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翰为什么告诉你,宗望到辽西去了?”李纲疑惑不解,“宗翰回来了,是不是说明完颜阿骨打的身体有起色,恢复了?”
李虎也不知道,他无法回答。如果完颜阿骨打的身体好了,那么宗翰可能还要北上大漠,但完颜阿骨打如果死了,那就难说了,谁能预测黄龙府会发生什么?
“宗望到辽西,肯定是打平州路,假如他攻克了平州路,他还打不打幽燕?”李纲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因为汴京事实上接纳了张觉,率先撕毁了盟约,金军攻克平州路再打幽燕,也无可指责。
李虎也担心这个问题,但假如金军有这样的打算,宗翰绝不会透漏宗望赶赴辽西的消息,更不会告诉李虎,他要打倒塌岭。宗翰这封信的意思其实还是要李虎放心打西夏,但又让他担心幽燕局势,不敢竭尽全力。
两个人商量了半天,猜不透宗翰的心思,于是一面回书宗翰,一面警告大同和奉圣州的侯概,务必小心在意,牢牢盯住金军。主力大军一旦杀到兴庆府,再想撤回来就不容易了,而且两地相距两千多里路,等援军赶回来,估计大同都保不住了。
十月中,谭稹再度来书,这次不是敲诈,而是求援了。
河北爆发了叛乱,洺州一个叫张迪的人举旗造反,短短时间内集结了几十万人马,攻城拔寨,势不可当。洺州就在邯郸的东北方向,距离北京大名府不过两百余里,形势万分危急。谭稹请求李虎,即刻派兵支援,帮助河北平叛。
李虎傻住了,他万万没想到,李纲和宇文虚中竟然猜对了,河北真的爆发了叛乱,而且就在北京大名府附近,就在西征最关键时刻的时刻。
西征还能继续吗?是不是就此结束,无功而返?
第五十八章 这是阴谋
汴京和虎烈府曾有约定,没有汴京的圣旨,虎烈府的军队不允许南下。其后收复幽燕,汴京又修改了这个约定,不允许虎烈府的军队进入幽燕。现在谭稹向李虎求援,可见河北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他这个宣抚使就算彻底完了,所以情急之下,也顾不了许多了,先向李虎求援,然后再向汴京禀奏。皇帝很信任谭稹,宫中还有梁师成为其说话,虽然这件事有先斩后奏之嫌,但只有平定了叛乱,谭稹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李虎当然不可能派兵南下。他留守大同的军队本来就不多,金国的军队就在鸳鸯泺北部大草原上,时刻威胁大同,他无路如何也不敢调兵南下河北,所以他马上回书谭稹,没有汴京的圣旨,我不能南下,另外虎烈府的主力正在西征,大同镇戍军数量有限,无兵可援。
接着他急忙书告太原,探听郓王的口气。如果皇帝执意要停止西征,这次西征就算结束了。
十月中,太原,西北大元帅府。
郓王接到了皇帝的手诏。皇帝告诉郓王,河北爆发了叛乱,贼势盛大,东西两府要求调用西北军平叛,停止西征。
东府的理由是,河北之所以爆发叛乱,是因为今年年成不好,先涝后旱,到处闹饥荒,朝廷赈济不力,之所以赈济不力,就是因为西征。北伐已经耗费甚巨,现在又发动西征,大量粮食被送到西北,朝廷拿什么赈济?目前除了河北外,京东、淮南一带也在受灾闹饥荒,山东江淮也有可能爆发叛乱。另外,秦凤路大旱,关中灾情严重,也急待赈济。宰相王黼、副相张邦昌因此极力劝谏皇帝,马上停止西征,把粮食调到灾区,遣官赈济。百姓有饭吃了,叛乱自然平息。
