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乱世出枭雄-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懿“死”后,搬到邺城的司马府的门前也冷清了不少。聪明的甄宓趁着人们的注意力从司马府上移开,自己悄悄把一部分家产挪到了司马家,再随着“即将回到河内本家”的司马家车队出了邺城。背着自己的家人做事也十分困难,甄宓的面容也憔悴了很多。

十四日后的下午,甄宓编了个借口跑出府邸,并在城北找到了司马懿。一见到司马懿那张扑克脸,甄宓疲惫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道:“司马先生真是聪明绝顶,连宓儿也差点以为先生死了呢。”

“那是因为没有露出一点破绽,好了,此地不宜久留,马车已经备好,快走吧。”

“嗯!”甄宓上了马车,司马懿并没有准备车夫,而是自己坐在马车前,驾车而走。

“先生?”

“怎么?”

“宓儿决定跟随先生,以后就没有家了,先生可千万不要扔下宓儿一人啊。”

“谁说你没有家的。”

“诶?”

“从今以后,你便是我司马懿的司马家中第一个成员了。”

“……”

“怎么,不愿意啊。”

“不,”甄宓略带娇羞道。“宓儿很高兴。”

第五十二章 情报入秦大计定 炕上对策得重

第五十二章情报入秦大计定炕上对策得重用

周弘坐在南阳郡的马场内监督自己那五千西凉骑兵的训练情况。马场是封闭的,不允许无关人士靠近。只见场地的一侧,一组士兵用铲子下马挖土,另一组士兵迅速将挖出来的土装入麻袋。而数十丈外,又有一组士兵正在将麻袋迅速扔在一堵三四丈高的土墙。他们将麻袋扔完麻袋后立刻驾马返回,而刚才装麻袋的那组士兵正好填完土,驾马上前,用麻袋填墙。

不过数轮,麻袋便形成一斜坡,马匹顺着斜坡一路跑上去,就可爬上墙头。之所以周弘能想出以骑兵填土攻城的方法,还是要归功于乔婉盗书时用这种方法潜入他家院子。有了这种能以骑兵攻城的策略,他才敢说自己可以在曹操与袁绍于官渡大战时仅以五千骑兵同时毁掉两方的粮草。

如今,他手下的这些骑兵都已经熟练了这种攻城方法。而周弘也已经反复整理自己的思绪,制定出了可能性最大的战斗计划。

这时,荀攸突然进入了马场,对周弘道:“扬泽兄,一位名叫司马懿的书生求见。”

“哦?公达兄没见他吗?”

“不,此人是要见扬泽兄你,此人说了,你定在南阳。”

“说我定在南阳?”周弘略微思考了一下,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他笑道:“是河内的司马懿吧?我就觉得他死得太突然,原来他根本就没死。”

荀攸眼珠一转,也明白过来,笑道:“此人乃是能装死的大才,大概早就算准扬泽兄在南阳。想从袁军那边得到情报后,来这里以功求官的。”

“要官给他就是了,若非此人欲投我大秦,我计划非泡汤不可。公达兄,麻烦你把他带到草房找我。”

“谨遵吩咐。”

却说司马懿在府中坐了好久,自己心里甚至开始想着:“难道周弘那厮真的傻到和董枫一起入川了吗?要真是如此,我司马懿可从心底里看不起他。”

正在这时,荀攸推门而入道:“先生跟我来吧。”

随着荀攸,司马懿来到了宛城的农地,在一间普通民房外停了下来。民房十分普通,内有一屋子供人居住,外有一院子饲养家禽,还有一个女人蹲在地上给小鸡喂食。

可司马懿何许人也,他仔细打量着那个女人,只见她虽衣着朴素,却无一个补丁,唇红齿白,双手纤细如玉,可见她就算干活,也很少干重活。虽然不知道这个女人叫什么,但她八成是周弘夫人,而这里就是周弘的住处。

却见一衣冠楚楚,比司马懿大不过几岁的男子从屋内走出,道:“这位就是司马先生吧,我就是周弘,因为行动保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说罢,周弘便看到张宁还在一旁斗鸡玩,便道:“宁儿,有客人来了。”

