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汉刚说了一句多谢,那壮汉又问道:“为啥要用烟熏这么半天啊,只用针不好吗?”
王平安让丫环取来水盆,他仔细地洗干净手,这才道:“当然要熏得久些,这样才能使气血得以通畅。老伯的病才好得快些啊!”
事实上熏艾的时间是不同的,但这需要用到很多知识来解释,说出来壮汉也听不懂。
艾烟熏炙不仅能够消毒,还能在创口上形成一层油烟膜,这层油烟膜是很重要的,不但能够干燥创口,更能隔绝空气中的细菌,防止再次感染。这是使用艾绒后,很重要的一项功效。
壮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别的百姓同时也都点头,虽然没几个人明白其中道理,但点头还是人人都会的!
大大出乎惠正的意料,他本以为王平安露了这一手,那么听他讲经的人会很多,至少现在的好几百人,至少得留下一半来吧!
可偏偏让他意外的事,王平安刚刚治完老汉的脚,围观百姓们如同刚才他们一拥而入那样,竟然一哄而出,全都出了大殿!
惠正心想:“他们这是出去喝绿豆汤了,我也得赶紧出去,今天有故事可讲了!”
可更让他意外的事发生了,围观百姓确是出去喝了绿豆汤,可喝完之后,拍屁股走人,除了那位不能走的老汉外,竟然走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惠正目瞪口呆,欧阳利却道:“惠正师父,看来你真得再练练口才了,这也太差了,都没留住人啊!”
“可前几天留住一些了呀!”惠正一脸的愁苦。
这一天,零星的有百姓来喝粥听讲,但并不比昨天人多多少,而且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可等到了天色近晚的时候,却突然的人多了起来!
早上不过走了几百人,可这次回来的竟有二千人左右。而且早上走的那些人全都回来了,还带了不少人一同前来!
狄仁杰对惠正道:“看来你的这种小庙会,不适宜开在白天啊,大家事忙,没时间听你讲故事,而晚上就不同了,大家忙完一天,听你讲故事,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惠正喜道:“对对,小僧以前怎么没想到,多谢狄施主提醒!”他正要再次去讲故事,可来的百姓们却叫了起来。
“那位小公子呢,他不是要为那位老伯再治一次吗?”早上来过的百姓叫道。
而那个壮汉也回来了,挤进人群,大声道:“不会已经治完了吧,我今天特地早收的摊子!”
惠正由大喜,变成大悲,弄了半天这么多人都赶到傍晚时分前来,竟不是听他讲故事的,而是来看王平安治疗老汉的!
王平安听到响动,也出来观瞧,听说百姓们来到,竟是因为他的医术,心里也不免吃惊,这消息传得真快啊,不过一个白天的功夫,竟然来了这么多的人,长安人口密集,今儿可见着实例了!
既然大家都这么热情,那他也不好拿架子,又请出老汉,在大殿上打开了包扎伤口的白布!看热闹的百姓又是满满登登挤了一殿,那壮汉依旧挤在最前。
白布一打开,围观的百姓便齐齐发出一声惊叹,那壮汉所发声音更是超大!只见老汉那原本红肿的大脚趾,然红肿并未完全消除,但却小了一大半,病情好转,非常之明显,一见便知!
不等王平安再施针灸之术,这壮汉便叫道:“小公子,你的医术好生了得。我爹爹最近得了病,也是吃了药,却不见好转,能不能劳烦你给看看?”
王平安笑道:“可以啊,你父亲现在人在哪儿?”
“在家里!”壮汉看了一眼老汉,又道:“小公子先给这位老伯治病吧,我这就回去,将爹爹抬来!”说罢,转身挤出人群,散腿便跑。
王平安这才又给老汉再次治疗起来,这时有不少百姓是听闻传言而来,并没看到早上那一幕,现在见王平安用针施炙,也都连声赞叹,不管看没看明白,反正大家都说好,那就是好!
