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维宇宙-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语言经常用:天啊!苍天!这说明内心是希望有神灵,希望能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相信因果论呢?难道宣传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也有错吗?
因果论是符合人类的道德观念的,可这理论是以灵魂和转世为基础的,因为我们的科学已经破坏了我们的永生论,我们已经认定自己一定会死,会一无所有,那么我们当然不再相信宇宙中存在善恶循环。
其实这是个逻辑错误,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有时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以时间为基础,以逻辑为推论,那么因果论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至于因果是否存在循环,其实不必考虑,如果没有因果循环,宇宙就永远处于因果单链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悖论。第10章宇宙生死论就清楚地证明,如果没有因果循环,那么时间是否有开端就形成极大的悖论,无法解释。
因果循环是单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的规律,除非你可以不受单元宇宙的控制,否则你是跑不出因果循环控制的。至于善恶是否循环暂时不讨论,否则容易引起争议,以后由宇宙映射论解释。
结论:单元宇宙因为存在时间,所有事物的变化必然存在因果循环,因果循环在单元宇宙中存在不对称,是符合宇宙异质论的,但是在万维宇宙中可以形成绝对对称,这是循环第四本元。
五、大小本元
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数学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数学是万维宇宙在单元宇宙的映射,是我们了解万维宇宙最好的方式。
因为现在数学基础存在矛盾,导致数学中出现很多的不确性,大小悖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悖论。所以云寒提出建立宇宙数学理论,宇宙数学理论是超越单元宇宙的,它是结合单元宇宙和万维宇宙两个方面的数学。
宇宙数学认为:正数就是对应正宇宙的事物,负数就是对应负宇宙(或者称反宇宙)的事物。正宇宙和负宇宙之间事物的特征不同,是完全相反的,它们之间并没有大小之分。
一切数以0最小,一切数以0最大。0是万维宇宙在数学上的一个映射,这样就不存在正数和负数大小之分。
那么无穷小就是0,无穷大也是0,这样才符合宇宙数学定义。因此,正数和负数被0分割,这样形成超级大循环。
如下图:
根据这个循环,看你怎样观察,正数既可以大于负数,也可以小于负数。
那么数学中的虚数也就很简单了,虚数反映的是负宇宙事物之间的关系,即虚数的平方为负数,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道理。
相信大部分读者一看到这个图,就会认为云寒是疯子,有这样的数学吗?不但有,而且它才是真正的宇宙数学。
结论:宇宙数学理论能反映了宇宙本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神奇特征,宇宙数学可以解开大小悖论,在第9章宇宙量子论,宇宙数学可以解开无穷级数等一系列的数学悖论。
章结:本章通过大小悖论,引出循环万相,论述运动循环、人类循环、万相循环三大范围,包含宏观、微观、生命、追求、食物、Xing爱、生活、国家、企业等领域。
()免费TXT小说下载
阐述宇宙循环规律的四大特征:物极必反、亢龙有悔、永无止尽、飞龙在天。论证宇宙循环本元的特征,并初步建立宇宙数学理论。
本章核心:阐释宇宙循环的本元,论证宇宙数学的定位。
第七章 宇宙模糊论
第七章 宇宙模糊论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清&;#8226;顺治
一、自我悖论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其实也是悖论。“我”是谁,如果“我”是身体的组合,那么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人体的细胞是不断地生灭,体内的物质与体外的物质又是不断地进行交换,实际上每一刻身体的组合都是动态的,那么没有固定的组合又如何产生固定的自我呢?
如果承认“我”本身是变化的,那么“我”的钱、“我”的名、“我”的家是属于谁的,如果是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那么怎么能用属于这个词呢?
如果“我”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谁知道“我”处于变化中,总不能说一个变化的东西能知道自己变化吧?是谁将变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变的存在概念,可是后来却知道自己要死呢?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有“我”已经是悖论,无“我”更是荒唐,是谁在写这本书,不是云寒,难道是电脑吗?
“我”是谁?
