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起身:“吉甫,我们走!”跟马君武招呼也不打一声,径自走了出去。

刘斌也连忙站起来,说道:“这回来,我啥也没说啊,以后报馆被烧、被查封,可不关我的事儿!”说完,随着孙元起出门去了。

回到船上,那口郁曲之气在胸腹间徘徊,始终排解不去,让孙元起觉得烦闷无比。托尼已经下船,开始筹备他的JBC去了,只有刘斌一人在边上,除此更无旁人。只好和刘斌聊天:“吉甫,你说在英、法、德、俄、日、美等列强中,哪些是可以倚借的?哪些是需要提防的?还有哪些是死敌呢?”

刘斌歪着脑袋想了下,答道:“先生,我觉得可以倚借日、美,提防法、德,死敌是英、俄!”

孙元起摇摇头,不说话。

“那先生的答案是什么?”刘斌问。

“我的答案?”孙元起说道,“我的答案和你的不太一样。我觉得,可以倚借是美国、德国、法国,需要提防的是英国,而日本、沙俄则是死敌。”

“为什么?”刘斌有些奇怪。

孙元起分析道:“美国这个国家,对于别国的领土不太感兴趣,相对来说,它更喜欢利益、资源以及它自己认为的‘正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中国冲突不大。德国在欧洲一直希望与英、法抗衡,也希望在亚洲培养一个盟友牵扯英、法,很多时候,它对中国比较中意。法国虽然现在占据了越南一带,但只能止步于此,它们喜欢浪漫悠闲的国民性格,决定它不会称霸世界。所以说,这三个国家是可以倚借的。

“至于英国,一方面它与沙俄在中亚和其他国际事务上有冲突,另一方面它又想染指中国的领土,尤其是藏区。所以,它需要提防。

“至于沙俄,与我国接壤,时时蚕食我领土,不用多说,自然是死敌。为什么日本也是呢?因为日本素来就有通过朝鲜半岛侵略中国的野心。现在朝鲜已经被它吞并,下一步必然出兵东三省,进而是华北,直至全国。如果说沙俄是一次又一次地从我们手中夺走零钱,那么日本则是伪装亲善,骗取我们信任,最后直接夺走我们的钱包!

“假如这六个国家都用罪犯来譬喻的话,那么美国是诈骗犯,德国是纵火犯,英国、法国是抢劫犯,俄国是抢劫杀人犯,而日本,则是抢劫杀人强奸犯!”

七十七、春水新生不满塘

刘斌听完,说道:“先生,您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事有轻重缓急,两害相侵取其轻!日本确实有吞并东北、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野心,可是现在仅仅是野心而已。可是现在沙俄侵占我东北、杀戮我子民,已经是血淋淋的事实。如不采取行动,东北万里山林、千顷沃土就非我所有了!联日拒俄好比是引狼驱虎,现在狼弱些,我们自然要帮狼,让他们势均力敌。最好是让他们两败俱伤,我们才好坐收渔翁之利!”

孙元起心道:你可知道,老虎吃羊,饿了才杀,一次一头;野狼吃羊,饱后虐杀,一次一群啊!你们引狼驱虎的结果,完全是“决江海以救焚,焚救而溺至;饮鸩酒以止渴,渴止而身亡”。

但孙元起保持了沉默,没有再说什么。刘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中日此次联合,属于“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好比癌症晚期的病人,只要有一丝渺茫的希望,就会不惜付出全部家当,至于明日会不会饿死、冻死?那总得先熬过今天再说吧!

这个结果,比刚才马君武的答案更让人憋屈。在横滨至天津的航行中,孙元起常常为此中夜不寐,披衣起坐,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你能做什么?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上了岸,看见天津街头依旧熙熙攘攘,一片歌舞升平。到了北京,繁华更胜,小贩们叫卖声争奇斗艳千啭百回,读书人施施然摇着纸扇漫步街头,几个八旗子弟提溜鸟笼说着闲话,浑似不知大清龙兴之地已被他人据为己有。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烦恼事!

