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辆马车是技工学院下属工匠坊新作的定型版,只要殿下批准就可以出售了。”陆素瑶随皇太子上了车,语音清晰地简单介绍道。只看她的神情容貌,绝想不到她这两天总共只睡了两个时辰。

朱慈烺打量着马车的布局,并没有被其中的科学性震慑,反倒看出了浓浓的人文内涵。

御者的位置在马车前方的右边,这是先秦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因为只有坐在右边,御者挥动马鞭的时候才不会影响到左边的乘客。也因此左边留下的位置要稍稍宽一些,算是尊位。

孔子在六艺中将“御”列为君子的必修课,同学朋友之间自己驾车去野外踏青也是从先秦延续至今的传统。买车的富贵之家未必不会自己御车,所以车夫的座位一样不能小觑,也得有遮蔽风雨阳光的挡板,与后面的车厢基本在一个平面。

车厢是略带圆拱线条的独立厢体,其中又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尊坐,宽可坐三个正常体型的乘客。对面没有座位,而是可以支起的架板,能让乘客在马车上看书写字,享用餐点。

尊坐后面的卑位贴在后车厢左右两侧,是两两相对的四个座位。一般来说贴身仆从最多也就四个人,足够用了。而且坐在卑位的人是从车后上车,不会走车厢两侧的“正门”。

这是一辆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马车,但它的每一个设计又都是如此理所当然。

看到车厢如此布局,朱慈烺心中暗暗感慨:这就是文化的遗泽,源自先秦时代的烙印……如果我能够阻止华夏文化被割裂,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只有两侧车门上用了玻璃,采光不够好。”朱慈烺坐在尊位,微微侧首,对坐在他身后侧座的陆素瑶道。

陆素瑶掏出纸笔,迅速记了下来,道:“臣也觉得前后车壁上,乃至车顶,都可以做成窗户,配上玻璃。”

朱慈烺笑道:“的确,车顶上做个天窗还好换气。你觉得这款车坐起来如何?”

“比旧式的要舒服许多。尤其是分了尊卑,不像之前的马车那般别扭了。”陆素瑶很满意自己的这块小空间,腿也能伸直了。只是没有搁架,不方便她在车上办公。不过这只是小问题,随时可以找匠人加一块。

朱慈烺点了点头,扫视一周,见车壁上贴着素色的棉布软包,道:“拉绳呢?”

“拉绳在后座,殿下只管吩咐臣便是了。”陆素瑶道。

朱慈烺轻笑,还以为自己得像西方人一样配根手杖敲车壁呢。

“真是周到,谁设计的?”朱慈烺随口问道,吩咐开车。

陆素瑶拉了拉身侧的编花棉绳,隐约传来极其轻微的铃铛声。很快,车厢微微震动,马车缓缓启动。

“是几位教授每人坐着跑了一圈,然后照他们说的改动。”陆素瑶道:“因为颠得太厉害,现在除了四轮和车厢之间有簧片,就连座椅和车厢之间也加了簧片,就算跑远途也不会头晕了。”

“他们都是享受惯了的,听他们的准没错。”朱慈烺拍了拍座椅,狐皮铺成的椅面坐着很松软暖和,下面应该还有棉有皮革。承袭暖轿的理念,在座椅下方还个炭盆,整个车厢都暖暖的。

“因为这马车是四轮的,对路的要求也高。虽然一直没停,不过冬天不太好修。”陆素瑶又道:“进度比上月有所下降,伤亡率却更高了。”这些数据不需要朱慈烺每天盯着,所以监控的任务就落在陆素瑶身上。如果出现了异常,她就必须提醒皇太子。

“嗯,一个是天气因素,还有就是熟练工人调去了河南。不着急,慢慢来。”朱慈烺调整了一下坐姿:“我的书呢?”

