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全面战争中,日本遭到战略封锁只是迟早的事情。

八月初,牧浩洋按照黄峙博的建议,向总参谋部提交了一份“对日作战总体战略计划报告”,并且将副本递交给了黎平寇与黄瀚林,正式提出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对日本进行战略禁运。

必须承认,有目光的不是牧浩洋,而是黄峙博。

在他提交这份报告之前,黎平寇刚刚在东京吃了闭门羹。

七月底,在当选下一届国家元首之后,黎平寇以国务院总理身份,对日本进行了任职期间的最后一次政务访问。

事实上,这是一次纯政治性的外交活动。

黎平寇主动放下身段,去东京会晤日本首相,主要是谋求一个较为稳定的周边环境,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使中日关系有所缓和,以便在他的出任国家元首的时候,有一个较为理想的开局。

为此,在会见日本首相时,黎平寇主动提出,共同开发东海中性海域内的油气资源。

在东海战争结束之后,日本被迫接受中国提出的划界标准,即以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为经济专属区边界,但是在资源开发方面,中国也做出了让步,即在东海中线到大陆架自然延伸线之间为中性区,中日双方都不能进行单方面的资源开采活动,必须在商议之后共同进行开采。

黎平寇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建议,摆明了是给日本一个台阶下。

虽然在二零三二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原油与天然气进口国,但是中国在可控聚变反应堆领域掌握着最尖端的技术,而且有望在二零三五年建造第一座商用聚变电站,也就有望在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之内,使聚变核能成为主要能源,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即便在此之前,中国也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国内的电力消耗中,百分之七十五由火电站提供。更重要的是,在中南半岛战争之后,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南海问题,国内的原油与天然气产量正在逐年提高。即便在总体能源需求上,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与天然气,但是至少可以确保在战争时期有足够的油气供应。

与之相比,日本的处境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就算日本在可控聚变技术上也投入了巨额资金,可是至少比中国差十年,能在二零四五年建成第一座商用聚变电站就很不错了。在此之前,日本的国内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化石燃料与裂变电站。前者主要来自海外,特别是中东地区,而后者非常不安全,特别易遭到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影响。

从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来看,日本远远超过了中国。

根据日本官方在二零三零年公布的数据,日本的石油有百分之八十八来自海外,天然气则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极易遭到战争封锁。

即便在和平时期,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也能对日本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

比如在中南半岛战争期间,国际油价在一周之内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四,当年日本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萎缩了百分之一点二。随后美国加快了对伊朗的围剿,再次导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大幅度上涨,日本因此平白无故的损失了数万亿美元,增加了近百万个失业者,国民经济遭到重创。

如果能够开采东海中性海域的油气资源,日本获得的好处明显大于中国。

可惜的是,日本首相没有领情,反而在黎平寇离开东京之后宣称,他拒绝中国总理是为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严格说来,日本首相说得没错。

如果接受了黎平寇的提议,从东海获得了大量油气资源,日本肯定会因此减少原油与天然气的进口量,加大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结果就是,如果中日交恶,中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切断日本的能源供应。

黎平寇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肯定考虑到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黎平寇此举的真正目的,除了缓和中日关系之外,还是希望通过和平方式拉拢日本。

如果中日能够结成同盟,那么最大的获益者就不是日本了。

要知道,中国从来没有把日本当成真正的敌人。

从历史上就看得出来,只要中国强大了,不管用什么办法,日本最终都将成为中国的朋友,甚至是中国的学徒。

更重要的是,从傅秀波开始,就没有哪个领导人把日本看成最终对手。

这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乃至整个领导集团的最高目标都是实现民族复兴,即使中华民族登上民族之林的巅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这条道路上,日本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障碍,却不是最终归宿。说得直接一些,中国必须战胜、或者笼络日本,但决不会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从战略上讲,拉拢日本肯定比战胜日本更划算。

哪怕存在一些风险,也能在短期内获得不少好处。

问题是,黎平寇长期主导国务院的工作,而且在杜小蕾出任外长之后,一直把重点放在国内建设上,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黎平寇把经济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政治与外交因素。

从经济上讲,黎平寇此举肯定有很大的诱惑力。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日本不能在十年之内解决能源问题,随着中国率先进入可控聚变时代,日本将首先在经济上战败。在国家间的全面对抗中,经济战败的危害远远超过军事,日本必然因此失去未来。

可惜的是,在政治与外交上,日本绝对不会接受黎平寇的提议。

要知道,东海战争之后,以中岛俊夫为守的“将领政客”一直把“报仇雪耻”当成政治资本。十多年过来,几乎所有日本人都对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而且把中国视为必须击败的敌人。