师生二人雇上几辆大车,拖着在国外采购的设备图书,直奔城外的经世大学。

新学年,经世大学又招收了一届学生。附属中小学也有了些名声,不少开明士绅托人把子弟送来学校就读。张元济按照孙元起的意思,对于这类学生是来者不拒。

但凡能大老远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家里都比较殷实。父母兄长怕孩子在学校有个三长两短,少不得在校外租个房子、雇个佣人保姆什么的,日常好有个照应。便是那些家境不太富裕的大学生,凭着奖学金、助学金,每月也能到校外打个牙祭。在“学生经济”的刺激下,各种小商铺在校外官道旁应运而生。

那个位置,本来最先是山东籍校工搭窝棚的地方,后来大家有了积蓄,相继盖起了小院儿。去年,老赵又从京城领了一大批人过来,那些人效法先辈,在稍远些地方也搭起了窝棚。就这样,百十户人家,再加上一二十家商铺,围着官道居然就形成了个小集镇。

马车要驶进校门的时候,早有保安拦住。那群保安都认识孙元起,见孙元起走出来,连忙敬礼请安,自有人招呼搬运东西。孙元起特赦了刘斌,那小子顿时像出笼鸟、脱辕驹一般,撒开脚丫子就往校园里跑,分分钟就没了踪影。

孙元起冲保安们摆摆手,自己一个人朝校园里走去。眼看着绿地上的捐赠石碑又多出一块,想来这段时间又有不少人慷慨解囊吧。不过自从在上面看到袁世凯的名字之后,孙元起觉得,神马都是浮云!哪怕上面出现伊藤博文、饭岛爱,也不会觉得吃惊。

过了风雨桥,迎面看到操场上有一个班级在踢正步,孙元起有些惊异:按照道理,为期一个月的入学军训应该在九月底就结束了,现在都十月初了,怎么还有在军训的?

人家在训练,自然不好打扰,却见远处树荫下坐着两人,其中一个居然是王辏г耍ι锨靶欣瘛�

本年年初的时候,学校接到王辏г说氖樾牛胖兄挥辛攘燃妇洌骸巴跄城笆比呤虏恚铀写蠛茨芗笆狈畲穑⑸趵⑸酰⌒夷昀瓷硖蹇到。肿闱岜悖档孟邢荆蚩赏獬龇糜选V荡诵麓海V罹蟀病!笨纯慈思遥裁椿岸济凰担墒裁椿岸妓盗耍氡泶锏囊馑家磺宥�

孙元起不知道这位大牛突然抽什么疯,时隔一年有半,还能想到以前的邀请。不过人家既然长了牛头,自然有资格耍大牌。大牛既然要来,怎么也没有把人往门外推的道理。按照蔡元培的说法:“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就是把建大楼的工程停了,也得省钱把大师请来啊。况且美国十八万美元已经到账,咱们不差钱!

果然,寄了五百两差旅费之后没一个月,矍铄的老爷子就拄着拐杖出现在经世大学里。老爷子人不错,就是神神叨叨的,经常和孙元起说些有的没的。孙元起还不好和他犟嘴,最能当笑话听。

要不这么说老爷子人不错呢?你看现在,孙元起给他行礼,老爷子一大把年纪还认真地答谢。就冲这一点,孙元起就尊敬他。

问礼之后,孙元起才注意到王辏г松肀哒咀诺闹心耆耍氖晟舷拢荩撸肷斫罟窍袷歉膳┗畛錾淼模善加罴溲笠缱乓帐跫业钠省皇窍绱宸侵髁鳎膊皇蔷笠赂纭K撬�

见孙元起不认识,王辏г肆樯艿溃骸罢馐抢戏虻牡茏樱掌朊治记澹虐资饺耍颐呛舷嫣度恕T歉瞿窘常戏蚣吹貌淮恚闶瘴畔铝恕!�

姓齐、号白石山人,齐白石?孙元起觉得有些错乱,用不太肯定的语气问:“您是不是会画画?”

