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逵闻言,不由叫道:“勇哥儿现在便是太子,招了你那鸟安,还能当太子不成。”
武松、刘唐等人也都叫唤起来。
晁勇挥手止住众人,笑道:“且不论招安与否,我等当初聚义梁山,便立誓要替天行道。这高俅贪赃枉法,残害忠良,正是我等替天行道的对象,只这一点上我们也不能放过他。”
鲁智深点头道:“勇哥儿说的是,高俅这般奸贼,若是放他回去,我们梁山好汉岂不成了欺软怕硬之人。”
武松拔出戒刀,道:“这等恶人,杀了便是。”
林冲点头道:“我也觉得不能放这高俅,只是杀他的时间是不是压一压,此时和宋朝彻底决裂有些早吧?”
若是一年多前,满怀怨恨的林冲抓到高俅必然是第一时间便手刃仇人了。但是之后晁勇救出他娘子,让他夫妻团聚,心中的恨意便消了一些。加上前面已经手刃了高衙内,心中的仇恨便又减少了许多,因此这次抓到高俅才能忍住没有当场痛下杀手。
一旦杀了高俅这朝中大员,宋朝便再无可能招安大梁。
呼延灼、关胜等人虽然对晁勇也都已信服,但是心中对招安难免还有些心思,若是晁勇带着他们一同招安,便是两全其美了,当然如果晁勇执意要推翻宋朝的话,他们也会跟随晁勇,因此一时间都看向晁勇。
晁勇笑道:“宋朝外强中干,除去西军可以说都是不堪一击。何况我们大梁成军以来,便没碰到像样的对手,若是宋朝能派一支强军来倒正合了我心意。我们未来的敌人会是西夏军队、辽国军队甚至金国军队,羸弱的宋朝还不在我眼里。传令济州,一日后公开处决高俅。”
高俅听到要处决他,顿时吓得晕了过去。
武松等人则是纷纷叫好。
呼延灼、关胜等人也彻底断了心中一丝妄想,坚定了改朝换代的念头,整个大堂都凭空涌现出一股杀意。
晁勇示意人把高俅带下去,然后道:“这两日大家把俘虏去除老弱,整合一下,我要尽快扩充我大梁兵力。”
林冲闻言,皱眉道:“先前正军都要经过预备营操练,然后选拔出正军。这次直接整合了,恐怕无法保证战力。”
李逵也叫道:“那些废物就知道逃跑,别让他们坏了咱梁山好汉名声。”
晁勇笑道:“日后我大梁城池会越来越多,除去大量驻守兵马,恐怕还可能会多线作战。先前精心挑选正军的方法太慢了,我会让他们尽快成为一支强兵。”
第二百五十四章 赵佶震怒
金銮殿
赵佶坐到龙椅上后便脸色铁青的看着文武百官,眼神中冰冷的杀意让众人都不寒而栗。
殿头官也没照例让众人上奏,许多人原本已经准备好奏折,但是看到平日儒雅平和的皇上变了一个人似的,都不敢开口打破这寂寞,一个个低眉顺眼的站在那里。
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看众人都不敢出头,壮着胆子出列道:“启禀圣上,前殿前都指挥使高俅领兵剿灭梁山贼寇,不幸战败,高大人也不幸落入贼手。两日前梁山贼寇居然在济州公开杀害了高大人,实属罪大恶极,蔑视朝廷威仪,乞请圣上派大军剿灭梁山贼寇。”
王黼在赵佶冰冷的注视下,艰难的把这些话说完,便低头等着赵佶回话。但是等了一阵,却没听到赵佶回话,不由悄悄用眼角瞥向刚刚晋升为太尉不久的梁师成。
梁师成这个太尉却是和高俅这个太尉不一样,高俅的太尉只是因为他是殿帅府长官,习惯性的称呼太尉,而梁师成却是皇上封的太尉,官阶正二品。
虽然王黼现在已是官居一品,但是对梁师成还是和父亲一般伺候着。
梁师成也摸不准赵佶是何心意,昨日他们接到梁山公开处决高俅的消息后,便知道这个消息压不住,只能如实的禀告了赵佶。