陶东升带着仆人,一路溜溜达达,来到了灵感寺门外,却见寺外架着好几口大锅,里面满满装着绿豆汤,却并没有人在旁边吃,再顺着打开的大门,见寺里面满满的全是人,也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陶东升咦了一声,皱眉道:“你不是说没多少人来听讲吗,我看这人很多啊,这么大的寺院,要想站满,至少得千人以上,连香火鼎盛的大寺院也无法做到这点!”
仆人看着绿豆汤,咽了口唾沫,却笑道:“侄少爷,要说这绿豆汤,前些时候东市还闹出过笑话,有家药膳坊开业,店家竟然雇了抬梯子的,却又不巧碰上了地痞敲诈……”
他是个包打听,最喜欢这种市井俗事,便将那天药膳坊的事说了出来,不过其中加入了无数他自己的想象,万分的夸张!
陶东升听了,笑而不语,只是摇头。
就在这时,忽见一群人跑来,还抬着张床板,床板上躺着一人,显见是生病了!
陶东升本就是位医生,又是太医丞的侄儿,见有人生病,自然要看看。伸手拦住这群人,道:“这人怎么了,是生了病吗?我来瞧瞧!”
第一百九十六章 屠户
这群人正奔得满头大汗。见忽然有人拦路,其中一个中年人就道:“大个儿,你说的是这位医生吗?”
床板旁一个壮汉摇头道:“不是,不认得他!”众人嗯了一声,不理陶东升,继续往寺里跑!
仆人见这群人赶得急,竟然路遇名医而不识,忍不住嘲笑道:“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你们知道我家侄少爷是谁吗?他可是……”
陶东升喝道:“闭嘴!”又冲这群人道:“我也是医生,怎么不能给他看看吗,可是担心诊费?”
壮汉忙叫道:“停,停!你也是医生?我家倒是不担心诊费!”
他便是在寺中看王平安施针灸之术的那个壮汉,他关心父亲的病情,已经到了有病乱求医的地步,现在只要有人说是医生,他都得去看看,去问问,就象白天看王平安那样!
众人停住脚步,一起看向陶东升。陶东升为人倒也干脆,也不说什么废话,直接来到床板前。见床板上躺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这老者身高体壮,估计体重足有二百斤朝上,和旁边的壮汉长得颇为相象,可能是父子两个!
虽然此时天色已晚,月上枝头,但陶东升只借着月光,看了一眼,便立即判断这老者得的伤寒,而他恰恰擅长治疗伤寒!
陶东升嗯了声,道:“这是伤寒症,最近京中得伤寒的人并不多。”
壮汉大喜,忙道:“对对,我陪着爹爹去看病,药铺里的医生也这么说!不知先生你在哪家铺子里坐堂啊?”
陶东升可没心情显摆,只是伸手扒开老者的嘴巴,去看舌苔。他后面的仆人却很有派头地道:“我们侄少爷在哪坐堂?嘿,说出来吓你们一跳……”
“闭嘴,如果嘴里非要出声,那你就去吧唧几口绿豆汤!”陶东升斥道。没事儿闲的,在这里显摆什么,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仆人悻悻然,心想:“我这不是想替你吹嘘一下么,还不领情!”
陶东升借着月光,见老者的舌苔是中间黑而边缘白,他一皱眉头,这种情况倒是并不常见。又伸手去给老者号脉。感觉老者的脉相沉且紧,皱头锁的更紧,这种情况见过,属于不太好治的那种。
他松开手,想了想,道:“可以先试一试麻黄汤,如果不好使……”其实他心中是有疑虑的,麻黄汤主要适用于舌苔薄白,脉相浮紧,和眼前的情况不太一样,但也不能说完全治不了,至少可以解表发汗,减缓老者的病情。
陶东升心里犹豫,可别人却是不犹豫的。那壮汉嘿了声,道:“又是试一试麻黄汤,好几个医生都这么说,真是换人不换药,个个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他说话无理,但陶东升却并不在意,原来已经有人用过麻黄汤了,还不好使!这倒也没什么。治疗伤寒的汤药极多,换一种也就是了!
