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下都得跟着遭殃。放些高兴点的事儿,让老太太先乐呵乐呵,这样一团和气,多好?等老太太情绪稳定了,下面奏折也开始叫苦喊冤、苦大仇深了,这叫“渐入佳境”。等临末了,再来几个歌功颂德的折子,让老太太糟糕透顶的心情得以回复,免得晚上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下面人跟着倒霉。
关键是现在大清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实在找不出什么轻松喜庆的消息来哄老太太高兴,满篇都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饥民闹事、邪教猖獗的话语。尤其是今年,先是日俄在我国东北大打出手,国人遭受池鱼之殃,生灵涂炭。紧接着,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上奏,请定十二年后实行宪政,并奏请简派亲贵大臣出国考察政治。一时间,立宪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话题。海外的乱党也不安分,听说最近非常猖獗,不知又要整什么幺蛾子。老太太烦着呢!所以,书房里侍奉的太监宫女,每当这个时候,走路都是踮起脚尖,不敢发出大声响,生怕一不小心惹着气头上的老太太,被拖出去杖毙了。如今,连老油条的李莲英都觉得有些难以应付。
好在今天的折子没有几本了。
拿过最后那一本,没看几行,慈禧就乐了:“呵呵,这事儿真真有趣。小李子,你说说,咱们大清这么些年有多少出洋游学的士子?”
李莲英一愣,说起出洋游学的士子,自然而然就让人想起流落海外的康梁二人,还有那个十恶不赦的孙文来,这不是搅局么?要哄老佛爷开心!只见他一脸微笑:“回禀老佛爷,这事奴才还真没准儿,估摸着也有千儿八百人吧?”
“不止!”慈禧摇摇头,摘下眼镜,“哀家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出使日本国大臣兼管游学生总监督杨枢上了个《具陈兼管学务情形折子》,里面就说现今日本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馀人,学武科者二百馀人,为数不为不多。再加上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日斯巴尼亚这些国家,估计得有大几千人呢!”
“老佛爷真是过目不忘哪!”李莲英捧了一句,然后说:“孔孟乃万世之师,学问尽够后人学的。这些士子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居然还出洋游学?奴才听说一幅对子,专门骂这些不知廉耻的士子,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真是一针见血!”
“嗯。洋人的坚船利炮自然是厉害的,可咱们大清的性理道德之学又岂是哪些茹毛饮血之人比得了的?”慈禧晃着手中的奏折,语气中有些不屑一顾。接着又说,“这些年,光见各省督抚频频奏请派遣士子出洋游学,几曾见有洋人要来我中华拜师求教?”
李莲英也不知道如何接话,正待打个哈哈岔开话题的时候,就听慈禧自顾自地往下说:“呵呵,如今这些洋人也知道我大清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是他等蕞尔小邦所能比拟,想着要派遣学生来游学,说什么如获应允,可以充抵部分庚子赔款。真是好笑!”
“竟然还有这等事情?”李莲英也是一愣。
“圣祖仁皇帝和高宗纯皇帝的时候,朝鲜、安南、琉球、廓尔喀这些属国倒也曾派过士子入国子监,不过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但泰西这些洋人要派人过来,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慈禧有些得意地扬了扬手里的折子:“这不,外务部接到各国的照会,也拿不出什么章程了,所以上了折子来问。”
“嗬!这是万国来朝啊,足以媲美圣祖仁皇帝和高宗纯皇帝时之盛事!”李莲英一脸与有荣焉的兴奋劲,“要是洋人也来了几千人,那可怎么安置啊?”
李莲英的担心,就好比某人在操心“中了五百万之后,那么多现金放哪儿”一样令人蛋疼。不过老佛爷和李莲英都没蛋蛋,所以他们不怕。
“要来多少人?这折子上真还没说。”老佛爷又大致看了遍奏折。
李莲英试探着说:“要不……召外务部的人来问问?”
老佛爷看了看窗外,现在是下午三点半钟左右,夏天天长,一时半会儿还黑不了天,心想:难得遇到这种新鲜事,那就高兴高兴吧。于是点点头:“那就传外务部的人来问问吧!”
