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说能拿银子买官帽仪卫,顿时就是乱将起来,不少盐商眼中都是闪闪发光,看着眼前这厮,恨不得当场就把他这一身袍服给扒下来不可。

盐商再有钱,再贿赂官员经营出来的身份,全是虚的。

不高兴时,一个不入流的佐杂吏员也能指着他们的鼻子痛骂,什么“盐狗子”之类的称呼,更是不绝于耳。

要是真的能以钱买一身官服和相等的仪卫,还有什么可说的?

众人缺的就是身份地位,多的就是银子,这岂不是嗑睡遇枕头,还有比这个更高兴的事么?

一见众人情形,马洪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当下唯恐众人着急,忙道:“兄弟上捐的可不是官服,是正经的大明勋阶,咱捐钱上兑的是从四品散阶的朝列大夫,官勋是赞治少尹咱们扬州府的大令是正四品,捐兑了也可不敢大过他去……水再大,也不能漫过鸭子不是?”

“呸,能上兑一品不能?”戴俊呸了一声,道:“咱老子要兑就兑个一品的荣禄大夫和左柱国,再多的银子也给!”

“一品?”马洪均连忙摇头,道:“捐官儿最多只能到正四品,国家爵禄岂能轻易授人?现在是国事艰难,库存如洗,所以商人士绅捐资助饷,国家才不惜爵禄之赏,但亦不可逾规越矩太多,所以最多也就是正四品了。”

“这么说,蛮有道理。”刘岩若有所思,点头道:“这话怎么瞧也不象是你老马能说的出来的,怎么着,是打哪儿看来的?”

“嘿嘿,劝捐局进了大门,牌子上头就有。”

被人一语道破,马洪均也不恼,只笑嘻嘻的道:“咱这从四口官勋、散阶、仪卫再带服饰,一整套打包上兑,你们猜是多少来着?”

“多少?”

“赶紧的……我一会就要预备银子去!”

众盐商在监狱里关了这么些天,之前被强行带到南京去,威胁利诱,加上这么多年,一向是富而不贵,心里的憋屈由来也非一日,如今有机会,还是熟人在眼前,这一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当下众人打听,马洪均也不敢再卖关子,笑嘻嘻的把巴掌张开,晃了一晃。

“五千?”

听到有人报这个数字,马洪均一脸鄙夷,答道:“这点钱,你当朝廷是要饭的?就是这点钱弄来的官袍,咱穿着也别扭不是?”

“老马向来说话没成色,不过,这一句话说的妙。”

“那么,就是五万?”

“对!”马洪均笑道:“足纹五十两一锭的官银,不才从家中库藏中起出来,整整一千锭,换了这官服告身,上可告慰祖先,下可遗福子孙,这玩意每代降等,也够我老马家传袭几代人的了!”

“值,十分值得!”

戴俊眼睛已经瞪的老大,嘴角都流下口水来,眼前这些,对盐商来说,就上无上美食。

“先吃饭,先吃饭。”马洪均乐呵呵的道:“前几天正式开捐局,兄弟就最早一批上了兑。现在告身官服都有,正经的朝廷封授,见了明府,咱也只拱拱手就算完。他不乐意,老子也不必巴结。知县见了咱,还要拜礼,咱给朝廷兑过五万两,也值得他这一揖。说破大天,他当知县,又给朝廷干过什么正经差事,凭什么就得咱们跪下给他嗑头,管他叫大尹!”

“说的甚是有理啊。”

“这一番话十分提气解恨,这是老马自己的话。”

“这个捐局是不是朝廷的,还只是太子的,到别处地方,官府认不认?”

