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极其完美的战争显得美中不足,甚至极大的打击阿拉斯加军队的名声。
10月9日,随着开塞利十万大军全部投降,阿达纳平原之战正式结事,此战协约国投入了四十八万大军,从西南海岸和伊斯肯德伦湾算起,土军投入了近七十万大军,最后的结果却是协约国大获全胜,七十万土军被歼灭二十余万,被俘超过三十万,最终只有当初从西南海岸追击而来的十八万土军得以全身而退。当然他们得庆幸,当初叶枫没有集中力量专心对付他们的兴趣。
前后损失近五十万大军,让土耳其的元气大伤特伤,现在整个土耳其仅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叙利亚、贝鲁特一带的十来万军队,高加索沿线还有十余万,最后就只有欧亚大陆相连的那中枢地带的七十万军队。
七十万军队对于一般国家来讲已经不少了,阿拉斯加用在欧洲的军队也不到这个数目,但以土耳其现在四处受敌的情形来说,七十万却是自保都成问题了,现在不说欧洲巴尔干那边面临四十余万协约国大军,在小亚细亚半岛,现在阿达纳平原的大军一灭,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已经是一片空虚,而协约国在这里却有近五十万大军,在中东还有近十几二十万英军和当地民族反叛势力。可说是四面楚歌。
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相对应的是,奥斯曼土耳其的经济真正开始崩溃了,因为连年战争,其工农业都遭到了很大摧残,特别是农业,现在土耳其农业人口不过战前的四成,国内生产力低下,又如何有实力再与协约国对抗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盟友现在已经无法给予他帮助,就算帮助,因为保加利亚陷落,土耳其现在也基本上与德奥失去了最直接的联系通道。
土耳其国内一直还在为是否接受阿拉斯加的“帮助”而争论,叶枫却没有再继续等待他们的答复,趁你病,要你命。
10月11日,只稍事休整,留下了法国军队驻守阿达纳平原,余下的还有近四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叶枫仍亲自率领原本的西路十八万大军从阿达纳启程,一路沿着南部地中海海岸向西推进,因为这里早已经被阿拉斯加接收,这一路毫无阻碍,一直到西南海岸才能碰到土耳其军队。
而梅森则率领第四集团军与十万英军出开塞利,沿铁路线推进。13日轻松攻克安卡拉(此时尚是一座普通小城,成为首都是土耳其**之后)。14日破埃斯基谢希尔,15日才在马尔马拉海沿岸的布尔萨一带被这里的土耳其军队拼力阻住。
而此时,叶枫所率领的西路军也已经攻克西南海岸,直接北上逼近了土耳其第二大城市伊兹密尔。西南海岸到伊兹密尔一线的十余万土军可称望风而逃,再也没有了以前奥斯曼铁骑的风采。
“不会吧,土耳其人这么能撑,打到现在,居然还在犹豫,他们到底在犹豫什么。”叶枫颇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弗莱彻听了笑道:“估计是在犹豫我们的条件是不是真的,他们担心我们是想把他们变成下一个塞浦路斯呢。”
“塞浦路斯?”叶枫愣了一下:“不能这么比吧,塞浦路斯本就不是独立的国家,只是变化了主人而已,难道土耳其人就不怕继续打下去,我们会把他们变成下一个加拿大!”
弗莱彻和黄丛维听了叶枫的话都愣了半晌,难道长官有这个打算。话说如果再打下去,土耳其还真有可能变成加拿大亡国了,那个时候,他们可就没有资格谈条件了。
看到两人神色,叶枫却笑着摇了摇头:“放心,我可没有打算这么做,他们跟加拿大区别大了,不单远离我们本土,而且人口比当初的加拿大多得多,还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又是老牌强国,死而不僵,我可不想到时天天来这里当救火队长。”
弗莱彻和黄丛维听了叶枫的形容,都是噗哧一笑。很贴切,若真的将这里变成下一个加拿大,那可就不是一两年可以平息反抗势力的,弄不好到处起火,再说阿拉斯加占了这么一块远离本土,又人口众多的战略要地,英法美还不得趁机天天捣乱,到时不管是叶枫还是弗莱彻等人怕是不用多久就要到这里来救一次火,得不偿失呢,还不如拿点实际的经济利益好得多。嗯不过论经济利益,好像按叶枫的做法,最后的收获怕是反而要减少呢。
“报告,巴黎协约国最高统帅部来电,美意联军已经于昨日在意大利战线全线突破伊松佐河,正向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境内推进,最高统帅部请求我巴尔干军队越过保加利亚边境,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波黑地区发起攻击,牵制奥匈帝国的兵力。”
接过郑经鹏手上的电报,叶枫与弗莱彻等人相似而笑:“和平曙光已现!”
**********************
祝大家新财源广进,工作顺利,升官发财!万事如意!
