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宋-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眼下高大人已经剿灭了李全,就该领兵返回了,为何却不见高大人有意回朝呢?要知道虽然高大人领兵数量并不算多,但是数万大军每日消耗却还是不小的,单单是运送粮秣等物,每天就要不断的从各路调拨,长此下去,恐怕消耗太大,还望圣上尽快令高大人撤兵为好!”

高怀远的奏章是直接送到赵昀手中的,不用通过郑清之的手,所以郑清之并不清楚高怀远奏章上写点什么,现在他因为高怀远的事情闹得很没有面子,所以趁机要再拉高怀远一下后腿,其实他也知道,高怀远眼下是不会轻易回师的,李全随死,但是京东不代表已经安定,还有不少势力盘踞在京东一带,不处理好的话,下一步还是不会安稳的。

听罢了郑清之的话之后,赵昀当即摇头道:“不成不成!高爱卿奏折上写的分明,李全随死,但是京东未定,时下蒙古人企图染指京东,发兵攻打德州、冀州等地,一旦让蒙古人入主京东之后,再想收回京东之地就难上加难了!

故此高爱卿请奏要立即出兵北上,协助彭义斌抗击蒙古大军,眼下他是不能班师回朝的!

这份奏折朕已经看罢了,郑爱卿、真爱卿你们这些大臣们也传阅一下吧!”

说着有小黄门接过赵昀手中的奏折拿下去交给诸位大臣传阅。

这帮人可人人都是大儒,一目十行的便将这片奏章给看完了,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也只是像郑清之、真德秀、纪先成这样的等级的大臣才有资格传阅。

但是看罢了高怀远的这份奏章之后,大殿上立即便响起了一片嗡嗡的交头接耳的声音,宋代大臣帽子上都有两根长翅膀,此乃宋朝所独有的风景,一时间大殿上帽子翅膀乱颤,嗡嗡声响成了一片。

“圣上!微臣有本要奏,高大人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如此行事未免太过大胆了吧!淮东初定不假,但是如此兴师动众北上抗击蒙古大军,岂不很可能会触怒了蒙古的成吉思汗了吗?现如今成吉思汗正在征讨我大宋宿敌大金国,假若我朝与之交恶的话,岂不正中金国下怀了吗?

微臣以为,现在不能让高将军继续北上,圣上只需令他平定京东也就足矣,千万莫要再去招惹是非,令我大宋再竖新敌才是!

还有高将军着意动用民壮疏浚汴河,此举无疑太过冒险,当年金军曾经从水路大肆进犯我朝江淮防线,假如我朝现在疏浚河道的话,岂不等于自毁长城了吗?一旦金国再次于我朝反目的话,只需夺取徐州之后,便可以乘船南下,长驱直入,我江淮一带岂不危矣?

而且如此大规模疏浚河道,劳师动众不说,其耗费之巨更非我朝现如今可以承受的!还望圣上能驳回高将军的奏请,令其只需安抚地方既可!”

郑清之看罢了这份奏折之后,马上就觉得抓住了高怀远的痛脚,跳将出来立即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

长久以来,南宋朝廷之中的不少人已经形成了以江淮为界,偏安江南的思想,在他们的脑子里面,江淮防线见不可破,只要金人不能越过江淮一带,那么南宋就没有什么危险,当初韩侂胄就是冒然起兵北伐,结果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倒令南宋损失惨重,积存的大量钱粮物资都毁于那次开禧北伐之中,现在的人一提到北上,心里面就有些发憷,不愿冒这样的风险,更何况这次高怀远是想去北方和蒙古人开战,虽然这些当官的没见过蒙古大军的厉害,但是从这些年来金国被蒙古人欺负的程度,也知道蒙古人绝不好惹,郑清之便是这些人之中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刚刚说出来,便引得大殿上一些大臣赶紧附和。

赵昀皱了皱眉头,郑清之这帮大臣的话有些让他觉得如同兜头受了一盆冷水一般,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就跌了下来,顿时也感到有些紧张了起来。

但是郑清之他们这些人的话音一落地,纪先成就第一个不干了,当即便出班说道:“启奏陛下,微臣对于郑大人等人的话不敢苟同,现如今虽然李全新灭,但是并不代表着京东局势已稳,高大人此举也乃是为国着想,岂能阻止他北上抗蒙呢?

