曹操封国公的奏章,脸上的表情变化不定,显然,他的心也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

“身为人臣,朕已经给了他可以拥有的一切,可是他根本就不满足。文若你看看吧,他还要逼朕封他为魏公,还要加九锡,然后呢,要朕封他为王吗?再然后呢,是不是连朕这皇帝之位他也不放过”

刘协情绪激动,言辞有些激烈,一时忘了眼前这位尚书令,虽然忠于汉室,但到底与曹操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此这般的倾诉心中的愤怒,终究是有所不妥的。

又或者刘协清楚,当今的朝廷已是曹家的天下,除了荀彧之外,还有谁能帮得了他呢。所以,他只有破釜沉舟,希望能打动这位正直的老臣。

刘协激烈的控诉刺痛着荀彧的神经,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双目中弥散着某种愤怒,双拳越来越紧,仿佛要将手中的奏章捏碎一般。

“唉,罢了,若天意要绝我汉室,朕亦无可奈何。朕知道,文若你深受他的重恩,他能给你想要的一切,而朕却一无所有,你若是无动于衷,朕也理解。”

刘协这是打起了感情牌,希望以自怜唤起这位老臣的悲悯之心。

荀彧确实被打动了,但却不是因为刘协一会怒一会怨的表演,而是潜藏在心头的那最初的原则。

那条原则,从他投身于曹操麾下之时起,就从未曾改变过,多少年来,他都从未忘记过,自己耗尽心力辅佐曹操,只是为了寻找一位强者,一位能保护皇帝,匡扶汉室的强者。

猛然间,他合上了手上刺眼的奏章,沉沉道:“陛下放心,丞相进魏公这件事,臣一定会全力阻止,臣绝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丞相再错下去了。”

刘协长松了一口气,欠身向荀彧一拱手,正色道:“汉室四百年之社稷是否能延续下去,就全看文若了,朕在此替刘氏列祖列宗谢过文若之忠义。”

北国暗流涌动,遥远的益州,短暂的宁静亦将被打破,或许在这乱世之中,谁享受的宁静越久,死得也就越难看。

这一日,方绍亲自带着一厚叠竹纸来到诸葛亮府中。经过数月的不断摸索与改良,工匠们对造纸的工艺愈加的通透,这一次所造的这批纸,比先前方绍献给刘备时的质量已更胜一筹。

“嗯,不错不错,中正,你这竹纸还真是好东西,既方便又好用,比竹简和帛书好用多了,我看今后可大胆的在官府中推广使用,这样应该能节省不少花费。”诸葛亮摸着光滑的竹纸,赞不绝口。

方绍有点小得意,道:“一卷竹简或是一叶帛书的价格,足够造二十余张竹纸,就算把官营的售价定为简帛的十分之一,也一样有颇高的回报,这笔买卖稳赚不亏的。”

诸葛亮羽扇向他点指了指,笑道:“你这小子,想不到还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十分之一太便宜了,以我之见定为五分之一的价格便可。你这官营作坊要尽快筹办起来,规模要大,还有,这造纸的秘方一定要保守好,这样赚钱的东西,可不能轻易的漏露出去。”

方绍道:“先生放心,我自有分寸。”

诸葛亮满意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你大概也知道了,巴西郡的庞羲一直不肯归顺,主公已经决定发兵征讨,过几天就要商议派何人领兵出征,你可有什么人选吗?”

巴西郡与汉中相接,不拿下此地,便无法全力进入汉中,刘备如今准备将攻打巴西提上议程,显然是准备为下一步攻打汉中做准备。

不过,方绍却有不同的看法。

这庞羲亦属东州士人,乃刘焉时代的重臣,当年刘焉入蜀便是得到他的鼎力相助,刘璋上台后不久暴发了赵匙之乱,亦是借助于庞羲才平定下去。后张鲁屡侵,刘璋便以庞羲为巴西太守,抵御张鲁的入侵。

只是后来此人与刘璋发生矛盾,便拥兵自重,逐渐脱离了成都的控制,并且成为刘璋政权的极大威胁,当初张松劝说刘璋请刘备入蜀的借口之一,便是为了威慑庞羲这个“内患”。

可以说,庞羲乃是刘璋时期最强的一股东州士人势力。而在原来刘备取蜀的历史中,庞羲拥重兵于刘备后方,却坐视着刘备从容去攻打刘璋,在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不久跟着就归降。

只是如今历史改变,刘备轻取益州,这庞羲反倒是屡劝不降,这倒让方绍觉得有点奇怪。

方绍得出的结论是,当初刘备强攻益州,荆州兵强悍的作战能力,让庞羲对刘备的军事能力感到畏惧,自认为不可与敌,所以才乖乖的投降。而今刘备不费一兵一卒诈取益州,虽广施恩义,但却未展兵威,所以才未让拥兵自重十余年的益州头号大将信服。

“以我军的实力,无论是派谁出战,攻灭庞羲都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此人割据巴西十余年,麾下兵强马壮,若然强攻,纵然拿下我方也必有不少损失。绍以前,在攻打汉中之前,我军应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是。”

诸葛亮眼睛中闪过一丝异样,笑道:“中正,听你这话,莫非已有奇策?”