那仆人却在后面一吐舌头,心想:“怪不得不让我显摆,原来是没把握看好人家的病。幸亏刚才没说他是太医,否则丢人丢大发了!”
陶东升道:“那我再看看,麻黄汤不好用,可以换一种汤药。”
抬床板的人却道:“大个儿,别理他了,还是快点去看寺里的那位医生吧!”
壮汉连声道:“对对,真是浪费时间,都到寺门口了,却还跟这庸医磨牙,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医生!”
众人再不理会陶东升主仆,抬着床板呼啦啦地奔进了灵感寺!
陶东升纳闷儿地道:“这寺里有什么医生,难不成那个惠正讲经之余,又给人看病了?”跟在众人之后,他也向寺里走去。
待一进寺门,陶东升就听前头那壮汉叫着:“各位爷儿们,让一让,我爹来了!”
“哟,这不是屠家爷俩吗,屠大个儿,你爹么啦?”寺中又来新人,正巧有认识壮汉爷俩的,便出口相问。
名叫屠大个儿的壮汉也顾不得客套,带着人就进了殿,见王平安正坐在殿内,刚给一个百姓号完脉,在嘱咐着什么!
屠大个儿直接就奔到了王平安的跟前。叫道:“小公子,我把我爹抬来了,你这就给他看看?”
王平安对那百姓道:“你照我说的,每天早上吃一小片鲜姜,保准你的这个小毛病能好,又简单又省钱,根本就不用花大价钱去买那些调理的药!”
嘱咐完那百姓,王平安冲屠大个儿道:“好啊,快把你爹抬进来吧!”
屠大个儿赶忙招呼一声,他的邻里街坊们立马儿把屠老爹给抬了进来,就放在大殿的正中央。
这时,陶东升也从人群里挤了进来,看到王平安,心想:“原来不是惠正看病,而是他。这人是谁,看年纪可不大啊,难道就有本事看病了?医书还没读过几本呢吧!”
王平安来到屠老爹的跟前,和陶东升一样,他也一眼看出这是什么病了,道:“原来你爹患的是伤寒!”
陶东升心想:“还算有两下子。不过看出伤寒来,似乎还算不上是什么本事!”
这医生和医生就不一样了。陶东升是直接看病,而王平安却问道:“现在天气这么热,又无阴雨反常的天气。你爹是怎么得的伤寒?”
屠大个儿忙道:“我家是做肉铺生意的,我爹前些日子去乡下收羊,乡下路难走,收的羊又多了些,过小河的时候,那羊不听话,结果把我爹给扯到河里了,虽然羊没弄丢,可我爹回来就病了,不算今天,都已经躺了三天了!”
王平安点了点头。原来是掉到河里了,上了岁数的人可禁不起这么折腾。他蹲下身子,替屠老爹号起脉来。片刻,他放开手,抬头笑道:“脉相沉而紧,其实倒也并不严重。你不用害怕,这病没什么要紧之处的!”
陶东升在人群里听着一皱眉头,看来这少年确是有两下子,有一点的小本事!可他的仆人却低声道:“侄少爷,这人前半句可和你说得一模一样啊!”
陶东升微微点头,号出脉相来,其实……只能算是小小地本事,是个医生都能!可王平安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小小地吃了一惊!
就听王平安道:“脉相沉紧,这是伤寒于里。你爹平常可能就有点身子不爽,掉到河里,所以才引发的病。你爹的这个伤寒,就算是治好,以后再遇到点小意外,他还会再得,但就不一定非得是伤寒了,也许是别的病。所以光治伤寒是不够的,平常还要注重身体的保养才是!”
屠大个儿挠挠后脑勺儿,道:“我爹平常身子壮着呢,杀起羊来,向来只用一刀,扒羊皮齐整儿着呢!”
“表面看起来壮罢了!”王平安说着话,又去摸屠老爹的额头。
陶东升心里那点小小地惊奇,却越来越大了,伤寒于里,这是精通《伤寒论》啊!这少年的本事,估计着,有我的一成吧,一成好象少些,至少两成!