张宁听到周弘的声音,娇躯一震,仿佛被他吵醒了美梦一般。却也无丝毫不满,便跑回房间,嘴里还念叨着:“婉妹妹,把棋盘收了吧。”

“我妻子就是这样,还望见谅,请。”

“不打紧,请。”

屋子是传统的农家屋,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位置谈话,两人便在炕上摆了个小桌,面对而坐。

周弘先道:“先生远道而来,想必已经知道我的战略意图了。”

“让袁曹两军两败俱伤,而秦军取益州壮大实力吧。”

“正是,先生能猜到我军意图,已是大才。而我亦知先生意图,先生是想受重用而无门路。”说到这里,周弘故意放慢了语速道:“而且连装死都会,可见先生有的不仅是谋略,还有权术。先生放心,我虽无法让出军师之位,却也会许将军以重职的。”

“不愧是周弘,一针见血。”司马懿心中如惊涛骇浪,而脸上则不动声色道。“周军师既知在下曾于袁绍做官,为何不问在下袁军的情报,反而直接提及官职之事?”

“给人所需,才能得己所需。若先生是无功不受禄之人倒也无妨。”说着,周弘从床底取出一卷地图,摊在地上道:“此中原河北之图,我欲用骑兵同时袭击两方的粮草,只是对于袁军的动向还不清楚,还望先生指点。”

“以骑兵袭击?”司马懿虽然心中好奇,却还是先看了看地图,却见周弘取袁军粮仓的路线是由虎牢关出发,向北奔袭绕过可能布置在官渡西北方向的守军后,直袭乌巢,再袭后方的延津,平丘。

看来周弘已经把乌巢当做了袁绍最可能屯放粮草的地方,司马懿惊愕道:“周军师安知袁绍已将粮草屯于乌巢?”

周弘笑道:“只是觉得可能性最大,自从曹操向我军借粮后,袁绍自负胜券在握,乌巢向官渡供应粮草最近,袁绍自不想舍近求远。而且换一种想法,乌巢最接近袁军大营,袁绍自侍士兵骁勇善战,料定曹操必不敢到离其大营如此之近的乌巢偷袭。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袁绍此人,常听郭图,逢纪小人之言,而不听田丰,沮授逆耳忠言。我料定以田丰,沮授二人之才,必让袁绍稳扎稳打,把粮草屯于后方。他们这些忠言,反而会使袁绍自大,坚持把粮草屯放于乌巢。”

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就连司马懿也觉得,袁绍就该把粮草屯放于乌巢,他说道:“周军师智慧过人,懿自愧不如。”

“先生并非之前并非我军中人,能考虑到我身在南阳已实属不易。”周弘笑道:“不管怎么说,知道乌巢必屯放粮草还是让我的计划稳了许多。却不知袁绍军是否有防备我军来袭?”

“有是有,但袁绍似乎并不认为秦军会干扰战局,先生安排的路线又剑走偏锋,并不会受到袁军拦截。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情报,恐怕就算是周军师也想不到。”

“请先生名言。”

“实际上,在下虽心向秦国,兄长却得曹公赏识,一心为曹。他与我共同入袁军大营,意在找时机离间许攸与袁绍,从而得知袁绍的屯粮所在。”

“先生的兄长真是煞费苦心,而先生却不用离间计便轻易得到了袁军粮草的情报。可见先生之胜兄长远矣。”

“军师谬赞了,只是还望军师尽早行动,若曹军在许昌的粮草耗尽之前许攸便投降,让曹操先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若袁绍救援不及,他必取袁绍之粮以充其军,到时就算烧了曹操之粮也是无用。”

周弘想了想,道:“我常年为司州牧,若想及时从洛阳得到许攸的动向实属不易,这个任务便交给你了。若许攸真的去投曹,你带两千五百骑兵即克出发,烧掉袁军粮草,同时派轻骑前往南阳向我汇报。我即刻发兵至徐州,烧徐州之粮。”

