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也不想离开李虎,这时候,跟在李虎身边最安全,而且,这一仗如果打赢了,他将获得惊人的威望,而这种威望正是他所需要的,有利于他抗衡李虎。

“朕将亲临前线,奋勇杀敌,誓死卫国。”

第五十八章 得失之间

八月二十日,滑州白马城。

王渊、折可存率西北诸将迎驾。

皇帝好言安抚,鼓励西北将士杀敌卫国。在接下来的军议上,李虎解说了当前形势。朝廷分裂给了大宋沉重一击,形势非常严峻,当务之急是阻敌于黄河以北,以便给迁都赢得时间,给重建朝廷、稳定地方赢得时间,竭尽全力保住半壁江山,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为将来一统中土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能调遣的军队都到了河北,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与金军死战,此刻我们无力追杀叛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占据东南,分裂大宋。”李虎站在地图前,神情凝重,“东南财赋支撑着整个大宋,支撑着整个北方战场,现在它们被叛逆占据,我们失去了支撑,即使近期在河北战场取得了胜绩,也难以久持。”

“叛逆们有地盘,有财赋,很快就能募兵扩军,他们为了固守东南,为了打击我们,势必要选择两条路,一是北上攻击,乘着我们和金军交战无暇分身之际,抢占更多的地盘,一是议和金国,与金军南北夹击,以便赢得喘息、发展的机会。”

“也就是说,未来几个月,最迟到年底,我们就要面临北方金贼和东南叛逆的联手攻击,我们的处境会变得非常艰难,我们恐怕很难守住中原。”

李虎举起右手,在地图上的京畿一带划了一个圈,“失去中原,未来中兴之路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要迅速控制山东和江淮,固守荆襄,为将来逐鹿中原、雄霸中原做好准备。”

说完了形势,李虎话题一转,给将帅们解说新国策、新兵制和新的品秩制度。

国策由“重文轻武”改为“文武并重”之后,新兵制彻底废弃了“以文制武”,武人将在新兵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军政分离”的政策确保了军队的独立性,这样一来,军队的军职品秩随即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按照新的军职品秩,(营)指挥是七品,正将、都总管、兵马钤辖是五品,而军一级统帅为四品,统制、侍卫亲军马帅和步帅、路一级的制置使和经略安抚使等地方军事长官为三品或三品以上,都统制、大都督、殿帅、兼领一路或数路地方军事的制置使、经略安抚使等为二品。一品大员都是中枢大臣,或者爵位为王者。

李虎明确告诉将帅们,乱世已经来临,将来大宋中兴,一统天下,诸位劳苦功高,可以封王拜侯。

将帅们激动不已,鼓掌相贺。

将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心甘情愿为国而死,很多时候,金钱和荣誉的激励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西北将帅们的士气起来了,李虎随即开始做出具体部署。

折可求部只剩下一万多人了,王渊部还有两万余人,这些军队急需休整,不能投入战场,所以李虎要求他们暂时戍守黄河一线,等到大军在河北战场上取得了胜利,遏制了金军的攻势之后,王渊率部返回西北兰州,组建西北大都督府,折可存则到南京应天府组建南京大都督府。

李虎望着折可存,郑重说道:“董帅、罗帅现在都在河北战场,刘帅要留守汴京,目前临时朝廷只有折可求一人主掌枢密院,所以,折家军叫交给你了,而你的任务非常重……”

“大帅打算放弃山东?”折可存忽然打断了李虎的话,毫不客气地问道。

李虎有些尴尬,当着众人的面他又不能直接说放弃,只好含糊其辞地说道:“未来的形势很难预料,假如我们未能在河北战场阻止金军的攻势,那么我们就要退守黄河防线。以我们现有的兵力,只能确保中原。要知道,汴京我们可以放弃,但洛阳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洛阳如果丢了,不但关中受到威胁,荆襄更是处在敌人的直接打击下,所以朝廷的目标是集中力量逐鹿中原……”

李虎停了下来,但帐内众将都明白李虎的意思,朝廷的确有意放弃山东。其实现在哪有朝廷?除了一个抗大旗的皇帝,整个大宋就是李虎一个人说了算。李虎刚刚南下,立足未稳,他首先要保住西北,保住一块存身之地,然后才敢争霸天下。如果现在主政的是皇帝,皇帝绝对不会以重兵戍守西北,相反,他会拿出所有的兵力和金军决战河北、黄河甚至中原,他才不会担心打败了怎么办。对于皇帝来说,打败了他可以逃到西北、川蜀,反正这些地方都是大宋的天下,到哪都能生存。李虎就不行了,他是外来户,假如打败了,他就找不到存身之地,更没有翻身的本钱,所以他的首要目标不是击败金人,也不是确立三分天下的格局,而是要确保西北安全。正是因为李虎要确保西北的安全,所以他的攻击策略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消极,能放弃的都放弃,能丢掉的都丢掉。

