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纨绔公子-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池塘里绿波荡漾,和煦地秋风暖暖融融。 长孙凛斜俯在栏杆之下香阶的旁边,遥望着红日西斜天色傍晚,一旁时不时传来妻子和女儿地笑声。
“晴儿,乖宝贝,给娘亲笑一个……”怜卿抱着女儿在坐在一旁不断地逗着她,而善婷则是忙不迭地给小家伙擦拭嘴边时不时流出来的口水。
长孙凛看了女儿一眼,小家伙眼尖。 见到爹爹在望着自己,她更是眉开眼笑地赠给她爹一个灿烂的笑容,微微初露白牙的小红唇显得十分可爱。 看着女儿已是有力地蹬着两条腿,想到小家伙也该学走路了,他的目光不禁转移到已经很久没去碰的木工房。
猛然间,除了想到给自己的女儿做一个木头学步车以外。 长孙凛忽然想到后世一个非常流行地项目。 他跟妻子说了一声后,便兴致勃勃地走到了木工房,脱下外衣,捋起两边的袖子,开始了他的爱好之一…DIY。
————————————————————————————————————————————————————
长孙炎提着一个鸟笼百无聊赖地走在长孙家的后花园里,他虽然只是长孙家的管家,但是也算是长孙无忌的一个远房亲戚,因此地位自然与一般的下人不一样。 加上他二十多年来为长孙家尽心尽职,勤勤恳恳,早已被长孙无忌和窦凤视为一家人。
来到后花园。 他见着两位少奶奶和孙小姐。 便赶紧上前去行了个礼。 正欲离开,却听到附近的木工房似乎传来了刨木板地声音。 他便好奇地问道:“是三少爷又在木工房里做活了吗?”
怜卿点头笑着说道:“他说要给晴儿做个学步车……”
长孙炎想着那青楼他是去不了,自己现在也没什么事情,还不如去看看三少爷在做什么,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便快步往木工房里走去。
长孙炎才迈入木工房内,先是不绝于耳的刨木声,然后一股木料的馨香扑鼻而来,他便踩着零碎的木刨花走到了长孙凛身边,见其满头大汗地正在努力的用刨子磨平一张厚厚地木板,心中不由觉得这个少爷奇怪,怎么爱玩这种费力的活儿。
“三少爷……”可能是木刨的声音太大,而长孙凛又认真地在做这个活,所以没有意识到有外人进入,长孙炎便提着嗓门叫了一声。
长孙凛正在竭尽浑身力气来对付眼前这块厚木板,他衣服内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背脊,而额头上大滴的汗珠也滴到了木板上。 听见有人叫自己,他便抬起头来,见来人是长孙炎,便笑着问道:“炎叔,你今日怎么这么有空,往常这个时候不是早就到平康里了吗?”
长孙炎平日里没有什么爱好,就是爱到平康里的青楼找几个姐们**一夜,不过他已有大半年没去那儿了。 长孙炎闻言便是唉声叹气,一副欲求不满地说道:“少爷,你是有所不知,自从三少奶奶出了事后,这怡情院等青楼都被宫里的侍卫给翻了个遍,要查处反贼的干系余党。 即便后来已经撤出封锁,但咱们长孙家与这事有着莫大的联系,我身为长孙府的管家,也不便在那儿抛头露面。 ”
长孙凛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地牵连,想到长孙炎以往都是无ji不欢,便开玩笑地说道:“那炎叔这些日子不就憋坏了?”
