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夏鼎-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并来朝。癸亥,以拱、永德并为左卫上将军,美为左骁卫上将军,廷让为右骁卫上将军。”
注2:太祖太宗朝官场钱事:
太子中舍胡德冲通判延州时,“隐没官钱一百八十万”。太祖开宝五年,内班董延谔监军营务,“盗刍粟,累赃数十万”。太祖开宝四年,监察御史间邱舜卿被弃市,坐“通判兴元府盗用官钱九十万”。太祖六年,供备库使李守信“受诏市木秦陇间,盗官钱钜万”。太祖开宝九年,“泾州官岁市马,彰义节度使张铎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积十六万贯”。太祖开宝七年,知兴元府李仁友“私收渡钱”,勒索民财达“数十万”之多。太宗时监察御史张白曾“假借官钱居籴粟麦以射利”'2'(卷22,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泗州录事参军徐壁被弃市,“坐掌本州仓户民租……取民贿而免其租入”。太祖时广南地区农民每交一石,别输二升为鼠雀耗'2'(卷12,开宝四年)。宋初,赵普受贿“瓜子金十瓶”,被太祖撞上,皇帝曰:“但受无妨,彼国家事,皆由汝生耳。”太宗时,祖吉和王淮皆委法受财,赃数万计,祖吉被杀、籍家,而王淮“以参知政事沔之母弟,止杖于私室,仍领定远主薄”。
卷五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二十六章 唏嘘
张仲曜告辞后,张美与刘延让留于亭中。望着张仲曜的背影,刘延让奚落道:“归义军乃是河西劲旅,不过这书生上不得场面,才稍坐片刻,竟然吓得连背上都汗湿了。”五代时武人当政,虽然世易时移,但对于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战乱杀伐当中的刘延让来说,对书生和文官的鄙夷却再也改不过来。
张美却笑道:“刘节度南征北战,这虎威杀气有几人抵挡得了。吾观此子文武双全,又知进退,兼且是忠烈之后,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说完便不紧不慢地品茶赏月。
见张美不再说话,刘延让先忍不住开口道:“张使相,官家此番传召我等四镇节度使,不知有何圣意?”语带恭敬,全然不似当年那个站在赵匡胤身后,与众军校一起大喝“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的粗豪军将。这固然是因为刘延让当得高官日久,不似当年那般全无顾忌,也是由于张美乃是军中前辈,威望素著。昔年张美在周朝先后执掌禁军与财政大权,但为人谦和,各部军将有所需求,无不尽力满足,因此极得人心,刘延让那时只是一个厢指挥使,也曾得他许多照顾。
张美微微一笑,道:“刘节度无需担心,官家若是要发落臣僚,只需交兵见仗,轻易便可寻个疏漏,夺职发配一如所愿。此番我等交卸兵权,反倒是得以颐养天年了。”他深得周世宗信重,与赵匡胤及当今朝廷感情甚淡,所以被解除兵权倒也没有什么失落的。
刘延让的感觉却和他不同,这天下,说到底还是义社十兄弟齐心协力取下来的,赵匡胤虽说黄袍加身后反过来对武将加倍提防,以致有杯酒释兵权之说,但待军将可谓极其亲厚,几乎是有求必应。
更何况石守信等陈桥兵变的宿将功臣交卸兵权,刘延让却因为其时品阶还不高,反而得了赵匡胤的重用,现在赵光义却硬生生要他交卸节度使重任,当真是难以割舍,沉默半晌,长叹道:“张使相,我刘延让若非有从龙之功,论军中资历,是拍马也赶不上符魏王,张殿帅和您这样的元勋重臣的,太祖登基,一人得道,我义社十兄弟连同部伍都鸡犬升天,都执掌了节度使大任,可是如今,官家居然连我等都要罢黜。此后军中诸将难以互相统属,恐不利于战事。”
他絮絮叨叨所说的符魏王乃是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的符彦卿,符家堪称根底极深的将门,符彦卿祖父以战功爵拜吴王,父亲符存审拜秦王,均为名将,到了符彦卿这一代,兄弟九人都镇守一方,大哥符彦超为安远军节度使,卒赠太尉,二哥符彦饶为忠正军节度使,排行第四的符彦卿更是堪称名将,多次与辽军作战,胜败参半,却是实打实沙场上滚爬出来的将军。而张殿帅则是曾任周朝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若非世宗因“点检做天子”的谶语以赵匡胤代之,现在天下就不一定当姓赵了。
张美却只是微笑着听,偶尔啜饮一口茶水,直到刘延让停下来,方才淡淡道:“刘节度,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官家让我等交卸兵权,何不就此卸下重任,免得旁人说我等恋栈权位。”
刘延让被他一说,沉声叹道:“吾不是恋栈权位,是担心手下数万子弟白白战死沙场啊。当今官家不比太祖,未曾领兵见仗,不知兵战凶危,唉!”
