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随着她们回去,一些庄子特有的作物,也开始在外头流散开来。官府努力推行效果不鄣的新五谷,通过这种方式居然传播开来,实在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了。

但是事情总有例外,女方叫雁九,是曹家屯的人,是个贪嘴的姑娘,偷偷跟着嫂子来,想帮家里帮衬一些,结果被当成前来混饭吃的妇女,给在果园里推倒了。曹家村的人不敢直接和军屯庄较劲,就支使老弱妇孺跑去堵县衙哭请,正好惊动了路过的汴州观察使许远,稍稍过问了一下。

结果男的是有军职的,虽然是协军性质的预备役,但是作为军人与百姓的分野,属于严惩不贷的罪行,被当地粮院所的户曹带走审讯,听到这下女方的家族倒是着急了,害怕要不到赔偿,主动找到官府出首翻口求情,一番折腾后,这是差点闹出人命的大事,最后总算是变成喜事。

仅仅杀几只猪,再加上自备的瓜菜,就让上百号宾客吃满嘴流油,心满意足,女方同来村庄的乡亲议论中,也多是倾向于一边,并没有对这场包办性质的囫囵婚姻什么意见,无非是羡慕她作为一个女人因祸得福,找到一张长期还有可能增值的饭票,头上还没有公婆需要侍候,能持家的话,可以养伤一大家子的人口。。。。

核桃榛子什么的,就是从婚礼上回来梢回来的土仪。又一茬没一茬的回忆和说话间,又一个军屯庄到了。

高高的四方平顶瓦楼,青灰的墙面,木构的内隔,冬暖夏凉,隆起的小丘上是梯次种植的果树,几口大小不一的鱼塘已经封冻,由饮水的小池和洗漱的沟渠高低错落的连接起来,最靠近庄子的那些相对丰腴的熟地,按照七分麦二分苞米一分大豆的比例进行轮作,相对贫瘠的新开地上种的主要是耐活的地瓜和土豆。

连房前屋后的小块乱畦地,也被见缝插针的种上了小株瓜菜,围栏里还养了大量哼哼唧唧的禽畜。

最后一批冬收的豆麦,堆成一个个高高的谷仓,满脸红光的庄户,和沿途看见面有菜色的乡民,形成鲜明的对照。

“墙围和地基用的是砖和泥灰,雨水再大也不怕,用烟熏过的内壁,可以防虫鼠。。。”

“不会是放卫星吧。。。”

“什么放卫星。。”

当地户曹的负责人,和老义勇队正出身的庄头,闻言不由小心的陪笑道

“就是把其他庄子的粮食都集中到这一出,好糊弄过去啊。。。”

“怎么敢。。。”

“那用板子把仓内隔空,外面用稻草扎起来,只留一点粮食堆尖,冒充满仓的有没有。。。”

“把新谷铺在陈米上充新仓米的。。。”

“。。。”

我一连问了好些个问题,把他们问的全身汗流浃背,只剩下诺诺之声,让我一点趣味都没有。

相对关中、剑南、山南这些龙武军占有相对优势的地域,甚至江西道荆湖一路、岭南道、乃至河西路的情况也要比这里好,原因无他,这里是传统门阀势力最集中的中原地区,各种时代经营的联姻门荫师徒等方式,编织起来的关系纠结错综,随便一个小地主,也可能七拐八弯的牵连到一个大世族。

因此在这里开拓的军屯庄,受到的抵制和压力,远远超过其他地方,主要分布在大路和直道边上,以方便保护粮道和就近的求助,基本前身就是临时设置的粮院所发展而来的。

这次朝廷借惩罚叛乱的门阀,清理出一大片隐没田产,也算是对那些地方势力的杀鸡儆猴,起码清丈土地的事情一下顺利了很多,看到风向变了,主动报官的隐匿人口也增加了许多。

其中作为朝廷中军直管府兵组成部分的军屯庄,也拓展了许多,直接在河东河北道靠近首府的地方,划给了一大片建立府兵的田亩配额,多着数百顷,少者也有千余亩,虽然知道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分散实力的手段,但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因此少不得我这个枢密使去巡视一番,打打气,表示一下支持,还有按照崔光远的说法,顺便用灾星的名头,镇压一下地方的气运。