而且蒙古人狼子野心,可以说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李全占据淮东京东等地,他本已是归顺了我朝,那么京东淮东之地也就早已被我朝收回,可蒙古人却还接受李全投靠,宣称京东及淮东之地乃是他们辖地,岂不等于公开向我朝索地吗?

而现如今他们明知京东一带的义军已经尽归我朝,其辖地自然就是我朝属地,却还发大军侵入京东,此举摆明了就是要强占我朝属地,想我大宋刚刚收回百年失地,又岂容鞑子轻易夺走,高将军此举当是顺应民心之举,唯有击退蒙古大军,我朝方能保住京东之地,否则的话,就莫要妄论什么安定京东了!

至于高将军请旨疏浚汴河,更是可以说此乃远见卓识之举,郑大人的担心根本就是杞人忧天,金人及其北人不善水战,天下人尽知,假如我朝以后打算北复中原的话,大军粮秣器械的转运将是非常繁重之事,高将军眼下疏浚河道,正是为长远打算!

当年开禧北伐虽然失败,且不论其它原因,大军粮秣转运方面就乃是一大问题,大军北上之后,后方转运粮秣不济,以至于令大军无法推进,也是开禧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将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此时提出疏浚北段运河,如此远见卓识岂是一般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更何况剿灭李全之后,我军俘获众多李全旧部,这些人假如不能妥善安置的话,迟早还是祸患,又何谈安定之说?而高将军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充分的利用这些所俘李全旧部,令其有事可做,以免闲来生出事端,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还望圣上鼎立支持高将军才是!”

第三百二十五章 争执

纪先成可不是吃素的,高怀远此行之前,他们便商量好了这些事情,最理解高怀远的人也就是纪先成了,而且现在纪先成可以说是把持着言路之人,舆论上他是绝不会让高怀远落于下风的,再加上纪先成这个人说话不留情面,一听郑清之这帮人又要拉高怀远的后腿,便立即站出来毫不客气的驳斥了他们一番。

纪先成的话够狠,一下子就把郑清之等人批驳的一塌糊涂,潜台词就是你们这帮人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人,岂能和高怀远的远见卓识相比呀!

郑清之当即便被气了个白瞪眼,他现在对纪先成很是反感,这家伙被高怀远举荐当上了左谏议大夫之后,可以说处处维护高怀远的利益,户部那边刚刚拖延了一点向淮东调运粮秣的时间,纪先成便带着一帮谏官,大肆弹劾户部办事不利,险一些把户部的官员给撤职查办,而这段时间一来,郑清之手下的人只要是提出一点不利于高怀远北伐的建议,马上就会招致谏官们群起而攻之,这帮人在纪先成的带领下,简直成了高怀远的走狗,实在是令他不爽到了极点。

而高怀远这厮也真是够坏的,虽说干掉史弥远一党,他出力最大,但是这家伙却凭着自己功劳大的本钱,还有他和当今圣上赵昀的私人关系,一把史弥远干翻,就马上清洗了谏官系统,安插了大批支持他的人进入谏院,让纪先成带着帮他说话。

而这个纪先成也真不愧是高怀远的幕僚,上位之后处处和他郑清之作对,今天上来就指桑骂槐的将他这一系的人给骂了个遍。

郑清之正琢磨着如何驳斥纪先成的时候,朝班之中便又有人站出来,大肆指责起了郑清之这一派的言论起来。

赵昀听罢了纪先成的话之后,又想想当初高怀远离开京城之前和他长谈的一些话,觉得纪先成的话比郑清之有理,现在他好不容易上台掌权了,刚刚想要做点功绩出来,让高怀远打李全,平定京东,要是现在李全死了,京东反倒被蒙古人给占去了,那么他费这么大的力气,岂不等于白干了吗?