张美听他言语间渐渐涉及对官家不敬,心道这刘延让定是被收了兵权,气得痰迷心窍,自己与他并非深交,居然如此口无遮拦,不过义社十兄弟诸从龙之辈,挺刃胁迫丞相另立天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些许言语犯忌当然也不放在心上。他敬刘延让也是节度使,不好出言斥责,只得将话岔开道:“官家也是励精图治,心知辽国不比诸侯那般好对付,年来不是晓谕各节镇,选送良才充实禁军么?”
他一提此事刘延让更恼,抱怨道:“当年吾随太祖挑选各镇精锐入禁军,非身高五尺五寸以上者不选,非‘琵琶腿,车轴腰’者不选,步卒对面射箭侧头避让者不选,骑军相互击刺落马者不选,击破诸侯得降卒数十万之众,汰弱留强,进入禁军的仅数万余人,所以吾大宋禁军精锐,甲于天下。可如今挑选禁军,只要身高体壮,连个木头都可以从军,一年间禁军竟新添五万人,实际战力反而大不如前。”
张美微微颔首,这些事情原本他也深知,只是他不若刘延让这般肆无忌惮而已。虽然张美对义社十兄弟等趁主少国疑之际,帮助赵匡胤篡夺大位一直心有芥蒂,但改朝换代早已过去多年,眼看刘延语出肺腑,也是为国家担忧,张美便出言宽慰道:“刘节度勿要多虑,朝廷已然让旧将退隐,军国大事,自有曹彬、潘美、曹翰这些年轻一辈料理。”
刘延让大口灌了一杯茶,皱了皱眉头,接道:“曹彬平蜀时还只是在我部下作都监,一直到南下灭唐,此子除了安居京城,便一直都只做过军中都监,执掌军法而已,未曾亲自领过方面大军。去年总算执掌了方面大权,带着十余万禁军南征,居然还被一个叫陈德的小子胜了两场,若不是曹翰那小子悍勇,居然率三百将士直逼宫门迫降李煜,这江南战事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我还听说江南之战大都是潘美、曹翰、李汉琼、王明这些底下将领的功劳,曹彬不过是协调诸将而已。潘美倒是悍将,但高平之战时不过是个供奉官,乾德二年时尚还跟着丁德裕打仗,其后担当方面,征岭南、江南,所建功勋皆是从南面得来,并不曾率军在北边和辽人见过仗。曹翰个人物,可惜过于凶暴桀骜,杀降、屠城都做过,难以服众。眼看和辽国就要交兵见仗,官家罢黜我等,启用这些根底浅薄的后辈,恐怕很难从契丹人手中讨得了好去。”
张美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道:“有道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既然国事如此,我等趁早功成身退,未必不是好事。我听说官家有意派宫中宦官监军,届时便如前唐一般,统兵大帅还要对那阉人曲意奉承。”
刘延让睁大眼睛道:“张使相此言当真?”见张美微微点点头,他虎目圆睁,一拍桌案道:“阉人误国!”这宫中宦官乃是天子代表,这刘延让光骂阉人,显然是避重就轻。
张美轻轻摇摇头,悠然又道:“吾还听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不日将出镇忠武军。”他是三朝老臣,虽然由周至宋不再受重用,朝中关系根底,却比刘延让要深得多,消息也要灵通得多。
“啊?”刘延让闻言大惊,这党进是曾经在战场上击败过刘继业的一员猛将,就连宋国使节辛仲甫出使辽国的时候,辽国皇帝也要询问,像党进这样的猛将,中原有多少?辛仲甫答道:国家名将辈出,如党进鹰犬材料,要多少都有。契丹人也闻之色变。由此可见党进的名声之大,竟能震慑北国。开宝年间,赵匡胤让党进执掌侍卫马军,乃货真价实的禁军大帅,信重一时无两,现在居然连党进也要卸了职务,发往外镇了,这朝官家,到底想倚重谁?
