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宁玉学弈-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带走吧,留在门外。

  他以为自己死了,可是他又醒了过来,他开始努力试着向更远的地方爬去,因为,那儿有鲜花。

  他看到了一种黄色的花,是杜鹃,山里人叫它羊踟蹰,吃了是要死人的。但宁玉顾不得了,吃了几口,顿时感到头晕目眩,恶心难受,又失去了知觉。昏昏默默中,小雨又来到了他的身边,她伸出手轻轻抚摸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开始轻微颤抖。不,别走,别走,小雨。小雨一笑百媚,宁玉伸手想去牵她的衣袖,却一下子从睡梦中醒来,手中抓着的是鸢尾草长长的叶瓣。宁玉惊异地发现他的手指可以动了,多少天了,他的手指终于可以动了,而且体内也不像以前那样翻江倒海了,这是怎么回事?一回头他又看到了自己曾经吃过的那种形似海椒的黑黄色植物,忽然想到,曾经在一本叫《寿世医鉴》的书中看到过,它有个古怪的名字,叫赌挪。书中说:赌挪磨水吞服,可治阿片急性中毒。书中注解说:“此药产云南,近来有人贩卖,形似海椒,色黑黄坚硬。”宁玉想起了还在一本番邦外国的书中看到过阿片这种东西,这是一种产自极南方的植物,能使人中毒,且颇为难解,如果一次误服大量阿片,可以致死。看来慕容公子的毒药铁定就是阿片无疑了。在那本番邦的书中,有一个中原药师的注解,现在想来,那人不就是黄师古吗,他在注解中说:阿片急性中毒有所谓的中医解法,可用食盐涌吐排毒,可用鸡蛋、鲜人乳中和排毒,可用红糖、白糖消积排毒,可用枳椇子利尿排毒,可用细辛醒神开窍,可用党参、甘草调中护胃……于是他就开始尝试用书中的各种方法寻找可以解毒的中草药。书本就是书本,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难怪先人们总是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呢。

  

 
第十二章 风光无限,白王古洞

更新时间:2012…4…2 18:39:23 字数:3192

  宁玉渐渐康复,但是他的内力还没有恢复。当他摇摇晃晃地再次站起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站起来看到的这个世界和趴在地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

  站起来后,扑面而来的就是漫山的杜鹃花啊。宁玉知道在传说中杜鹃花是属于九嶷山的,《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据说,舜未死前,九嶷山都是红杜鹃,在舜倒地的一瞬间,成了白杜鹃,仿佛是在为舜致哀。那一山有灵性的花儿摇曳着祭祀的绸,带动着群山也仿佛随之摇曳呢。这染上历史回味和岁月沧桑的杜鹃,不是一朵,也不是一丛,而是漫山遍野。

  但是当宁玉看到了大理的杜鹃花后,就觉得杜鹃花也是属于大理的。一围群山,四处草甸,周围遍布杜鹃花,烂漫如火,粗犷妖冶,肆无忌惮。山野的风吹来,成片的杜鹃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样飘落进洱海中,红艳艳一片,如一片红霞倾泻入水,又像燃烧的血一样荡漾开。这时成群的鱼闻香而来,吞咽那些花瓣儿。大理的鱼和花真是一样的秉性,也是豪放得很,它们成片地游来,又成片地醉倒,颇有侠义之风,浪漫与豪情,赛过高原上掠过的长风,无遮无盖,一泻千里。如果说九嶷山的杜鹃是壮丽的杜鹃,那么大理的杜鹃就是浪漫的杜鹃。如果说九嶷山的杜鹃属于神话,那么大理的杜鹃就属于诗歌。

  他跌跌撞撞地继续往前走,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貌似人工开凿的二层平台,荒丘荆榛,残花红雨,虽然西风年年都到这古苑转转,可是故园却已是满地愁了,只剩下铁马空台,荒草残碑,可叹乱草迷行路,繁华流水去啊。不过,虽然只是断垣残壁,但还是可以让人遥想到它当年的辉煌。

  这些日子,久居大理,宁玉对于大理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那遥远的唐代,洱海地区的部族分为“白蛮”、“乌蛮”两种。“白蛮”和汉族相似,只在某些风俗习惯上保持着“蛮”的特点,西爨就属于较为发达的“白蛮”,“白蛮”内部出现了“白子国”等酋邦。“乌蛮”则保留着更多的原始和彪悍,在“乌蛮”诸部族之中,出现了蒙舍诏、施浪诏、浪穹诏、越析诏等“六诏”。当时洱海周围及六诏地域之内,都有“河蛮”分部。所以《蛮书》说河蛮在洱海周围自固城邑,其故地六诏皆在。后来,为了和吐蕃争夺对洱海的控制权,唐朝先后任命浪穹诏、西洱河蛮等的首领当刺史或首领大将军,但这些首领对唐朝总是时叛时服,难以控制。后来唐朝全力支持蒙舍诏,在开元二十六年击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南诏王皮罗阁被唐王朝赐名“归义”,封为云南王。

