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蛭挥酶苫睿醒就匪藕颍梢源有【凸拧S行┘依锲肚钊醋急讣薷龊萌思业模约岸潦槿思业呐ⅲ不岵恪6肚畎傩占业呐蛭焯煲咴钐ā⑻锢锷缴系母苫睿还牛范甲卟凰车保绾胃苫睿克越鸥揪凸黄鹄矗嗍翘熳恪D鞘焙颍⒆蛹腋徊桓辉!⒂忻挥形幕唇啪湍苤馈�

老赵一家最先在山东种地,景惠除了哄两个弟弟,还要做饭、下田,哪有功夫缠脚?等到了北京,同孙元起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时候,她已经十来岁了,早过了缠脚的年龄。在缠足时代,女子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才能解去布带。也有终身缠裹,至老不除的。

俗话说:“小脚一双,泪水一缸。”缠足对于女子造出的伤害非常大,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就曾奏上《请禁妇女裹足折》,里面描述到:

乳哺甫离,髫发未燥,筋肉未长,骨节未坚,而横絷弱足,严与裹缠,三尺之布,七尺之带,屈指使行,拗骨使折,拳挛霊霊,跼地雸天,童女苦之,旦旦啼哭;或加药水,日夕熏然,窄袜小鞋,夜宿不解,务令屈而不伸,纤而不壮,扶床乃起,倚壁而行。

孙元起刚搬到老大人所赠后海宅第的时候,郑家女儿景懿年方五六岁,长得粉嫩白净,最是可爱。在大清习俗里,这正是裹足的最佳年龄,老郑家的刚开始给她缠足,疼的小萝莉眼泪横飞、呼天抢地。孙元起闻知后,严厉制止了这种戕害幼女的行径。在老郑看来,孙元起是主家,全家都是他的奴仆。既然主家发话了,自然得听从,故而景懿得以逃过一劫。现今景惠、景懿、景尧三个姑娘都是天足。

听到沈姨娘的挑剔,孙元起开始无语:受迫害者不仅拿着自己的悲剧作为荣耀,居然还以自己的悲剧为标准来迫害他人!为虎作伥,骂的难道不是这种人?

一一四、何处花开不看来

左功先接着说道:“她还说,她骨架太大、举止轻佻,并非旺夫宜子之相……”说罢,一拳捶在茶几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孙元起也震惊了:感情这沈姨娘除了相亲之外,还兼职相面啊!

不错,这些年来生活条件跟得上,又是上学,没干什么重体力活,再加上山东人优良的遗传基因,景惠个头长到一米六几,比悲催的袁大头还高,在清末女子普遍的一米五身高中算是出类拔萃的,可这是优点好不好?什么“骨架太大、举止轻佻,并非旺夫宜子之相”,完全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嘛!

孙元起看着左功先烦闷欲死的样子,一时间也想不到用什么话来安慰他。古语有云:“疏不间亲。”左功先和赵景惠的婚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孙元起自然不能在学生面前批评他的姨娘。况且沈姨娘的话,实在太令人无语,自己都懒得反驳:

关于丫鬟的身份,孙元起和左功先事先就说过,在给左家父母的信中也提了,根本没必要再讲!

不错,赵景惠就是天足,健康态!天然美!可孙元起不相信仅凭自己几句话,就能扭转清末这些人的畸形审美观!

至于身材、相貌问题,两个男子之间就更不能说了。当然,孙元起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是沈姨娘编出来的理由,故意来黑赵景惠的。

事已至此,孙元起也没有办法,只好说道:“这些都只是你姨娘的一家之言,你回去再和父母沟通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如何?”

好说歹说,劝走了左功先,留下孙元起一人在校长室里独自发呆: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自己让景惠、景懿、景尧三个姑娘走出家门,上学读书,反而改变她们原本那条不甜蜜但很平坦的人生道路呢?自己这样做,究竟对不对?

第二天,左功先便和沈姨娘一起回了南方。只是不知道此行回去之后,左家父母究竟会做出何等回应了。

现在时间已经是八月中旬,学生开学、军训在即,校园里一片忙碌,容不得孙元起过多惆怅。今年除了原先的大、中、小学堂之外,还增加留学生院和研究院。这两个都属于开天辟地第一回的新鲜事物,大家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少不得摸着石头过河。幸而孙元起在研究生院混过三年,大致知道些规程,省却无数弯路。

最近两三年,每当秋季开学之时,孙元起都远在大洋彼岸,只辛苦了张元济、罗振玉等老师。现在难得出现在学校忙碌的人群里面,他自然需要更加的努力。

这一日,孙元起正在和罗振玉商量留学生课程安排,保安气喘吁吁地过来报告:“日本公使带着留学生来报道了!”