二、宇宙异质
1.差别不同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人类累计诞生的总人数应该有上万亿。每个人都个个不同,无论是长相、体重、经历、性格、结局都不同,至于思维、社会关系等差别就更大,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外观相似,差异也巨大。
人的血型有差异: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将人类最主要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
人的气质按心理学也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著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仔细观察树叶中间主脉的细微结构,你会发现就连同一片叶子两边叶脉的数量、叶缘、锯齿的数目和分布也都是不同的。
地球上一年有四季,乃春夏秋冬也。春雨缠绵,夏花绚烂,秋叶静美,冬雪纯洁,四季气候景色都不同,甚至每一天的气候也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能否将这概念绝对推广出来,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呢?
太阳是一颗恒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恒星吗?
不会的,恒星之间也有差别,恒星有质量、密度、温度、光度、体积、形状、物质结构、运动速度等各种参数。恒星有这么多的参数,就说明恒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想想太阳是由1057个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的,这么多数量原子的排列组合是个巨大的数值。
首先,单元宇宙中恒星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可能一样多,原子数量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这样就导致质量会有差异,所以太阳下一步发展只能成为白矮星,而有的恒星却能形成中子星和黑洞。
其次,即使存在某个恒星与太棒棒有完全相等数量的原子和构成比例,那么这么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概率非常大,也会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体积、形状、密度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结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恒星。
()
同理:星系、超星系、行星、彗星等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子吗?
我们一般认为同种原子的质量是相同的,量子理论认为存在替代效应,是相同的。但如果考虑电子云的概念就应该能判断,原子是不同的。因为所谓电子云,说明电子是高速旋转,它的轨道只是近似在一定的区域,形态是云雾状。用量子理论的话,电子位置根本测不准,是无所不在的,只能用几率来表示。
如果存在两个原子绝对相同,那么它们的电子与原子核的位置、距离、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规律应该一样,可现在电子的位置是极端变化的,它自身都变化无常,能说两个同种原子的电子就一定处于的相同位置吗?
结论:同种原子只是等效相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粒子。
即使我们认同有两个绝对相同的原子,实际还是不同,因为既然是两个, 就意味是可以区分,既然可以被区分,就意味存在不同。能区分就意味至少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既然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那么本身就是不同的,因为时空本身也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如果就是完全相同,又确实处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实际就是一个原子,也就谈不上两个,更说不上相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之间的差别不同是绝对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因为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两个事物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已经存在不同的特征。
2.变动不同
差别不同说明在同一时空中,万物之间是绝对不同的。那么不同的时空中,物体自身的变动呢?
很简单,所谓变动就是指前后不一样,否则就叫静止不变了。所以物体的变动导致自身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万物的变动不同。
太阳一直不断进行热核反应,这就说明每秒中都有巨大数目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因此,太阳的物质结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那么对它的前后一秒比较,这两个静元太阳相同吗?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太阳之间不完全相同。
地球也是,原始地球无论是面积、质量、转动速度、公转速度、磁场变化与现在差距都很大,地球经历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冰川世纪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灵又变化多少,曾经控制地球的恐龙王国盛极而亡。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累积过来的,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地球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长江、黄河就更不说,改了多少次河道,河床高度变化了多少次,水中的鱼群又变化了多少次,能说长江、黄河永远不变吗?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自身的变动不同是绝对的,单元事物是静元事物量子连接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静元事物。因为既然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事物变动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存在不同,如果不能被区分,就是静止的,看不到变动了。
3.认知不同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阐述这样的观念,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认知的过程是需要有主体和客体,并且有观察手段、标准、方法等,这样就导致认知的结果不仅依赖所认知的对象,也依赖主体本身,既然主体是绝对不同,那么认知的结果也肯定不同。
比如看电视,我们能看到电视中的各种画面,其实真实的电视画面不就是显像屏出现一个个的点吗?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而且为电视中的人物担心、欢喜、悲泣等意识呢?