长孙炎被晚辈这样揶揄,不禁老脸微红,他呐呐地说道:“这京城若是能新开一家青楼就可好,想必我去那新地就没甚关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长孙凛正打算拿起刨子继续干活,听到长孙炎这番话,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 他既然想到在浮图兴建一个唐代的拉斯维加斯,为何就不能在京城投资一些诸如台球城、水疗会这样地娱乐场所。 一来可以敛聚巨大的财富;二来可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三嘛,如此新鲜而有趣的新事物,怎能不吸引花天酒地的东宫太子移架亲临?只要是在声色场所,地位在强势的人都有可能栽倒在里面,后世应该有许多贪官都深有体会……
想到这里,长孙凛体内一直埋藏的商人因子就已是活跃起来,跃跃欲试。 想到就去做,这是他向来的风格。 刚好长孙炎就负责长孙家的一切外事,长孙凛立马跟他说了自己的计划。
“少……少爷……你说要经商,而且还是类似于青楼这种生意?”长孙炎听了之后大惊失色,毕竟在唐代还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历代皇帝都颁布了各种歧视商人的政策,不许他们拥富得势,危害到皇家的政权。
事实上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大部分欧洲的君主制就是瓦解在资本主义商人的手中,从而走向了他们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 然而商业其实是最能增长国家赋税,只不过这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加上儒教思想和政权的打压,商业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长孙凛可不管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或者名声,不过一个豪门贵族子弟经营青楼的确不太好,考虑到父亲有些古板的思想,他便小声地跟长孙炎说道:“这事情也不一定要以长孙家出面来经营,你在外面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主持打理,这一切成本都由我来出,只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
事实上这些事情都是很容易办到的,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太多的商业证件要办,只是长孙炎实在是想不通,大凡权贵家庭都不会想到要去涉及经商这些东西。 不过既然是自己主子交代下来的,他也只能点点头接受这个任务。
“对了,你明天找两个手艺精湛的工匠到家里来一趟,刚好我让要找人帮我做些东西。 ”长孙凛一边盘算着这一个庞大的计划,一边思索着该怎么样才能对付太子党。
大唐万象 193。西域安置
193。西域安置
西突厥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李世民就派出了官员和士兵去接替已经在西域呆了半年的长孙营的将士们。 由于一来一回路上时间有所消耗,因此待薛仁贵率领胜利之师凯旋归来后,长孙凛已是回到长安一月有余了。
尽管李世民之前已是对长孙凛嘉赏了一通,但对于这场史上绝无的大胜,作为一国之君的他还是要对下面的有功将领大赏一番。 因此当即颁布圣旨,宣长孙凛率其部下薛仁贵、王大牛、马富马贵兄弟等将领,到太极殿接受圣上觐见接受嘉赏。
今日觐见凯旋之师的仪式自然比平日的“御门决事”的礼仪要隆重。 五更前,黎明的曙光刚刚揭去夜幕的轻纱,承天楼上传来了第一通鼓声。 六只大象由御林军押着身穿彩衣的象奴牵到了顺天门前,分成三对站立在门楼两侧,同左右金吾卫一起肃立不动。
五更过后,二通鼓响。 朝臣们陆续进入顺天门,都到两侧的朝堂内候着,文官居东,武官居西,成为定制。 虽然长孙凛之前还被封了个谏议大夫,但他主要的功勋都是以武官的名义而打下的,所以他和薛仁贵等人也都是站在武官这一边。
三通鼓罢,嘉德门的左右偏门即掖门拉开,一簇卫军走进门内,夹着御道分两行排列整齐。 担任仪仗的太监们从宫中出来,在丹墀下边排班站定。 班尾是三对仗马,金镫、金鞍、赤金嚼头、黄丝辔头。
丹陛左右。 排列两行护驾待朝的御林军,他们戴红缨头盔,佩弓矢刀剑。 身披光甲,铜镜被打磨得非常光亮,在晨曦地光照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文武百官走出朝堂,从左右掖门跨进太极门。 按照文东武西,以及衙门的官阶品级。 排成两班,恭立在丹墀上。 四名御史分班在北面朝南站立着,负责纠仪。
五更…,站在丹墀一侧的太监挥起净鞭在空中盘旋几下,用力一抽——啪!——清脆的鞭声响彻云霄。 啪——啪——啪——连着挥响三次。 内官传呼:“陛下驾到!”