王平安摸着屠老爹的额头,问道:“这位老伯,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冷得厉害?”
屠老爹病得迷迷糊糊的。没听清王平安的问话,自是无法回答,可他儿子就在身边,屠大个儿道:“我爹总说自己冷,简直就是恶寒哪,还让我给他升炉子,他要烤火,这大热的天,哪能烤火啊,没病也烤出病来了!”
王平安嗯了声,他捏开屠老爹的嘴,去看舌苔,道:“莲雾,把蜡烛拿过来,我得看仔细些。”小丫头答应一声,拿过一支蜡烛,照亮屠老爹的面孔。
王平安看了看,又道:“舌苔中间黑,而两边白。对,根据其它表症来看,你爹的病可以确诊,是阴症伤寒……不,其实是阴经伤寒,这才确切些!”
别人听他的话,没什么太大反应,可这话听在陶东升的耳中,却犹重锤击鼓相仿!这少年竟能看得出阴症伤寒和阴经伤寒!这,这,他确确实实精通《伤寒论》啊!如说本事,恐怕不止我的二成,至少四成……不过我的本事不仅限于治疗伤寒,所以只能算是我的三成半!
他的仆人却又低声道:“侄少爷,这人看起病来,好象比你……倒是有几分的仔细!”他本想说比你可认真多了,但上下有别,他可不敢说出这么放肆的话来!
陶东升听了这话,心想:“倒也未必,草民给草民看病,仔细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这少年的人品确是让人赞赏!”
他是太医,平常多给达官显贵看病,如果换了给贵族看病,他当然要认真对待。然而,唐朝终究是个等级社会,人分三六九等,贵贱有别,让他在路边给一个平民,认认真真的看病,这个并不现实。倒不是医德有差,而是这时代就是这个社会现实,不但没人认为不对,反而人人都认为,太医理所当然就应该有架子!
陶东升正想着呢,这少年的本事应该有我三成半,可王平安下一句话,立时让他又改变了想法!
王平安道:“这就是所谓的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种伤寒,照你爹的现状来看,服麻黄汤是不行的,你肯定给他服过麻黄汤了,对不对?”
屠大个儿头点得象鸡啄米,连声道:“对对,确实服了麻黄汤,也确实是不好使啊!”
陶东升心头轰地一下,这回不是耳边犹如重锤击鼓了,而胸中击鼓,重锤依旧,而鼓却换成了他的心脏!
这少年的本事,绝对不止我的三成半,绝对超过六成,还得往上!
第一百九十七章 偷师学艺
王平安道:“肯定不好使啊!别看你爹这病和普通伤寒没什么大差别。其实他的病根儿早就有了,只不过表现出来时,是伤寒罢了。你爹元阳素虚,身子骨平常看起来挺结实,挺壮的,其实内里虚着呢,无法抵制阴寒侵逼,所以伤寒一到,直入阴经呀!”
屠大个儿却咧着大嘴,有点不信地道:“可我爹平常确实很壮啊,大伙儿都这么说!”
“就因为大伙儿都这么说,你爹自己也这么认为,在讲述病因时,误导医生们也这么认为,结果不就开出麻黄汤来了嘛。那麻黄汤是治阳经的,而你爹是阴经伤寒!”王平安挥了挥手,命小丫头拿来纸笔。
陶家的仆人心想:“这个小公子说话好生客气,竟然说医生看错病,是误导所致,很给人留面子啊!不过要说误导嘛,倒也不见得!”他转头去看陶东升!
这一看。仆人立时愣住了。就见他家的侄少爷,额头汗珠细密,而且已经有一颗大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流了下来!
陶东升这时心头砰砰狂跳,这少年如果进了太医署,怕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啊!他到底是谁,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听口音……他是哪里的口音,肯定不是长安本地的!
王平安提笔开方,道:“以你爹现在的情况看,用药得稍稍猛一些,需用附子理中汤,而且还要加味使用。服药之后,需当一剂见效,而且必须是今晚就见效果,否则恐怕会吐利厥逆,骤变虚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