现今在龙武军延伸出来的新府兵制度,已经不同开国时的情形,更像是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化管理下的,农业产业化一条龙集团,等于在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地方传统体制之外,另起炉灶加你一套更高效的直管社会体系。在人力和资源上进行最详细的分工和规划,以实现在古代条件小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一分效率。

当初可是连抓带抢,坑蒙拐骗都用上了,为了地方官扯皮,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去威胁对方,还与地方大族豪强什么的起了无数的龌龊,才积累起一批宝贵的人力资源,用他们发展出最初的流民大营,建造起第一批自供的产业,从最早纯粹培养预备兵源的初衷,到现在大部分自足的产业链体系和教育、思想体系在内的浓缩社会系统雏形。

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的作用,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龙武军上下才能不用理会大多数官场内层层叠加的成例和刁难,也不用沿袭传统军队的一些积弊陋习,在老皇帝的招牌下,以最少的妥协,磕磕碰碰的磨练出一只与这个世道完全不同风貌的军队。不然除非是无限制的抓丁,光是补充兵员一项,就很难绕过那些在地方拥有影响力的豪强宗族,要么被孤立花费更大的代价和时间来达到目标,要么妥协然后被渗透在体系内留下不稳定因素。

特别在这个大多数人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几次家乡,到死都是目不识丁,所有见闻靠熟悉的里保胥吏,来上传下达的时代。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获得相应的支持,就得体现或是代表一定的利益诉求,古人都不是傻瓜,欺骗和暴力手段只是一时的效果。至于那些YY小说中几句话忽悠的那些家大业大的古人,倒头就拜恨不得奉上女儿和子弟无条件支持的,我怎么就从来撞见过这种好事呢。。。。

至少龙武军这个团体,现在除了少数国家政权顶层,已经不用特别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可以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作一些事情,这也是这个体系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在战场发挥自己的才能,不用在意别人想法,或是顾虑后方的事情。

天下平定后,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也是代表中央朝廷统治和影响力的延伸,插在地方乡党势力中的钉子,对地方的社会格局进行长期渗透掺沙子,要知道修路挖渠,围圩造田改造环境之类,组织大规模的人力投入的劳动生产,除了效率有限的传统官府,就只有那些世代经营积累殷厚的宗族大姓,才有能力进行,但是作为传统势力,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立场和眼光,消耗自己的资源和人力,去做一些没有直接好处,或是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在乡里有限的铺路造桥,赈济乡人,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而教育在古代同样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有知识的人总是容易得到普通百姓的尊敬和敬畏,哪怕是粗识常用数百字的人,随着军屯庄的俄规模和影响扩大,对地方的移风易俗,也有很大的加成作用。

毕竟除了有实力的大宗族,还没有多少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最基层的教育。

虽然这个争夺舆论和思想的过程,将会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究竟是被传统的惯性和光同尘,或是潜移默化改变传统还不好说,但起码也就开了个好头。

午后我们被邀请参加了一次地方活动。从某些方面来说,河洛地区是一个居住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由于河洛水系众多,而这一带乡里多畔水而居,自古有初六要开冰取鱼,讨头彩的活动,因此正好让我们赶上了,十数名壮汉,用大铁锥凿开的冰面上,很快象沸腾的滚水一样翻腾起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冬鱼,随着拖出的刺网,弹跳在冰面上,迅速冻成一条硬挺挺的鱼棍儿。

当场活切的冻鱼生,纹理透明,沾上盐粉或是葱白,下肚鲜美嫩滑,可惜小东西看着很美味就是不敢吃,又用香草奶酪在石片上煎了一道黄金鱼片,也吃的赞不绝口。

不过,不管走到哪里,显然都有煞风景的人。

“国子祭酒颜公知求见。。。”