有人谨慎小心,倒是担心这个捐局是太子的土方儿,出了淮扬地界,就完全无用。

“不是。”马洪均笑道:“皇上打军务处颁来的圣旨,用铁牌刻了竖在捐局,只要上兑上档,记录下本人和三代都无疑议,领了官照,就算是官儿了。”

“对了,老马,”戴俊问道:“能捐他个实职府县不能,说实在的,银子坐在家里也自动上门,赚钱我是腻味了。而且以后涮新盐课,给官老爷打下手当狗腿子,这营生老子也不耐烦去做。不如捐个府县,咱也去当父母官,准定不鱼肉乡里,非给百姓修桥补路,打官司也是谁有理向着谁,三年下来,积德无数!”

“这不成。”马洪均摇头道:“开始我也问了,没辙。朝廷名器可以捐兑来换,这亲民官要是也能拿银子买,以后不是乱了套了?花钱买个知县,回头上任加倍捞回来,这如何得了?”

“这,倒说的是了。”戴俊大为摇头,十分遗憾。

“你若真想当官,好歹也读过几年书,捐个监生吧,随营效力做文案吏员,营中效力三年品行无差的,可以实授官职。或者,去京中应考,中了进士,就是正经的正途出身,没准还能封爵拜相。”

“拉倒吧,我认得的几个字,现在早他娘的又还回去了。”

“走吧,”刘岩看了半天,心中也大致有了准谱,当下便是翻身上马,对着马洪均拱一拱手,笑道:“兄弟先到捐局去,尊家的饭,下次再领。”

“对,老子也去!”

“同去同去!”

在场盐商,哪一个都是身家数十上百万来着,要不然,也不够资格被关在里头这么多天才放出来。

这会子听说一个从四品才五万银子,到顶的正四品是八万,这群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从报名再到实缴,也得有几天办手续的功夫,这会子还耽搁什么,当然就是立刻到捐局去,先把名字报上了再说。

于是怒马如龙,不少人连轿子也顾不得坐了,当下便是叫家下人让出马来,扬鞭打马,激起灰尘无数,只留下一个请客未成的马洪均,留在原地发呆。

第203章 余波(12)

劝捐局的所在,众人原本就很清楚,厘金原本也就是以劝捐的形式开设,刚开设时,众人也是十分的不看好,结果这么短的时间下来,不仅厘金稳住了,这捐局的局面,果然也是与刚开设时绝然不同。

刚开时是车马零落,谁他娘的钱多咬手还是怎么地?

谁好好儿的跑这儿来给官府送银子?那岂不是猪油蒙了心?

这会子却是与数月前完全不同了,离捐局老远,车马就是停了好长一溜,一眼看过去,也是凭多的熟人。

淮安与扬州大盐商极多,泰州也是不少,原本天下食盐,有一半以上仰赖于此,所以这会子看过去,淮安扬州泰州海门一带的商人,身家足够的,竟是有二三百人齐聚于此,刘岩与戴俊等人,向来豪气善结交朋友,此时一眼看过去,十个有九个都是识得的。

当下一路就是揖让过去,等到了捐局门口,才看到里头也是排了很长一溜,一眼过去,竟是看不到边。

里头的人,却是大半都不识得,当下戴俊便是寻了扬州城中的一个盐商打听,那盐商只笑道:“这会子不是捐官儿,现在是放监生名额,这个不比捐官,有钱就成,随时都可以,朝廷是一次放多少个出来,先到先得,瞧瞧这些士绅老爷们,一个个都要抢疯了!”

这一说,倒是教刘岩等人明白过来,怪不得捐局里头一个个眼生的很,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的,原来这里头几乎全是乡绅地主,平素和盐商来往不多,若说拿几万银子捐个官勋散阶,这些人不是举人也是进士退职,或是有朝廷封赠,没有这个必要。

不过儿孙子弟中读书的不少,但科场中事十分难说,看房师,看发挥,看运气。

文章再好,临考前一晚拉肚子,三年功夫全部白搭。

或是滴了几滴墨水,要么是忘了避讳,不然就是抬错了格。

这一类的错误,只要犯一个,贴了榜出来,几年功夫就算白瞎了。

有几次错,这一生可能就全完了。

或是肚中一等有学问,才学顶尖的人物,但八股不大行。特别是这几年,朝廷在某些地方试行恢复骑射,举人要能骑马射箭才能许一体会试。

这在当时十分受到非议,因为普通百姓也好,士绅之家也罢,子弟中能骑烈马,马上开弓而射的,百中无一。

所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崇祯也没有能坚持下去。不过这一次有朱慈烺在,这样的善政,当然一定要坚持下去。