李莲英一躬身,退出书房,召个腿快的小太监:“太后懿旨,传外务部相关人员,询问洋人派遣游学生事宜。”小太监重复了一遍,没问题,撒开脚丫子就朝宫外跑。
老佛爷可不管外面是如何的鸡飞狗跳,派人把批好的奏折送回军机处,而后倚在床榻上就着热茶,吃了几口御膳房刚送来的小点心。一壶六安瓜片还没喝完,门外的太监进来禀报:“启禀老佛爷,外务部尚书那桐、司员唐国安觐见。”
老佛爷微微一颔首,一旁的李莲英代答道:“传!”
时间回到半个钟头前。
在外务部衙门正堂上,年近半百的那桐正和几位幕僚一边喝茶,一边说些官场上的碎事。那桐是满洲镶黄旗人,和当今的慈溪皇太后同样姓叶赫那拉氏,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仅仅是举人出身的那桐,在庚子国变、帝后西狩之时,被充任为留京办事大臣。眼下,更是官至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这些年仕途坦荡,加上养气工夫,心宽体胖的那大人看上去只有四十岁。
此刻,他靠在太师椅上,手摸着油亮的短髭,表面上听着师爷们说话,心里却在筹算着晚上是去庆宁部听王倚云的段子呢,还是答应盛宣怀在同春园的宴请?这可是两难选择,去同春园,那盛宣怀自然少不了孝敬些,怎么着也得几千两吧。但一想到王倚云那秀媚不让韶华女子的神态,心中不禁一荡:你说这男子怎么也长得那么祸国殃民呢?
正思谋间,打门外跑进来一侍从:“爷,宫里来人,宣您觐见!”
“人呢?”那桐连忙抛开那些绮思,在椅子上坐直。那些师爷也赶紧站起来。
“在门外。”侍从连忙答道,“说是太后想询问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
“赶紧准备轿子,马上进宫!”那桐一声令下,周围的仆从都忙碌起来,蟒袍、官靴、顶戴都递过来。一边穿,那桐还吩咐:“这些日子,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是谁在管?”
“回爷,是度务司司员唐国安在办。”一旁幕僚的连忙回答道。
“那让他给我一起进宫!”那桐紧了紧袖口,随口吩咐道。
就这样,被埋在一堆文书里的唐国安被揪了出来,作为陪绑。听说要进宫,在体制内呆了近二十年的唐国安还有些紧张,毕竟还没这么直接面对过帝国的最高层。
那桐就轻松多了,一个月即便没事,也要进几回宫。最近部里没什么大事,也不怕老佛爷念叨。倒是这洋人不好好在自家呆着,不远万里跑来大清游学,难道又想整什么幺蛾子?路上问了唐国安几句,都是些洋人的玩意儿,一时半会儿也闹不明白。只好吩咐唐国安:“一会儿老佛爷问话,你来回奏。”
“是,大人!”唐国安知道这是个机会,连忙应允。
走了一会儿,到储秀宫门口的时候,那桐又回头叮嘱一句:“回话的时候,捡老佛爷高兴的说,知道么?”也不等唐国安答允,一步跨进大门。
老佛爷今儿心情不错,那桐、唐国安请安之后,赏了座,还赐给每人一盘小点心。只是两人哪里敢坐、敢吃?说是坐,只有小半个屁股搭在锦墩上;说是吃,一粒豌豆黄只咬了层皮儿。
慈禧太后也不管他们,估计这模样是看多了,抬眼一扫,然后问道:“今儿刚看了你们的折子,说什么洋人想派遣游学生。可折子里头说得不大明白,就诏你们过来问问。”
那桐连忙起身回禀:“回太后的话,去年腊月的时候,美利坚公使曾向外务部发来照会,希望大清能接收该国游学生。奴才以为向无陈例,且华夷杂处,言语行为之间或有纠葛,以成衅端,终属不便。所以回函婉拒。本年正月之后,美利坚公使再次发来照会,说派遣游学生一事为该国政府之决定,非个人之意愿,请大清妥善处理;且言大清在彼国亦有游学生,何以美利坚之士子不可来大清?”