折可存得到了李虎的答复,心里很失望,脸上的表情有些沮丧,低着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李虎看了他一眼,暗自叹息。没办法,为了将来一统天下,自己必须选择最稳妥的计策,必须付出这个代价。“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李虎说道,“朝廷的状况你也知道,缺钱,严重缺钱,所以你到了应天府之后,要自己想办法筹措粮草,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折可存苦笑点头。他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掳掠而已。江淮一线很快就是战场,在内战爆发之前,尽可能洗劫江淮一带的州县,而倒霉的都是百姓。

“折家军还有一万多人,河东还有四个将,加在一起将近两万人。”李虎继续说道,“我希望你能支撑更长的时间,所以我允许你募兵扩军,但还是那句话,钱粮你必须自己筹措,我至少要等到都城迁到长安,把西北、川蜀和荆襄全部稳下来之后,才能给你钱粮。”

折可存看看自己的部下。慕容夏寒、杨陵、折可致、折可同都冲着他微微点头,示意他赶快答应下来。李虎这是给折家军一个重建的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没有大帅的命令,我绝不撤出应天府。”折可存郑重承诺。

李虎转而询问王渊,愿意竭尽全力帮助他戍守西北边境。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西北横山一线。党项人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别看他们去年遭到了重创,但党项人只要还活着,就是威胁,尤其在受创之后,威胁更大,党项人为了报仇,为了夺回失地,为了掳掠财物,会乘着大宋陷入战乱之际,疯狂攻击。李乾顺、李察哥都是一代人杰,岂肯错失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

有得必有失。去年李虎发动第二次西征,本意是诱使金军南下,然后乘机进入河东,这个构想现在来看的确成功了,但李虎没有想到,大宋不堪一击,竟然被金军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导致虎烈军不得不进入河北战场,和金军直接对抗。

虎烈军进入河北战场可不是为大宋戍守国土,而是为李虎打天下,但李虎还没有在西北立足,还没有做好打天下的准备,就仓促上阵,结果进退失据,处处不利,用焦头烂额来形容李虎一点不过分。

如果虎烈军只有女真一个敌人,李虎还能应付,但现在形势翻天覆地,大宋分裂了,李虎要同时对付两个敌人,虽然盘驻东南的老皇帝和童贯等人在军事上目前尚不能对李虎构成威胁,但他们控制了大宋的财赋命脉,事实上等于抓住了李虎的咽喉,让李虎有力使不上。

女真人有武力,东南宋廷有财力,而李虎在武力上没有对女真人形成优势,在财力上更是远逊东南,两手都不硬,极度被动。

不过李虎还能支撑,毕竟他在武力上可以与金军抗衡,而财力上可以在完全控制川蜀、荆湖之后得到增强,只要给他时间就行了,然而,他还有一个致命要害,那就是西北的党项人。

如果党项人南下入侵,杀进陕西,威胁关中,那西北就无法稳定。西北不能稳定,李虎拿什么去控制川蜀和荆湖?川蜀和荆湖无法控制,财政危机无法缓解,虎烈军又拿什么对抗金军?

今年内,西北军先后两次出关。种师道、姚古带一批出来了,折可求、杨可世又带了一批出来,二十多万西北军主力到了河北战场,现在陕西正面对抗西夏的麟延、泾原、熙河、环庆四路镇戍兵力不足五万,好在各路还有乡兵、蕃兵和土兵,勉勉强强还能镇戍两千余里长的边境,但这点兵力,无法抵御党项人的攻击。现在党项人的兵力不多,但西北镇戍军的兵力更少。

李虎希望王渊先回去,先到兰州组建西北大都督府,募兵扩军,修整堡寨,做好迎战准备。河北战局一旦出现转机,马上抽调三万到五万兵力返回陕西四路,确保横山一线的安全。

第五十九章 这是真的?

“大帅,朝廷对西北战局有何考虑?”王渊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说道,“我是西北大都督,我应该全面了解整个北方战局,包括代北战场。”

李虎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原野招了招手,示意他来做个详细解说。

这时折可存、慕容夏寒、韩世忠、吴玠、张俊等人纷纷站了起来,准备退出帅帐。解说整个北方战局势必牵涉到很多机密,除了王渊外,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帅帐。

“都坐下……”李虎笑道,“诸位很快就要成为西北各路大军的统制官,你们也要了解北方战局,同时,也帮我想想对策,集思广益嘛。”

众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谁也没想到李虎竟然接受西北人,不但予以重用,还如此信任,这种胸襟和肚量实在罕见。西北军里派系林立,他们耳熏目染,早已习以为常。在他们眼里,李虎和虎烈一系肯定要排挤和打击他们,但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糟糕,李虎似乎有意拉拢西北人,共度难关。

折可存率先坐下,韩世忠等人跟着也坐下了,但众人心情复杂,对李虎的看法有所改观。

原野把代北战场、太原镇戍、横山、天都山一线防御形势,包括兵力部署、钱粮武器等等详细介绍了一下,接着又从去年西征贺兰山开始,把虎烈府所了解的西夏近况、虎烈府和西夏的盟约以及从西夏传送到虎烈府的有关夏金盟约、夏金联合攻打大宋的部署……等等,一一述说。

