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维宇宙-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胞处于分裂,有的细胞处于衰老、死亡。
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意味自我的形体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人的经历、思维方式、性格、知识也处于不断变化的,但我们仍执著有一个不变的自我存在,真实的原因是我们模糊忽略这样的差异变化,而认同自我延续不变。
家庭也如此。
小时候,我们是与父母、奶奶、爷爷、兄弟姐妹等生活在一起,我们的家是以父母为核心组成的家;长大后是以自己和爱人为核心组成的家;再后来是与儿女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再后来很多人又是和老伴一起生活组成的家,甚至孤单一个人形成的家。不同的时期,家的定义不同,家里的成员不同,而我们仍认同自己有一个家,原因这样家庭的差异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模糊忽略。
至于民族、家族等概念是基于血缘远近概念而产生:家族通常是以男性血缘为核心认同延续,模糊忽略女性血缘的延续而形成的概念。民族是以更长期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包含文化、地域、宗教等一系列的概念。
国家也如此。
所谓中国,是基于模糊忽略千百年的变化而形成的概念。从古到今,中国的疆土变化多少次,中国人的血统又变化多少次,中国的人口、文化、经济又变化多少次。这样的巨大变化我们仍模糊忽略差异,形成一个延续发展的中国概念。
企业也如此。
所谓百年企业,无论是股东、管理层、员工,还是企业的产业、产品、技术都出现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仍然认为这个企业还存在,没有死。这是模糊忽略企业的巨大变化,是从历史延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样才能有百年企业。
太阳也如此。
太阳每秒都要进行大量的热核反应,有很多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否则地球上哪会有光和热。可我们认为太阳是不变的,人类始终有一个太阳,这也是模糊认同。
恒星也如此。
每个恒星的质量是各不相同的,体积、温度、密度、速度、光度也都不同,我们是按类似太阳的特征模糊认同有恒星概念。至于星系、超星系更是按围绕星核的星体群来划分的概念。
微观物体也如此。
同种的细菌、细胞的质量和体积是不完全相同,连它们的基因也有差异,否则就没有所谓基因突变、抗药性增强等问题了。所谓相同的细菌、细胞也只是指功能相同、基因大致一样而已。
原子、电子、质子等也如此,它们只是具有相同的理论质量、特征,实际它们的形态也是一直处于不定的变化中。
()好看的txt电子书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因为我们观察功能具有追溯性,我们将万物短期内的变化模糊忽略,这样就形成单元事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相同不变的概念。
3.认知模糊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说明了每个人的视锥细胞组成是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个波长看到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比如你看到的红色是100,我看到的可能是是。因为这之间差距很小,所以我们认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色彩。
尽管真实的世界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却能形成共识,原因在于我们的视觉意识也具有模糊功能,如果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差不多的时候,那么大家就认为看到的是相同的。
声音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接到电话就能马上判断是某个熟人的声音?
这就说明尽管说同样的话,其实每个人的发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够区分是谁的声音。尽管我们能区分声音的不同,可仍然认为它们表达的意思是相同,这就是对声音的认知模糊。
文字也是,很多字的意识是需要想象才能理解的,只有处于一定的文化和环境中才能真正明白文字的意思。比如:中国队打赢了美国队,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这样的语言中国人都能明白,都是一个意思是说中国队胜利,可是美国人就搞不清楚,怎么打赢了和打败了都是中国队胜利呢?什么时候才能轮到美国人胜利呢?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是绝对不同的,认识过程中模糊功能选择了主要的观念,形成相同的认知,这就形成|人类追求对和错、真理和谬论的过程中。因此所谓追求绝对真理,就是人类希望能找到绝对的认知相同,使大家都没有分歧。
4.真理模糊
宇宙相对论中关于庄子的相对悖论,这个悖论逻辑上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形成相同的意见呢?
原因是模糊功能,即尽管认知是不同的,一旦认知差距很小,那么人类内部之间就会进行模糊缩小差距,形成相同的结论。实际上如果两个人都强烈坚持自己的观念,那么就不可能形成共识。
为什么我们最后能形成共识呢?
