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闳购买回来的这些机器,是为兵工厂年产一万条步枪的产量所需的,他从美国聘请来的十几名机械师显然不够。为了被充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并尽快培养本国的枪械制造人才,曾纪泽特意从大冶矿务局那里抽调来了六十名熟悉机器使用的技匠。

这些人均出身于手工作坊,经过在大冶矿务局一年多的实践,对机器的使用已经相当的熟悉。制造枪械的机器虽然与采矿业有所不同,但在具备了一定经验之后,重新学习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至于制造枪械所需材料,由于大冶冶炼厂尚在建设初期,投出生产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曾纪泽不得不选择从国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兵工厂的生产成本。好在他加大了私人的投资份额,这样江苏衙门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上海商界的开放性远比湖北要强,当曾纪泽对外宣布要向私人引资建立兵工厂时,商人们立刻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商人们涌跃的报名投资,江苏衙门每天来拜访的商人的络绎不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曾纪泽就为兵工厂筹到足够的入股资金。

在兵工厂厂长的人选上,丁日昌一直是曾纪泽心目中的人选,通过征兵处工作的检验,曾纪泽认为丁日昌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于是他便在第一次的股东大会上提名丁日昌担任厂长,众股东门都对丁日昌的能力表示信任,更何况他还是巡抚大人推荐提名的,故丁日昌以全票通过了股东大会的任命。

8月4,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的兵工厂在上海松江成立并投入生产,曾纪泽将这家兵工厂命名为“上海武器制造局”。

第七十二章烽火漫金陵

就在曾纪泽在上海推行洋务,并与李秀成部太平军激战之时,湘军亦同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东征。。

继剿灭陈玉成部,扫清皖北战场之后,湘军曾国荃部、多隆阿部、鲍超部、杨岳斌因避同治帝讳改名部水师,沿江东下,先后在西梁山、金柱关、芜湖等金陵上游险关要地与太平军展开激战。至5月下旬,曾国荃部进抵天京城下,屯兵于雨花台,其进军之速度之快,实令人惊奇。

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全军悉数从上游顺江而下,先后抵达天京城外,曾国藩对各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曾国荃陆师18营共9000人的兵力,加上少数亲兵,屯扎于天京南面雨花台一隅;彭玉麟统帅水师18营协助,兵力约9000人,8营深入天京护城河口,卫护粮道,保证水路交通接济;同时,曾贞干10营5000人兵力驻守三汊河,江东桥一带,傍水筑垒,以保以路之粮道。经过这样的部署,曾国荃凭借与安庆曾国藩大营联系畅通无阻的后备优势,开始了围攻天京的军事行动。

然而,原本曾国藩制定了四路合围天京的作战计划,但期间多隆阿奉命入陕、鲍超在宁国一带与杨辅清部激难分胜负,冯子材部只防守镇江。各部人马均为太平军的激烈抵抗所阻,未能如期进抵天京,这就使得曾国荃部成为了深入天京城下的一支孤军。

在天京会战的最初,形势一度对太平天国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一面调集路人马增援天京,一面向朝廷求援。但各部为皖南太平军所阻,远水难解近火,而朝廷实在无法解决,力陈无兵可拨之苦,着令曾国藩自为筹计,自行调拨。

无计可施之下,曾国藩只有一方面调拨军火粮饷、源源不断的供向曾国荃军,一方面又为曾国藩制定了修建防御工事,挖筑深沟高垒的自立之道。

曾国荃不遵曾国藩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一意专行,孤军深入,此时方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遂不敢再轻举妄动,利用6、7月间太平军援军未到的时间,日夜构筑防御工事,与天京太平军守军径相抗衡,执行结垒自保、等待战机的既定方针。