对于日本学生最先到达这一点,孙元起并没有什么怀疑,毕竟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只是吃惊他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早:现在离留学生开学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

人家既然来了,就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孙元起和罗振玉一齐来到大门口迎接。

只见门口停了好几辆马车,数位穿着西服的中年人,想来是外交官;还有两三位穿着长袍马褂,自然应该是外务部的官员和通译;然后就是排列整齐地十几个青年学生,穿着一水儿的黑色海军立领制服,带着没有军徽的海军帽,真的是朝气蓬勃、神采飞扬。

经世大学的学生,在现今中国的学校已经算是最好的,可小学生不免跳脱,大学生又太过沉稳,只有中学生勉强能与眼前的日本留学生比拟,却又少了那股奋起的精气神。在孙元起记忆中,中国历史上能和这些留学生比拟的中国学生,只出现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在这两拨学生中,你能从他们眼里看到苦难压迫激发出的勃勃生机,还有肩负祖国振兴希望的雄心壮志!

双方走近的时候,罗振玉稍稍走慢了一步,让出孙元起走在前面。那边外务部的官员早迎了过来,朝孙元起拱手长揖:“卑职外务部考工司郎中贺仁立参见孙大人!”

孙元起也拱手作礼:“贺大人好!”随即低声嘱咐道:“既然现在是在学校,还烦请您称呼我为‘校长’吧!”

贺仁立立马改口,指着一位四十多岁西装革履的日本人介绍道:“孙校长,这位是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内田康哉大人。”

孙元起客气地说道:“内田先生好!”

没想到内田居然懂汉语,鞠躬之后用一口标准的北京腔回答道:“孙校长好!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内田先生客气了!”孙元起点点头,指着身边的罗振玉,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罗振玉先生,他主要负责留学生相关事宜!”

“罗先生好!”内田又是一个鞠躬,随后说道,“请允许我也介绍一下。”

得到首肯后,他指着身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这位是我大日本帝国东京帝国大学田中馆爱橘教授,他也是我国最早派出到西方的、在国内上过大学的留学生之一,主要研究重力学和地震学,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孙元起连忙拱手:“田中先生好,久仰大名!”

其实,孙元起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这也不怪孙元起,毕竟这位“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教授从来没有在物理课本中出现过。

事实上,这位“田中先生”在本国还真是赫赫有名。他188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1888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跟随开尔文爵士学习电磁学,次年转到柏林大学。18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就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891年名古屋发生大地震,死亡7000余人,因而他转入对地震的研究,创建了东京大学地震学研究所。这成为他后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田中馆爱橘是日本明治时代末期和昭和时代初期的国际闻名的物理学家,在地球物理学和度量衡统一方面贡献极大,还是日本重力、地磁场、地震、测地、度量衡、航空等各学科领域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地震防备调查所、纬度观测所,奠定了日本地球物理学的基础。

外务部通译在边上小心地提醒道:“孙大人,这位教授姓田中馆,名爱橘……”

孙元起一翻白眼:丫怎么不早说!这下丢人丢大发了,连人家姓啥都没弄清楚,还“久仰大名”呢!当下只好赶忙纠正:“对不起,田中馆先生!”

这位田中馆教授丝毫没有生气,依旧满脸笑容,用英语说道:“你好,约翰逊先生。我想,我们要是用英语来沟通,或许会更加快捷。对了,你可以叫我Altltu。”

随后,内田又指着身边一位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并吸取上次的教训:“这位是长冈半太郎先生。长冈先生也是东京帝国大学教授。”

孙元起一愣神,随即拱手道:“长冈先生好,久仰大名!”

跟上次不同,这回所说乃是发自肺腑的。因为这位有着“日本物理学之父”美誉的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理学博士,曾在物理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1903年,长冈半太郎首先提出一种称之为“土星模型”的结构——即围绕带正电的核心有电子环转动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在α射线散射实验中发现原子核,基于此提出了卢瑟福模型。在基本构造上,卢瑟福模型与长冈模型完全一致,但长冈先生要早了整整7年。

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但包括布拉格和卢瑟福在内的英国物理学家,却因为这个模型出自一个“小日本”之手而对其漠然置之,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亚洲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是有天赋的,虽然他的努力被同时代的欧洲科学家有意的忽视了。

长冈笑道:“孙先生,我们才是久仰您的大名!”原来这厮也会说汉语!

内田康哉又指着十五名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按照贵校的要求,从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里面挑选出来的。还望孙校长严加教诲!”

孙元起点点头:“自然!自然!”

十五名学生闻声一齐来了个九十度的鞠躬:“校长先生好!”因为留学生考试有一门中文能力等级测试,所以这些学生会汉语倒也不稀奇。

双方介绍已毕,这时罗振玉看出一些端倪,知道日本公使可能有话要和孙元起单独说,便招呼大家道:“诸位同学,请随我来,今天我作为导游,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概况。”说罢,带着诸人都校园里逛去了。

诸人来到校长室中,还未坐定,日本公使挥手让人抬来两个一尺见方小箱子。正疑惑间,内田康哉掀开其中一个,介绍道:“孙校长,这是我国选派留学生的各种证明材料,包括贵国规定的生源国户口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财产能力证明、教育部推荐证明、遵守大清法律法规陈诺书等。请贵校查收为荷!”