“非但如此,朝廷早已明发圣意,各边镇将校,不得再与番邦私下买卖逐利,你也算老行伍了,知道这其间的轻重,这节镇边帅,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啊。”张美轻道。
“若无边贸之利,边镇无钱蓄养死士,招募细作刺探敌情,也无手段羁縻哪些游荡在边境上的异族部落,此事一行,边境之上,敌我主客之势顿时翻转。”刘延让也是熟知边事的将领,当即接道,旋即心底冒出一个念头,也许早日解除兵权,不再领军,就像张美说得一样,兴许也是一件好事。
二人坐了一会儿,张美始终谨言慎行,刘延让也觉得无趣,未多时便起身回房去。张美一人独坐亭中,想起十八年前的此时,恰是世宗皇帝挥师北伐,自己坐镇汴梁,日日都有军报来回汴梁与幽燕之间,大军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际,世宗皇帝突然染病,大军还师,此后赵匡胤陈桥兵变,朝中元勋宿将大都被罢黜,义社十兄弟之辈在军中窜起。不想今日赵光义兄终弟及,连刘延让这等十兄弟中人也被罢黜,还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呢。
想到此处,张美忍不住悲从心来,仰望明月,喃喃想道,昔年陛下发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如今朝廷宿将皆被罢黜,当朝官家不知兵又强行干预兵事,正应了《孙子兵法》所言之“乱军引胜”之兆。军国大事一旦失误便悔之莫及,看样子若非辽国上下更加昏聩,当朝官家开拓天下着实难以如愿,养生太平又从何做起,唉!世宗陛下,为何天不假年!张美苍凉地叹了口气,将早已冷却的茶水喝干,一代名臣早已心灰意懒,摇摇晃晃地走回驿舍之中。
注1:《孙子兵法》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注2:太祖对边将厚之以财,除了对有功之臣”优恤其家属,厚其爵禄“外还准许边将“回图贩易”并“免其税算”,使边将“财物为奢僭,养马至千余匹,童仆亦千余”者“多达几十人”(17),这是对边将实施的特殊政策。应当指出的是,这些从“回图贩易”中所得之利,并非为边将独吞,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边将用来“招募骄勇,以为爪牙。”其结果是:“每寇至,必为之备,设伏掩击,多至克捷”。但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正月,太宗发诏:“自今不得因乘传出入,赉轻货,邀原利,并不得令人于诸处回图,与民争利。有不如诏者,州县长吏以名奏闻。”
卷五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二十七章 卖刀
张仲曜未敢妄自揣测圣意,只着力整理此番进贡的西域物产,因为沙洲势力日渐窘迫,这次贡品较为寒酸,有上好玉石三千斤,玉带十副,白玉璧二十对,龙脑香药五百斤,夜明珠二十个,河西健马三百匹。张美、刘延让在汴京城内外有多处府邸,这二人在驿馆驻留一夜,次日便各自回府。没过几日,都亭西驿的官员便来安排沙洲归义军使节队伍到汴京城中驿馆住下,顺便将贡品登记造。只是,因为皇帝忙于朝政,暂时还未安排会见,这张仲曜又在汴梁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天下繁华聚汴京,张仲曜时常四处走动游玩,倒也不觉日子难熬。