在此情况下,日本首相肯定不会自毁前程。

说白了,就算日本首相有足够的远见,接受了黎平寇的提议,也会立即遭到弹劾,甚至遭到暗杀。

至于接任者,显然不可能担起大任。

最重要的是,在“复仇情绪”的影响下,日本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直接导致控制日本经济命脉的主要财团依附于国防建设,军工行业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重头,而中日关系缓和的直接结果,必然是缩减军费开支,等于动了几个主要财团的蛋糕。到此,财团就会铲除障碍。

在外交上,日本依然以美国马首是瞻。

在必须依附美国的情况下,日本更不可能与中国走近,更不可能把国家命脉置于中国的威胁之下。

从根本上讲,黎平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必须承认,傅秀波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同的是,傅秀波更注重现实,往往会在现实与理想中做出妥协,而且偏向于现实。黎平寇则更加倾向于理想,认为有能力避开现实中的困难。

这个差别,让黎平寇做了一件自讨没趣的事情。

当然,这也让黎平寇认清了现实,即中国与日本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

也正是如此,黄峙博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必须说服黎平寇的时候。

虽然黄峙博从来没有怀疑过黎平寇的基本立场,不然也不会全力支持他,但是黄峙博同样清楚,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很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错过解决中日纷争的最佳时机。

站在军人的立场上,黄峙博非常清楚,二零三五年是大限。

如果不能在此之前解决问题,日本有很大的可能在二零三六年制造出核武器,获得足以遏制中国发动战争的战略报复能力,最终迫使中国放弃战争想法,成为横亘在中国东面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再往后看的话,日本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后,成为左右中美战略平衡的关键力量。

为了说服黎平寇,需要的不止是一份高度可行的战争计划,还要更加重要的证据。

所幸的是,在牧浩洋提交了战争计划之后,李明阳获得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一份足以让黎平寇认清形势的情报

第四十五章 关键情报

第四十五章 关键情报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黄峙博正在与黎平寇低声交谈。

等他泡好咖啡,李明阳也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牧浩洋没有多说什么,替李明阳泡了一杯咖啡。因为黄峙博平时不喝咖啡,所以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咖啡机,只有一瓶用来招待客人的速溶咖啡。

就牧浩洋所知,李明阳很少喝茶,一天至少要喝五杯咖啡。

也许,这是情报人员的通病。

“小李,你让我把总理请来,不会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吧?”

李明阳对黄峙博笑了笑,说道:“黄总放心,你的电话绝对不会白打,总理也不会白跑一趟。”

牧浩洋走了过去,把咖啡杯放在了李明阳面前。

“这是上午收到的情报,我已经联系了谍报人员,确认情报来源没有问题。”李明阳把带来的文件交给了黄峙博。按照二部的规矩,重要情报肯定得用纸质档案,不会有电子档案,而且没有副本。

黄峙博翻开文件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立即锁到了一起。

看到黄峙博的表情,黎平寇与牧浩洋立即意识到,李明阳没有说大话,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情报。

又看了一遍,黄峙博才把情报文本交给黎平寇。

李明阳没有急着开口,而是趁机点上了香烟。

“看来,未雨绸缪永远没有错。”黄峙博长出口气,也拿起了一根香烟。

这下,牧浩洋更加惊讶了,因为黄峙博已经戒烟好几年,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肯定不会复吸。

黎平寇阅读文件的速度非常快,对他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只是,这次他花了足足半个小时,在黄峙博已经抽了两根烟之后,才仔细看完了这份只有三页的文件。

“李部长,你确定情报来源没有问题?”

“具体的渠道我不好说,或者说按照保密规定,我不能告诉任何人,但是我可以用二部部长身份做担保。”

黎平寇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即把合上的文件交给了牧浩洋。

只浏览了一页,牧浩洋就知道黄峙博为什么要抽烟了。

情报内容只有一点:日本即将动工建造第一艘核潜艇,而且很有可能是携带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

严格说来,日本早就拥有了“核潜艇”,即采用小型核装置的AIP潜艇。

“AIP”的原意为“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因此核潜艇也属于AIP潜艇,而且是最好的AIP潜艇。只是在现实中,AIP系统属于常规潜艇范畴。在开发AIP系统的时候,最早由加拿大的一家企业提出,开发一种小型核动力系统,主要为潜艇上的蓄电池充电,而不是作为推进动力。当时这种概念得到了美国的高度重视,只是在进行了对比之后,美国海军依然选择了核潜艇。