西府的理由是,河北禁军数量有限,在幽燕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镇戍白沟,一则防备郭药师和幽燕军背叛,二则在燕京危急的时候予以援助,所以即使调兵平叛,兵力也远远不够。京畿军队要保护京都,而京东、京西和淮南的军队要集结待命,以防山东、淮南饥民暴乱,这样一来,只能停止西征,紧急调用西北军到河北平叛了。
皇帝没有用圣旨,而是用手诏征询郓王的意见,可见他也在犹豫,担心大臣们故意夸大叛乱的规模和危害性,迫使西征停止,继而让郓王无法建功立业,阻碍皇帝废嫡立庶。
郓王看完书信,大为恼火,此刻西征进展顺利,两路大军正在步步推进,汴京却突然传来河北叛乱的消息,要停止西征,这简直是儿戏。西征调集了几十万军队,西征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大宋未来的安危,汴京难道不知道?西征和平叛比起来,孰轻孰重,汴京不知道?河北军队不够,那京畿、山东、江淮的军队呢?从西北调军,几千里路,将士们长途跋涉要两三个月,相反从京畿、山东、江淮等地调兵,十天半月就到了,最迟不过一个多月,为什么一定要从西北调兵?还有粮食问题,西北战场的粮食主要来自汴京、四川和荆襄,只有一部分来自江南。江南是大宋产粮最多的地方,江南的粮食足够汴京用来赈济了,但粮食呢?各地粮库的粮食都到哪去了?
“这是阴谋,这是汴京的诡计,他们想阻止我收复西陲。”郓王气得面红耳赤,拍案而起,“我不同意,我马上禀奏父皇,我要请父皇看清楚那些小人,他们吃我大宋的肉,喝我大宋的血,这样犹嫌不足,还想吞噬我大宋的国祚。”
“殿下,请冷静一点……”宇文虚中心知肚明,这次真的不是汴京的阴谋,而是二十年来汴京实施的一系列国策所导致的深重的积弊和矛盾终于爆发了。
自皇帝主政以来,二十年里,先是搞了个元佑党人案,把实施新政的对手全部打倒了,接着又在实施新政的同时开始了西征,试图收复西陲实现历代先皇的梦想,但西北的事还没有搞定,又开始筹划北伐了。西征和北伐耗费巨大,新政为了最大程度地积累财富,逐渐背离了新政的初衷,变成了对百姓的横征暴敛。二十年来,国没有富,民却穷困潦倒了,官民矛盾越来越激烈。随着黄河决堤,百万人死亡,天灾接踵而至,天灾到了人祸也就不远了。果然,黄河决堤仅仅过了两年,宋江起义,一年后,方腊起义,现在,河北人也终于造反了。造反就如同滔滔的洪流,一旦决堤,呼啸而出,则势不可当。
接下来,大宋最大的国事不是西征,也不是稳定北疆,而是平叛,把各地此起彼伏的造反者一一击败,然后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守内虚外,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大宋的基本国策,郓王无力改变,皇帝也无力改变,虽然这对父子心不甘情不愿,但面对揭竿而起的造反者,他们不能不以史为鉴,停止一切对外战事和朝堂纷争,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到平定叛乱的战场上。
“我无法冷静,我冷静不下来……”郓王激动地挥动着双臂,“西征已经进入关键时刻,汉王已经攻占了前套之地,距离兴庆府不过七百里,折帅已经包围了夏州,种帅也已经抵达灵州城下,西北军很快就可以会师于怀州,和虎烈军共击夏都,此刻怎能撤兵?又如何撤兵?”