大群太监簇拥着御辇出来,导驾官从太极门导驾而出,步步后退。 将御辇导向太极殿内的御座跟前。 文武百官躬身低头,不敢仰视。 李世民身着一身紫纱袍,平稳地走出御辇,升上御座。 御座背后的宫女执着伞扇,两旁站立着数名太监。
两尊一人高地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轻烟,异香飘满殿堂。 鸿胪寺官洪亮地唱道:“入班行礼!”群臣面向御座,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有节奏地行了一拜三叩头地朝礼。 长孙凛也是装模作样的跟着官员拜了拜。 思想没有集中,四处张望,却见王大牛也跟他一样一脸不耐烦,两人心领神会地相视而笑。
另一个鸿胪寺官跪在御座前面,奏报在太极门外谢恩和叩辞的官员的姓名和人数。 一名太监将一张红纸名单展开,放在龙案上。 李世民边看便问了两句。 下意识地朝门外望了望直如石头一般跪伏的人影,收回了目光。 鸿胪寺官起身倒退几步,转身朝门外高呼:“谢恩叩辞官员行礼!”太极门外的官员依照立在左侧的鸿胪寺官地唱赞,远远地向皇上行了五拜三叩礼。
三省六部等衙门照例行公事后,朝霞从东方**出来,铺得满天火红斑斓。 太极殿浸染在一片熹微中,窗棂上摸着鲜黄和嫣红的彩晖,殿堂内飘飘袅袅的香烟幻城了亮蓝色。
李世民闪动龙目,一手捻着卷翘的唇髭,问道:“长孙凛、薛仁贵、王大牛、马富、马贵。 何在?”
长孙凛走在前头。 薛仁贵等人则是依次跟在他的身后,按照正步走到了御座之下。 这几人纷纷跪了下来答应道。
李世民扫视了一边这些年轻将领们,他也是带兵打仗过来的,自然能看出这些走路龙行虎步,眼神目光炯炯的汉子都是不可多得的武将人才。 便满意地朗声笑了几声,连连点头地说道:“果然是一夫敌万地强将,我大唐自建国以来名将辈出,如今又有你们这些盛世大将,真可乃我大唐之万幸!”
长孙凛和他的部下赶紧连忙叩谢,口中也是连称什么一切都是皇帝的功劳,微臣只是尽绵薄之力之类的话语。
李世民却是当堂颁诏加授薛仁贵为昭武校尉,王大牛为昭武副尉,而马富兄弟也被成为了怀化司阶,各自的军衔都升了一两品不等。 而每人再赐绢五百匹,连同之前已经被赏赐过的长孙凛也是见者有份。
而长孙凛却是上前跪辞说道:“陛下,微臣适回京之际,已得陛下赏赐,本来就心有不安。 此次西征突厥,并非是臣一个人或者一小群将士地功劳,这一切都属于整个西征突厥的士兵们。 长孙营前往突厥时的士兵有五千余人,而班师回朝的原班人马只剩下了三千余人,也就是说有两千多名士兵已是深深埋骨于异乡之土。 所以陛下的赏赐,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有无限的荣耀,微臣却是看到士兵们一个个的鲜活的生命和赤子之心。 微臣恳求陛下将赏赐微臣之物用以重赏活着的士兵与体恤烈士的家属。 如此一来,即可让士兵们能安心从军,也可让天下闻名陛下地盛誉。 ”
“微臣也恳求陛下转赐!”
薛仁贵闻言也是跟着附和道,而王大牛等人见状也都纷纷同意。
长孙凛不禁干瞪眼,要知道他自己出身于富贵家庭,几百匹绢对于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然后薛仁贵他们可是实打实从草根一直打拼出来地,怎能也这么高风亮节呢?