天京城外突然出现的湘军是洪秀全所意想不到的,在惊骇之余,他下诏急令苏沪李秀成大军火速回救天京。

李秀成的最初方针是从苏州调运大量军火粮食,并抽调一部分军队,支援天京,增强天京的军事本备防御能力,两年之后,湘军围久必惰,无战斗之心,再与其战,一举可解围。

然而,洪秀全的战略意图是尽快集中兵力,迅速击溃湘军,解除首都的直接威胁。因此,在李秀成招集各王于苏州开会期间,洪秀全派差官捧诏而至,严旨切责,催逼李秀成起程。

诏逼如此,李秀成不得不行,遂重新制定了三路进援天京的大计,抽调各处将士,择日起程,大举援京。苏杭等处的军政事务,交付慕王谭绍光、听王陈炳文等分负责任。

面对李秀成的大举回援,曾国荃即将面对着更加严峻的压力,曾国荃为牵制苏沪方面的太平军回援,责令曾纪泽的淮军从速进攻苏州,以减轻曾国荃方面的压力。

攻取苏州本来就是曾纪泽的既定方针,但他同样不想拿自己的淮军与李秀成精锐火并,故一直以准备为妥为由迟迟不肯发兵。在此期间,曾纪泽从容的开办了上海武器制造局。当时间进入九月,曾纪泽侦知李秀成已率苏州战场太平军主力西援天京之时,立刻下令严阵以待的淮军各团向苏州发起进攻。

北路刘铭传部,率先向重镇江阴发起进攻。太平军景在江阴构筑坚固城防体系,于东门外立营3座,南门外扎营2座,北外门一座,并在离西门10里的地方设有营垒,城内由广王、薰王扰据守。

淮军对这次的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战前的军事会议确定方针,刘铭传团由杨库至右牌,翌日进扎黄山港,吴长庆团进扎离江阴10里的长山。

江阴守军先是出攻黄山,被刘铭传部的炮火击退。是夜,太平军再袭淮军营垒,刘铭传从容指挥三营人马数路反击,太平军又大败。

同时,淮扬水师黄翼升派炮舰三艘、舰板三十艘驶进黄田港,太平军见淮军水师逼近城根,出城迎拒。淮扬水师以舰炮排炮猛轰,击毁太平军十余条船。但是,太平军陆师突然从两岸扬来,来势凶猛,黄翼升便命水师登右岸迎击。太平军主动撤退,诱淮军进至河港窄处,左岸太平军用洋枪隔港射击,淮扬水师伤亡颇重,将领龙成北亦受枪伤,于傍晚死亡。

淮扬水师虽败,但刘铭传、吴长庆团却于黄山、东门外分别击败太平军。两团人马迅速挺进,连续摧毁江阴外围太平军营垒,9月10,淮军两团七千人马直抵江阴城下,围城强攻。

江阴北门。刘铭传、吴长庆二人商议之后,两团会集于北门,集中三十余门野战炮,猛轰北门,企图从此处突破。

刘铭传持刀立于江阴城下,指着北门城楼吼道:“给老子狠狠的轰,轰中城楼一炮,赏银一两!”

操炮长唐小文一听有赏,眼睛里仿佛有白花花的银子在闪,他一把将跟前的操炮手推开,“滚开,让老子来!”他袒下半边膀子,用牙咬紧了辫子,眯着眼调整着炮口的,接着点燃了引线。

砰!轰——

一发炮弹正中北门城楼,将那木制房屋轰塌大半,有不少太平军当场被压死在倒塌的石木之下。

“打得好!”刘铭传兴奋不已,冲着唐小文拍手叫好,他瞄了一眼城楼,向唐小文叫道:“小子,瞧见左面的城垛子没,已经开了好多裂,你要是能给老子把它给轰塌了,老子不但赏你银子,还提拔你当炮连连长。”

曾纪泽为了加强淮军各团的火力强度,除直属炮营之外,每团还别编了一个炮连。刘铭传这团炮连刚刚组建不久,还未及设有连长,炮连暂归一营长统领。

唐小文一听,兴奋得血涌满面,一把将那半连衣袖也扯了下来,整个人都光着上半身,“大人你就瞧好吧。”

唐小文再点一炮,只听一声巨响之后,北门左侧城垛轰然倒塌,几十名太平军从崩塌处坠下,立时被填埋在了碎石之中。

“好小子,你这一炮打得他娘的太好了。”刘铭传见敌城已破,便要召呼部下从塌裂处攻入江阴城。

正这时,吴长庆急奔而来,口中叫道:“省三兄,有一千多发匪从西门冲出,正朝咱们这边杀来,咱们暂撤一下吧。”

