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绞倍疾赜谥钜备氖楣葜小K裕幢闶侨缌蹶收庵旨抑胁厥樯蹙薜娜耍诓檎易ㄒ底柿鲜保残柚林钜备

诸冶府的工作很驳杂。

举国冶炼,以及各种辎重器械所需,都必须要由诸冶府报备,而后分发下去。

这里的吏员杂役加起来,差不多有百余人,也算是一个很具体的职能部门。刘晔来到诸冶府的时候,吏员们正忙碌着。曹操下令,命诸冶府加紧赶造兵械,务必使豫州,特别是颍川陈郡包括陈留在内的兵马,在年底前可以更换装备。同时,诸冶府还承担着曹公犁等农具的督造工作。海西在正月时上表,请求三千台曹公犁……这些事情,也要经由诸冶府监督。

总之,诸冶府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一百余人虽然忙碌,但井井有条,没有半点乱象。

“这些牌子是怎么回事?”

刘晔指着各房间门口挂着的牌子,忍不住好奇问道。

“回刘少府,这是曹都尉命人打造出来,方便前来传递消息,递交公文的人,无需询问便可以找到所属人员。”

刘晔微微点头,问那随行吏员道:“府中一切尚正常吗?”

“一切正常。”

那吏员说完,忽然认不出噗嗤笑出声来。

“笑什么?”

“只是,只是……曹都尉最近好像多出了一桩兴趣……还有啊,我们发现,曹都尉居然识字。”

“哦?”

“曹都尉最近魔障似地,整天嘴里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念叨什么……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反正挺有趣的。大家都在猜测,曹都尉这是读的什么书,而且都非常的好奇。”

“我也很好奇。”

刘晔闻听,不由得微微一笑。

对曹汲,他并不是很熟悉。

不过由于当初邓稷顶了他推荐的梁习,使得刘晔心里有点不舒服。于是乎,连带着曹汲也受了牵连,不甚被刘晔待见。好在此前曹汲一直在荥阳工作,所以刘晔也找不到他的麻烦。如今曹汲回来了,而邓稷在海西也确实是政绩卓著,刘晔那点小怨念,随之就烟消云散。

“曹都尉如今在做什么?”

“好像在后面公房中读书……”

“带我过去看看。”

刘晔突然来了兴致,让那吏员带着他去见曹汲。

一行人穿小径,来到后院公房。曹汲工作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跨院,立面设有两排厢房。一边是接待客人所用,另一边则可以供曹汲休息。公房的门开着,曹汲并不在房间。

杂役说,曹汲刚出去,一会儿便会回来。

刘晔心想:不管怎么说,这曹隽石也是我治下官吏。从他上任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他。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情,索性就等一等,和他见一见。都说曹氏三都尉,倒要见识一下……

想到这里,刘晔摆手,示意吏员们退下。

在站在这公房里,打量了一圈,轻轻点头。

曹汲的公房,也就是办公室,大约有二百多平方的样子。没有什么附庸风雅的器具,一张条案,几张坐榻。书架上摆放的,也不全是书籍,有图纸,还有各种器具的粗陋模型。

想来,是曹汲平日里钻研所出。

房间很大,也很朴素。

窗外,有一片竹林,郁郁葱葱,令人心情舒畅。

风吹进来,感觉很舒服。刘晔在坐榻上坐下,眼睛一瞄,看到那条案上,放着一本小册子。

大约十余张,丝线装订。

上书:八百字文。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朝闻道,夕可死。佳儿所期,尤不可负。

我宝贝儿子所期望的事情,我这个当爹的,绝不能让我宝贝儿子失望。

刘晔看罢,不由得笑了。

他伸出手,把那小册子拿起来。翻开扉页,之见第一页写着:阿爹不努力,阿儿甚伤悲。平日多用功,岂有临悔日?

最有趣的,是每两行,就有一副漫画素描。

一副是一个少年,泪流满面;另一副则是一个黑胡子男子,咧嘴大笑。

这是典型的后世漫画画法,画面极其卡通,却又让人一目了然。刘晔看罢,不由得噗嗤笑出声来。

他连连摇头,心道:这曹氏父子,倒是有趣的人。

不过,朝闻道,夕可死……说得好,说得好啊!

