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的,一定会的!”德里克立马肯定地回答道,“你想啊,除了薇拉女士,你的亲戚、仆人,还有我们和经世大学的学生,以及您的那些同事,都会一辈子牢牢记住你的。对了,还要加上各国的科学家,每当他们读《量子力学》读到不明白的时候,肯定就会想:‘啊,那个神奇的家伙究竟去了哪里了呢!还不赶快出来,我们都被这些问题折磨得快疯啦!’”
孙元起听得哈哈大笑,想到自己虽然给父母和别的亲友造成了伤害,却也给无数的人带来了幸福和知识,心中的忧郁为之顿轻。
“不仅如此,以后的科学史上肯定会这样写道:‘由于他的学生德里克等的粗心和失误,史上最优秀的年青科学家约翰逊教授在杰拉尔德号邮轮上不幸失踪,自此下落不明。他的失踪,导致了科学发展停滞了数十年,至今尚有大量问题悬而未解。行笔至此,笔者想再次表示对德里克等人的严厉谴责。’啊,天哪,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啊!”德里克抱着头,一副罪孽深重的样子。工科男搞笑起来,那绝对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为了我们的名誉和清白,先生你以后绝对不能再一个人来到甲板,并站在栏杆的边上。”
孙元起听完这番话,哭笑不得:果然工科男的思维,就是迥异常人!
和德里克谈话之后,孙元起的心情大好,一连几天都呆在房间里,很快写定了生物学教材的提纲,内容加入了细胞学、进化论、解剖学、经典遗传学、动植物分类学、生态学乃至生理卫生的东西,基因学说只是遗传学里面的最后一节,却用心良苦。正准备进一步完成的时候,轮船已经到达了三藩市。
四五月份,正是一个学期的中间,故而孙元起没有电报告知卢瑟福自己要来的消息。不过因为与MIT和耶鲁有每年三个月的工作约定,不得不事先提醒。
MIT、耶鲁都在美国的东海岸,大家事先都估计不会有人接站。出了码头,孙元起正和同行艾伦、威廉、德里克等人聊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忽然一群人拥了上来,使用镁粉的闪光灯“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孙元起手指着那群围上来的人,问同行的艾伦:“这是这么回事?”大家都摇头。
很多年以后,有人在写孙元起传记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第二天刊登在报纸上的照片。照片里,孙元起居中,手指着前方;而周围的八九个人,有的顺着手指正往前看,有的在和左右辩论着什么,还有的是低下头,看上去是在沉思……神情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著名油画《雅典学院》。经过调查,这十个人中,居然后来都是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其中更有五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后来他把这张照片作为了传记的封面,进而为世人所知,选入各种科学史课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初的《雅典学院》”。
正在孙元起一行人错愕的时候,加大伯克利分校的约翰·马丁教授走出人群,来到近前,和孙元起热烈拥抱:“亲爱的约翰逊博士,欢迎来到美国。”
欢迎就欢迎呗,至于搞那么大的阵势么?简直就是新闻发布会嘛!即便孙元起心里这么想,可当着这些记者的面,自然不会说出来,嘴上还得礼节性地回答道:“谢谢,谢谢!非常感谢!”
紧接着握手的一堆人里面,有几个是熟人,比如旧金山大学的戴维·林特教授、耶鲁大学校友会的麦克·唐纳森,更多的是一群不认识的博士、教授、先生。面对着乱哄哄的场面,孙元起疑惑更甚,好在这时候林特教授走上前来,双手虚按,四周的嘈杂声渐渐安静下来。这时候,他开始说话:“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先生,以及各位记者朋友们,首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著名科学家扬克·约翰逊博士来到美利坚合众国!”
四周掌声如潮。
“其次,我们要向在实验中取得杰出成绩的约翰·马丁教授表示祝贺。”
掌声再次响起。
孙元起这时候心里大概有点明白了,似乎是马丁教授是验证了自己提出的某个实验。不会是电子衍射实验吧?没有粒子加速器,那他的高能电子是从哪里得来的?
正疑惑间,林特教授说出了答案:“在三年前,约翰逊博士在《光电效应:从现象到本质》一文中,摆脱传统物理学的认识,率先地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个结论,同时设计出实验方案,并预测了相应的实验结果。他这天才般的创见,在当时受到了一些正统物理学家的批评和指责。三年后,马丁教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发明数件具有重要价值的实验仪器,成功地完成了约翰逊设计的实验,实验的结果完全符合当初的预期,充分证明光是一种粒子。结合以前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的衍射和散射实验,我们现在可以确凿无疑地认定,光既是一种波,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个结论,表明了约翰逊博士所具有的远见卓识,也颠覆了我们以往几千年对于光、乃至对于物质的认识,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此,请大家对发现作出杰出成绩的约翰逊博士、马丁教授,给予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如惊雷响起。
善于交际的林特教授,这时候把话语权交给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科学家约翰逊博士谈谈他的感想和想法!”