南直隶等各地,县学之中,也要在岁考秀才的时候,考核骑射。

不合格者,就等于是秀才考试不入等,轻则打板子,重则革退生员功名,十分要紧。

所以现在各处买马制弓之风已经盛行开来,只是积弱已久,而且人心不大习惯改变,就算是考核的教习都很难苛求,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办法在全国推行。

其实国初时候,儒生考试,第一不必考八股,以试策论为主,而骑射也是必考,后来改考八股,骑射考试废驰,简直就是十分混蛋的事。若是二百多年以下,所有儒生都需习六艺,恐怕明朝此时也未必是这种田地。

不过此时士风颓丧,改良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也只能徐徐图之了。

因为科考实在不容易,张居正当国时,他的儿子连续考中进士,引起民间舆论大哗。就算是书香世家,可以从小教养,但仍然有作弊的嫌疑,所以张居正一死,家族中人科名都被剥夺,科举就算有万般不是,在公平性上,已经是远超时代,而有此不易,捐监生资格,一体会试,总算是给儿孙减轻了不少风险。

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办成的事,结果花几百银子就能省下这些功夫,谁不乐意?

除非是实在窘迫的人家,淮扬一带,几乎所有的官绅地主之家,都已经替家中子弟捐了一两个或是更多的监生名额了。

就算子孙无用,会试无望,可监生的身份可以占不少的便宜,花上几百银子,或是两千石精米,都是十分合算的。

“怪不得,怪不得。”

刘岩眯着眼,打量着长龙一般的队伍,但见诺大的捐局院中,不停的的大车进进出出。

现银不多的,就是捐粮,现在新麦刚下,虽说捐麦比捐米要多一些,但也省了不少事。这些官绅喜欢买田,多的几万亩,少也有几百过千,几千石粮,还真难不住他们。

捐局库房,建的十分高大巍峨,存粮十几二十万石没有问题,当初修筑时,扬州城中的人都要笑掉牙齿,都说太子不知道算的什么账,花这么多钱修这些库房,用来装石子瓦砾么?

刘岩和戴俊等人,当初也是嘲笑太子的人群中的一份子,现在此时,站在这捐局之外,看到银子粮食流水般的向捐局内涌进去,各人又是惭愧,又是十分敬服,彼此对视之时,都是十分凛然。

太子显然是在数月前就知道今日情形,而且算准了人心世故。

这样的主上,岂能不畏之?

这一次大家能平安无事的出来,而且亲见太子容颜,虽是被训斥,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觉得家山有福!

“刘兄,我预备捐一个正四品,老子不和老马那样的同品,好歹要大他半级。”

戴俊抵了抵发呆的刘岩,笑道:“可惜没法儿捐三品,适才捐局那厮说,原本太子打算捐三品,收十万银子,是史阁部硬顶了回去。”

“三品就算是朝廷大吏,咱们商人捐了,确实不大妥当。”

刘岩淡淡一笑,道:“涮新盐课,咱们商人好歹也进献了这么多,一身官袍,换了咱们这么多银子去,太子殿下想也该高兴一些。就盼,能好歹留些情面,祖宗留下来的盐场,我真不想就此丢了。”

“谁说不是?”

提起这个,两人就有点肃然,好在里头捐监生的名额已经完了,不少捐得了的,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出来,一边走,还在大笑说话,神色间十分得意。

没捐得的,就是在当场打听,看看朝廷什么时候放名额下来,到时候一定早点过来排队捐资,一定不再落人后头。

看到如此情形,一群盐商也是骇然失笑。

向来就是盐商豪阔,拿钱当泥沙一样用,因为钱来的太容易,而且需要显示实力,上下打点,所以就自然面然的手面阔大了。

这些士绅,银子家产都是当官辛苦得来的,打秋风再轻松,也要自己跑腿不是?所以用起银子,恐怕连盐商的十分之一也不如。

到了今天,却是交了银子的欢呼踊跃,没交成的,垂头丧气,这些盐商,哪一个不是老于世故,知晓国朝故事的?