刘晔翻过一页,只见上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一开始,刘晔并没有太在意,怀着消磨时间的念头,一路看下去。

每八个字一列,四个字一组。

每页八列,共六十四个字。加上封面,扉页和底面,一共十六张,大约八百多个字左右。

刘晔渐渐发现,一路读下来,这八百个字,竟无一个字重复。

而八百字组合在一起,涵括了天文地理,军事历史,渔农耕作,古往典故。刘晔越看越吃惊,越看越感到不可思议。八百个方块字,竟组合成一篇亘古未有的好文章,通俗易懂,却又蕴意深刻。

看得出,写这八百字的人,是照顾到了曹汲文化水平不高的因素,而刻意所为。

联想扉页上那两幅很卡通的漫画,还有那一首古怪的五言绝句。刘晔立刻猜到了是何人所书。

“啊,下官曹汲,未知刘少府前来,未曾远迎,望请恕罪。”

就在这时候,曹汲从外面进来。

刘晔激灵灵打了个寒蝉,抬头向曹汲看去。

只见曹汲,身高八尺,体态魁梧。一袭深青色的长衫,使得他在魁梧中有透出一抹雅致。

刘晔的目光,顿时格外柔和。

此时的曹汲在他眼中,变得非常可爱。

特别是曹汲那一部胡子,让他立刻联想到了漫画上那个咧嘴大笑的画像,忍不住笑了起来。

“隽石,勿多礼,我今天也是偶尔路过,你何罪之有?”

说着,刘晔竟站起身来,走过去把住了曹汲的手臂。

这也使得曹汲,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而刘晔的随从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谁不知道,这位刘晔刘子扬是极为傲气的人。平日里哪怕是和孔融那些名士一处,也很少如此和蔼。

怎么……

“隽石,这诸冶府还习惯吗?”

曹汲搔搔头,憨厚一笑,“有些不习惯。在工坊里久了,听惯了那打铁的声音,一下子变得这么安静……呵呵,不过没关系,过些时候就好了。”

也难怪,让一个长年在基层工作的人,坐办公室里,总是有些不舒服。

刘晔浑不在意,和曹汲有扯了一会儿闲话,突然话锋一转,把手中的小册子晃了晃。

“隽石,此何人所书。”

曹汲一怔,立刻回答道:“是我家阿福……哦,骑都尉曹朋所书。呵呵,他要我读书识字,可我这么大了,有些不太习惯。阿福,哦,犬子苦思一夜,赶出了这篇八百字文,还请了他身边的幕僚阚泽先生教我。阚先生说,犬子这篇八百字文,乃奇文,五百年未必一出。

我是不懂的,但觉得琅琅上口,颇为好记。

每天背二十个字,然后回家默写几十次,倒也涨了不少见识……”

“何止五百年一出,自高祖兴汉,恐怕就算是那司马相如和东方朔,也未必能写出这等文章。”

刘晔正色道:“隽石,这等好文,岂能独享。

我欲借回家中抄录,不知可否?”

曹汲懵懂的点点头说:“这有何不可,阿福,犬子为下官写了三册,一本在他手中,一本在阚泽先生手中。少府只管拿去就是,我回家后让犬子在为我抄写一本就是,何必客气?”

他是真不太明白,这八百个字中所蕴含的意义。

刘晔长出了一口气,目光复杂的看了看曹汲,心中颇有些羡慕。

这么好的一儿子,怎么是这浑人之子?不过,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子,这家伙前途也会光明。

对于曹汲和曹操是同宗的事情,刘晔并不清楚。

当初曹汲也只是偶然间对荀彧和郭嘉提过这件事,后来曹楠又对吴老夫人提过,再之后就是曹操曹真曹丕和夏侯真四个人知道。而曹汲回许都之后,曹操也没有时间和他交谈。再加上这归宗认祖的事情,可不是说归宗认祖就归宗认祖,需要做很多事情来进行考证……