陆素瑶连忙起身,躬身将书递了过去。

朱慈烺随手接过,继续研读大明律。

陆素瑶知道旅途办公开始,也拿出了弘治十三年制定的《问刑条例》研读起来。她只需要通读掌握,不至于在皇太子殿下谈及此事时茫然无知,并不需要带着问题阅读,所以进度反倒比朱慈烺还快了许多。

在皇太子的车驾之前,有专门的清道人马,负责通知沿途军堡派出人马,拱卫车驾。出了济南之后,很快就看到有留守兵士侯立两旁,干净利落地行礼之后便跟着马车奔跑护卫。

这种全副武装的强行军要持续十里,直到下一个军堡的护卫出现在预定地点,然后开始接力。各县城早早就命人黄土洒道,县令率领本县老人在城门口迎接,由本县警察和巡检司开道护卫穿过县城,继续前行。

如果刚好碰上需要休息的情况,县令还得准备伙食招待。

在经历过长途行军的锤炼之后,这趟远行简直就是轻松愉快,一扫朱慈烺对出远门的纠结。

大年初八日早间,朱慈烺从最后一处驻跸处出发。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中午就可以在莱州吃午饭。

在车上,朱慈烺要了最近技工学院的进展报表和一些立项报告,瞬间就发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这个错误更像是个美丽的误会,朱慈烺努力推进物理、化学知识,推行科学方法和观念,却没想到灌溉出了一朵奇葩。

技工学院秉承朱慈烺的指示:最大限度变理论为实践;最大便利推广理论基础。一方面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之中,一方面又要方便这些理论的推广,让没什么文化基础的工匠也能尽快学会。

所以方以智提出的阿拉伯数字推广计划被汤若望之外的其他教授否决,所有数字采用改良过的苏州码子,因为这种草码在大明已经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即便目不识丁的码头工人也认得全。在其他教授看来,阿拉伯数字完全是一种“外文”,如果要用它替代草码,所造成的教育成本会很高。

朱慈烺看着这份记录,也暗暗问自己:是让自己服从这个社会,还是让社会服从于他?他当然有权力有理由强行推广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因为阿拉伯数字都是一笔而成,而草码中有一部分数字是需要三到四笔的。

对于接触数字较多的会计行业,苏州码子无疑增加了数倍的书写量。

想到这里,朱慈烺暗下决心,就算不强行推广,也该给民众一个选择的机会。后世中阿拉伯数字取代了各种其他数字,并非没有原因。

解决了数字体系的问题,朱慈烺随手将这份记录放到了最后。新呈现出的报告中间,一行诡异得如同密语的竖列式闯入他的眼球,在惊喜之余也带来了强烈的惊吓。

“素瑶,”朱慈烺往后靠了靠,“这新任教授熊明遇是谁人?”

陆素瑶没有被皇太子过于亲近的称谓击昏,谨守心神,脑中已经飞快转了起来,几乎应声答道:“熊教授是江西进贤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崇祯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拜兵部尚书,致仕后又起原官,改工部尚书。他的受聘报告是与秦督勤王的报告一起进呈的,当时殿下尚在休养之中。”

第353章 不知有月空中行(2)

崇祯十八年的正月初八日,朱慈烺乘坐马车到了莱州府技工学院总校区。在不断吞并周围屋舍之后,这座学院已经占据了整整两个街坊,几乎占了府城的四分之一。非但如此,技工学院附属的各工坊也渐渐连成一片,聚集在南城厢。

这种扩建也符合朱慈烺的交代:扩大规模。

要想推动生产力,绝非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倒是扩大生产规模并没有什么难度,无非就是银钱充足,人力充沛。在当今乱世,粮食是比金银更重要的硬通货,所幸朱慈烺并不缺粮。

再者,朱慈烺借圣旨颁发的“免匠役法”也已经传到了各府县,从法律上结束了大明承袭蒙元的匠籍制度。

这道法令让工匠们对朝廷的认可度直线上升。虽然仍旧要接受官府指派,但能够以此获取工钱,而非之前的服役,生活有了根本上的改善。当他们发现受雇于技工学院的待遇远比接散活要好,自然远来愿意依附——他们可没有土地能够眷恋。