与此同时,有探马来报,太平军护王陈坤书正率骑兵从东南方扑来,区王从西南包抄了后路,齐王从中路进击。一时间,太平军对两团淮军形成了四门合围,水泄不通的态势。

第七十三章刘铭传

刘铭传抬头瞅了一眼北门,太平军正自担土抬砖的抢修破口,便想如果错过了这大好机会,待敌四方援军赶到,则攻克江阴加不易也。

刘铭传一咬牙,挥刀叫道:“撤什么撤,咱们有枪有炮,发匪纵然来了百万又有何惧!”接着他便下令,一营冯国秉部、二营吉宣化部分别抵挡东南、西南方包抄而来的太平军。又请吴长庆派一营人马阻击正南而来之敌。其余淮军三营人马,全力强攻北门。

刘铭传这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吴长庆心下却没有多少把握,劝道:“省三兄,敌众我寡,咱们这么硬拼可不是明智之举呀,依我看还是暂退回大营从长计议才妥当。”

刘铭传乃淮军枭将,善打狠仗硬仗,却又不逞匹夫之勇,他之所以敢这么打,仗着就是淮军先进的枪炮。吴长庆则不同,自加入淮军以来,他的这一团并未参加过几次硬仗,是以他还没有领教过武器优势的重要性,故面对此等内外夹击的危势,显得颇没有自信。

刘铭传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既然决定决死一战,又岂会轻易撤退,便冲着吴长庆嚷道:“你要想撤就撤吧,我刘省三今天誓要拿下这江阴城。”

吴长庆这下没辙了,曾纪泽新颁布的《淮军纪律典章》中说的很明白,弃友军于危地而不救者,当以军法处置。即使他认为这场逞能之仗必输无疑,他却不敢抛下刘铭传团,带着本部人马单独撤离战场。

到了这个份上,吴长庆也只有拿出男儿血性,他奋然拔出刀来,高声道:“好吧,事到如今,大不了我吴长庆就把命留在这江阴城下。”

吴长庆遂命一营胡宗炎部前往阻挡正南敌军,又命炮连集中火力轰击北门缺口,其余人马全部上刺刀,跟随着刘铭传部向北门发起冲锋。

在炮火的掩护下,淮军将士直冲向北门,以门板稻草填堵壕沟而过,成百上千的人马蜂涌向塌倒破口处。北门太平军为淮军强大的火力杀伤无数,势单力薄的他们根本无法阻挡疯狂进攻的淮军。在负出了两百多人的代价之后,淮军冲入了江阴城。

守城广王李凯顺闻知北门势危,迅速的亲率三千生力军赶来,正与冲入城中的淮军迎头撞上,双方在北门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近身的搏战,淮军无法发挥火力的优势,而人数上又少与太平军,总体而言,淮军是占有劣势的。但仗着正在顶峰的军心士气,还有刘铭传出色的指军,李恺顺一度被发了疯似的淮军逼得步步后退。

刘铭传站在城头,挥舞着大刀指挥淮军,居高临下看到城中各处的太平军都在往北门这边聚集,便叫道:“把大炮给老子抬上城头来,轰死这些该死的发……啊——”他话未言罢,一粒子弹不知从何射来,正中他的大腿。

刘铭传站立不稳,斜倚在了城墙上,吴长庆见他中弹,急奔了过来。子弹射穿了他的大腿皮肉,所幸并未伤到骨头,不过创口处依然血流如柱,吴长庆一面招呼人来为他包扎,一面问道:“省三,你怎样了?”