第四卷 烽火之世界烟云 第432章 他们都有未来
第432章 他们都有未来
就在叶枫在东地中海方向横扫保土大军时。奥匈帝国在亚得里亚海海战大败,巴尔干局势糜烂后,如同受伤的猛兽一般,寄希望于陆地突破,发起了一次名为“阿尔卑斯攻势”的垂死挣扎。
奥匈这次的进攻方向不是在东线巴尔干,那里已经糜烂到无可收拾的地步,少量的军队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数十万上百万的大军奥匈暂时也无法抽调。
而是在西面伊松佐河地区,虽然美意联军已经超过八十万人,但是相对来说,集结于这一线的却全是奥匈帝国的精锐,加上德国增援的近十个师主力,这里有超过百万大军,且并不怎么分散,相比巴尔干战线看似同盟国军队的数量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却过度分散,塞尔亚湾二十万,阿尼巴尼亚地区也有近二十万德奥联军都处于被分割围困的危险。需要防守的地方过多。
伊松佐河这里反而适合作一次努力,若能在这里发起大会战,解决意美联军,那么形式说不定还有挽回的可能。到时他们在这里可以抽调大批主力大军出来去巴尔干。
9月26日。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强行下令奥军统帅部调集奥第1、第2、第6、第8共四个军团会合十个师的德军,向正在围攻布尔扎诺的美国军队发动反攻。这些奥军大部分是一直奋战在此的主力军,不过并非全是奥地利人,匈牙利,德国,捷克,甚至波兰,克罗地亚人都有不少,目前奥匈帝国分离势力抬头,士兵们的士气却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保证这场战争的胜利,奥军总司令,陆军元帅,弗里德里希大公亲自赶到这里督战。但是一支语言混杂、多国和多种族组成的军队,再加上很多受到国内民族分离动乱及巴尔干战线惨败士气低下的影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号称精锐的奥军在进攻开始居然就出现了大量逃兵,数天之内就超过数万人,让弗里德里希都始料不及,莫说反攻,最后反而在意美联军的猛攻下仅仅支撑了两天就被摧毁,随后,意美军队追击溃散的奥军,并顺势占领了乌迪内和的里雅斯特这两个亚得里亚海北岸重镇。而伊松佐河的中坚城市布尔扎诺也受此影响,在这里固守的奥军向意美联军投降,导致想来增援的德奥联军也不得不向后撤退,一直撤退到阿尔卑斯山一线。
“阿尔卑斯攻势”的失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伊松佐河战线全面崩溃。奥匈军队只能紧急撤退回斯洛文尼亚及阿尔卑斯山脉一带固守。
在收到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请求电报后,叶枫倒也没有藏私,旋即命令宋智周组织大军在巴尔干战线展开了对德奥军队的进攻。首先被开刀的就是被塞希联军困在了塞尔亚河一带的二十万德奥联军。
尽管这一路大军有奥地利陆军元帅,第七军团司令克韦沙查男爵坐镇,但被困在这里,四面受敌的德奥联军却早已经开始出现了士兵逃亡,被困的短短一个月已经有超过七万非奥地利和匈牙利籍的士兵逃回家乡,甚至还有直接伪装逃往塞尔亚镇的,这里现在至少有超过三十万巴尔干各族的难民,他们逃到这里,只要不犯事,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
为了配合西面的英法联军,同时迫使奥匈帝国谈判,10月12日宋智周命令塞希联军同时发动了总攻势。仅仅一日,面对二十余万塞希联军的猛攻,在损失六万多士兵之后,10月14日,克韦沙查男爵率领余下的近六万残兵败将向塞希联军投降。
与此同时,美国将军潘兴指挥伊松佐河战线的美意联军突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地区,一路连克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里耶卡、巴尼亚卢卡等城市。随后兵分两路,一路进入波黑境内,10月16日进抵波黑首府萨拉热窝与在亚得里亚海登陆的大军会师。
而另一路大军则沿斯普利特等地一路南下,会合杜布罗夫尼克的美意联军,数十万人呈雷霆之势压向了阿尔巴尼亚和黑山一带的二十万德奥联军。至此一战,美军也是声威大振,总算在战役后期向全世界证明了美国军队的战斗力。
而阿拉斯加方面的进攻,依然采用空中掩护加上机械化兵团推进的战术。10月12日,从保加利亚边境进入塞尔维亚境内的第二集团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尼什(塞尔维亚东南边境城市)。
同时,从丘斯腾迪尔越过边境的第十集团军在攻克普里什蒂纳后,也没有南下去攻打被分割压缩在亚得里亚海沿岸阿尔巴尼亚地区发罗拉及科尔察的奥匈军队,而是沿大摩拉瓦河铁路线北上,会合第二集团军后又继续北上,二十万大军直逼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眼见协约国联军势如破竹,奥匈帝国已经濒临崩溃边缘,奥匈国内分离势力终于插上了最后一刀。浑身流血的奥匈再也无法止血,反而越流越快。
而在这个时候,土耳其也与10月18日与阿拉斯加代表的协约国在伊兹密尔签定了停战协议,正式退出了这场持续了四年的战斗,当然,暗地里土耳其与阿拉斯加所签订的秘密协议就不为人所知了。
土耳其的投降同样比历史上仅仅提早了不过十二天,这个情况倒是让叶枫也很是纳闷,难道强大的阿拉斯加介入,居然仅仅只能推动历史改变不过十几天,那么奥匈呢,只怕也差不多,弄不好还是会按照历史上一样,因为历史上奥匈是在11月3日正式签订停战协议的。距离现在的时间也不久了。
叶枫这次的预感说不上多么准确,首先,奥匈确实如同历史上一样内部开始分裂,但另一方面,这次的时间没有按历史一样,而是在土耳其人投降的当天,传来了捷克方面宣布于17日宣布独立的消失,虽然这件事比历史上也只提前了十一天,但终究是再次提前了。