有了充足的工坊和技术工人,技工学院的许多创新设计才能够在最快速度转化为实用工具。

朱慈烺的马车在莱州府和掖县令的拥护下,从南城厢入城,亲眼看到了规划整齐的新城。从打出的旗号、招牌上也能看出,在规划区域的分工上也颇有讲究。这些细节都是地方官员自己动脑子摸索出来的,也算是没有白吃俸禄。

在一座大牌坊门口,朱慈烺下了车,一抬头就看到了“皇明技工学院”的字样。祭酒王徵带着一干教授、司务、执事排列门口,欢迎朱慈烺的到来。

朱慈烺快步上前扶住王徵,笑道:“有劳葵心公久候了。”

王徵过了一个冬天,又老了许多,听朱慈烺此言,老泪众横,道:“殿下折煞老臣了。”

朱慈烺朝宋应星、汤若望、方以智三人颌首示意,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身穿二品朝服的六旬老者身上。

“臣熊明遇,拜见皇太子殿下。”熊明遇上前行礼,自报家门。

朱慈烺上前一步,扶住熊明遇:“坛石公,在学院之内,只论天地之理,一切繁礼皆可减等。”

明朝皇帝对于高官老臣的优待是家族传统,文官们也早就习以为常了。熊明遇自觉到了技工学院之后鲜有建树,行礼之后便退到了一边。

谁知朱慈烺却盯上他了。

“坛石公,”朱慈烺问道,“我看到先生罗列了数理化书中不少公式,正要讨教。”

熊明遇上前解释道:“殿下容秉。殿下著作之中,固然深入浅出,不过文字描述终究繁复,不若以西人之法,列为公式,更易记忆推广。”

“这也是我乐见的。”朱慈烺的书中只是讲了原理,没有列出公式。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达,以及如何确定单位符号。

“为何不用拉丁文字?而用了……那种,那种怪字呢?”朱慈烺问道。

诚如泰西传教士们所记载的,明朝士大夫们有充分的包容和好奇接受泰西文明,而且能够很坦然地承认本国文明在技艺上的不足。但是,华夏的骄傲和不逊于人的才智,让这些士大夫在接受泰西文明的时候并非单纯学习,而是以教学相长的姿态,将泰西文明吸纳融入华夏文明。

如今泰西只是刚刚被大明承认为文明世界,自然不会像三百年后那样,洋大人说什么都是至高无上的。

“殿下,那种不是怪字。”熊明遇苦笑道:“是减字。”

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这种截取汉字偏旁、部首、甚至只是几笔的“文字”,是唐末琴家曹柔从篆书中提取创造的古琴文字谱,用来记录古琴指法。

作为琴棋书画皆通习之的大明士大夫,受此影响创立了一套注音符号,用来代替沿用至今的“反切法”注音。

汉语注音本来是直读法,在生僻字旁边写明“读某字”。东汉时候的服虔在注《汉书》时,用了反语,也就是后来沿用的反切法。反切法用两个常见字标注一个字音,如:“惴”,按照反切法的标注就是“章瑞反”。

如果用注音法来说明,便是取上字的声母,切下字的韵母,拼出这个字的读音。

唐时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声母,宋人又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三十六个韵母。由此反切法益为精密,成为最通行的注音法。

“臣原本是想以泰西字母直接用于注音,”方以智上前道,“最好还能以泰西文字取代如今的汉字。”

方以智此言一出,其他教授脸上纷纷露出不悦的神情,就连熊明遇也有些尴尬。

朱慈烺知道后世有人打着方以智的旗号来鼓吹出全盘西化,要求淘汰汉字,此刻听他说来也就不以为怪了。

“既然诸位先生都反对,某也只得作罢。”方以智讪讪道:“不过以字注音终究不便,臣便仿减字谱,从金篆行草中取了笔画,分为声、韵符,用来为字注音。如今以此符文表字的新编《字书》已经接近完工。”