原因是第三方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当更多的第三方的观念是站在我这边或者你那边时候,不仅被支持方的信心增强,而且被反对方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最后模糊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反对方放弃了自己的观念形成大多数人统一的认知相同。
中国历史上有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是尽管这个人并不相信老虎来了,也确实真没有老虎来,可是第一个人,告诉他老虎来了,他没有反应;第二个人,告诉他老虎来了,他已经开始动摇了;当第三个人再告诉他老虎来了,结果他完全相信并被吓跑了,这就是动摇后模糊认同的本能。
因此,人类的发展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我们一次次寻找的真理,一次次被否定,原因真理也是模糊的,是受到认知模糊的控制。为什么存在三人成虎的典故?这是意识映射导致信念动摇的事实。
庄子曰:“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需要去争辩。”为什么我们一直争论理论之间的对错呢?因为只要认为是对或错的理论都是前提不同、看法不同导致的,并非就是永恒正确,万维宇宙存在永恒的真理,只是绝对真理不属于对错范围内的。
结论:万维宇宙理论是永恒的真理,它已经超越对错,不属于对和错的范围,只有超越对错的理论才是永恒的,才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真理。
四、模糊本元
1.意识模糊
三种绝对不同和三种模糊相同是如何产生的呢?
仍然要归元于万维宇宙,万维宇宙是有无合一,它连一都谈不上,所以它既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因为如果存在相同或者不同这样的概念,就说明已经有主体和客体存在了。
单元宇宙万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呢?
原因是单元宇宙万物只要一被创生就肯定不同,不同就是说明存在,如果世界有两个相同的人,意识也相同,那么怎样区分呢?谁是存在或谁不存在呢?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只要存在就意味是不同的,单元事物和静元事物也同样是如此,只要一出现就肯定不同。绝对相同的事物只有一个,即使有两个,也还是一个,因为能被区分才能形成两个的概念,不能被区分就是一个。
单元宇宙万物不同是绝对的,那么相同为什么又会产生呢?
因为意识是依托相同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看到任何物体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变动也是不同,那么就无法产生意识,因为意识本身需要依托时间和主体,绝对不相同就否定了主体的连续性,这样就导致意识根本不能产生。
结论:单元宇宙只要出现意识就同时出现模糊,意识首先是自我模糊,然后开始对其他事物进行识别模糊,这样就形成单元宇宙万物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2.时间模糊
时间为什么存在相对性,其实非常简单,第一它符合宇宙相对论,第二它符合宇宙模糊论。
什么是一年?
()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地球每次围绕太阳的时间都一样吗?
不可能。地球和太阳都有诞生的时候,原始地球和原始太阳的运动是复杂的,地球的磁场发生多次重大变化,历史上有多次冰川世纪,这就说明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一直只是相对稳定的,不是绝对稳定的。
结论:地球上的每一年都是对应不一样的时间的。
什么是一月?
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可月亮每次围绕地球的时间都一样吗?
不可能,月亮的运动轨道一直在变化,为什么中国的农历有闰月、闰年等,就是修正一月运行的偏差。
结论:地球上的每一月都是对应不一样的时间的。
什么是一天?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可地球每次自转的时间都一样吗?
不可能。地球的运动不是一直围绕赤道转的,地球的自转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即使地球的体积不变,每一天的时间也不一样。实际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在变,今天地球上南极臭氧层、温室效应都是变化的一种表像。
结论:地球上的每一天都是对应不一样的时间的
有人说,现代科学家是以原子的运动为基础来测量时间的,因此现在测量的时间是不会变的,完全精确的。实际上原子的运动也是相对的,空间相对论是本书第二大引论,将阐述原子的运动也是模糊的。。
结论:宇宙的年龄是模糊的,时间是模糊的,它说明科学论证的宇宙年龄是相对的,科学论证的宇宙年龄还是要依据某个标准,可谁能保证宇宙在膨胀过程中这个标准是不变的呢?
五、自我本元
1.“我”是谁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我,产生我的家、我的钱、我的老婆、我的身体、我的房子等等概念。仔细思考:“我”是谁?
从一个受精卵开始,人的肉体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有”的过程又包含老、病、坏几个环节,最后回归死亡,又形成“无”。
人处于生存的过程中,究竟“我”是谁?