  好景不常,郑买嗣诛杀蒙氏王族800余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长和国。不久后,剑川节度杨干贞灭了大长和国,扶持清平官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心存歹念的杨干贞很快又专权起来,10个月后,他废赵善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再后来,通海都督段思平起兵于滇东,攻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短短的30余年间,郑、赵、杨三朝相继更迭,直到这时,“大理”这个名字,才真正进入历史舞台。大理国东至戎州,西至身毒国,东南至交趾,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分为八府、四郡、四镇,真是颇为辽阔啊。

  从南诏至大理的500余年间中,中原对云南的统治,仅流于形式,无论南诏还是大理,都相对比较独立。可是,蒙古崛起后,为了攻灭偏安江南的南宋,采取迂回战术,先进攻大理。两国在丽江一带一场鏖战,大理国将军高禾战死,蒙古军也被迫撤退。不日,忽必烈率10万大军,经甘肃进入四川,再度进攻大理。蒙古兵分三路,以传统的渡江工具羊皮口袋“革囊”渡过金沙江,灭大理。大理国末代国主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草原上横行霸道的蒙古人,金沙江这道天堑居然没能把他们阻隔在门外。

  白族往往自称白尼、白子、白伙,意思其实都是“白人”。还有些别的古怪称呼,如“民家”是居住于云南大理、昆明和湖南桑植等地的白族的自称,“勒墨”是傈僳族对居住于怒江沿岸的白族的称谓,“那马”是纳西族对居住于澜沧江两岸白族的称谓,其他分布于贵州、四川等地的白族则多被称为“九姓民”、“七姓民”、“罗苴”等。

  这个了解的确是已经够专业的了,因为慕容世家有那么多书,而且这些书宁玉都看过了。可是,对于白族的历史,宁玉的了解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之前,他就一无所知了。其实,相传早在汉代的时候,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曾建立过一个白国,其国王就是现今大理白族的先民,其治所在红岩。

  宁玉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苍山雪人峰。这雪人峰是大理苍山十九峰之一,位于大理西北,应乐峰、兰峰之间,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站在雪人峰上,前可观碧波荡漾的洱海,南可瞰雄奇的大理三塔。他现在所处的地方,名叫白王洞,也叫白王冢。白王洞位于苍山雪人峰麓中部,右有隐仙溪,左为白石溪。这雪人峰麓的白王洞传说就是白国国王的陵墓。两层平台之间有阶道上下,都是人工所为。在第一层平台的东部中间有一条直通平台的坡形通道,俗称神道。神道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人工堆砌的山丘,俗名“金锣”、“玉鼓”。在第二层平台西部缓坡上,东西向用砖筑造了一个拱门洞,内有耳室,甬道,即俗称的白王洞。第二层平台的西北角有一大型的建筑物,遗存一长排古墙,还遗有大量绿釉红砖和有字的瓦片,瓦上的字体和南诏太和城、羊苴咩城上找到的有字瓦字体相似。后来经过史家的考证,确认其是明汝南王朱有勋的王妃白族丁氏女的墓。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这里不复往日的雄伟,树苍苍,水茫茫,英雄恨,古今泪,功名不久长,白王洞的洞门也早因山体滑坡被泥沙堵塞,无法进入了。

  就在宁玉四下打量的时候,忽然仿佛看到山崖边的草丛里有金光闪耀。他凑了上去,金光消失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鬼使神差地扶着石壁钻进了山洞,看到周围的墙壁上都雕刻着精妙的图文,画的都是南诏大理的历史和传说。宁玉不觉想起了曾经在慕容世家看见过的《南诏图传》。相传《南诏图传》作于南诏中兴二年,也被叫做《南诏中兴二年画卷》,非常长,由“图”和“传”两个部分组成。“图”用连环的绘画展现了观音幻化、南诏国立等“南诏国史”,全卷纸本设色,线描彩绘。而“传”则用文字进行解说。

  再往里走,他看到了很多佛陀雕塑,洞内光线不足,越来越昏暗,他看得不是十分清楚,但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雕像都是一些八大明王、观音诸像、多闻天王、大黑天神、阿盎白等。这里是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八大明王,那里是昂首展翅于莲花座上的金翅鸟,大理民间称为“金鸡”,据说就是印度人所说的天龙八部之“迦楼罗”。还有面容清瘦的高僧像,当地人称为“愁面观音”。另外还有那铜胎鎏金的观音,看着像是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崇拜的观音造像。宁玉仔细看那观音像,发现这观音像和普通寻常所见的观音像有很大的不同。但见那造像额头方阔,中间有毫毛,两眉相连,高颧骨,低鼻梁,嘴颊消瘦,发髻高耸,髻中央安住阿弥陀佛,颀长纤细,宽肩细腰,手结密宗手印,不像一般观音都是女子形象,这个观音,怎么看怎么像男人。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场所,幸好随身有火折子,宁玉点亮了之后,才勉强可以看到这里的布局,那真是富丽堂皇啊。这是一个殿堂式的布局,有一群雕塑,一个庄严的男子头戴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王冠——金刚宝塔莲花冠,在中央坐于龙椅之上。左右两侧各坐一人,两侧侍立5人,手拿兵器或法器,还有一个持曲柄伞的僧人。表现的是朝廷议政的场面。角落里还放着十几个大柜子,里面放的似乎都是古代的经卷。

