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速度最快的解部马军,作为奇兵队秘密派往邺城,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太子小白给接应出来,而龙武军的主力做饵,将在正面发动足够规模的进攻,吸引河北叛军的注意力,为奇兵队制造穿插的机会,只是计划虽好永远更不上变化,我也太过于自信,这史家父子历史上头号叛臣,那里是那么好相与的,这次玩的过火了,呼应性质的诱敌,却把人家主力大军给诱过来了,龙武军虽然一路力战突破,取得了足够称道的战果,但也暴露出贪功冒进的趋向,一旦被蜂拥而来史军,象狼群一样轮番咬住不放了,丧失了一贯机动性的优势,又来不及收缩兵力,于是被人堵住分割,打得大败,困在这城里了,实在是自取其咎。

但只要太子小白能安然无恙,再大的损失都是值得,哪怕陪上整支龙武军,作为我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军队损失了还可以再练,武器丢了还可以再造,甚至苦心调教的人才,损失了还可以再培养,但是一个亲近和信任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可不会给我那么多机会和时间来重新培养一个。

。。。。。。。。。。。。。。。。。。。。。。。。。。。。。。。。

起点的新界面,让人很无语啊,怀念旧版

作品相关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追数存亡异忧乐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追数存亡异忧乐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追数存亡异忧乐

远在,邺城的百里之外。

人马萧萧粼粼,沾满尘土和血迹的队伍正在行进,仔细看来就可以发觉其中已经缺失了好些旗帜,也没有多少车马辎重。许多人的兵器,都低拖在地面,只有在往来小股飞骑奔驰而过,才露出一种受伤野兽般的警觉和倜然。

被簇拥在最中间的是一杆李字大旗,旗下的领军主将,面沉如水的望做这一切,久久没有说话。

他生的眉目英郎轩昂,脸部线条分明,明显带有胡人的血统,虽然嘴唇薄薄的,但一小茬修剪得当的短须,看起来却很有力量和威势的味道,只是嘴角隐约挂着一线苦涩和无奈。

尽是坏消息。

一万匹战马仅剩下三千,十万盔甲兵器差不多全部丧失。据说听闻邺城战败的消息,东京城中的官吏民众十分惊恐,都纷纷逃向山中,东京留守李巨与河南尹等官吏向南逃奔襄州、邓州,那些溃逃的败兵向南沿路大肆抢掠,侵暴地方,当地官吏和军中将帅无法制止。也只有他统带的少数几部,能够以成建制的,且战且退下来。

稍稍能让他安心一些的,军中的斥候已经象大网一样散出去,而飞骑而来的探子,还在象流水一样的递报来最新的军情。

“叛将前锋,受挫与河阳桥。已经退走”

“郭令公已派游弈使韩游守桥,先锋都虞侯张用济进入河阳”

。。。。。。。。。。。。。。。。。

“方圆百里之内已,已经不见有追兵了”

听到这个这个消息,才稍稍牵动他的表情,却又回色如常。

轻轻吐出两字

“再探”

得知这么个消息,左右部将中,却有些按奈不住了。

“军帅,为今之计。我们当往何方”手下先锋讨击大将韩游环,揉了揉着因为连战不休地疲累,而越发猩红的眼睛,首当高声开口道。

“据说,颜令公已经河阳战稳脚跟,我们可往会兵借粮”旁边左厢兵马都知李抱真,出言建议道。他的盔甲上满是还不及搽拭,就已经风干的班驳血垢,难掩那一脸的倦绐。

“不妥”

另一边须发贲张的大将浑释之,已然嘶哑着嗓门反对道。这却是他反复暴喝如雷冲进敌阵,所带来的后遗症。

“郭元帅地人已经先到了那里,他手下带出来的人马也着实不少,难道我们还要与他们争食一地”

“当初山南军与南阳军在洛水桥上争道践踏,各有死伤。更无论这救急地粮草之争了”

同辈族人出身的后军军使,李怀光亦也开声附和。

“还是,东南往河清县把,那里城池尚好,还没有人去,某部尚有七成边员。愿为先驱”