到时候高怀远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而且朝野之中现在对高怀远北伐的事情大多数人持着支持的态度,一旦他不许高怀远北上的话,岂不要招致不少人的反对了吗?

再想想郑清之这个人,他也有些不高兴,本来他和高怀远都是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前在对付史弥远的问题上,两个人本来是很有默契的,可自从史弥远一倒台,这两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面,高怀远力主北伐李全,而郑清之从开始就反对此事,现在高怀远灭了李全,要北上平定整个京东,郑清之还是不答应。

到底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其实赵昀也很清楚,就是郑清之这个文官看高怀远受宠,心中不太高兴罢了,但是这件事上,郑清之推三阻四,明显是太不给高怀远面子了。

这倒好,被纪先成站出来骂了吧!不过赵昀这段时间也学了不少东西,知道也不能单单只听纪先成的,更不能只听郑清之的,现在倒不如先听听真德秀的意见。

于是他点到真德秀问道:“真爱卿,对于高将军这份奏章,不知道你是何看法呢?”

真德秀一直没有说话,他看出来郑清之故意找茬,不想让高怀远太过顺利了,而从文官的角度上来说,郑清之这么做无可厚非,毕竟高怀远乃是武将出身,现在权势很大,一旦让高怀远太过顺利的话,怕他以后尾大不掉,不好收拾。

但是真德秀也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乃是高怀远举荐他才让他出山当上了这个相爷的,而且他也看出,高怀远眼下是雄心勃勃,要替大宋做些事情,不管于公于私,他都不能站在郑清之那边说话。

更何况眼下的情况确实如此,从各种消息上来看,蒙古人这次做的事情都不道义,假若让蒙古人打到京东的话,那么这么多年一来,京东好不容易才算是能看到一线曙光,重归大宋治下的希望,可能就要就此破灭了,大宋再想收回京东,恐怕就真的不容易了,那么高怀远这次打李全也可以说是白干了,到头来对大宋很是不利。

蒙古人一旦占了京东,对于大宋来说确实不是好事,两国以前没有交界,现在蒙古人入主京东,就可以直接威胁到了大宋的天下,这对大宋来说就成了一个新的威胁。

所以真德秀想了一阵之后,出班答道:“微臣以为纪大人所说的有理,高将军这么做确实有利于稳定京东,万不能让蒙古大军入主京东才是,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圣上还需提醒高将军,切莫让蒙古人太过难堪了,眼下我朝实不易和蒙古人再发生大战,否则的话将会很可能引火烧身!至于疏浚河道之事,臣下也觉得高将军所想有理,假如一旦有朝一日我朝准备妥当的话,打算北复中原,少不得是要用船只输送粮秣资财北上,提前做好准备倒也是明智之举,倒也不必太过担心金国趁机南下,毕竟金国现在首尾难顾,也无力南侵了!”

真德秀的一番话等于是站在了高怀远的这一边,让郑清之听罢之后,大为生气,眼下虽然他才是首辅大臣,但是真德秀在朝野的影响力也绝不比他差,而且在以前史弥远当权的时候,真德秀的为人及其口碑也比他好,纪先成也许无法比得上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但是真德秀绝对是能和他相抗的。

看到真德秀也站在高怀远那边,郑清之于是也不好再极力反对了,否则的话,他很可能就成了众矢之的,到时候连圣上也得罪了。

赵昀闻听之后高兴了起来,看来高怀远想做的事情,在朝中支持者还是不少的,这样的话他下旨就好办了,不会引起太多大臣非议了,现在当皇帝也不容易,有时候不见得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少事情上还要看看大臣的脸色。

“哦!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按照高将军所请示的办好了,淮东乃至京东要尽快稳定下来,至于督办粮食北运的事情,这次就交给真爱卿来办吧!