刘备之所以能归宗认祖,成为名正言顺的汉室宗亲,那是因为汉帝的一句话。

宗室力量薄弱,需要有强有力的人出现。刘协本身也希望宗室可以强大起来,于是顺水推舟。

但于宗族而言,有时候要比那皇室更加复杂。

曹朋也没有告诉过曹汲,只是让他读书识字,为日后做准备。

为了能提高曹汲的学习兴趣,曹朋可是煞费苦心。也真是幸亏了他前世的老爹,是一位古汉语学者。曹朋前世的启蒙读物,就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和弟子规。不过相比之下,三字经和弟子规距离这个时代有些远了,所以很多内容不太合适。而千字文却不同,它成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作者是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千字文成书的时间,距离此时也不过三百年,无论是平仄运用,还是书文格式,都符合东汉末年的习惯。可即便如此,曹朋也废了很大的劲儿。

首先,他要把千字文全都默写下来。

而后要把不符合这个时代背景的内容抹消……

一来二去,他划去了二百字,也就成了现在的八百字文。

八百字文一出,勿论阚泽还是黄月英,都惊为天人。黄月英立刻抄写一本,放在身边研读,平日里还可以用这八百字文讲解教授给张氏和曹楠,一方面能增进婆媳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张氏母女的学识修养。毕竟,这八百字文出自曹朋之手,身为曹朋之母,之姐,岂能目不识丁?

不仅是张氏和曹楠能一知半解,步鸾郭寰,更需要熟读,倒背如流。

这,是一个家族的崛起的根本……

将来,甚至可以做为曹家的传承。

当一个家族,有了可以传承的东西之后(这里的传承,不是物质上的传承,而是指精神、文化上的传承),也就等于有了成为世族的资本。黄月英出自世家,自然了解的非常清楚。

再加上此前曹朋在《论》上的独特见解,同样有传承的意义。

虽说他只写了一篇《学而》,但在黄月英看来,若曹朋真能评点《论语》,便足以成为大家。

曹朋和黄月英的苦心积虑,曹汲是不明白的。

可是背负着爱儿殷切期望的曹汲,也下定决心,不可以令曹朋失望。

只不过,曹汲不知道,这一篇八百字文,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面对刘晔的时候,他还是出于本能的露出一丝惶恐,但是比之当初,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刘晔得到了这一册《八百字文》,再也无心逗留。

又和曹汲闲扯了两句,他便告辞离去。

怀揣着《八百字文》,刘晔匆匆走出了诸冶府。他登上马车,对驭手道:“走,立刻去司空府。”

第251章 吾家万里侯

暮春三月,桃杏凋残。

绯红粉白洒落地面,使人平添几分惆怅。

建安四年的二月,幽州战事落下帷幕。袁绍攻灭公孙瓒之后,占居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之地,实力暴涨。其麾下有雄兵数十万,战将千员。加之建安三年冀州丰收,也使得袁绍缓解了钱粮之荒,可谓是兵精粮足。于是,袁绍以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州、幽州和并州,他自领冀州牧,以大汉大将军之名疯狂扩充兵马,对曹操虎视眈眈。

说起来,曹操本应恐慌。

可是那天青梅煮酒,曹朋的一席话,使得曹操如拨云见日。

袁绍,何足道?

倒是那个刘备,竟然逃脱了虎豹骑的追杀,让曹操如鲠在噎。他想起了曹朋那天的话语: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刘备的‘风云’,今在何处?若不能及早将其消灭,一旦化龙,必成心腹之患。可曹操也不得不承认,刘备滑溜的好像泥鳅,令人颇难下手对付。

这家伙的警觉心很高,且颇有亲和力。

如今又得了皇叔的封号,使得他名望暴涨……

曹操命虎豹骑追杀,已经使朝中不少人对他心怀不满。更有甚者,在朝堂上直接发起攻击。

这些人,皆居心叵测!

