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时代-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完全由供给多少决定,而不是大笔一挥,耕地就变成了其他用地;三是土地转让中,不改变用途的转让,政府的税率相对较低(鼓励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因为没土地的人可从政府获得相应保障),而由耕地变成非耕地的转让,政府的税率更高。
当然,陈华不可能简单地照搬这一制度,因为TW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城市工商业已经较为发达,农村的土地压力较轻,最重要的是,土地兼并现象并不是特别的严重。但现在陈华所在的这个时代,无地农民太多,土地基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段自然有所不同。
第一步,陈华必须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让无地农民拥有土地。
但是,除了极少数天怒人怨的恶霸地主,陈华并不能简单采用“无偿剥夺”的方式来实现这个主张。
PS:今天是周末也是月末,有很多事情让千殇高兴,收藏、推荐、点击都达到了一个高度,而且,似乎本书的“粉丝”也达到了50个以上,数据在慢慢增长,成绩在逐步变好。呵呵……千殇是不是很阿Q哈?
第148章 变革从农村开始2(收藏推荐)
不能无偿,自然只能从有偿的角度去想办法。只是,要让陈华直接拿出那么多钱来“有偿”,陈华也坚决不干。开玩笑,尽管不是每个地主拥有的土地都充满着欺诈、血腥,但现在革命了,总得有人与陈华一同付出代价。
陈华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核定地价。先从成都、绵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争取两年内全省完成这一工作。各地根据1912年秋收后实际地价按等级核定。
第二步,征税。税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财产税:人均土地10亩以下农户,免税;对人均拥有10亩地(折合成中等田)以上部分,进行强制土地征税,其税率是每年收成的20%;人均超过50亩以上部分,税率为每年收成的30%;人均超过100亩部分,税率为每年40%。二是转让税:无论买卖双方都必须交纳交易额5%的“交易税”。高额的税收,让大地主很难从土地经营中获得收益。
第三步,“溢价”分成。土地转让中,“溢价”部分按土地所有者40%,官府60%进行分配。土地所有者“溢价”收入,必须交纳“所得税”,其所得税按10%-40%收取。
第四步,法规。制定《四川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条例》,根据后世经验,结合四川实际,以保护农民权益,保护耕地为核心。
与此同时,陈华在农村及城市同时推出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办法》:第一,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居民(城乡完全一样),指无土地、无收入、无职业、人口多劳力少、多病之家庭居民,每人按月最低补助粮食10斤,盐1两,清油1两,其具体补充标准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现状灵活制定;第二,对于愿意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之农民,各县政府为之免费提供三个月的文化知识及就业技能培训,其培训内容、师资及物资支出等由四川都督府和政府统一安排,各县给予必要的协助;第三,各行署、各县政府务必要关心民生,发展生产,如发现饿死人、聚众群殴死人,各行署、各县、各乡镇行政主官均要承担责任。
涉及到财物支出,由省政府和各县政府共同分担。同时,陈华要求省政府在民政厅下设立商业粮食局,在各省辖市、行署、特区所在地,兴建大型中心粮库,并在各县设立粮库和粮店由都督府提供启动资金100万元,粮食产出季节进行收购,粮荒季节进行出售,以有效平抑粮价,保障民生。同时商业粮食局要承担困难群众粮油补助的发放工作。
其实,陈华在决定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时,已经想到了前世粮食部门的腐败,包括地方权力行政部门及其主官的腐败。
对此,陈华也采取了两条制约措施,一是在省政府正式设立“巡察使”制度,在全省范围内聘请50-100名巡察使专员,对地方治理、项目建设、民风民情等进行专业巡察。巡察使巡察下来的情况,由省政府巡察使馆定期编辑《舆情汇编》,巡察使本人要从人格的角度保证其所汇报内容的真实性;非人命关天的大事,巡察使不得干涉地方行政主官的政务……二是陈华要求猫头鹰组织,专门成立“社情部”,调查社会民情、官员情况等,直接向陈华负责。
陈华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自然受到了四川及全国各地的热议,叫好的声音很响亮,反对的声音也不小,甚至还有强力反弹。
对于反对的声音,陈华的意见是:一个道德的人不能自己大鱼大肉大富大贵而让邻居饿死;如果想发家致富完全可以将土地出卖投资于工商各业。
至于强力反弹,陈华自然不会客气。本来就找不到收拾你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的机会,现在机会送来了,陈华自然要抓住。1913年到1914年间,陈华出动野战军、警备部队和地方警察共数百次,对各地会道门、地主武装进行全方位扫荡,毫不留情的杀伐,造成近万人头落地,陈华也由此获得了与赵尔丰一样甚至比赵尔丰更加响亮的封号:“陈大屠户”!