中年人一口浓厚的湖南腔:“见过孙校长。敝人是略通绘画,怎么,你听过齐某的名字?”心里却在纳闷:咦,怎么这个人初次见面,就知道我会画画儿?难道我的名声已经传到北京啦?不能啊!是不是杨师兄跟他提到过我?

姓齐、号白石山人、木匠、湖南人、会画画……貌似所有的特点都能和传说中的齐白石对应上。也就是说,眼前这人就是齐白石?发达啦!发达啦!怀祖、念祖,老爸给你留啥名人信札呀,只要让这位大神随意涂抹几幅,还不够你俩小子吃一辈子的!

孙元起紧紧握住齐白石的手:“听过!听过!太听过了!您啥时候有空,给我画几幅画吧?润笔什么的都好说!”

齐白石口中连说“行行行”,孙元起还不放心:“一定记得画啊!隔几天,我就去找您啊!”

坐下交谈之后,才知道去年齐白石应朋友夏午诒之邀,到西安教夏太太学画。翻过年,夏午诒入京述职,齐白石也想见见黄河、华山、嵩山的壮丽景色,便与之同行。到北京后,夏午诒出于好意,想要推荐他为慈禧作画,又提议为他捐个县丞,均被他婉言谢绝。该玩的也玩了,想看的也看了,齐白石想就此打道回府。没想到老师也在北京,作为学生,自然应该在左右侍奉,于是齐白石就到了经世大学。碰巧学校缺少一个教美术的老师,张元济便找上门来。既可以陪伴老师,又可以赚钱谋生,一举两得,齐白石半推半就,接受了学校的聘书。

见齐白石在学校已经有段时日,孙元起便指着那群学生问道:“齐先生,这些学生怎么还在军训啊?军训不该九月底就结束么?”

齐白石给孙元起解了惑:“哦,他们是在上体育课呢。前些日子,学生们给张校长提议,说体育课上教的东西有趣无用,不如改成军队训练。张校长征求大家意见后,便改成这样了。”

孙元起点头称许:“好!这样也好!”

既然回到学校,少不得和张元济、和全校师生见面交流一下。家就在学校,也免不了和薇拉、小念祖一番亲热。薇拉天天奔波于实验室和试验田之间,一个夏天,晒黑了不少,不过中国话却因此流利许多,浑身上下透着干劲。看来她对这个任务全力以赴,真心投入。

交流、亲热之后,孙元起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目前最紧急的任务,自然是《私立经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期的编辑出版。尽管在出国之前,编辑部已经在正常运作,可是很多稿件能否采用,还是需要孙元起来拍板定夺。尤其是孙元起在第一期的刊首语中提到“所有伟大的理论和思想,都是猜想出来的”,很多大、中、小学生大受鼓舞,写信寄来了自己的猜想。

这些猜想真是千奇百怪,有些学生连最基础的科学常识都没有,就开始闭门造车,什么“星球为生物论”、“论重力乃人之错觉”、“浮力重力相对说”,看得孙元起冷汗直流:原来,民科的祖宗在这里啊!

本来以为那堆信件中一无可采,结果在中间孙元起发现了令自己精神一震的文章,论文名字是:物质正反说。

文章很短,从《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起,认为事物必然有正反两方面。而正反又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太极阴阳鱼。现在科学发展,证实物质是由电子、光子、中子等微粒构成。既然有这些粒子,从哲学角度推论,那就应该还有相反的粒子,并且构成一种未知的反物质。文章至此戛然而止。

七十八、廊外藤花开小红

文章作者显然对最新的科研进展有一定了解,除了电子,甚至还知道中子和光子两种新发现未久的粒子。在现在的中国,居然还有这样关注科学发展的人物,足以让孙元起感到惊奇。

论文娟秀遒劲的小楷字,倒不像是普通中小学生所写,难道是中国还有其他的高人?想到这里,孙元起急忙翻到最后一张纸,上面按照规矩写着作者简介:

张贻惠,字少涵,光绪十二年生,安徽省全椒县人,现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

孙元起屈指一算: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如今才17岁。17岁的学生就这么关注物理学进展,还能有这么卓绝的认识,绝对是一块浑金璞玉,假以时日,必定可以在科学界大放异彩。可江南高等学堂,不过是京师大学堂的预备学校,类似于后世的高中,放任他在那里面消磨时日,再没有名师指导,没准儿几年以后就变成了方仲永!