曹操越想越后悔,以前只顾及了礼贤下士,却不想是养虎为患。

下邳时,曹朋因劫粮与刘备冲突,就应该借机收拾了刘备;后来刘备私下联系张辽,也可以趁机发作。

一时心慈手软,竟使大耳贼逃脱。

更平白成就了刘备兄弟的名声:刘备当上了皇叔,而关羽更因斩杀吕布,而声名大振……

自己,可真是作茧自缚!

不过呢,倒也并非全都是坏事。

袁术在寿春苟延残喘,已抵不住势态。孙策在江东,虎视眈眈……年初时,他攻占了丹阳,收降大将太史慈;而后剿灭了严白虎,夺取乌程,将前吴郡太守许贡斩杀。旋即,孙策设计,夺取了庐江。至此,江东六郡尽归孙策之手,其声势日益浩大,并对袁术展开攻击。

如今的袁术,可谓众叛亲离。

麾下大将死的死,降的降,已没有什么力量。

于是,袁术命人向袁绍请降。他和袁绍本就是兄弟,虽说一个嫡出,一个庶出,可毕竟有那么点亲情。袁术表示,愿意臣服袁绍,并献出传国玉玺。袁绍于是命外甥高干率部于青州,接应袁术。

袁绍虽然表示愿意接纳袁术,可袁术要想到青州,必须穿过徐州。

这一段路程,袁绍帮不得他,只能靠他自己。于是袁术率部离开淮南,向青州挺进。不成想曹操得到消息,立刻派出中郎将张辽,率本部兵马,屯守白马,与离狐太守李典两人合力,牵制高干所部兵马;同时又命海西屯田都尉邓稷和广陵太守陈登出兵,伏击袁术所部。

邓稷得到命令之后,于二月末,使曲阳长潘璋,海西尉周仓领兵出击;同时陈登也派出东阳长陈矫与潘、周二人联手,在僮县夹击袁术,令袁术大败而走,最后不得不重又退回寿春。

袁术手下有一人,名叫徐璆,字孟玉。

此人是海西徐氏子弟,父亲徐淑,曾为度辽将军。徐璆年少时,便以博学而著称,后被征辟公府,举孝廉。后来,徐璆又迁荆州刺史。那个时候的刺史,远非如今刺史权力惊人。

当时董太后的外甥张忠是南阳太守,贪墨数亿钱。

徐璆欲治张忠之罪,董太后立刻派遣中常侍,向徐璆求情。

但徐璆不允……董太后大怒,旋即征张忠为司隶校尉,想要威胁徐璆。可徐璆却丝毫不惧,到任后,便弹劾张忠。后因张忠一事,使五郡太守罢官,徐璆因而声名远扬,为世人赞叹。

中平元年,徐璆和中郎将朱儁联手破黄巾贼于宛城。

却因得罪了阉宦,而被治罪罢官。汉帝迁都许县时,曾征辟徐璆为廷尉正。不成想在赴任途中,被袁术劫持。袁术欲授徐璆上公之位,但是被徐璆以死相逼,袁术最终不敢在逼迫。

袁术败于僮县时,徐璆盗来了传国玉玺,来到许都。

玉玺的返还,也使得曹操正统之名更加显赫,也算是在建安四年时的一桩喜事。

曹操款待了徐璆之后,感到有些疲乏,于是在家中小憩。午后,他抱着儿子曹冲,在书房里写写画画,想要教授曹冲识字。虽然曹冲只两岁,但天资聪颖,犹在曹操四子曹植之上。

拿着一本苍颉书,曹操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曹冲。

身为司空,总理朝堂。

曹操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和儿子相聚。

如今机会难得,他自然不愿放过机会。正开怀时,忽闻家臣禀报,“少府刘晔在外求见。”

曹操一蹙眉,看了看正兴致勃勃识字读书的曹冲。

“请刘少府到书房说话。”

“喏!”

家臣旋即离去,不一会儿的功夫,刘晔兴冲冲的走进了书房。

“司空!”

“嘘。”

曹操摆摆手,对刘晔说:“待仓舒把这个字写完。”

曹冲抓着胖乎乎的小手,画完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