“有一点可以肯定,党项人肯定要报仇,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他们肯定要南下掳掠,至于这一仗何时会爆发,朝廷的估计是……”原野停了一下,看看众将,然后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十一月或者十二月,党项人要南下入侵。”

帐内众将神色平静,没有任何惊色。大家都在西北征战多年,对党项人了如指掌,人人都知道今年冬天党项人肯定要入侵。

很简单的事,大宋和金军全面开战,而大宋屡战屡败,为此把虎烈军、西北军主力全部调到了河北,这时候党项人不入侵,何时入侵?即使党项人只剩下几万军队,他们也要全力入侵。现在入侵势如破竹,他们可以夺回失去的疆土,可以大肆掳掠,可以把去年被大宋俘获的人口全部抢回去。党项人收复了失地,缴获了财物,又把人口抢回去了,他们的军队数量随即可以增加,他们的财政可以得到改善,他们的国力会随着人口的回归而迅速恢复。

金军早在南下入侵之前就结盟夏国,希望夏国出兵配合,现在金军攻击受阻,势必要再次邀约夏国出兵,而夏国看到时机合适,不会再犹豫了,必然要出兵。

“我们非常担心西北局势。”原野继续说道,“金军一直以重兵攻击大同,而党项人也在一旁虎视眈眈,为此十万虎烈大军被他们牵制在代北,动弹不得。”

“如果今年冬天党项人发动攻击,西北镇戍军未能在横山一线予以阻击,让党项人突破了横山,那么可以想象,党项人极有可能杀进关中,威胁长安。”原野忧色重重,语气低沉,“总帅在长安建立大都督府,主要目的就在如此。一旦党项人从泾原路取得了突破,直杀长安,大都督府可以组织军民,死守萧关、六盘山一线,确保长安的安全。”

王渊叹了口气。

“党项人害苦了大宋,我大宋有今日之祸,嵬名氏就是罪魁祸首。”

这是一句气话。王渊心痛大宋遭受苦难,怒火无处发泄,只好大骂党项人。

“前几年,童贯率军攻击党项,互有胜负,但严重损耗了党项人的实力。这两年我们又两次西征,去年大帅更是全歼了十万擒生军,给了党项人重重一击,否则这次我们很难抵挡党项人的入侵。”王渊情绪有些低落,无奈说道,“党项人只要不死,他们就会攻击,但这次攻击规模有限,毕竟他们去年刚刚遭受大败,兵力严重不足,估计直杀长安的可能不大,主要目的还是掳掠陕西四路,掳掠人口。以目前陕西四路的兵力,若想把党项人挡在横山以北,根本不可能。”

他抬头看着李虎,苦笑道:“如果你现在让我带着五万西北军返回陕西,我可以确保关中的安全。”

“只能确保关中的安全?”原野心有不甘,马上问道,“不能把党项人挡在横在以北吗?”

“你给我三个月的钱粮武器,我就可以守住横山一线。”王渊摇头苦叹。

原野愣住了。在西北打仗,粮草武器的运输长达数千里,耗费极度惊人,相比起来,西北打三个月仗的耗费,足以支撑虎烈军在河北打大半年的仗。如果朝廷把为数不多的钱粮武器送到西北战场,那代北、河北、中原的仗就不要打了,虎烈军干脆一直撤到长安坚守算了。

现在从河北战场上撤回五万西北军,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给西北战场提供三个月的钱粮武器,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坚守关中了。

“大帅,你的对策是什么?”折可存看到李虎一直不说话,于是问了一句。

李虎笑笑,说道:“我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到河北战场参战,这也是原因之一,我必须确保虎烈军可以及时杀到陕西,阻止党项人入侵,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

“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西北战局,我有两个解决的办法,但不知用哪个办法更好。”

“其一,正如王帅所言,即刻从河北战场抽调五万西北军返回陕西四路。这个办法受制于粮草武器的供应,虽然可以确保关中的安全,但无法阻止党项人入侵,更无法阻止他们在边境烧杀掳掠,抢劫人口。党项人一旦获得了人口的补充,国力恢复会越来越快,这对我们非常不利。”

“其二,弃守大同,原镇戍大同的虎烈军一分为二,一部分死守太原,一部分支援陕西四路。这样我们不需要从河北战场抽调兵力,可以迅速和金军决战,以赢得足够的时间,但大同失守,金军一泄而下,女真人就把河东和河北两个战场连到了一起,其后果可想而知。”

帐内异常寂静,将帅们神色凝重,各自低头沉思。谁也没想到,李虎竟然被逼到了弃守大同的地步。

“大帅是不是担心决战失利?”韩世忠心直口快,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李虎显然是担心决战失利。决战如果失利,大军可以退守黄河防线,而金军不会强渡黄河损兵折将,他们必然要乘着太原空虚的时候,急速翻越太行山,杀进河东,这样向北,可以夹击大同,向南,可以直杀关洛。

关洛是李虎的大后方,关洛受到威胁,李虎还能死守黄河、坚守中原?他必然要撤回关洛,但这时候撤回关洛,军事上已经完全陷入被动,战局异常艰难,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