想到这里,孙元起顿时生出爱才之心,拿出纸笔,给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张贻惠修书一封:

少涵贤弟左右:元起九月自海外归,拜读来函《物质正反说》,识见卓绝,不胜欢忭!以贤弟之大才,即于敝校谋一教职,非难事也。元起素疑宇宙本有反物质之存在,得贤弟之文而益确信焉。世间苟存反物质,配以予前时所言之质能方程,则可妙用无穷矣。然反物质该于何处寻得?电子、中子等之相反粒子如何生成、存在、湮灭?此皆属大可探究者。观贤弟所言,亦似言有未尽。元起因冗事缠身,不便移动。如有闲暇,能否请贤弟移驾北上,作一欢晤?翘首南望,企盼曷极!并颂秋祺!经世大学孙元起顿首。

写完后,孙元起自己看了一回,不禁有些自鸣得意:来清朝这么多年,终于也能沾染一点文气了!且不说读了无数来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文言文写信,关键还能了解一些旧文人的客套礼节。比如“贤弟”二字,就大有学问。

光从年龄上讲,孙元起比张贻惠大十岁;而且孙元起是大学校长,张贻惠只是某高中的学生;再说,孙元起算半个官员,张贻惠还是个未入宦途的读书人。按照道理,称他“少涵贤侄”,最是合适,也丝毫不为过。可信的台头还是自降一辈,称他为“贤弟”。

不仅如此,在日常交往中,除了辈分明确、不好乱伦的,一般上官给下级、长辈给晚辈、老师给学生写信,亲近点的都会用“贤弟”来称呼,这是一种抬举,表示尊重。可下级、晚辈、学生回信时,还是得乖乖用“大人”“前辈”“先生”之类的尊称,不能傻呵呵地来个“某某仁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不识抬举。

这,就是清代的一种礼节。也是来了很久之后,孙元起才渐渐明白的。这个时候中国,有着一套自己的交往游戏规则,还没有被西式礼仪所同化。

当信封上写地址写到“张贻惠”这个名字的时候,孙元起忽然灵光一闪:张贻惠?貌似以前在哪里见过这个名字?好像、大约、似乎和张百熙还有些联系或类似。难道仅仅因为都姓张?停笔思忖良久,仍没有头绪,只好作罢。

没错,张贻惠和张百熙确实有点类似,因为他们都当过孙元起母校的校长。本来就仅在校史上见过几回,再加上时间久远,孙元起一时半会儿哪能回忆得起来?

话说张贻惠这人确实很牛。他父亲是进士,曾做过内阁中书,结果几个儿子的志向都不在四书五经八股文上。张贻惠和弟弟张贻侗、张贻志更是喜欢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奇技淫巧“。即便如此,也不影响张贻惠在科举道路上的突飞猛进,人家12岁就中了秀才!

可惜张贻惠志不在此,十五岁到南京应乡试,看见江南高等学堂招生,心里痒痒的,偷偷报名考入了这所学校。学习两年后,他又考取安徽留日公费生,随后进入著名的京都帝国大学学习。毕业回国,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大学等高校任教,并出任校长。

随信并附上二十两银票,算是稿酬,也算是旅费。等老郑把邮件送走,孙元起又在《物质正反说》下面加了一大段评点引申,包括什么是反物质、反物质的重要作用、发现反物质的可能途径等。

张贻惠的论文本来就短,孙元起再一发挥,等写完,就发现自己的评点甚至是原文的三四倍长,比梁启超给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写的序言还夸张——人家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