这样给朝廷官府踊跃交银子的事,打大明开国,恐怕也是没见过吧?

其实捐监生资格,或是佐杂吏员,清初实施,真的是所得助力极大。银子粮食不说,捐了之后,谁不是心向朝廷,要是朝廷跨了,捐来的官和监生资格,谁还承认?

此时此刻,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股子心向朝廷国家的气息,只是身处其中的,连自己也不大清楚,自己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了。

……

到了傍晚时分,刘岩几人才排上了队,成功记录在案,银子是定在办完手续后十天内交纳,逾期不交的,就视同作废。

身家过百万的大商,想来也不会赖这几万银子,所以具结按手印后,连保金也不必上缴,直接就算完成手续。

刘岩好奇心重,在一边候着的时候,悄悄打量了捐局记录的册子,但见厚厚一本,却真的瞧不出来,到底这些日子,有多少人捐了官儿,又有多少人捐了监生,或是光捐朝廷封典?

他自然是不知道,捐纳的本册,每天都几乎是厚厚的一本,然后分别记档,抄录,送往南京和淮安各自归档。

淮扬先行捐纳,是皇帝以一人之决定,立时进行。而在其余地方,由于捐纳一事形同卖官,消息传出来之后,江南不少世家大族群起反对,江南的读书世家特别多,在科考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把持朝政,就是靠的百年之下几乎所有家族子弟都能中进士中举,若是人人都能凭钱买个监生,缩小考进士的风险范围,等于是官场之中,要多出多少异数来?

其实江南士林把持科考,由来也非一日,清初开科考后,用冯铨这个北方人主考,结果取中几百人中,只有不到一成是南方人,其余几界,也全部是这么取士。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加上在东南的屠杀打压,这才扭转了南方官绅把持朝政,一家独大的格局。

士绅们反对,加上东林党在朝中也极力抵制,在淮扬没看到成绩之前,别处捐纳暂且不能进行,而送往南京的数据,就是叫崇祯用来打东林党脸所用。

能送过去,就说明捐纳成绩十分斐然,要不然,岂不是自取其辱?

纳捐不过十余日,真正开通不到十日,淮安、扬州两府,淮安是两州七县,扬州是三州七县,纳捐之人,络绎不绝,两府相加,捐官的已经过半千之数,捐监生的,足有三千余人,而封典之捐,人数就更多,几十两银,给寡母买一个孺人的封赠,十分值得。

而朝廷积水成多,也能借此鄣明教化,不再吝惜这些封赠,就算是江南士大夫,对捐封典的事也并不反对,四处之间,也在悄然打听,不知道南方何时也能捐增封典。

到了此时,两府相加,皇太子朱慈烺的手中,已经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粮食亦有数百万石之多!

十日时间,得南明半壁一年之赋税!

第204章 余波(13)

办完手续,又在戴俊府中叨扰了两天时间,每天打听新的消息,叫家人送银子过来。原本刘岩可以到淮安上捐等执照的,不过既然急不可待,淮安与扬州纳捐都是朝廷给官照,在哪儿都是一样。

只是这银子要从淮安搬过来,再打扬州一体运到清江库藏,等于是在路上多跑了一个来回,十分好笑。

等银子一到,提前到捐局交了银子,然后收了凭条,就可以在家待着官服仪卫一整套的东西送上门了。

刘岩也是打定主意,到时候要摆上千张席面,大宴宾朋十日方可!

这几万银子花了,可不能如石入水,他捐的是四品官勋散阶,等于是职份大过了府县,将来再有功于国,可以赐给三品阶勋服饰,放眼淮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