慈禧点点头:“这美利坚人说得倒也在理。”
“太后说得极是。奴才等不好回绝,只好以生活不便、愚民闹事等因以劝阻之。然其一意孤行,并言彼国每派遣一名游学生,可于庚款内减免五千两白银。”那桐说到这里,抬眼斜觑了慈禧太后一眼,然后迅速往下说,“当然,那些银两,大清自然是不在意的。哪知道,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公使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发来照会,希望照美利坚国之例一体办理。奴才觉得兹事体大,才具折上奏,烦渎圣听。”
“嗯。”慈禧听罢,暗里盘算一下:每人五千两,如果一年有1000人,即可省五百万两白银。心中不觉一动。又想,洋人个顶个的油滑,这回怎么那么大方呢?难道有什么猫腻?当下又问道:“那洋人有没有提出什么苛求?”
那桐道:“会太后的话,洋人派遣游学生事宜,由本部度务司负责交涉,恳请准其回话。”
太后点点头:“准。”
早在那桐站起来的时候,唐国安就跟着站起来,此时才轮到他说话:“回禀太后,洋人确实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游学生必须在私立经世大学学习。”
九十五、馆阁江湖并盛名
“私立经世大学?那是什么学堂?在什么地方?”这个条件让老太后一怔,在榻上微微直起身。
“回太后,私立经世大学是由国子监司业衔、京师大学堂副主办孙元起创办,在北京城外靠近香山的地方。”唐国安之前曾数次拜访过孙元起,也去过经世大学,如今因为这事儿,对经世大学可谓了如指掌。
“噢——”慈禧似乎想起一件旧事,“去年中秋前,哀家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发觉路边上热闹不少,还多了一个小镇子,原以为是京城哪家新建的庄园,现在想起,却是那学堂了。”
“老佛爷这么一说,奴才也想起来了。”李莲英搭话道,“才几年没见,就变出个镇子来,奴才也觉得奇怪,可不及太后,却想不到这一层。不过,那个地方挺偏僻的,洋人怎么爱往哪儿跑?”
“是啊,那地方要说清幽,远不及香山、八大处;要说靠近京城,那京城周围的地方海了去。”慈禧也有些疑惑:“就说咱们的京师大学堂,可就在城里马神庙,多热闹!里面的师傅、先生,都是海内名宿,乃至东西洋的教师,在全国也是翘楚。怎么洋人还眼巴巴去那个私立学堂?”
“这孙元起,是孙寿州中堂的侄孙……”唐国安欲介绍孙元起的家世生平。
“这么一说,哀家记起来了!”慈禧轻轻一击掌,“前些年,听那些西洋公使夫人说过,说咱大清有个格致先生,学问优渥,英吉利、美利坚的洋人都前去请教。那时候孙寿州还是管学大臣,哀家问过他,他说是他侄孙来着!”
“太后过目不忘,臣等望尘莫及!”唐国安拍了一记马屁,“孙元起家学渊源,少时又被送至美利坚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堂,并取得博士学位。年方弱冠,就先后出任耶鲁大学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校教授。其后,京师大学堂创立,遂回国任教。外国诸校皆挽留不允,孙元起坚辞,乃许每年在美利坚任教一季度,但薪水依旧。后来,他又以一己之力,创办了私立经世大学,专门培育人才。年前,在国外先后被授予科普利奖、戴维奖、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德国物理学会会员等荣誉,是世界公认之大格致学家,西洋人敬之如神明。”
“嚯!咱大清还有这等人物?”慈禧在榻上坐直了身子,胃口被吊起来了,“那他现在有多大?”
唐国安微微一掐指:“尚未到而立之年!”
慈禧一挑眉。李莲英看出慈禧的好奇:“要不,宣他觐见?奴才也好奇得很呢!”