“臣便是取这套注音符号为本,以泰西法罗列公式,易于记忆。”熊明遇道。

朱慈烺觉得有些恍惚,等听完本末之后也难以评价。他上次来科技学院本想要个穿越必备的热气球,结果宋应星当场画了个神奇的飞行堡垒……真是差点被他吓了个半死。不过作为能想出用火药火箭上天的明朝人,飞行堡垒的确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你们莫名其妙怎么想起来用拼音的呢!就算用拼音,为什么不用英文字母呢?就算英文地位太低,德文、意文、拉丁文也都可以啊!现在我竟然成了个连拼音都不认识的文盲……

朱慈烺垂着头缓缓朝前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一颗大槐树下。他让人搬了椅子来,就在树荫下围了一圈坐定,问道:“说来惭愧,我还不知道这注音符号到底为什么如此重要,要先创立出来。”

“殿下,此物的确是一大利器。”王徵拱手道:“非但各种公式可以简约书写,方便记忆,更重要的是方便确定度量衡制的单位。譬如以‘°’为度,以‘′’为分,以‘″’为秒,方便书写阅读,更无行文断字的讹误。”

——唔,你们连拼音都弄出来了,就没把标点符号弄一下?算了,还是我来吧,免得到时候不认识……

朱慈烺心中暗道。

“殿下,”方以智又道,“有了注音符号之后,匠人们识字确实快了许多。等字书编好之后,以注音寻字,哪怕没人指教也能自学。想泰西诸国只用二十余个文字,其所谓字母,便能拼组成所有文字,只要会说话的人就能学会拼写,故而其国皆能识字……”或许是看到朱慈烺脸上不信的模样,方以智急道:“殿下可征问汤司业。”

泰西的知识垄断更甚于明朝,汤若望颇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泰西文字的确简便易学,不过华夏文字也是博大精深。”

“识字快慢不是问题,总不能急功近利。”朱慈烺道:“我华夏许多字音同义不同,这在泰西文中恐怕无法解决。”

王徵、熊明遇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就算拼音文字再好再方便,总不能日后连老祖宗留下的典籍文书都不要了吧。

方以智显然是被众人批判过了,见皇太子并不支持,只好闭嘴不论。

“不过注音符号倒是可以直接用泰西文字。”朱慈烺忍不住道:“这样也方便泰西人学汉字。”

“殿下,臣以为不可。”王徵反对道:“臣考泰西文字,每个字母皆有来历。故而我国注音符号若是照搬,其意首先不同。其次,因为我朝官话与泰西语言相去甚远,许多训音不足以从泰西字母中选取。如今这套符号是从古字中截取,音与义符,如此方是名正言顺。故而臣以为,与其邯郸学步,不如独辟蹊径。”

朱慈烺微微颌首,心中暗道:后世的港台用的也是注音符号,并非拉丁化的拼音,他们的学生也一样学汉字用字典。既然这些教授都如此坚持,那就先用着吧。

细细想来,发生这种情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张白纸好画画,如果是清末民国,那么全盘西化可以算是一个选项。因为文统已经被割裂三百年,华夏文明被扼杀得奄奄一息,一群于古无知的文人坚信凡是华夏的必然是腐朽落后的……

然而眼下的大明却是一副延绵五千年文明的宏伟巨作,即便经历了蒙元乱世,但好歹蒙古人没有剃发易服、焚书阉儒。太祖高皇帝重开基业,虽然也吸纳了蒙元文化的一些遗迹,但主流仍旧是“日月重开大宋天”。

朱慈烺就像是开垦了一块新的土地,埋下了种子,而结出来的果实却与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如果说这套“明式拼音”给朱慈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那么接下去看到的技工学院最新成果时,朱慈烺只能目瞪口呆。

第354章 不知有月空中行(3)

朱慈烺在《物理》一书中抢先公布了静压传递原理,即:加在被封闭液体上的压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