当日,周弘给司马懿演示了骑兵攻城的方法,让他与赵云带走两千五百骑兵秘密屯于虎牢关。同时,又向董枫写信,叙述司马懿之才,表其为军师祭酒,征东将军,司州牧。这在秦国是属于相当大的官了。因为要说秦国现在虽为一国,却并不是帝国,还没有设三公九卿。而且也没什么禁卫军,羽林军之类的特设军队,常用军由各位将军,中郎将以及君主按官职大小分派人数,都自成一军。而守卫的地方军由州牧,太守这些地方官职掌管,必要时也可受将军调动。地方政务由州牧,太守管理,并没有尚书令,御史大夫之类的中央官员,这也是董枫对汉室的最后一点尊重。正因为如此,像荀攸虽然替董枫掌管粮草,俸禄也比其他郡太守高很多,却并没有实际上的官职。

因为没有设立中央官职,所以将军和州牧就是秦国最大的官,只是随着地盘从司州和雍州,扩大到凉州,再到益州。四州之地仅随董枫一人之力运转,一旦董枫出了意外,必会引起大乱。而且没有中央集团,对地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若手下不够忠诚,就很容易引起叛乱。

平定益州后,董枫不必再碍于大汉的余威。到那时,他大可自设一套中央机构,其他诸侯就算会指责他篡汉,却也不会主动对其发兵,以卵击石。

对于周弘的智慧,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佩服,他虽得到了权力,却也受他人制约。赵云与他一起前往洛阳。作为别驾的赵云在名义上是他的下属,但军权却在他之上。司马懿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被信任。在决定秦军命运的大战上,若周弘对司马懿毫无防备,让他独自一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司马懿反倒会看不起他。而如今周弘已经把计划安排妥当,那司马懿也理应表一下决心。

随着几个护卫回到太守府,甄宓还在荀攸那等他。甄宓一见到司马懿便凑了上去,对着他的耳朵轻声问道:“仲达,事情还顺利吗。”

“顺利,还真是立刻就得到了重用啊,秦公得军师如周弘,我也算没跟错人。”

“太好了!”甄宓面露喜色,若非荀攸在场,他恐怕就抱上去了。

可司马懿却转而走到荀攸面前,将周弘带的文书交给荀攸,又道:“荀先生,袁绍与曹操之争,事关我军命运。在下背曹投秦,古人虽有鸟择良木而栖之言,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却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说到这里,他从背后拍了拍甄宓道。“在下此次来投除财务外并无甚血亲,这位甄姑娘是在下宁可装死也要从邺城带出来的。待打败袁绍之后,在下便向甄家提亲。现在在下把她托付给荀先生,一是军营不宜住女眷,二是向荀先生与周军师保证,在下定全力完成任务。”

荀攸瞟了甄宓一眼,见她红着脸沉默不语,便知此事不假。没想到这司马懿深知自己上司的心思,主动将亲人奉上以得到信任,他不禁笑道:“扬泽说得不错,仲达能为我军所用,实乃我军大幸。放心去吧,你现在已是秦国官员,这位姑娘我会单独安排房间和护卫,不会有事。”

“在下谢过荀先生。”

第五十三章 许攸被污叛袁绍 大兵未出烈火

第五十三章许攸被污叛袁绍大兵未出烈火着

董枫自从攻破绵竹关,不光收降了大量益州人马,还得到了益州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如李严,严颜。刘璋生性多疑,见张任败北又独自逃回,心中顾虑,果然将其贬为庶民。如此,刘璋的武将严重不足,仅剩吴兰,高沛,雷铜三人。其中吴兰是梓潼守将,高沛在永安把手通往荆州的要道,雷铜则在西部提防南蛮。董枫军至梓潼城下,刘璋怕成都有失,不敢调黄权于前线。

就在这时,法正又站出来道:“吴兰勇猛,但智计有所不足,正愿前去辅之,必不让秦军前进一步。”

“孝直真乃吾之心腹,准了!”