  宁玉心想:这白王洞的正门虽然堵塞,却原来还可以从这里进入。不知什么原因,历朝历代,这么多盗墓的,居然没有一个发现这条秘道,这才让如此精妙的南诏大理遗址保留了下来,这密道也不是很难找啊,而且洞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封堵遮蔽物,这都没被发现,真是奇迹,莫非真是白王在天之灵保佑不成。这些雕塑、壁画的精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雕刻手法看也不像是汉代的,看来这里不只是白国王陵,南诏大理国又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极有可能这里就是只存在于传说中,从未被人揭开神秘面纱的大理地下之城,南诏大理王陵。

  

 
第十三章 天龙棋局,巫医娘娘

更新时间:2012…4…3 17:48:02 字数:3686

  突然,那引宁玉进入的亮光又在前面忽隐忽现了,他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近了,他看清了前面居然是一个长发的少女,手里烛龙衔光。他慌忙熄灭了自己手中的火折子,跟着少女来到了一个石门前,少女按动机关,走了进去,宁玉不敢上前,躲在一个石像后偷偷探出头去。等那少女出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一块闪着白光的玉璧,她从原路退了出去,离开了山洞。

  等那少女走后,宁玉忍不住好奇,重又点起火折子,走到那石门前,依样画葫芦,按动机关,打开了石门,天啊,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玉器和金银饰品,无数夜明珠在黑暗里闪烁耀眼的光芒。宁玉的面前是一尊肃穆的金佛像。素闻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宗教习俗,看来是真的。佛像前的案桌上放着一个银质的匣子,匣子已经被打开了,可能那少女取走的玉璧,原先就放在这个匣子里,宁玉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细看,里面还有一个金光灿灿的小瓶子。宁玉曾经看过唐樊绰的《云南志》,里面提到过:“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唯收两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耳藏之也。”看来这确是供奉金瓶银函的王陵无疑了。曾有学者提出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习俗,那就也有将祖先王族的火葬金瓶银函收藏于苍山岩洞的可能,可是多年来却从未有人证明这一点,原来却是藏在这白王洞中,如果这些珍贵的文物有朝一日重见天日的话,必定会轰动天下的。

  可惜,这些不是宁玉感兴趣的东西,真正让他又惊又喜的是,佛像旁边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局棋谱,一局精妙绝伦见所未见的棋谱,标题写的是:“天龙局”。

  宁玉顿时被棋谱吸引注了,忘记了脚下高低不平的路,迷迷糊糊中,他的脚缓缓向前跨出了一步,就是这一步,他进入了魔界。宁玉见到陈瑶的那次,其实也是进入了魔界,因为他是那样地与众不同,他是打开三界的第三把钥匙。但是由于他内力有限,所以他暂时不能自由出入魔界,一旦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颗内丹,进出魔界就会比现在容易得多。今天,宁玉的内力还没有恢复,他能进入魔界是因为一个法力高强者的召唤,他叫无名。

  人们叫他无名大师,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叫无名,而是因为他真的没有名字。他认为,取了名字,就是着了色相,所以,还是不要名字的好。

  宁玉面前站着一位老者,一个年长的僧人,一袭僧袍,长长地拖到地上,手中一串念珠,他就是无名,他的身后是一个寺院,寺院的匾额上有这样三个字“崇圣寺”。

  这崇圣寺原本坐落在大理西城,为南诏国后期,第10代王劝丰右时所建。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据《南诏野史》、《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崇圣寺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洪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它还是皇家的寺院,好几位大理国皇帝逊位后,在此参佛清修。宁玉知道,眼前所见的崇圣寺,并不是现在新建的崇圣寺。因为,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它的辉煌,远比现在的更甚。那真可以说是,“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正想到这里,一阵阴风袭来,宁玉感到一丝寒意,崇圣寺,眼前庄严肃穆的崇圣寺从何而来?莫非,是幻觉。

  “你好啊,有缘人。”

  “你是谁?”

  “我就是当年崇圣寺的住持,无名。”

  “当年?”

  “是的,崇圣寺如今只存在于传说中了,你之所以能看见它,是因为你进入了魔界。”

  “什么?”宁玉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用害怕,我没有恶意,我是来度化你的。”

  “度化我?”

  “你不是普通人。”

  “我知道,我是打开三界的第三把钥匙。”

  “不错。你是我见过的人中最有慧根的。我可以度化你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我不需要去什么极乐世界,在人间,我已经很快乐了,我爱我的围棋,和我的小雨。”宁玉想起了那个只见过一面的女孩,他已经把她当成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