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孙元起,先前微微跨了一步,给包括马丁教授、林特教授在内的在场诸人鞠了一躬,这才慢慢说道:“说话之前,首先要感谢诸位今天远道而来,对我们的热情迎接和祝贺;对我不成熟的想法,予以认真验证的马丁教授,尤其感谢。我和马丁教授的合作,可以上溯到两年前的那个核反应。之后,我们一直合作密切,继电子之后,共同发现了世界上的第二种粒子——质子。现在,我们又合作发现了第三种粒子——光子。两种新粒子的发现,充分证明我们之间合作的愉快。电子、质子、光子,这些新粒子的发现,揭开了我们认识物质的新篇章。如果说上个世纪是发现元素的世纪,那么本世纪就是发现粒子的世纪。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新粒子被发现。我和马丁教授的友好合作也将继续持续下去。”
掌声过后,有记者大声地提问道:“博士,我们以前认识到细胞,然后发现细胞由分子组成,后来又发现分子由原子组成。现在你又说,原子有各种粒子组成。那么粒子可不可以再分呢?再分之后,还可以再分么?”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个问题,估计不仅你们会问,很多科学家也会问。”孙元起对这个记者的敏锐表示赞赏,“在中国古代,大约两千多年前吧,就有位哲学家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现在,我们分到了粒子,可不可以再分下去呢?我认为是可以再分的。最朴素的推理,就是我们以前认为世界是有同一种粒子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子。可是现在,这个美梦被打破了,原子是包括不同种粒子的。那么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这些不同种的粒子,会不会由一种或几种更小的粒子组成呢?我个人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即一种或几种更小的粒子组成现在发现的粒子。至于更小的粒子能不能再分,就要看科技进步了。不过我悲观地估计,在未来一百年内,不会有这种可能。”
记者们的笔在刷刷地记录着。孙元起刚想请马丁教授说几句,又有一位记者发问:“约翰逊博士,有学者称,‘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只会使事情复杂化’。普通民众对于这么精深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您能浅易地阐述一下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的重要意义么?”
孙元起沉吟片刻,答道:“从微观上说,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我们可以更了解世界的本源,加深对既有物质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操纵粒子,去合成新的物质,地球上没有的新物质;从宏观上来说,我们了解了各种粒子,就可以探索宇宙的起源,运行和发展状态,比如太阳发光发热的机理。我在1900年发表过一篇论文,名叫《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及质量与能量的关系》,里面推导出质能方程,即E=mc2。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就能把握其中的质量增减,进而得到其中的能源。这种能源,将成为未来几个世纪的主要动力来源。”
话音刚落,一个记者便抢着问:“如果不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其他秘密的话,请问你近期的工作安排是什么?我们了解到,你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电子计算机的专著,莫非你近期打算把它研制出来?大家对它的兴趣,可比对光是粒子、量子力学什么的兴趣浓厚多了。”
孙元起一愣,回头看见林特教授,轻声问道:“电子计算机的那本书,你们听说过么?”
林特教授微微颔首:“你说的是你那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与设计》吧?上个月刚出版,物理学界反应很强烈,普遍认为那是你近年来发表的最严谨而又最富创造力的一本著述,比《量子力学》之类的完美多了。很多科学家读了这本书,对于电子计算机都非常憧憬,认为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下面的关键就在于付诸实践,并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一定可以造出来。”
孙元起做到心中有数,才回过头,回答记者的问题:“我近期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和耶鲁大学的同事们,就一种可能存在的新元素进行分离和分析;二是和MIT的同事们研究部分新电子元器件及其电路特性;三是和马丁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卢瑟福教授就放射性衰变模式展开合作研究。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目前的瓶颈主要在相关的电子器件上,这将在长时间内困扰我们。我和MIT的同仁们将从基础做起,乐观的估计,是在十年左右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机。如果不顺利,可能需要更久。以上是我的回答。下面请尊敬的马丁教授讲话!”
还没轮到问问题的记者们,这时候顿时嚷嚷起来:“约翰逊教授,听说你申请了一种调味品的专利,并且授权一位律师在美国生产,请你证实!”“有传言称,您的祖父是清国的副首相,是这样么?”“据信,您的太太是一位美国人,那么你的孩子打算申请美国国籍吗?”……
孙元起连忙退后,把有些拘谨的马丁教授推上前台。
孙元起没有在三藩市呆多久,在进行两场光电效应的演讲,和马丁教授协商共同研究放射性衰变模式的课题后,坐上火车,奔赴美国的东海岸。
就在这时候,一向保守的《基督教箴言报》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穿着长衫、梳着辫子的青年,肩上扛着一柄大锤,从西海岸得意洋洋地跨上了美国的版图;而在东海岸,衣衫褴褛的牛顿,捧着标有“物理学”字样的建筑模型,从美洲大陆狼狈地向欧洲逃去,他手里的那个模型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嘴里还喊着:“那个坏小子又来了!”