“殿下,请你务必冷静。”宇文虚中叹了一口气,走到案几边拿起一支朱砂笔,在地图上划了三个圈,“殿下,这是河北,这是山东和淮南,这是关中,这三个地方今年都受灾了,而且灾情严重,但朝廷因为北伐和西征,赈济不力,造成了大量的饥民。”
“饥民最容易暴乱。”宇文虚中说道,“现在河北饥民暴乱了,先是几万人,很快就是十几万人,但过不了一个月,很可能就变成几十万人。几十万人大暴乱,烧杀掳掠,它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可怕,朝廷即使平叛了,至少也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恢复这些暴乱地区,而投入的财力物力更是难以想象。所以本朝每到灾荒之年就大量募兵,把饥民都召进军队,虽然养兵花钱,但相比饥民暴乱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养兵就太划算了。”
“频繁的西北战事,耗资巨大的北伐,还有其它一些消耗……”宇文虚中不好提花石纲,更不敢说皇帝大兴土木,所以草草略过,“导致我大宋国库空虚,到目前为止,已经无钱养兵了,没有钱养兵,饥民无法得到及时安置,于是暴乱就开始了……”
宇文虚中叹了口气。有些话他不能说,饥民暴乱的根源其实和无钱养兵一点关系没有,但他总不能说新政不好,说皇帝荒淫奢侈,说官吏贪赃枉法,朝廷横征暴敛……不该说的就不要说,说了就要滚回家。
“河北的暴乱只是开始。”宇文虚中继续说道,“马上就要进入严冬了,大雪一下,饥民的日子更难过,讨饭都找不到地方,于是更多的饥民会暴乱。河北和山东只有一河之隔,黄河一旦封冻,两地的造反者会合到一起,声势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如果不竭尽全力予以剿杀,那到了明天春天,这些逆贼形成了气候,再想平定就很困难了。”
“这和西征有什么关系?”郓王根本听不进去,“京畿、河北、山东、江淮都有军队,为什么一定要调西北军?”
“殿下真的不知道?”宇文虚中问道。
郓王疑惑地望着宇文虚中,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大宋禁军到底有多少人,你不知道?”宇文虚中故作惊讶地问道,“大宋现在真正能拿来作战的军队只有西北军,只有这二十多万人,你不知道?”
郓王愣了片刻,他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
“自澶渊之盟后,河北、中原各地、江淮各地、江南的军队有一百多年没有打过仗了,更严重的是,各地帅司都吃缺额,吃缺额最高者甚至吃到七成以上,一万军队其实不足三千人,这就是大宋军队的现状。”
宇文虚中不得不说实话了。河北既然爆发了叛乱,那么山东、江淮,甚至关中都有可能爆发叛乱,叛乱一旦成燎原之势,国内就乱了,而国内一乱,北方强虏就会呼啸而下。这种教训历史上比比皆是,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后人就算是一群白痴,也应该知道以史为鉴,所以,西征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就算现在西征大军包围了兴庆府,也要毫不犹豫地撤回来,先把国内的叛乱平定了。
宇文虚中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番,这些都是郓王在京城里从未听说过的话,他不敢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因为河东帅司张孝纯也说了同样的话,大元帅府的长史李宗振也极力劝说郓王赶紧放弃西征,即刻撤兵,免得遭遇大败悔之莫及。
“叛乱一旦愈演愈烈,京畿就会告急,京畿一旦告急,漕运就会中断,漕运中断,西征军需无法送达陕西,前线大军怎么办?”李宗振这句话正好说中要害,郓王的脸色当即就变了。皇帝是支持他,但支持也要看形势,京畿都危险了,他还顾得上西北?
第五十九章 噩梦的开始
郓王长年待在皇宫,其后又陷进皇统之争,激烈的权利争斗让他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猜忌之心非常严重。他没有听从宇文虚中和张孝纯等人的劝谏,认为宇文虚中等人故意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人很可能和汴京的对手都是一路货色,都想阻碍自己继承大统。
大宋的军队除了西北军,其它的军队都不堪一击?叛贼宋江、方腊的声势够大了,但很快就平定了,河北这些饥民暴乱又能成什么气候?郓王思来想去,回书汴京,说西征进展顺利,而且这次机会非常好,完全有把握攻克兴庆府,把党项人统统赶到河西去,如此一来,数年之内,大宋就可以收复西陲,建立西起玉门关东至榆关的万里北疆。他请皇帝不要把河北叛乱放在心上,一伙盗贼岂能憾动大宋的江山?