10月17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随后,10月19日奥匈的主要邦联国匈牙利也宣布独立,并退出这场战争,奥匈帝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10月20日,占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四万奥匈军队面对二十万协约国大军的威胁,非常干脆的选择了投降,协约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夺回了被奥匈侵占了两年之久的塞尔维亚首都,随即早已经结束了塞尔亚湾战争的塞尔维亚数万残军得到协约国认可,提师北上,他们将一路收复塞尔维境内其他尚未收回的土地,然后将与协约国大军会师首都贝尔格莱德。
10月21日,被分隔在亚得里亚海沿岸阿尔巴尼亚地区发罗拉和科尔察一带的十几二十余万奥军向南下的意美联军投降。22日,萨拉热窝向围城的美军投降,至此。几乎整个巴尔干一带都落入了协约国手中,这个引发这场世界浩劫的火药桶在被炸成一片废墟后终于逐渐归于平静。
10月23日,回天乏术的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宣布放弃抵抗,而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奥匈帝国名存实亡,不光是捷克,就是匈牙利和奥地利两个主要邦联国都已经先后独立,卡尔一世更是在宣布停战后的当天就被驱逐。德国最后一个盟友不复存在,同盟国体系就此崩溃!
而同样是在这一天,同盟四国中的老大德国也终于开始了崩溃,10月25 日,德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一场即将席卷德国的起义燃起了火苗。
10月27日,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敌去了德国最高统帅之职,德军政两界已经一片混乱。涂毒世界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真正开始接近尾声,让全世界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当欧洲激烈正酣。并且逐渐进入尾声时,在参加欧战并决定了胜负的两个北美大国——阿拉斯加和美国的国土上,当他们得到欧洲前线不断传来的捷报时,两国内原本一切反战的声音都平息下来了,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广播都是一片颂扬之声,也不无对战争胜利后的未来期望,有人期望永久和平的到来,有人期望做为决定胜负的战胜国,在如此重要的地支配下,他们应该能够有多少收获,对于国家未来有多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只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对于各国政府官员来说,特别是外交官员来说,此时将是他们逐渐忙碌的开始。
豪斯就是这种人之一,事实上,一直企盼能够在未来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和作用的美国早在1918年美国参战数月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任命其助理也就是豪斯专门组建了一个小组,负责研究战后问题。
在一开始,因为美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实在不太彩,作为比阿拉斯加早了近半年加入欧战的大国,其表现却无法与其地位相称,对比半年后才加入这场战争的阿拉斯加相差甚远。豪斯的这个小组提出的诸多建议自然也得不到多少人重视,在那一时期,只有阿拉斯加才是最应该重视的,不光是欧洲,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放缓了这个问题的研究,只能数次会晤英法阿三国外交官员,期望达成一致,当然是希望能够按照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作为战后问题的处理。
当战争后期。进入九月,美国军队在阿拉斯加方面的协作帮助下,终于展现了强大军威,亚得里亚海大战成功登陆达马尔提亚,杀入奥匈巴尔干后院,紧接着又在巴尔干战线的牵制下,成功的突破了相持数年这久的伊松佐河战线,美国近百万大军终于全面攻破阿尔卑斯山,斯洛文尼亚防线,并与亚得里亚海战后登陆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意美联军会师。
这一连串的大胜给美国人带来了强大信心的同时,也终于让英美阿三国认识到了美军在欧洲战场并非全无作用,虽然这两次大胜都脱不了英法特别是阿拉斯加海空军的帮助,也要多亏叶枫主持东地中海大会战,一举逼降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打开了同盟国阵营崩溃的缺口,牵制了德奥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军队。
即使如此,百万美军进入巴尔干,与阿拉斯加主导的巴尔干战线协约国大军联手合作,纵横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半岛,进一步促使了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奥匈帝国从内部崩溃,斩断了德国最后一只臂膀,奥匈可算英法阿美意五大协约国主要成员最成功的一次联手合作,而阿美两国作为主力更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自那以后豪斯很忙,从奥匈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之后,威尔逊想让美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的心思又活了起来,数日来不光是威尔逊连连召见英法阿意等国驻美大使,豪斯作为研究战后问题的负责人更是在威尔逊的命令下开始了正式的行动,走访四国,宣扬他们的十四点原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