受政治等因素影响,德国、法国与瑞典在开发AIP技术的时候,都没有选择小型核动力装置。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采用小型核动力装置,在性质上就是核潜艇了。

直到东海战争之后,在铁定要打破“无核三原则”的情况下,日本再次提出用小型核动力系统取代其他AIP系统。随后,日本在该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研制出了用于四千吨级常规潜艇的小型核动力装置。

日本这么做,实际上也是在为开发大型舰用核反应堆做技术储备。

在日本海军中,最新服役的八艘“春潮”级潜艇全部采用了小型核动力装置。与核潜艇不同的是,小型核动力装置的功率只有五兆瓦,也就是五千千瓦,不足以驱动潜艇达到二十节以上的潜航速度,因此“春潮”级依然配备了三组蓄电池,并且由蓄电池直接驱动电机带动推进系统,而小型核动力装置只为蓄电池充电。如此一来,“春潮”级只有把潜航速度降低到十六节以下,即只用两组蓄电池的情况下,才能为另外一组蓄电池充电。如果以二十节的速度全速航行,则需要使用三组蓄电池,最高航速下的潜航距离不会超过一百海里,在性能上与常规潜艇无异。

与其他AIP常规潜艇不同的是,“春潮”级拥有无限的潜航能力。

也就是说,在执行作战认为的时候,“春潮”级不会出现用光电能的情况。

从性能上讲,“春潮”级显然不如攻击核潜艇,却比其他AIP常规潜艇有了巨大提高。

日本这么做,一是军用核反应堆技术积累不够,无法直接研制出大功率核反应堆,二是在政治上试探中国,为接下来建造核动力航母、乃至核潜艇铺平道路,也为研制核武器与获得战略打击力量做准备。

在“春潮”号动工建造的时候,中国就发出过强烈抗议。

当时,中国甚至发出了战争威胁。只是随后日本启动了“飞龙”级航母的建造工作,转移了中国的视线。

在完成了“飞龙”级航母的设计之后,日本已经在军用大功率核反应堆领域获得了足够的技术积累。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愿意,随时可以建造攻击核潜艇。

至于日本的潜艇技术,更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在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自行设计与建造潜艇的国家不超过八个,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日本先后建造了近百艘常规潜艇,早已掌握了潜艇的核心技术。

对日本来说,核潜艇的最大意义不是增强海军的战术作战能力,而是战略威胁能力。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最需要的不是攻击核潜艇,而是战略核潜艇。

至于战略核潜艇上的潜射弹道导弹,对日本来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

要知道,日本是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且是最先在商用领域全面采用固体燃料火箭的国家。从商用经济效益来看,固体燃料火箭远不如液体燃料火箭,不然美俄欧中等国也不会在商用领域以液体燃料火箭为主,而日本重点研制固体燃料火箭,摆明了就是为弹道导弹做技术储备。

正是如此,李明阳才做出判断,日本会首先建造战略核潜艇。

虽然在分析中,李明阳也明确提到,日本很有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不会在战略核潜艇上配备具有潜射能力的弹道导弹,而是采用最直接的办法,即让战略核潜艇浮上水面,再发射弹道导弹,以避开潜射弹道导弹的最大技术关口,尽快让战略核潜艇具备实战能力,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原因很简单:把弹道导弹部署到潜艇上,等于把整个太平洋当成战场。

以日本的火箭与导弹技术,研制出一种发射重量在五十吨以内,射程超过八千公里,能够部署到潜艇上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基本上没有任何挑战性,甚至不需要进行试射,就能使导弹的可靠性达到百分之八十,也就是最低的军用标准。如此一来,日本需要解决的只是导弹的发射平台,也就是战略核潜艇。

为此,李明阳在分析中提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如果日本确实需要尽快获得战略威慑能力,而且已经在核武器技术上取得突破,就很有可能绕过最大的难关,在“春潮”级的基础上,增加一座小型核动力装置,再增加一截弹道导弹载舱,建造出能够满足基本作战需求的战略核潜艇,在中国做出反应之前,加入核大国俱乐部。

果真如此的话,日本的威胁就迫在眉睫了。

要知道,真要这么干的话,日本能在两年之内建造出战略核潜艇,或者在一年之内用已有的“春潮”级潜艇改造出几艘足以使用的战略核潜艇,而日本肯定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制造出核弹头与弹道导弹。

关键不是看日本有没有能力做,而是有没有这么做的政治基础。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建造战略核潜艇,将彻底摧毁美日战略同盟。原因很简单,日本与美国同盟的基础是美国为日本提供战略保护伞,而日本拥有了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