能让身为京学三首座之一的**追到这里来,主要重建洛阳丽正书院的事情

洛阳丽正书院,在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由玄宗老皇帝颁诏,建立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收集、专事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溶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重建的书院场地房舍由官府提供,教授学官等师资力量,由长安京学分派过去一部分,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新丽正书院的首任大祭酒,不过办学仅靠这些是不够的,宫中内造库拨给的开办费只有几千缗,看起来不少,其实根本不顶事。因此他是来要赞助的,谁都知道我加有钱,而且对这种促进精神文化建设的副业很感兴趣。

。。。。。。。。。。。。。。

“阿如,你病了么。。”

同行的同伴问道

“多谢关心,昨个守夜有些受凉了。。”

长安,曲江别馆,李亚仙带来的一名婢女,低头捧着盏子,穿过层层的检查,进入室内,站在帷帐前,深深吸了口气,将粘在上颌的蜡丸,从嘴里抠了出来。

。。。。。。。。。。。。。。。。。。。。。。。。

当阳桥下,一些穿着白色大氅的人,蜷缩在桥柱的阴影里,任由雪花落在身上,捏着手中费劲千辛万苦弄来的手弩和自制火瓶,就像是雕像一般;除了偶尔冒出的烟息,就没有任何活着的特征。

作品相关 第五百二十二章 命运,流放

第五百二十二章  命运,流放

第五百二十二章 命运。流放

鲜血染红的雪地,一场厮杀刚刚结束,河阳桥下躺满了横七竖八,死不瞑目的尸体,

“为什么没有用。。。”

最后一个被砍断一手一脚,又被冻住伤口的俘虏,瞠目欲裂的望着滚落在地上的油瓶。

“你是从地下黑市上买的吧。。”

裹着迷彩披风的军人冷笑道

“难道不知道着世上还有假冒伪劣这种东西么,从来都没试用过么。。”

另一个正在战斗的村落中,也有做最后困兽死斗的幸存者,绝望的发出同样的怒吼。

“你好歹也是出道多年,成名已久的人物,居然效法别人用火器和弓弩。。。”

包围他们的前斩首队成员冷笑道

“难道你不晓得有些东西要训练后才会用的好。。。”

“你是向一个小眼睛的死胖子买的吧。。。”

洛阳的城邑中,一个豪商和他的护卫们,已经被四周围上来的弩弓射杀的七七八八。领头的武装城管总长李处栾冷笑道。

“南山贼这厮前手卖给你,后脚就向我们报备你的长相特征了。。。

。。。。。。。。。。。。。。。。。。。。。

洛口渡。

奔流的黄河,好像一瞬间被时光凝固了,喷涌的激流和浪花,如千层雪凝滞在空中,又如钟乳石台,层层叠嶂的挂下一条条的冰帘。随着地势而下深浅不一的黄色冰棱,在雪地晴明的天气下。如彩虹一般的美丽。。

偶尔因为重量,崩落下来的大块冰棱,撞击起漫天的白雾一般的雪粉冰沫,直到砸穿冻结的冰面,洋溢出黄澄澄的河水,随机铺卷成新的一层波纹清晰的冰面。

“刺客?”

站在洛口冰瀑前的我,正在搜罗记忆里的唐诗宋词,好面对如此大好河山什么的,剽窃一首足够留名万古的应景作品。。。

小丫头正站在石台上,兴奋的让人用这个做背景,把自己应景儿给画在山川中。绑成几股的发髻象蝴蝶一样,在料峭的寒风中上下飘舞,小脸冻的红扑扑的如鲜果一般的可爱。也许回去的路上,可以考虑温习一下一些邪恶的过程。

“。。。大小七伙人,连带供出抓捕的十几家,共计一百三十七人”