正当他们一时为大军去向,争议不决时,

“报”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高喊着紧追上来,直接的越过漫长的后军,和警翼两侧的马队,却去势不减的,直接闯撞进中军行进地队列中来。顿时扰动一阵骚乱,那些中军将士纷纷怒喝,操着兵器围追过来。

“大胆”

“无理”

“拿下”

却因为两条腿追不过四条腿的速度。被迫的极近才被拦截下来。连人带马掀翻在地。

待闯中军的不速之客,被缴了兵器扭拖到到面前。让诸将看清了面目。居中的李节帅,才惊疑如澜的“呀”了声

“怎么是你”,

左右的李抱真、浑释之也惊讶的纷纷

“你这么回来了”

“太子殿下如何”

因为,来人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乃是当初应领兵马大元帅地太子殿下的提议,入选护军营为中军提供蔽翼侧卫的本军精锐之一。只是当初谴往中军听效的足有数百人,怎么就他只身跑回来,不由让人在心中,顿起了种种不好的猜想和疑义。

“快说,究竟发生了什么。。。。”

性急暴烈的如浑释之,已经勃然变色地推开左右,奔前就将来人扭提着单手拎起来

“太子殿下有令,请大帅前往邺城会兵”来人深喘了几口气,回过脸色终于开口道。

这话如一石激起千重浪

“你胡言乱语些什么”浑释之闻言大怒,一把松开他的胸口,就要挽袖挥拳。。。

“且慢”

李节帅终于开声喝止

“你说太子还在邺城”

“正是”来人面无惧色的拉了拉衣冠,恭身回答道,并奉上银牌和玉印签押的手书。

看完这些证明的东西,基本确认不是什么精心构思的陷阱,也不是某些人为了推脱罪责搞出来的把戏。他心中已经转了几念,太子还在邺城,而且还能对诸军发号施令,这意味着什么。

“看来我们,几错过了一件大事了”

他转身大喝

“来人,全军变队,回师叶城”

“什么”

左右纷纷惊呼起来。

“又要回去”

既然到了这一步,他心中反而无比雪亮。

虽然说大乱之中大家都只能各顾自己,能保全多少也是自己的本事,但这种阴私的心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偏偏现在太子可能依旧在邺城奋战,诸军已经退兵了。这弃主帅而走这是《卫禁律》中地重责之条,虽然这主帅只是名义上,但无论是一点卑微地可能性,还是即将牵扯到巨大的干系,都让他从接到这条命令起,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一时间同样事情,正多处发生着。当各自地反映,也断然不尽相同。

。。。。。。。。。。。。。。。。。。。。。。。。。。

正当邺城还在打生打死的时候。

让时间回朔到卞州。况日持久的围困还在继续,攻城的人马也已经轮换了好几拨,而我突然发现,城外联营的旗号,却在突然一夜之间,似乎变了颜色。

虽然还是史字旗,但树立在中军地那一面金黄绣底更大一号的龙纹金边旗。明明白白昭示着,那可是皇帝才能用地颜色和文饰,就是用肚子想,也明白传说中的终极BOSS史思明登场了,虽然一直不明白这位继承死鬼安禄山事业的头号叛臣,为什么没有按照历史上的乘胜追击将官军逐出河北,偏偏喜欢来找我这一支残军的晦气,

据我所知。无论是号称官军第一节度使的郭子仪,还是朔方头号勇将李光弼,或是号称万骑不可敌的资深老元帅李嗣业,都从邺城下脱身了,这些重量级大佬地存在,可比我更有威胁。也更有追击价值吧。

想归想,但是他的到来,无疑也给守军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的莫大压力,城内的气氛就变的更紧张和压抑,甚至开始流传一些诸如河北官军已经被彻底消灭,就剩下我这只孤城孤军之类,带有绝望和末路色彩的传闻。