接着他书告折彦直,请他犒赏前线将士,鼓励将士们奋勇作战,杀敌报国。他给汉王李虎也写了一封信,请他放弃一切顾虑,全力进攻,不管此战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你永远都是大宋的汉王,你的子孙后代永远都享受王者的荣耀。这个承诺从他嘴里说出来,意义非同一般,将来他登基称帝了,他要实现这个承诺。
十月下,红柳海。
李虎接到了郓王的书信。从时间上推算,郓王应该还没有接到自己的书信,这说明郓王已经接到了河北叛乱的消息,而汴京也有意停止西征,只不过皇帝考虑到皇统的事,至今还在犹豫。
河北的叛乱到底严重不严重?它是不是足以影响这次西征?李虎不知道,李纲也无从揣测,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是不是继续攻击?如果攻击正酣之时,汴京突然下令撤退,那将引起将士们的极度不满,严重打击士气,更有可能给西夏人以可乘之计,在大军撤退途中围追堵截,给军队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
“使相,如果叛贼的声势越来越大,就象当年的宋江方腊一样,攻城拔寨势不可当,那京畿就非常危险。”李纲叹道,“皇帝不可能为了郓王一人而置京畿安危于不顾,所以……”
李虎明白李纲的意思,但西征军假如攻克了兴庆府,占据了贺兰山,虎烈府就在代北立足了,扎下根了,这个诱惑太大了,大到足以让李虎冒险赌一把。
第二天,宇文虚中的信到了。宇文虚中在这封信里力劝李虎,屯兵前套,抓紧时间在前套建立牢固防御,以阻击西夏人的反攻。他明确告诉李虎,西征的机会已经错过,河北、山东等地的叛乱规模会越来越大,大宋未来几年要竭尽全力平叛,要想方设法修改国策以安抚百姓,如果汴京不思悔改,变本加厉盘剥百姓,那么各地的叛乱会愈演愈烈,北虏南下的时间指日可待。
大宋积弊深重,改革屡屡受挫,危机日益严重,到了今天,这个危机终于爆发了,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从宋江起义开始,这个危机其实已经开始爆发了。
李虎有些害怕了。
他自小就听老爹讲故事,农民起义往往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开始。秦末有陈胜吴广,西汉末年有绿林赤眉,东汉末年有黄巾,东晋有孙恩,拓跋北魏有葛荣,到了隋末,更是烟尘并起,唐末则有黄巢,如今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多年,也到了王朝更替的时候,虽然老爹的故事里只提到了宋江方腊,但谁敢保证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其它的农民起义?如果《岳飞传》的故事是真的,靖康之耻也是真的,以大宋的实力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但如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如果这些农民起义严重打击了大宋,大宋突然间不堪一击,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毕竟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可怕的浩劫,无论对百姓还是国家,都是一场浩劫,这场浩劫之后突遭北虏攻击,自然无力抵抗,兵败如山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我绝不能让靖康之耻发生,我绝不能让女真人屠杀我的兄弟姐妹,我要阻止这场浩劫。
“你怎么看?”李虎看到李纲把书信放到案几上,急忙问道,“你同意宇文司马对时局的分析和判断?”
李纲犹豫良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虽然我离开汴京好几年了,但宋江方腊为什么起义,北伐大军为什么连战连败,我还是知道一些原因的,由这些原因来推测,不难看出大宋国策的失败……”李纲摇摇手,纠正道,“不能说是大宋国策的失败,而是蔡京和其新党人士所推行的新政的失败,这些新政不但没能振兴大宋,反而把大宋推进了败亡的深渊。王文公如若泉下得知,必定为之恸哭号泣。这不是他的初衷,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蔡京的新政也不是他新政的精髓所在,但将来,史官只以新政来论成败得失,而不会说这是文公的新政还是蔡京的新政。”(王安石死后谥号“文”,故称王文公。)
李虎听明白了,李纲对这次河北饥民暴乱的情况很不乐观,虽然他不像宇文虚中说得那样危言耸听,但对其愈演愈烈之势还是予以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