因为人的视觉系统能将这些点组合成为一个大的图像,如果将电视图像放大几百万倍,那么我们就形成不了整个图像的概念,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同样,如果将人缩小几百亿倍,从类似一个细胞甚至原子大小的角度看,那么电视也就不是电视了,有点类似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彗星图像。
同样,如果从太阳的角度来看电视,那么电视就是一个点,它根本搞不清这个点与人这个点是什么关系,只能判断人这个点经常到电视这个点来玩。
我们吃饭,嘴巴是不断地做咀嚼运动,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吃饭动作。如果从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原子角度考虑,那么它只能观察到一群原子向一个方向运动,过了很长时间,这群原子又开始反向运动,它能搞明白这是人吃饭的动作吗?
因此,宏观物体有意识的行为,从微观上看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就是不同的主体看到同一客体产生的认知不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不同是绝对的,任何单元事物或静元事物在另一个单元事物看来是有一定的认知结果,但这个结果与其他单元事物所产生的认知结果是绝对不同的。
4.永恒真理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静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静元事物只要能被识别、被区分就意味绝对不同。静元事物的所谓相同只是静元事物在某些特征近似相同,如质量、空间、能量等,不能代表其整体全部绝对相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单元事物是由很多的静元事物组成,静元事物之间的绝对不同,反映单元物体也是绝对不同。而且单元物体不仅与其他单元事物不同,单元物体中的任何两个静元事物也是绝对不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观察规律,原因在于:任何单元事物、静元事物被观察时,因为观察主体绝对不同,导致认知的结果是绝对不同。
结论:宇宙异质论是本书的一个奇点理论,它是单元宇宙永恒的真理,也是本书创作的缘起。
三、宇宙模糊
单元宇宙万物不同是绝对的,但是我们确实又形成了很多相同的概念,世界上难道没有两个人吗?
答案:相同不是永恒的,相同是建立在模糊的基础上,因为任何观察主体都具有模糊功能。
1.差别模糊
单元宇宙万物存在差别不同,可我们的观察功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将事物的所有特征进行观察,只能观察其主要特征,这样在主要特征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就形成相同的概念。
什么是人的概念?
我们认为人是个生命,具有自由意识的特征,两只手、两条腿、一个大脑等结构,当我们形成这样的认识后,就形成|人的概念。这个概念从产生开始就是模糊的,并没有明确规定手一定要有多长、脑袋一定要有多大才能算是人。因此,当我们遇见类似的生命结构时,就认同他是一个人,这样相同人的概念就形成了。
家庭也如此。
我们将人类以亲缘关系组成的小组织称为家庭,当我们形成这样的认识后,就形成家庭的概念。因为家庭概念产生是模糊的,并没有明确规定家庭应该有几个人、在什么样的位置、组织结构等特征,所以家庭有多种类型,单身、夫妻两人、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等各种亲缘组织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概念,也经常有小家和大家概念之分。
同理,我们模糊区分人类的部分特征产生家族、民族、国家、社会等概念;模糊区分形体、智慧、运动等概念产生人类、动物、植物等概念;模糊区分运动、变异等概念产生生物、物体的概念,以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模糊区分星体的物质结构形成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星体概念;模糊区分恒星组织、远近等概念形成星系、超星系的概念;模糊区分围绕恒星的物体形态和层次不同,产生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太阳系概念。模糊所见万物的整体组合概念产生宇宙的概念。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差别是绝对不同的,只是因为我们观察能力有限,当我们选择主要观察特征后进行归纳,就形成各种相同的事物概念。
2.变动模糊
我们对自身的变化是模糊认同的。
人人都有一个自我意识,我们把自我看的很重,我的钱、我的孩子、我的房子等等。实际人体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我们一直需要吸入空气,这意味有大量的氧气、氦气等气体进入体内,这中间还伴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体内。我们体内将氧气消耗,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汽等体内其他气体。血液将氧分、水分、盐、能量等补充到身体各处,有的细胞刚刚成长,有的细胞处于分裂,有的细胞处于衰老、死亡。
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意味自我的形体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人与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