而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城外大帐的诸将领心中,

明黄色地大帐金幔下,做在正首位置的史思明。背靠全张白虎皮裹的大墩。金瓜节钺的旗仗、龙纹的金甲、具装,依次在背后陈列开来。

他生的眉眼细长而深有城府。相比容姿魁伟,身形肥大地安禄山,他显的很是清瘦,不多的须发,稀稀拉拉的掩在华丽的金冠紫带下,但与官军邸报上形容的所谓“鸢肩伛背、钦目侧鼻”的描述,其实相去甚远。长久的兵戎岁月和塞上风霜,让他的面容如沟壑般深刻,也让他的形怒喜乐,一言一颦变地越发地威德权重,凌人心魄。

左右侧立是顶盔贯甲的李廷让、符敬超、左渝德、任瑗明、独孤允、杨日休,恭容光、荣敬、周挚、徐璜玉、李秦授,杨希仲、安武臣等一干文武能臣干将,这些在叛军声名显赫,一言九鼎地的人物,都沉默在一片让人的窒息噤声不语中。

为什么刚取得邺城大捷的这位王上,突然放弃主持大局,追击官军的残部,而星夜转道南下,以前彪卫夜入大营,突然夺了南路元帅史朝义的兵权,而亲临诸军。

心中虽然在犹疑,但不管是正当幸灾乐祸,还是惊疑不定,或是恍然自度,或是心起波澜,或是战战兢兢,被召集列席的人们,无论是真心假意,都挺胸凹肚,做出一个精神抖擞、荣有幸哉的模样来。只有被他眼角扫视到的那一刻,哪怕再是凶名昭著,或曰桀骜不逊,或是心机沉沉之辈,也不禁要收敛了气机和棱角,露出最无害的一面来。

“把宁公公带上来罢”,在这死一般的静默中,史思明终于开口了。

话音未落,帐子哗啦挑开。

一个身如筛糠的紫衣中官,在身材高壮的前彪卫驱使下,巍巍缩缩的碎步上前,左右惊顾的看了一眼,才哆嗦着行礼,开口唤了声

“大。。大王”

“这是孤在乱军中所获的一个妙人,旧朝的军容使,宁知远,宁内丞,他刚好知道一些有趣的内情,正好叫唤大伙儿听听。”

史思明轻轻收回眼神,轻描淡写的说

“就是城里的这位,一开始就说孤,早有反心么”

宁知远被他这么一看,脚儿顿如化水软了半截,管不住腿要一屁股坐倒,却有被卫士提擎住。

“就。。。。就是他,在成都行在时就屡屡公开言称,说安氏逆众。虽然颇多骠勇者,然多或无谋短近者,或贪婪私嫌,唯史氏如蛇蝮,声名不显,而首为大防。。。。。。。又编逆党诸将图谱,。罗列以性情,喜好之属。”

正是一头雾水的众将,听到完这段急急巴巴地细蔬,个中有心事机巧的,已然心中咻然抽起冷子来,三年前,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啊。。三年前,这位王上。可还是那位追随那位安皇帝的众多战将中毫不起眼的一员,难道就。。。。。。。

宁知远终于说顺了气一些,

“。。。。。至河北,又屡屡上言,安氏之后,史。。。。”

说到这里,他心惊胆战的看了眼史思明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逆为继之。患除之,然诸将帅,笑而言他”

“。。。。后来,亦是此人执言大王必反,必慎防之,行营不胜烦之。遂使南下,又移防诸镇预其事,。。。所留太子对应之法,宪军、神机、战护诸属之议,皆从他出”

。。。。。。。。。。。。。。。

话说到这里。素为史思明亲信一些的大将,心中有些了然了,史大王在邺城下势如破竹,却在最后功亏一篑,被走了旧朝地太子,未尽全功。竟然还有这样的因果牵擎。

“既蒙一直以来对孤家看重。关照有之,这分殷切心情怎么也得还他不是”

史思明终于开口。

“再说。自从蛰事范阳,某一贯厚币旧朝内结殷情,外屈事天下示以诚,费了偌大地工夫,被他一句话就点破了”

说到这里,他细眼猛挣做圆长,透出一种犀利无匹的让人胆寒的狠绝。

“这样的人物,怎么也得来亲眼见见,才甘心的不是”