“巡察使制度”和“舆情汇编”,有时候陈华等人也会在“舆情汇编”上发表看法,却让陈华等人获得好极好的名声,这有人将之比喻为古代的采风,有官员从中学到了新的治世理念,而被“舆情汇编”盯住的官员也大多有了改变,华夏人最重什么,最重的是名声,被都督府点名批评了,那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没有被“点名”的官员都非常小心,而被点了名的官员大多也痛改全非,只要改好了的,陈华也会在《舆情汇编》上给予肯定和表扬。
陈华公开表示,“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错误的原因,努力改之,用新的工作弥补之;二是死不悔改。前者,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后者,我们请他离开出公务员队伍。因为,民族复兴是千古大业,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人,肯定不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能够带领我们前进的人。”
与陈华前世有所不同的是,前世的“批评”都是不点名的,不通不痒的,所以混世魔王居多;但陈华主政,没有那么温柔,政府公务员执行的是公务,其权责利是公开的,其政务水平同样需要公开,这样,光天化日之下,前清官场那股腐败气息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这个期间,华夏实业集团旄下又拥现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这就是收音机。在电视出现之前,收音机一直是人们最为喜欢的一款电子产品,它可以收听新闻,可以用于学习,亦可以娱乐,茶余饭后,听一听收音机,无疑是最美的享受。
收音机的原理并不复杂,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首次通过无线电发射出声音,无线广播就此开始。陈华的“次元兵工厂”并没有收音机这样的“技术”,但是与之相关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却相当完备,“无线对讲机”在1930年代就已经被用于军事即时通讯。而这两种技术纯属一母同胞。
陈华在将次元兵工厂升级到1930年代(四级)时,利用华夏实业集团原有电力、电器方面的工程师,在“鹰眼”陈雷的指导下,成立了“无线电通讯研究所”,收音机只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PS:今日第二更到。还没收藏的朋友请一定收藏哈。千殇这本书,刚上传不久,书友“生在鸿钧前”就与千殇聊过,这个题材写的人太多,估计竞争相当强烈;现在想起来,起点拒绝给千殇签约与题材重复亦有关系。
第149章 风云骤起1
有陈华提供的技术资料,又有“鹰眼”陈雷逆天的知识,收音机的研制工作几乎只用了两个月,在1912年8月就从研究所实验室里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收音机。陈华接到收音机研制成功的报告,立即要求华夏实业集团在凯江投资兴建一家收音机生产公司,公司名称就叫“珠峰广播器材有限公司”,至于那款外型不怎么样的收音机,被陈华及时命名为“珠峰1912-1”型收音机,这里“-1”属于低档产品,“-2”属于高档产品,“-3”属于高档产品,譬如“-3B”可能属于高档产品内的某一个型号。
也就在这时,陈华要求对华夏实业集团包括兵工集团的产品的编号、型号进行统一编制,譬如“华夏-1”型步枪,就被改称为“华夏1910型”步枪,以“华夏1910型”为基础的变形武器,则分别命名为“华夏1910-A”或“华夏1910-B”型,对于一支成型步枪,没有低档高档之说,只有特点和用途不同之分。
陈华在成为四川都督之后,对于工业区的建设也采取了陈华前世的一些模式,譬如由华夏实业集团将标准化的厂房建好,同时进行商业招标,或卖或租均可,这样,那些不愿意建厂的人或资本金不足的人就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生产,而且,在四川的建设刚要颁发之后,陈华带领省政府及各行署官员到凯江、上坝等地参观这一模式,客观上也刺激了各地的工商企业发展。
也因为哪些,华夏旄下的“珠峰广播器材公司”第一款可用于商业销售的收音机在两个月后就生产出来,而且同时推出了低档、中档、高档三个层次的收音机,低档出厂价8元,中档出厂价38元,高档出厂价88元,陈华在思索了一番后,又要求珠峰广播器材公司生产出适合西方洋人使用的收音机,譬如在收音机的色彩、图形、外型等方面,尽可能引起西方人的喜爱。
遍地是黄金啊!陈华对此有非常深刻的感慨。一台低档收音机,成本只要4元左右,以后还会降低,一台中档收音机,成本10元,而一台高档收音机,成本也不过18元。而且,所谓“出厂价”是工厂卖给华夏(国际)贸易公司的价,陈华将自己手下产业全部产品的销售,都交给了华夏贸易公司。
这样会不会导致自我垄断,让赫莱等人不思进取?不会。对此,陈华是采用分开核算的方式,即在厂价到贸易公司出让价之间的差价,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才折算成贸易公司的收益,大部分利益被陈华以另外的方式“分流”了,至于赫莱本人的股份,他在贸易公司总股本中只有6%,陈华多给点奖金也就解决了。