李世民却是哈哈大笑,然后转过头来对身边的李公公说道:“传朕旨意,凡此次西征之军士皆可领一份赏,尤其是要厚赏烈士之家属。 ”然后对着长孙凛这几人说道:“这下诸位爱卿可就放心领赏了吧?朕所赠之物绝不会收回,你们还是接受嘉赏……”
这回可没有人再反对了,大家都行叩谢之礼,万岁之语响彻太极殿内。 ————————————————————————————————————————————————————
觐见礼毕后,李世民接下来就是命令朝臣各舒己见,如何处置突厥和高昌这片广阔地领土和子民们。 殿堂上顿时活跃起来。
许多官员都纷纷启奏,中书侍郎颜师古手捧象板,端肃仪容出班奏道:“陛下,自古以来突厥和高昌因为距我大唐万里,就难以臣服,陛下既然使他们降服称臣,就把他们安置在河套以北,让酋长们分别统领各自的部落,则永无后患。 ”
而太子右庶子,门下省侍郎孔颖达则见解不同:“陛下,北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祸患,即便是当日称臣伏拜却是时常出尔反尔。 幸而今天败亡,臣认为应该拆散他们的部落,分别遣送到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由放牧转化从事农业,使得塞北永远空旷无人。 ”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张,李世民端坐在御塌上,侧耳倾听,不插言,不表态。 他想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比较、判断,做出正确而实在可行的决策。 礼部侍郎李百药的意见与颜师古接近,但请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以便统一监督管理。
而夏州都督窦静从班部丛中走了出来,举着牙笏,声音响亮地启奏道:“戎狄留恋故土,习性不容易改变,将他们迁移故土,只会造成伤害,不会有半点裨益。 一旦发生变故,势必对我国构成威胁。 臣以为不如借着他们残破败亡之际,分割他们的徒弟,拆散他们的部落,使其势力分化削弱,易于钳制,永为藩臣,长保边塞安宁。 ”
“最好是仿效汉光武帝安顿匈奴于塞下,保存其部落,顺应其风俗,用来开垦人烟稀少的土地,作为我大唐的屏障,才算善策。 ”中书令温彦博则提出了借鉴汉朝的做法。
李世民微眯着细长的眼睛,时不时地掠一掠那翘成八字形的唇髭,聚精会神地听着,边听边思索,内心开始思考着光武帝的安边之策,又在思考着长孙凛曾经提过的那套方案,他便抬眼远眺了站在后面发呆的长孙凛,然后开口问道:“长孙爱卿,你是离突厥人最近,最有发言权的,对此可有何想法?”
大唐万象 194。青楼开张
194。青楼开张
长孙凛倒也在听这些大臣们的发言,但是听到有些大臣过于儒家的思想让他心里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要知道在后世哪里还分什么大唐和突厥,在现代你若是自称是突厥人那就整个一个恐怖分子被公安抓起来。 既然士兵们那么辛苦打下来,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控制军权,和平演变。
听到皇帝召唤后,他赶紧应声出班,说道:“陛下,臣认为还是留他们在自己本地生活比较好。 而且是将唐人和胡人都一视同仁,该收赋税的还是要收,而朝廷该做的军事和治安也得涉及到西域,总之就是将突厥融入大唐当中……”
魏征闻言便亮着他那秃额头下显得凹陷的眼睛,音调铿锵地奏道:“戎狄衰弱时会屈服,强大后便叛乱,这是其常性。 现在投降的人口达数十万人,数年后子孙繁衍,成倍增加,必然为心腹之疾。 ”
长孙凛则反驳道:“君主与万民的关系,就好像天覆地载,毫无遗漏。 孔子说‘有教无类’。 对于教育对象不应该区分亲疏贵贱。 把胡人从愚昧中拉出来,传授他们生产技能,教导礼仪,数年后,都将成为大唐子民。 他们畏威怀德,哪里会有后患?”他说完后便把自己所谓关于辽阔西域的想法给一一详尽叙述一遍,
“……只要掌握了军队和制造武器的资源,只要胡人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微臣认为不需要多少年。 夷人必然只知有大唐不知有突厥……”
长孙凛的一番言论得到了李世民地赞赏,众人也都不再言语了。 李世民便采用了长孙凛这个架空武装,一国两治的做法,跟以往朝代大不一样。 这种做法比起一味的残酷镇压,掳掠男女做奴婢,甚至无情追杀等传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