汴京外城是显德二年世宗柴荣下令营建的,距今不过二十余年,有着簇新夯土城墙的汴京,与与久经战乱和沧桑长安、洛阳相比,年轻而充满活力,仿佛如日方升的大宋。发达的水系,畅通的漕运,越来越多的官员和禁军,都使得汴京的商业异常繁荣,五代的战乱和朝廷制度的崩坏,反而使商贩们突破街坊的限制,汴京的街市一改长安和洛阳的肃穆庄严,从早至晚,小商小贩沿街叫卖不绝。
蹴鞠是汴京城中最受欢迎的运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闲汉,颇有乐此不疲的,不过张仲曜喜欢地还是更剧烈的马球,只好奇地驻足旁观半晌便带着安思道离开。他日日便带着安思道在这汴京城中徜徉,若不是他每日还坚持不懈地舞剑开弓骑马,安思道简直就要以为久居河西的张仲曜已被繁华的汴京所迷醉。
这日清晨,风和日丽,张仲曜带着安思道从郊外骑马,看汴河两岸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只见芳树之下,园囿之间,游子仕女徜徉来去,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歌儿舞女,遍满园亭,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张仲曜乐而忘返,纵马驰骋,直至黄昏时分方才回城,等闲人等在城中不得乘马,张仲曜便和安思道都牵马而行。
行至一处酒楼之前,张仲曜“咦”了一声,停在一个路旁的汉子跟前。
此时不光朝廷为官民都规定了严格的服色,就连各行各业穿着打扮各有规矩,比如香铺里的裹香人,一定是顶帽披背,而质库(当铺)掌事,则是着皂(黑)衫角带,不戴帽子。这汉子形貌潦倒不堪,一看那穿着却是军汉,他面前摊了一块破布,一把刀抽出了鞘来,和刀鞘一起整整齐齐地摆在破布之上,一看便是个卖刀的架势。
吸引了张仲曜驻足观看的,却是这把刀。刀身布满脉络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更暗暗隐现出一层血光。张仲曜久居敦煌,见识过四方兵器,识得这刀上花纹,此刀乃是出自波斯,虽不是经名匠之手雕琢的宝刀,却也是难得的利刃,与宝刀的差异也只在没有镶金嵌玉而已。张仲曜俯身拿起刀仔细观看,那汉子也不阻止,只见刀上血光隐然,可见虽然刀的主人细心擦拭,但此刀时常饮血,日积月累,便留下血纹。屈指一弹,刀身微弯挺直,竟如长剑一般发出“嗡”的一声鸣叫。
“好刀!”张仲曜心中暗赞,再看这汉子身上破旧的军袍,问道:“壮士,你这刀卖多少钱?”
那汉子抬起头来,张仲曜才看清他面目粗豪,额上有铜钱大小一块箭疤,胡子拉茬,满是风尘之色,显然日子过得颇为窘迫。见张仲曜手上牵着一匹河西健马,马鞍上挂着弓箭,那汉子脸色一喜,有牵强地笑道:“公子若看得上眼,五十贯拿去吧。”
“五十贯?”张仲曜眉头皱了起来,以他眼力,这刀至少要值一百贯。四方纷乱,没有一柄利刃防身,钱财再多,也是为别人保管而已。这汉子看样子出身军旅,当是识货之人,怎舍得将这好刀如此贱卖?
见他脸色犹疑,那汉子心里便有些着慌,他若不是穷困潦倒,也舍不得来卖刀,可他这把刀虽好,可愿意拿出一大笔钱来买的人着实不多。“吾看公子也是习武之人,宝刀配英雄,四十贯。”见张仲曜仍然沉吟未决,这汉子愁眉苦脸地,都卖了三天刀了,除了几个市井闲汉前来打趣之外,竟是乏人问津。太平年月,如要解决麻烦,刀还不如银子好使。
“三十贯,不能再低了,公子给小的留点还乡的路费吧。”那汉子都要哭了,不停地搓着双手,一脸期冀地望着张仲曜。
“这刀是你所有么?”听他报出如此低价,张仲曜疑心更起,拧紧眉头,厉声逼问道。他出身高贵,久在军旅,这一问自有一番凌人的气势。可那汉子适才苦苦央求,吃他这质疑,忙道:“公子可是疑心这刀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