我撇了眼穿着陈旧毛翻边的老羊皮袄子,打扮的象老农一样的老猫,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些所谓的刺客不过是一些走投无路的门阀残余,纠结着那些失去靠山变成丧家犬的江湖人物,最后的垂死挣扎一把而已,这次将我出行的消息放出去,没想还是能够捞到一些个漏网之鱼。

回来的路上,看见浑身冒着热气,眉毛胡须上还挂着雪粒的静官儿,小丫头顿时,很不满意的嘟起嘴儿了。。

因为就难有功,静官儿被赐国姓李。破格拔为内揭者监左丞。内揭者监通传内外接引往来,排在诸位潜龙旧邸的老人后面,与宫台省诸位大公公并列,一时间让人眼红的很。这次出来传旨,却是因为:

朝廷已经颁旨,转封鲁王为雍王,转封嘉王为卫王,此外加开恩科,举贤良俊秀科36名,备身72名,同进108名,对宏文、集文二馆,国子,太学,四门三院,及各道州、都护、都督府官学的司喻学官,重新进行考拔补员,对到达到年龄的勋贵世子进行大考,以定袭爵类等。

因此,

现在我身边的跟班也换了一大茬,除了那些见习的参军、参事两团。随扈的少年亲事、童子军、藩属贵姓子弟外,还多了一些留京的备才、选士出身。

前后一次武举,一次科举,两次恩举,龙武系的两学及外围至少有一百多人入选,还不包括并非体制内推荐的自行报考者。作为名义上考官之一,我虽然因为干好错过,或是朝臣们强烈抵制,并没有没能参加真正的科举,但是相对的传统科举那套潜规则的把戏,也没人乱打主意到他们身上,因此历次积累下来这是一笔可观的政治财富,按照惯例他们都会到我身边呆上一段再参加考揭试,才外放出去。

因此在我身边的传统的玄褐楮黄服色之外,又多了一些亮眼朱绯青蓝的袍服颜色,虽然都很浅淡。话说回来,朝廷要搞这一列大动作,作为枢密使还是作为宗正丞,我都必须赶回去,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要大朝上露个面,以示朝廷中枢上下一心,鼎力支持天子的姿态。

。。。。。。。。。。。

西北的天寒地冻中,并不是所有吐蕃人,都能象陵大人那样正好以遐的面对遭遇的唐军。

吐蕃人多聚高原苦寒之地,春晚夏短,秋冬多雹雪烈风,谷五难生,牲畜生长不易。普通百姓家养活和孳息的人口始终有限,不得不靠不断掳掠奴役来补充所需的劳力,因此在长期与环境的生存抗争中,也养成坚忍不拔,骠勇好斗漠然生死,又格外珍惜每一份资源的独有性格。

但是在天明之后,突然横亘在眼前的冰墙,将他们的希望和斗志从高耸墙面上反射回来,风雪中行进和遇敌堆积下来的饥饿、疲累和寒冷,一下子不可抑制的爆发出来,士兵们不论大小头领如何鞭策,也不愿意在前进了。

他们只有硬邦邦的肉干,咬在嘴巴里又冷又咯嘴,半天都缓不过劲来。冻成石头一样的**,捂在怀里半天才能喝上一口。

而对面的唐人却在冰墙围子后面,点着大团的火堆,烧着热腾的汤锅,大声的欢笑喧哗着,还有人在唱歌。。

烈酒和烤肉、面饼的味道,随着下风直接灌进队列。

“好了。。。他们暂且退却了”

领头的曲环放下咫尺镜,对着一众死命鼓风烧火的士兵,满脸疲惫却打着精神做手舞足蹈的士官们道

“抢挖修缮了一夜的工事,赶紧去休息。亲军队留下来随我警戒。。。。。。”

一夜匆忙的作业,高耸的冰墙,其实并不像外表那么结实和不可摧,大量堆起来的沟土,来不及夯实,也找不到那么多水源来浇固,因此其实是用烧化的冰雪,将外面草草浇了一遍。站在上面跳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