方绍嘿嘿一笑,道:“奇策倒算不上,不过或许可称之为一石二鸟之计。”

诸葛亮兴致大起,忙道:“在先生我面前就别卖关子了,快说来听听。”

方绍遂道:“先生应当知道,那庞羲与北面张鲁作战多年,双方乃是死敌。而主公与张鲁却未曾结怨,勉强可算作敌友未分。那么,主公何不修密书一封,与张鲁约定南北合击庞羲,共分巴西郡。我料那张鲁贪图便宜,必然会中计。到时主公只需假意发兵声援,那庞羲首尾不能相顾之下,必会主动归降主公。到时咱们便可不费一兵便得巴西,然后又可以张鲁入侵为借口,出兵攻汉中,岂不正好名正言顺,这便是一石二鸟之计也。”

诸葛亮沉吟良久,忽然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意,道:“中正啊,你这一招可真够阴险的。”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七十三章 都想坐庄家

很显然,诸葛亮被方绍的计策说动了,于是,在不久之后的军事会议上,诸葛亮便让方绍当着众位高层文武的面,将他这一石二鸟之计献上。

包括刘备在内的大多数人,对于方绍的计划都十分感兴趣,不过,庞统却担忧道:“中正你这计策倒也深远,而攻打汉中也是咱们既定的方针,只不过,在这样一个时候就准备对汉中动手,是否还太早了点。”

方绍道:“士元军师莫非是顾忌到东边孙氏,还有北边的曹操么?”

庞统道:“这是自然的了。先前咱们用拖延之计把子瑜糊弄走,那孙权定然怀恨在心,而据荆州方面来报,驻守在陆口的东吴东线人马最近一直在加紧训练,很有可能想对荆州动武。再则曹操如今已平定关中,河北暴*料想也不会持久,如果我们此时对张鲁下手,若是那曹操也趁机攻打汉中,岂非乱了我们的全盘计划。”

刘备点头道:“士元的担心也很有道理,攻打汉中的时机还是要慎重啊。”

他们的这些担心,方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他凭借着对历史的熟知,依稀记得在建安十七年这一年,曹操在东线对孙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刘备集团便将会得到一个绝佳的进攻汉中机会。

只是,因为刘备取益州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是否会引发重大事件的连锁变化,方绍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

不过,方绍之所以仍提出了这样一个计划,仍然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主公和军师的顾虑很有道理。不过绍却以为,如今关中虽然平定,但西凉马超的威胁尚在,曹操在尚未抚定关中人心,以及完全消除陇右的威胁之时,应该不会冒险深入汉中。至于东边的孙权,我记得在曹操攻打关中之时,东吴曾趁机对合肥发起过数次进攻,尽管都无功而返,但对徐扬震动颇大,我想曹操在收拾完河北叛乱之后,极有可能在东线对孙权发动一次进攻,一者是对孙权屡侵的反击,二者也要震服徐扬等地的骚动之心。若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正给了我们取汉中的天赐良机。”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重大事件的发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只要头脑正常的决策者,都不会随兴而为,必然有其内在的利益权衡。

而曹操对孙权在建安十七年的这次攻势,方绍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分析,最后认为仍然还是会发生,理由正如他所说。

这时,诸葛亮也道:“中正的推理很有见地,如果真如他所推的话,确为攻取汉中的绝好时机。到时等曹操回过神来,咱们已抚定汉中,再结联马超,兵出秦川,两路攻打关中,夏侯渊必不能守,若关中光复,则主公便可与曹操从南北对峙的弱势转为东西抗衡的均势,天下强弱之势就此可逆转也。”

显然诸葛亮想得要更为深远,汉中未得,他已经规划着与曹操东西对峙了。

经过他师徒二人的这一番分析,众人的情绪均被调动了起来,似乎,一幅美好的蓝图已触手可及。

然而,兴奋气氛当中,却有一人一直沉默不语。

刘备敏锐了注意到了这一点,便道:“孝直,不知你对中正这一计策有何看法。”

一直未开口的法正轻咳了一声,道:“正以为,此计深甚妙,只是,那张鲁可不是刘季玉可比,恐怕他不会上当呀。”

法正的顾忌没错,这个张鲁确实不是一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