老太太一颔首,同意了。
自从得知敦煌卷子的消息,孙元起就准备往甘肃一趟。可甘肃远在西北,与京城遥隔千里,中间马贼、匪帮多如牛毛,艰难危险之处更胜出国,自然要筹划周密:银子少带,一万两足矣,在国内,叔祖是孙寿州中堂,自己是正六品的官员,这是比什么都管用的金字招牌。随从多带,最好是孔武有力、凶神恶煞一类,瞅着就让人畏惧三分、退避三舍的最好。这些随从,就从学校保安中选拔,自己人,用着放心。干粮、饮水尽量带,毕竟是出差,不是旅行……
准备这些事的时候,学校又开学了,张元济去江浙一带联系买书、办学事宜,学校只剩下自己和罗振玉两位管事的,少不得一番忙碌。尤其那些学生,颇有听说孙元起获得去年科普利奖的,上门拜谒、道贺的络绎不绝。
等这些都忙完了,正打算结束行装、踏上旅途,大半夜的宫中来人:宣国子监司业衔、京师大学堂副主办孙元起明日午后颐和园觐见!
这个请柬来头大,都不带拒绝的。孙元起也没辙,看来只有硬着头皮,会会那位著名的“哟呵,拿啦”老妖婆。
见大清最高领导人,自然不能和出席科普利奖颁奖典礼一样穿着燕尾服,也不能和平日一样穿着竹布长衫,作为大清体制内的一名官员,必须要朝服顶戴朝靴一个都不能少。这些东西,张百熙送来之后,孙元起就让薇拉收起来,天知道现在放哪儿。大清早的一家人就起床,翻箱倒柜地找官服。
老赵一大早过来,看孙元起夫妇忙成一团,还以为今天动身往甘肃去呢:“老爷,今晌午就走么?俺也得赶紧收拾去!”
孙元起在楼上忙,还没顾得上回话。小念祖一个人在楼下玩,奶声奶气地答道:“Uncle,Daddy要去见老妖婆……”
“老妖……婆?”老赵没闹明白,还以为孙元起哄小孩时说的浑话呢。
孙元起听见老赵的声音,就迎了下来,恰好听见念祖说话,顿时以手扶额:看来在小孩子面前不能乱说话啊!昨晚上,宫中来人把全家都吵乎醒了。把人送走后,薇拉因为没有下来见客人,就问问。孙元起随口答道:“宫里来人,让我明天去见那个老妖婆。”老妖婆,是孙元起和薇拉聊天时对慈禧老奶奶的“尊称”,薇拉自然知道是谁。谁知道念祖听了一耳朵,就记住了,还和别人说去。
“小孩子胡说呢。”孙元起连忙解释道,“昨晚上,宫里面来人,让我今天午后去见皇太后。这不在准备么。这官服、顶戴都不知道扔哪儿了!对了,老赵,你也赶紧帮忙,准备马车什么的,马上要用!”
老赵这回听明白了,不知兴奋还是咋的,嘴唇直哆嗦,话里都带着颤音:“明白了,老爷!”说完撒开腿往外跑,看着灵活劲儿,怎么也不像四十多岁的人。
没一刻钟,赵家、郑家以及那些校工都丢下手头活计,被老赵招呼来。自有老赵家的、老郑家的这些相熟进屋帮忙找东西,其他大几十口人站满了一院子。不知道的,还不知出什么大事。
半晌,终于找到。原来薇拉也不知道这黑乎乎带着一块补丁的衣服是官服,只道是平日不穿的衣物,叠吧叠吧和念祖穿小的衣裤包在一块。拿出来才发现,衣服皱巴的不行,还有一股子怪味。只得赶紧洗涮一回。还好是暮春,天气好,风大,衣服也单薄,估计午前能穿上身。
一会儿,被扔在旧玩具堆里的官帽也找到了。估计之前是被念祖拿来当玩具,后来失了兴趣,就惨遭雪藏。幸好没破,只是落满灰尘,还有些污垢。这么厚实的物件,即便现在洗了,恐怕午后也干不了,只怕用不上。院子里那些闲人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