赵佶刚听到消息,也是一阵暴怒,据赵佶身边小太监说砸了很多东西,但是之后却平静下来,只是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梁师成初时也只以为赵佶是伤心高俅的死亡,要知道高俅可不是一般的宠臣,他可以说是赵佶小时候的玩伴,赵佶还是端王时,高俅便做了他的亲随,每日陪伴赵佶玩耍。赵佶登基后,便慢慢提拔高俅,一直让高俅做到了从二品,掌管禁军,可以说把半个大宋的安危都交给高俅,可见赵佶对高俅的信任。
高俅的死让赵佶暴怒几天也是正常的,而梁山贼寇也一定会湮没在赵佶的愤怒当中。
梁师成原本以为赵佶上朝后,便会马上下旨派人剿灭梁山贼寇,但是赵佶上朝后仍然一言不发,让梁师成突然觉得赵佶似乎不单纯是因为高俅的死愤怒。
梁师成犹豫再三,还是小声道:“圣上息怒,高大人为国尽忠,死得其所,再派大军把梁山贼寇剿灭了以告慰高大人在天之灵便是,不要因此伤了龙体。”
赵佶看了眼梁师成,表情略舒。还是这些阉人对他忠诚啊,若是宫中能多几个和梁师成、童贯一般有本事的奴才,那该多好,免得被这些朝臣糊弄。
赵佶心中感叹了一番,沉声道:“为何这些年朕听到的都是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而这一年间,却突然方腊在江南造反,席卷了几路,反贼过百万。晁盖在京东造反,轻易的打败十万禁军,想必人马也不少吧。朕问你们,难道是去年突然遭了天灾,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跟着他们造反不成?”
众人这时才知道赵佶暴怒的原因。
宿元景等清流看到自小聪慧的皇上终于醒悟过来,也是大喜,现在朝中大权都被奸臣把持,若是皇上这次能惩戒一些奸臣,提拔一些清正臣子,那振兴朝纲之日便也不远了。
宿元景想了想,出列奏道:“这些年朝廷政令反复,百姓负担甚重,各地贼患不断,梁山贼寇也闹了多年了,只是晁盖当了贼首后闹得更大了,去年便劫了东平府、高唐州,杀害了两地知州。”
赵佶冷冷的看着这个先前自己以为和蔡京等人不一样的臣子,其实他心中也和明镜一眼,蔡京、高俅、王黼等人是弄权之臣,利用手中权力贪污腐败,生活奢靡,如果用百姓的眼光看,他们便是奸臣。
但是在赵佶看来,他们却是和自己兴趣相投,而且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用他们既可以处理朝政,也可以让他们压制朝中清流,免得那些清流动不动便劝谏他。
赵佶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更多的爱好还在书画享乐上,若是朝中清流占了上风,那么他也只能接受他们督促,勤勤勉勉的治理朝政,哪有时间享乐。
蔡京等人也摸准了他的心思,一味的吹捧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让赵佶放心享乐。
赵佶当然也没有完全信任蔡京等人,不然也不会三次罢免蔡京,只是在他想来宋朝建国一百多年,前面历代皇帝都勤勉治政,天下虽然不会和蔡京他们吹捧的一般富足,但是百姓们也绝不致无法过活,因此才想享乐一时。
为了防止被蔡京等人一手遮天,他也留了宿元景等一些清流,让他可以不时听见一些不同的声音。
赵佶失望的看着宿元景,道:“既然你知道这么多,为何你没有上奏朕?”
宿元景也看到赵佶的失望之情,赶忙道:“微臣都有奏过,圣上也都有御批。”
赵佶也想起前番高俅领兵时,他便问过此事,都是因为他疏于朝政,才漏过了这些奏折。当然他不知道的是便是他亲自批阅,梁师成也会选择性的给他一些奏折,这些奏折他无论如何是看不到的。
不过赵佶也不会多去想他的责任,只是略微一愣,便又道:“那你可知道朕的天下已经摇摇欲坠?”