孙元起看着满满一箱的各种资料,心中不觉失笑:看来外务部当一回甩手掌柜,直接把自己的章程拿去,只字未改,送去恶心各国公使了。

接着,内田康哉又掀开另一只箱子。孙元起瞟见之后,顿时愣住了:箱子里面居然整齐地码着一沓沓崭新的日元!

一一五、惭愧藤萝争附托

日本公使玩这一手是什么意思?

孙元起望着那些排列整齐的日元,心中思忖:收买我?贿赂我?不能吧。先不说自己答应不答应,这校长室里还有大清外务部的官员呢!一个堂堂的公使,不至于做出如此露骨招摇而又弱智的事儿吧!

不仅孙元起疑惑,连一同前来的外务部官员也有些惊讶。

在诸人猜疑的目光中,内田康哉缓缓说道:“孙校长,敝人曾认真地研究过贵校的发展历史,对于贵校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贵校日文教师目前只有西郡宗先生一人。敝人觉得,这个现状与中日之间悠久的文化交往是极不相称的。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贵国秦朝的时候,徐福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来到日本,与原住民融合,形成了日本的早期文明,开创了中日友好文化交往的先河。可以这样说,是徐福给我们日本带来了文明。也可以这样说,中日人民是同根同源的!

“秦汉以后,中日交往更加紧密。尤其是隋唐时期,我国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贵国派出了近二十次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丰碑。”

“进入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受到西方列强的侵侮,都有志于变更。在这一方面,日本走在了前面,贵国不以我国为陋,积极效仿。我国鉴于中日友邦,也对留日学生多加优待。便是眼下,贵国就有数千名留学生在我国的各种学校里学习。”

孙元起心中冷笑:光强调同根同源、中日友善,你怎么不提明代的倭寇、十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呀?还不是玩侵华战争时的那一套?哥哥我电视、电影上见得多了!且看你如何表演。

内田康哉继续说道:“贵校章程规定,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并且捐助可以指定具体学院、具体学科专业,乃至建立相应的学校设施,包括大楼、图书、道路、实验设备等。为了加强中日友好交流,我国三菱财团特委托敝人,向贵校文学院外语系捐赠2万日元,希望能够筹建日语专业,设立日本文化的讲座教授。如果贵校暂时没有合适的师资,我国可以免费派遣。”

大家伙儿这才明白,原来这些钱是捐赠给学校的。孙元起旋即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笔钱能不能要?

孙元起可以肯定加确定,日本公使送来的这笔捐款,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就他能想到的,就蕴含着窃取情报、培养亲日学生等阴谋。前一点,虽然日本人情报工作无孔不入,不过目标明确,倒是好防。可后面一点就比较麻烦了,这是软刀子杀人啊。要知道,抗战期间几乎所有大汉奸、亲日分子,像汪精卫、周佛海、褚民谊、曹汝霖、章宗祥、殷汝耕、黄秋岳、周作人等,都是留日学生;像郑孝胥、王揖唐、罗振玉等人,则是在日本工作访问过。那些日本老师要是来了,上课时夹带些私活,通过小恩小惠在学生里发展些下线,还不够孙元起伤脑筋的?

旋即又想道:为什么不要?学校章程也规定了:“学校向捐赠人公示费用使用情况,但捐赠人不得影响学校所做出的任何决定。”日语自然要学,师夷长技以制夷,外语就是把开门钥匙。可老师我们自己找,选最可靠的。用这些经费,专门来研究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搜集日本最新情报也好啊!甲午战败,日本光索赔军费就高达二亿两白银,哥哥我今天算是收取点利息。反正袁世凯的捐款都收了,何惧再来一个小日本。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对了,这算破罐子破摔么?

见孙元起答应接受捐款,内田康哉喜出望外,合上箱子,坐回椅子中:“孙校长,只要需要,我们日本政府一定会向贵校派遣最好的老师,包括日本语言、文学、历史、茶道、花道、剑道、空手道等诸多方向,努力促成中日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

孙元起带着笑,婉拒道:“内田先生的好意,敝人感激不尽。不过您也知道,我们学校是每年夏季招生、秋季开学。如今已经是秋天,即便现在立即着手筹建日语专业,也要等到明年夏天才会招生。所以,我们究竟需要不需要老师,可能得到明年下半年才会消息。所以您的好意,只能心领了。以后如果真的有需要,敝人一定会去叨扰内田先生的!”

内田康哉点头称是,不过笑得就稍微有些勉强了。

一直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