刘铭传痛得脸直抽筋,口气却还硬得很,“我不要紧,再叫弟兄们加把劲,发匪马上就快抵不住了。”

事实上,面对着太平军越来越多的援军,攻城的淮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形势正在向越来越不利他们的方向发展。

刘铭传是被这一枪给打得有点晕了,吴长庆可不糊涂,他正色道:“省三,眼前的战况你我都清楚,再一意孤行的强打下去,咱们这几千人马就要都死在这城头了,现在撤还来得及。”

“妈了个巴子的,老子要撤也得把打我这一枪的狗贼头给砍了再撤。”刘铭传总算清醒了点,话中之意明显也是有了撤的念想。

“省三,这个时候我可不能再由着你性来乱来,恕我无礼了。”吴长庆狠下了一心,向着刘铭传一拱手,便招呼道:“来人呀,把刘大人抬下城去。全军向大营撤退。”

几名吴长庆的亲兵急上前将受伤的刘铭传搀住,强行往城下抬,刘铭传吃了一惊,恼火的嚷嚷着:“你们干什么,你们这是干什么,放开老子——”

人家刘铭传毕竟是团长之尊,这几名兵蛋子自然不好得罪,纷纷回头望向自家团长,吴长庆也不搭理刘铭传的怒吼,眼神只那么一甩,示意他们继续。

亲兵长吴永平会意,冲着刘铭传嘻嘻笑道:“刘大人,城上风大,咱们就先抬您下去凉快凉快了。”说着便也不顾不管,指挥着亲兵们拥簇着刘铭传下了城。

刘铭传其实也有撤退之意,但他这人性如烈火,偏生就好面子,故而嘴上嚷嚷的厉害,动作上却相当的听话,也没怎么乱挣,任由着他将自己抬走。

吴长庆指挥攻入城中的淮军有条不紊的撤退,城中太平军妄图趁势追击,却为淮军的优势火力所阻,不敢追出城来。

与此同时,冯国璋、吉宣化等三营也奋勇击退了陈坤书等太平军援军,这也就避免了吴长庆的主力部队腹背受敌。待到天黑之时,各营全部安全退入了营垒,吴长庆命令各营继续加固营壕,防止太平军趁夜偷袭。

此战淮军战死五百余人,刘铭传团损失最大,一营几乎死伤过半。但同时太平军方面死伤也更加惨重,伤亡人数达到三千之众。客观而言,此战算是打了个平手。

江阴方面的战报很快传到了上海的曾纪泽手里,他拿着手里的奏报,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淮军自成军以来,一直占有武器方面的巨大的优势,士兵的战损率一般都极低,而这一战刘铭传两团竟损失五百多人,可谓淮军开战以来阵亡人数之最。

王凯泰接过奏报瞧了一遍,忧心忡忡的说道:“发匪各路援军皆至,江阴城下,敌我比例悬殊,大人,是否考虑让这两个团暂时撤回杨库呢?”

曾纪泽望向李鸿章:“少荃,你以为呢?”

李鸿章道:“发匪虽众,但别忘了咱们淮军可是有着绝对的武器优势,此时那两个团攻城可能有些吃力,便要划地自守却易如反掌。我以为当令他们坚守营垒,而后我们急调援军赶往江阴,内外夹击,先击溃发匪援军,而后再联手攻城,江阴城必克。”

李鸿章的话正合曾纪泽心意,在他看来,尽管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西式军事思想的熏陶,但淮军上下对于先进武器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抱有相当大的怀疑。他们的军事思想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冷兵器作战那种人数上所谓的“敌众我寡”,而忽视了一支军队真正的强大与否,武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占了决定性的因素。

曾纪泽就是想让刘铭传他们来一场“敌众我寡”的坚守战,让淮军上下都能从中尽快的改变他们陈旧的军事理念。于是,曾纪泽便急调镇守太仓的向望海团两个营,镇守常熟的周盛波一个营,许厚才的直属炮营赶赴江阴。

就在淮军增兵同时,太平军的人马也在源源不断的赶往江阴,护王、潮王、武王、齐王、区王从常州、苏州、丹阳、无锡、溧阳五路协援江阴,兵力达三万之众,对刘铭传、吴长庆两团五千余人马形成了强大的包围之势。

第七十四章纪泽式

江阴之战激战正酣,不分胜负之时,上海武器制造局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第一支斯宾塞步枪制作成功,丁日昌和斯宾塞邀请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