宿元景闻言,忙道:“摩尼教徒作乱前都是秘密结社,梁山晁盖也不过一两万兵马,百姓们虽然负担很重,但是臣以为也不至天下大乱。只是没想到禁军战力这般不堪,居然让方腊和晁盖闹大了。若是微臣知道天下要大乱时,微臣便是冒死也要向皇上劝谏的。”
赵佶闻言,这才杀意稍减。
若是宿元景敢说早知道天下要大乱,那他便要责问宿元景为何不冒死直谏了,在他看来,宿元景便是他留下的忠臣,便该为他尽忠。如果不能为他冒死直谏,那宿元景便也没用了,赵佶不介意拿他开刀。
王黼也赶到赵佶的杀意,他虽然刚做了几个月的宰相,但罪责难逃,赶忙也出列奏道:“微臣已让人抓捕了一些溃逃的禁军将士,据他们说梁山贼寇不过两万人上下,只是高大人用兵无方,这才导致大军兵败。区区两万贼寇,断然无法动摇我大宋根基。”
王黼此时只想让赵佶不要追查天下大乱的责任,自然要让赵佶觉得天下还没大乱,这样他这个宰相便能逃脱隐瞒不报的责任了。因此只能把责任推给高俅,想让赵佶以为是高俅无能,连小小一个贼寇也剿灭不了,而不是天下真的大乱了。
一众奸臣领会王黼意见,也赶忙出来附和王黼。
梁师成也在一旁道:“圣上多虑了,这天下大体还是平稳的,只是闹了些小贼寇。”
宿元景看一众奸臣又开始哄骗赵佶,若是被他们这般哄下去,皇上只怕仍然会醉心享乐,想了想,咬牙道:“臣有本奏。”
梁师成、王黼等人看宿元景此时跳出来,不由都给了宿元景几个阴狠的眼神。
赵佶此时心情刚刚转好一些,道:“卿有何事,只管奏来。”
宿元景自然知道梁师成等人的警告之意,不过为了天下,他今日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咬牙道:“臣听得前些日子,河东田虎、淮西王庆也都作乱造反,窃取了几处城池,朝廷几次派兵剿灭,全部失败,此时只怕也闹大了。”
赵佶刚刚好转的心情顿时又降到冰点,一张脸从红到紫再到黑,两眼怒火几乎快变成实质一般。
众人早已被宿元景的话吓得低下头不敢去看赵佶,但是隔着数丈都能听到龙椅上的赵佶粗重的呼吸声,顿时吓得更不敢抬头。
“贼子,都是贼子。你们都要和他们造反了吗?这般大的事情都敢瞒着朕。来人啊,给我把文武百官全部斩首示众。”
殿外专门护卫皇帝的班直士兵听到赵佶喊声,都冲了进来,把文武百官围在中间,只是却没人敢动手。
王黼等人看赵佶发这般怒火,赶忙跪了一地,都哭喊着求饶。
赵佶看班直不动手,喝道:“你们也要造反吗?没有听到朕的旨意吗?”
诸班直士兵却是皇上近卫,隶属于殿前司,也是高俅麾下兵马,但是对皇上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
看赵佶似乎铁了心,便也不再迟疑,把文武百官往外驱赶。
众人知道这一出去,恐怕真的会被斩首,顿时再顾不得颜面,一个个声泪俱下的求饶。
只有梁师成向赵佶叩了三个头,道:“老奴走了,圣上保重龙体。”然后便义无反顾的往外走去。
赵佶见状,眉头一皱,喊住梁师成,道:“你没有什么再和朕说的了?”