正好这两年我朝也算是风调雨顺,个府库之中粮食存量还算充裕,就从江南西路以及荆湖路调运粮食,尽快运往楚州一带好了!只是淮东制置使到底由谁去做,诸位爱卿还是要议一下为好!”赵昀一边下旨,一边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贾涉和许国死后,本来是徐晞稷任淮东制置使,后来因为在处置李全的问题上,赵昀不满徐晞稷所为,将他贬为兵马钤辖,现在淮东制置使一直空缺,李全现在已经兵败身死,淮东失地也已经尽收回来,于是这件事又要提上议程了。

听到赵昀问这个问题,于是大殿上的大臣们又是一番议论,郑清之、真德秀纪先成等人都提出了一些人选,最终一个人脱颖而出,基本上被朝中的官员们都认可了。

此人乃是真德秀提出的人选,正是当年京西路制置大使赵方的儿子赵范,赵范这两年可以说官路亨通,有高怀远暗地里面照顾着,先是知光州,因为抵御金军有功,现在已经提拔到了京中为官,当了刑部侍郎,而赵范当年在扬州当过通判,对于淮东情况很是熟悉,而且因为其父在朝野之中负有盛名,不少人都愿意卖给他一个面子,而赵范这两年时间做事也很勤勉,很有其父之风,深受赵昀器重。

当真德秀提出了让赵范出任淮东制置使的时候,基本上朝中反对的人很少,除了郑清之不太高兴之外,其余人等都觉得赵范乃是比较合适的一个人选。

其实现在朝中还是执行的老套路,就是重要的官职应该交给文官来出任,武将是不能担任像这样重要的职务的,而赵范乃是文官出身,在这方面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高怀远起初是想要活动一番,让自己手下的部将充当此任的,但是纪先成却出言反对,告诉高怀远,现在让武将出任淮东制置使,定会受到朝中许多文官的反对,到时候不但可能办不成事,还招致文官们的非议,告高怀远弄权,所以高怀远当初才放弃了这个想法,不过纪先成却告诉他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赵范。

高怀远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因为赵范他们因为赵方的缘故,这两年经常会有书信来往,两个人处的相当不错,而且在对于淮东的事情上,两个人见面也有过商议,基本上意见很是一致,所以让赵范出任淮东制置使这件事上,高怀远自然没有意见。

何况赵范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这两年来,他之所以平步青云,和高怀远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即便是看在这个面子上,赵范也会按照高怀远的既定政策在淮东推行新的政策,不会和高怀远的既定政策发生冲突。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先礼后兵

但是在由谁提出赵范来充当淮东制置使这件事上,纪先成却耍了滑头,他故意提出一个不受郑清之待见的官员,却将赵范推给了真德秀来提名,而赵昀到时候为了平衡郑清之和高怀远之间的关系上,肯定会选择真德秀提出的人选,所以在高怀远打李全的时候,赵范的未来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下来了。

于是一切就顺理成章,赵范被授命为新任的淮东制置使,同时兼任知楚州知府,而这次因为徐晞稷配合高怀远剿灭李全,立下了不小功劳,让赵昀对他的印象颇为改观,加上高怀远在奏捷文书上,也力陈了徐晞稷这次的所作所为,于是赵昀索性又提拔了徐晞稷,让徐晞稷到徐州去任职,当了个徐州知府。

反正徐州也是个不容易管的地方,这里只要宋金开战,就定是首当其冲的地方,朝中也没有几个人和徐晞稷争这个,刚好他也姓徐,去知徐州也算是回家了,所以徐晞稷知徐州这件事也没有人表示反对。

至此,高怀远暗中操纵的事情,基本上都按照计划实施,淮东有赵范和徐晞稷在,只要他们按照高怀远当初的布置推行,应该很快就能稳定住淮东的局势了。

至于疏浚运河的这件事,朝中争议比较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