“我”的身体是不断变化的
每一秒,“我”一直需要吸入空气,这意味有大量的氧气、氦气等气体进入体内,这中间还伴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体内。“我”体内又将氧气消耗,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汽等体内其他气体。
“我”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意识是念念相连的,不存在没有念头的时候,即使睡觉的时候, “我”仍有思维,否则我们就不会醒来。
“我”的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从胎儿、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我们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是不断变化的。
“我”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
家庭地位中,“我”从孙子、儿子这样的概念不断向小子、父亲、爷爷、太公进军;社会地位中,“我”从被领导向领导转变,从吃父母饭到养育子女,成为纳税人。
“我”的财富是不断变化的
“我”从一切来自父母,父母供“我”衣食住行,并且提供读书、娱乐等活动,到“我”开始工作挣钱、买菜、恋爱、买房子、买车子、投资股票、创业等,“我”的财富从零到有,中间又多少次增减不断。炒股的人心中最清楚,“我”的财富到底是多少?股市变动,财富就变动。
“我”的关系网是不断变化的
“我”的亲人、朋友也在变: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多认识几个新朋友,又死了几个亲戚或老朋友。
“我”的家庭是不断变化的
最初的家是以父母为核心的家;长大后是以自己和爱人为核心组成的家,再后来是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家,最后我的家是大自然。
“我”的房子是不断变化的
就算“我”一辈子没有换房子,即使“我”一直住在一间房子里。那么住五十年后,再看看这房子还是原先的那房子吗?破烂不堪的房屋是一夜间变化的吗?
“我”的内部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身体内部不断地有新细胞产生,不断地有旧细胞死亡,所以“我”相貌、皮肤等形体也不断老化,这样大的变化又如何能组成唯一的自我呢?
“我”的外部环境是不断的变化的
地球是一直在不断变化,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改变地球表面形态的历史。“我”的太阳系也在变化,还有50亿年,太阳也将失去它的光芒,变成一颗灰暗的白矮星。
单元宇宙也是如此,既然它能从万维宇宙中产生,也肯定会有死亡的一天。这就是真实的“我”面临的内外之变。
那么“我”是谁?
2.在何处?
人人都认为自己有固定的身体,其实都是物质通过力的连接形成的物体。真实的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距离的,只是这样的距离很小,“我”认为自己是无缝连接,其实这个缝是不小的,只是“我”的眼睛看不见罢了,否则“我”的身体是如何出汗和呼吸的呢?
细胞是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是有很多空间的,仍然是通过力来连接的。至于原子本身就更空,一个原子如果将它放大到一个足球场的大小,那么电子就相当于一个小乒乓球在操场上调皮地玩耍。
这些并不是坚固的结构却组成“我”,那么“我”在何处?
“我”的身体少一个原子,不会丧失自我,实际上“我”一直是处于增加或减少原子的过程中,这就是“我”的体重会不断变化的原因。
那么减少两个原子,“我”还是不会丧失自我,同样“我”少了一条胳臂,还是不会。那么可以肯定自我的存在不是在胳臂上。那么少一条腿,也不会,心脏也不会,因为已经有人工心脏,不照样有人活的好好的,没有什么问题吗?
那么“我”是大脑里吗?
也不对。因为大脑手术现在也能做,各种脑手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比如丧失记忆什么的,但这并不意味手术后的他就不是人,否则就没有人敢做这手术。
那么是否存在自我意识的特别部位,这正是《惊人的假设》书中一直研究的问题,即是否存在一个意识的特别区域,它就是“我”呢?
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部位,自我的存在并不依托某个具体部位,因为大脑神经细胞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人体中有哪个细胞不需要能量、氧气的呢?
如果意识存在某个细胞中,那么细胞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会导致“我”的消失呢?而且如果存在某个特定的细胞中,那么一旦缺少了这个细胞,就会出现某个人,什么都正常,就是无“我”。你打他一顿,他根本不认为你是打他,甚至帮你打自己,真实生活有这样的人吗?
结论: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是模糊的,是可以部分改变的,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变,包括大脑也如此。只是如果出现重大问题,比如大脑基本被切除,那么没有神经系统的指挥,人就不存在了。同样如果某个人内脏全部没有,失血过度,那么他也会死。“我”不在任何一个细胞,却又离不开整个人体。
那么“我”在何处?
3.谁是“我”?
不仅存在“我”是谁这样的千古问题,谁是“我”也是千古问题,即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存在,希望自己有灵魂。年龄越大,离死亡越近,就越感到生命的可贵,不仅自己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