对于这一切,史思明也有一种沧桑满怀的感触。

这些年天下风起云变,谁曾想赫赫大唐,百年的鼎盛之势,顷刻崩解萧墙,栗末人安禄山崛起于幽燕,帐下精兵猛将如云,什么曳落河四卫将、安家五子良将、近族六大亲直,十六家藩从子弟,十二姓外系将领。。。何等地威赫连天,兵强马壮,不过数年,却也土崩瓦解,散若烟云。

作为最早追随安禄山的同乡,当年一起诱杀契丹小部酋首,而起家十数骑之一,俱以骁勇闻的同代人物,能够走到如今的地步,决计不是一个简单忍耐和心机,可以悉数的。

安禄山为人以知人善任,又多疑富有心机著称,虽然残忍好杀而重权柄,却对部下恩宽不吝,因此使将士敬畏而效死,仅仅一个同乡的交情,不足以让在他在战将如云的安军阵营中,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位置,

比如在安禄山登基时,别人顶着宰相、仆射、尚书地头衔相互攀比的时候,他只能作为一个小小的平卢兵马使,卑笑的站在百官靠后的队列里,做出一些可有可无的欢呼和恭贺。正当无数庸碌苟且之徒,穿着公候才有地紫衣,前呼后拥的招摇过市,仅仅只因为他们姓氏中有个安字,或者是早年资给过安氏的栗末族人,他只能穿着发红的袍子,一一给让开道路。

作为一个不受特别重视的外姓将领,他所能做的,就是比安禄山更能隐忍、更有心机的低调和等待。

因此,他喜欢乱世,因为不经意中,机会很快就就到来了面前。

崔佑西征,安忠志出镇长安,。。。。

利用安禄山那些亲族、裙带出身的心腹干将,纷纷大举出征,争抢地盘,为那些空许的封辖之地,拼命扩张之机,他却以厚币打点,留在了河北做了一个留守经略。

随后的事情,就如他所意料地,颜氏兄弟地断然举事,有如燎原大火,在河北数十州蔓延开来,大军在外的洛阳方面,竟也一时被烧地措手不及,心惊胆战,恰逢这时,通过适当的进言,正逢四面楚歌,突然发现身边少人可用的安禄山,一个沉厚低调,资格更老也更可靠的老乡,就重新回到了视野中,更关键他是个胡人,还是个杂胡,背后没有那些边藩大部的根系和触角。看起来,总比那些投附过来地三心两意的汉将更让人放心,

面对此起彼伏的反叛和聚入蚁附的义军旗号,为安禄山不辞劳苦的到处救火平乱,两战常山、袭破饶阳,三围太原,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事下来。一边还要暗中内结军心以恩义,外敛物力蓄以大势。然后还要送上足够的金帛子女,让洛阳那些“新贵人”满意。

无疑,他也是幸运地,蔡希德战死晋阳,程千里常山被俘、高秀岩阵亡于大同,崔佑乾、孙孝哲、安忠支这些西征的重量级人物,都相继折损在关中战场。而负责留后地刘客奴,更干脆投附了旧朝朝廷,在这期间,更有无数野心勃勃的年轻才骏,如慧星般崛起,又如流星般陨落。

但他总能凭借比别人更多一分心眼的谨慎与小心,屡屡逃过杀身的危险中,战败并不可怕。只要活着就好,同时代能够与之并肩的重量级人物,终于越来越少,硕果仅存的他,也越来越发的德威权重。

战打地多了,人杀的多了。部下也多了,地盘也大了,自己的位置和权势,变的越来越重要,欲望和野心也在勃勃而涨,终于利用安禄山不理世事,外事委于高尚,洛阳官职贿卖成风,得到了范阳节度使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于是更大的目标也出现。。为什么要甘心于只做一个生杀全权的强藩。在那洛阳的紫圜殿上,应该有一个更好地位置。

当别人都觉得大业既成。肆意搜掠金帛子女,圈占田地庄园,营造华物大宅,以遍衬的上自己新朝勋贵、王侯的爵衔,他却在抹兵利马,勾通诸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