“诺。”

结果法正到了梓潼,非但没鼓励吴兰守城,反而陈明利害,将意志本就不坚定的吴兰直接说得举城投降了董枫。

破城后,董枫又得到了一位看不起刘璋而想另投他处的年轻人王平,兵马也从一开始带来的十万一直打到了十八万。只不过,新降的西川军素质太低,基本只是为董枫军壮大声势罢了。

听说吴兰降于秦国,刘璋大惊,可他一看自己的部下,只有秦宓,庞羲,费诗,邓芝,儿子刘循以及黄权。除了黄权外全是文官,统兵必被董枫所破。

无奈之下,刘璋问道:“我军还有什么能打仗的将领吗?”

法正不在,黄权总算能说句话了,他说道:“回主公,还有广汉太守吴懿及其弟吴班。但广汉守军不到一万人,若主公不派成都守军支援,在下恐怕此人非降了秦军不可。”

刘璋听罢顿时拍案骂道:“是啊,秦军势大,你们都想降是不是!”

“主公息怒!”文官齐声道。

邓芝站出来道:“如今分兵已不可守,在下建议调回吴懿及其守军,集西川仅剩的四万守军,防守巴郡。”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刘璋在最后总算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本来决定投降秦军的吴懿碍于军令,回到成都。秦军占据广汉后,又连下数郡。于公元二百年,四月,十八万大军将刘璋围困于成都,看着城下茫茫如海的秦军,就连刘璋也惧怕不已。

董枫让这十八万大军围城扎营,但就是不攻城。乔雨不禁问董枫道:“夫君兵马远高于敌军,不数日便破城,可为何围而不攻?”

董枫笑道:“我在等周弘获胜的消息。若我围困刘璋于成都,则袁绍会加速南下。但若我已取成都率军而回,恐怕袁绍也会回军河北。说到底,是因为有张松,法正,孟达他们,我们攻略益州太快了。”

而中原战场也已有了进展,因为曹操的粮草又不足了。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鏖战许久,曹操退无可退,全力阻击袁军,袁军虽占优势,却始终没再前进一步。不过曹操集中了所有兵马,军屯无人开垦,又要连年征战,刚到四月,粮草便已见底。心力交瘁的曹操,看着粮草加急的文件,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在营中踱着步子,荀攸已经说不会借他第二次粮草了,他该怎么办?“这样下去不行。”他写信给许都荀彧,想要退军于许都。

荀彧却回道:“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刻,主公可还记得袁军中的司马朗吗?危难之际,最是出奇计之时。若主公退缩,则他功亏一篑。”

曹操拿着荀彧的来信,站在营门上,远望着袁军大营,突然哈哈大笑道:“我曹孟德何许人也?竟被那袁本初困于如此境地?若后人知道我曹某人败在此地,只会笑我无能,才不会管我剩下多少粮草。”

曹操一抖披风道:“我曹操要问鼎天下,安能退军以图苟延残喘?”随后他便对身旁文官道:“徐州产量大城,那里的粮草是我留下以备不测之用,如今我把三州的命运赌上,也要打赢这一战!”

“是!”

当晚,一骑从曹军大营驶出,直奔徐州而去。然而这一骑却没有顺利抵达徐州,而是在半路上被许攸派出的探马截获。许攸从探马上搜到了粮草告急的消息,他笑道:“胜负已定,此战我当立首功!”

然而就在许攸走后,一书生带着几骑出现在了黑暗之中,此人正是郭嘉。他看着地上的探马,笑道:“我就知道这一路肯定没这么顺利,却是苍天不让主公从徐州调粮啊。”

旁边一骑兵问道:“军师,这信使已经被劫了,我们当务之急是再派一骑向徐州传达情况啊。在下请求代替这位壮士前往徐州讨粮。”

“你去有什么用?”郭嘉笑道。“没有主公的亲笔信件和曹军大印,徐州难道会因为你一个人调粮?”

“可曹军只有十日之粮,我们一来一回,士兵岂不是要饿肚子?”

“罢了,主公对我最是信任,若我去徐州一趟说明情况,陈登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应该会通融的。”随后,郭嘉便与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