梁师成老泪纵横,哽咽道:“老奴蒙皇上厚恩,以一个阉人身份官至二品,本该为皇上肝脑涂地。没想到老奴愚蠢,本以为这些草寇不过跳梁小丑,皇上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遗愿,再扫灭群寇也不迟。不想却惹得皇上这般震怒,老奴无颜以对皇上,只求一死以证老奴忠心。”
说完便又往外走去。
第二百五十五章 招安之议
看看便要走出大殿,梁师成也是心底发虚,如果真的出去,这些班直近卫恐怕真的会砍下他的脑袋。
梁师成很想放慢脚步,但是他也知道一旦他表现出一丝怕死,那他便真的是万劫不复了。田虎、王庆造反的事情都有奏折,但是被他压下了,可以说愚弄赵佶的罪魁祸首便是他。如果赵佶铁了心要追究此事,恐怕株连九族都是轻的。
他只能赌一把,如果赢了,便能保住性命,说不定还能更得赵佶信任。他在赵佶身边十几年却是深知赵佶为人,你可以无才、也可以无德,便是十恶不赦也行,只要忠于他,那赵佶便会给你机会。
王黼等人听到梁师成这般说,也都纷纷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个个哭喊着说都是为了迎合皇帝,才不敢上奏。
但是诸班直却是不管他们说什么,只是不断的往外驱赶着他们。
“停。”
赵佶艰难的吐出一个字,虽然话音里仍旧充满怒意,但是落在文武百官耳里却是十分美妙。
王黼等人赶忙跪倒在地,叩谢皇恩浩荡。
赵佶方才也恨不得把文武百官全杀了解气,但是想到如今四寇作乱,若是他再杀了文武百官,恐怕真的会动摇国本,因此不得不刀下留情。
赵佶叹了口气道:“群臣不敢直谏,也是朕之过。朕会下罪己诏,安抚天下万民,同时虚怀求谏,广开言路,了解民情,改革弊政。”
宿元景虽然受了一场惊吓,但看天子悔悟,也是大感欣慰,出列道:“皇上圣明,皇上天资聪颖,若能勤勉治政,不消数年,必然能国泰民安,皇上也能成为一代明君。”
王黼却是奏道:“皇上乃天下之主,怎可下罪己诏。百姓从贼,不过是因为蔡京昔日变法不得人心,百姓负担太重。臣出相以后,便开始废除蔡京法令,只是时日尚短,一时还无法见效。但是微臣相信,假以时日,百姓便也知道朝廷体恤民情,不会跟随叛贼作乱了。”
蔡攸也道:“臣以为如今最紧要的事还是派兵剿灭作乱的贼寇,朝廷以雷霆之势一举剿灭他们,便可震慑那些刁民。不然皇上下罪己诏,也只会让那些贼寇以为皇上是被他们……。”
说到这里,蔡攸一脸为难的看着皇上。
赵佶一巴掌排在龙椅上,怒道:“朕为一国之君,我大宋又有雄兵百万,朕会怕了那些贼寇?”
蔡攸赶忙道:“那些贼寇向来会蛊惑百姓,尤其摩尼教和京东晁盖更是假仁假义,迷惑愚民,污蔑皇上。若是皇上此时下罪己诏,那些贼寇恐怕会趁机把所有罪责都推到皇上身上。那些乡间百姓又愚昧无知,臣恐皇上此举会弄巧成拙,反让贼寇坐大。”
赵佶闻言,不由踟蹰起来。
他自觉也有一些错误,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可以下罪己诏,检讨自己过失,但是却不能容忍别人来指责他。更不能承认那些贼寇安到自己头上的罪名。
宿元景见状,赶忙道:“如今民怨沸腾,皇上若下罪己诏,则可收拢民心,反之百姓恐怕会为乱贼所用,于朝廷不利。”
王黼闻言,驳斥道:“先前宿大人也说梁山贼寇不过一两万人,天下还不至大乱。如何现在却要逼得皇上下罪己诏,皇上罪己诏一下,无疑会成为那些乱臣贼子的笑柄,也会载入史册。不知宿大人是何居心?”
宿元景听到王黼要给他扣帽子,赶忙道:“微臣一心为国,还请圣上明察。”
赵佶看着宿元景,道:“朕相信你的为人,朕只问你一句话,现在天下大乱了吗?”
宿元景想了想道:“如今四寇作乱,东南形势确实有些糜烂之势,但是童大人已经率兵南下,想来摩尼教之乱不日便可平定。剩余晁盖、田虎、王庆三人虽然也都是一方巨寇,但还不至动摇国本,扰乱天下。”
赵佶听到这里,也松了口气,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先不下罪己诏,先派大军剿灭了这些贼寇,那时朕再视情况定夺。”
王黼闻言,忙道:“皇上圣明。”
一众奸臣也纷纷跟进。
若是皇上都下罪己诏,承认自己过错,那他们作为朝廷大臣,自然也难逃其咎。皇上承认错误,没人敢拿他怎么样,但是他们承认过失,却是会被政敌攻击。那些被他们排挤出朝廷中枢的清流们恐怕会趁机而起,一旦被清流进入朝堂,占了上风,他们这些年做的恶事足以让他们粉身碎骨了。
宿元景见状,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