于是火车上就发生了这一幕:
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好奇地问孙元起:“叔叔,听说你把牛顿打跑了,是不是我们以后就不用学物理啦?”
孙元起笑眯眯地问道:“怎么,你不喜欢物理?”
“嗯,”小萝莉重重地点了点头:“物理什么的最讨厌了!”
“对不起啊,孩子,那叔叔让你失望了!”孙元起一脸歉意:“以后,你们不仅要学牛顿的物理,还要学叔叔的物理。物理,不仅还要学,而且更难了!”
四十七、人生婚嫁有时毕
在耶鲁大学校友会麦克·唐纳森先生的陪同下,孙元起于五月中旬抵达纽约火车站。
在迎接的人群中,除了耶鲁、MIT、美国化学会的熟人和一堆记者以外,孙元起还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面孔:伯格曼先生。伯格曼先生的表情很严肃,感觉是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着急和自己说。
“难道是味精的生产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吧!这可是有无数成功先例的啊。”孙元起心里思忖着。等应付完了记者,对几位熟人说一声“失陪”,便来到伯格曼先生面前,问了声好。
伯格曼先生点点头,握手之后说道:“现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于你的,我想和你谈一下,希望你能严肃对待,并尽快抽出时间,予以解决!”
孙元起一愣:“怎么,是味精的专利权出现了问题,还是生产工艺有什么差池?”
“不,都不是,专利已经申请了,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顺利。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是关于莉莉丝的。”伯格曼先生表情有些纠结,把孙元起带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才郑重地说道:“莉莉丝她,她怀孕了!”
“怀孕了?”孙元起一愣,有几秒钟脑袋没有反应过来,好像一片空白,似乎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则消息。迟疑片刻,用试探的语气问道:“我的?”
伯格曼先生看孙元起疑惑的表情,不得不抹下面子继续解释,语气也不再那么温和,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是的,是的,没错,就是你的。莉莉丝什么也不懂,完全不知道怀孕是怎么一回事。在怀孕初期,她也没有任何反应。直到一个月前,我太太发现莉莉丝的身体有些异常,还以为生病了,结果请医生一检查,发现居然已经有五个月的身孕!……上帝啊,我们家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孙元起已经傻掉了,这种事,可不是一句“Sorry”就能解决的,嘴里无意识地嘟哝着:“是啊,上帝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伯格曼先生毕竟是律师,而且提早一个月知道消息,所以很快就恢复冷静:“扬克,现在可不是发呆怨的时候。虽然这件事,莉莉丝有很大过错,但作为一个男人,你也不能推卸责任,不是么?而且,现在莉莉丝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我们应该尽快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这里懊悔!”
“是的,我会负责的。”孙元起这时候也恢复了冷静,“在我们清国,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存在,对于我,这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你们……”
“我们?”伯格曼先生点点头,“是的,我们是虔诚的犹太教教徒。虽然犹太教在早期曾经实行过一夫多妻制,但自从11世纪初期在沃尔姆斯召开拉比会议以后,我们教会明文禁止一夫多妻制。”
孙元起再次一愣:啊,伯格曼先生一家居然是犹太教徒?
伯格曼先生话音一转:“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没有什么信仰……”
“那还好。”伯格曼先生松了一口气,“在现在的美国,犹太人中98%是在教内通婚,毕竟还有2%是教外通婚。教外通婚,一般是基督教新教徒、天主教徒、无宗教信仰者。在你来之前,我们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就是你在美国申请一个国籍——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查阅过相关资料,你们中国现在还没有相应的国籍法规,而我们美国是允许双重国籍的。如果你申请美国国籍,相信很多人会促成此事,移民局也会很乐意看到此事。然后你用这个国籍和莉莉丝结婚,算是勉强绕过教规。”
历史上,中国第一部成文国籍法是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大清国籍条例》,其中规定:“本条例施行以前,中国人有因生长久居外国者,如其人仍愿属中国国籍,一体视为仍属中国国籍。”算是勉强承认双重国籍。但在1902年的时候,这还是一片空白。
既然作为律师的伯格曼先生都认为可行,那孙元起还能有什么问题呢?
原本的计划,是应邀在纽约做几场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演讲,顺便休息一周;然后去纽黑文的耶鲁大学,用同位素理论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