陈华如此做的目的,一是保持生产企业的“神秘性”,包括成本的神秘性;二是避免商家为了进货而采用商业贿赂等手段恶性竞争。而赫莱有德国人的严谨,相对于特讲人情的华夏人来说,更稳当一些,况且,赫莱早已对陈华表示过效忠,一个连德国国籍都不要而要加入复兴党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陈华对华夏(国际)贸易公司就百分百放心了。这世界上,没有百分百放心的事,更没有百分百放心的人。对于成规模的公司,一是内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要合理,二是必要的监督。不能说冯仁的猫头鹰就没有人在华夏贸易,也不能说上海滩赵有光的“龙帮”仅仅是一伙收保护费的黑/帮。
陈华孤军奋战,对手下的忠诚看得是最最重要的。
“珠峰”收音机的面世,同样引起了轰动,华夏轻工业产品,虽然总量上不能与欧美国家相比,但在质量上、外观设计上却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在第一批10000台各档次收音机涌入上海时,陈华成立的“上海广播电台”差不多与“四川广播电台”同时开通。收音机及广播事业的前景,早就被证明过的朝阳产业,陈华自然不用担心。
“珠峰广播器材公司”第一期工程是按月产量3万台设计的,陈华要求他们在一年内建设年产30万台的规模,而且产品和市场的重点放在欧洲和美国。
就在1912年结束,1913年就要到来之际,陈华的压力终于到来。
云南都督锷被袁世凯在北京被“委以重任”,原贵州都都督唐继尧被蔡锷推荐为云南都督,而贵州都督则由原贵州军政部长刘显世接任。这是原来的历史,陈华穿越后,这个历史不但发生了,而且还提前了。唐继尧在贵州时组建“统一党”,刘显世是其首要成员,两人关系过从甚密。
历史上,唐继尧也好,刘显世也好,与袁世凯的矛盾都非常深,唐继尧作为同盟会员,与同盟会也是貌合神离。这两人,在本质上与袁世凯一样,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权势,并不在惜国家或民众的利益。
历史上,云南、贵州先于四川“反清”,看到四川反清力量弱小,蔡锷、唐继尧等均出兵过四川。但陈华的穿越,四川不但先于全国“反清”率先建立了军政府,而且四川的实力也远远地超过了历史同期。这个变化,让蔡锷离开云南之后的西南局势变得微妙起来,四川的强势不知不觉改变着唐继尧、刘显世等人的想法。
而由于陈华的异军突起,袁世凯的力量也比历史同期强大,其态度也“主动”得多,历史上,先后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都是针对北洋军阀和袁世凯的,但这一世,虽然有个似是而非的“南北战争”,但袁世凯却比历史同期所取得的胜利又要大一些;而与他对立的孙文,目前实际上只控制着广东、福建两地。这一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唐继尧、刘显世等人的想法。再加上同盟会比历史同期弱小,四川的强大以及袁世凯的拉拢,两个省顺其自然就成了袁世凯的地盘。
西元1912年11月,当时陈华正在重庆视察兵工集团建设,川南叙永、古蔺等地发生匪患,数百人持枪劫掠三省交界处的乡村,当陈华得报之后,立即电令驻防嘉州(乐山)、叙府(宜宾)等地的第三师朱山、李彬部派遣部队迅速剿灭。
PS:中午与朋友喝酒去了,此更略晚,望谅。明天第一更依然是零点过,请朋友们继续支持。
第150章 风云骤起2
在华军一个正规连的全力围剿追击下,土匪根本就不是对手,借着山高林密向云贵方向退去,并在三省交界处与华军转起了圈圈。
要说跑路,这世界上谁又跑得过华军?可以说,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华军士兵,必须身负20公斤急行军40公里,而且每周都要这样练一次。但是,土匪仗着地形熟悉,奉命进剿的华军一时半刻也把土匪没办法。
这天,华军进山追剿土匪时路过一个山寨,看见当地头人正在吊打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青年全身已经被皮鞭抽得伤痕累累了,部队连长询问当地的彝族老乡,一个懂汉话的老乡看到华军全幅武装,知道是官军到了,便如实告诉华军连长,那小伙子是头人的娃子(奴隶),那娃子之所以挨打,是因为娃子与头人的女儿在外幽会偷情,被别人告发。
这个连长叫李古,是当年磨盘岭基地训练出来的士兵,相当于陈华的亲传弟子,虽然他没听过几次陈华讲的课,但陈华平常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所包含的那些道理,也是听得很多的。此时,李古一听就知道,这是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似的爱情悲剧。
李古看那小伙子一身古铜色的肌肤,身体也很强健,是一块当兵的好料子。李古决定救下他,通过老乡的联系,再加上那头人虽然是当地彝族的一个头人,但他能管的人也不过几百人,而官军站在这儿的就是上百人,而且人人一支快枪,所以虽然他很想将这小伙子打残,让其再也不能纠缠自己的女儿,但也不得不买官军的账,最后,以五元的价格成交。
小伙子被救下后,痛得已经昏了过去,李古让人用冷水给浇醒,然后又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让小伙子合着水吃了下去。
待小伙子稍为有了力气之后,立即纳身便拜,感谢李古的救命之恩。小伙子只会说最简单的汉语,但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