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售潜艇不是问题,只是出售给巴基斯坦的潜艇肯定得做一些改进。
比如在动力系统上,巴基斯坦军港缺乏基础设施,所以前两艘041型没有配备AIP系统,从第三艘开始才安装AIP系统,计划在中期大修时,为前两艘加装AIP系统。此外还得改进空调系统,适应在低纬度的热带海域作战;增添巴基斯坦海军的通信指挥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
这些外来需求,直接推动了041型的改进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巴基斯坦,以及随后订购041型的伊朗、委内瑞拉、埃及与阿联酋等国的外来需求,为中国海军提供了改进041型所需的经费,并且让中国海军决定研制更加先进的常规潜艇。
外销的潜艇肯定与海军自己的有所差别。
比如在所有外销的041型潜艇上,都没有配备电磁战武器,直到十年后,中国才以军火贸易的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售了潜艇用的电磁武器,并且为巴基斯坦装备的八艘041型修改了火控系统。
当时,中国海军在041型上做的最大的改进就是配备电磁武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潜艇艇长,萨非墨担任了041型改进工作的战术顾问,负责为造船厂与潜艇设计所的工程师提供战术意见。
在这件事上,萨非墨花了两年时间。
虽然第一艘接受改进的041型,也就是由他指挥的“海龙”号重新服役时,他已经是潜艇兵上校了,但是部队里的好位置已经所剩无几,萨非墨拒绝了周渝生的邀请,没有担任东海舰队的潜艇兵参谋长,而是回到潜艇上,再次出任“海龙”号的艇长,并且继续在东海舰队服役。
回到基层部队是萨非墨自己的选择,周渝生没有强迫他。
当时,也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艇长来发现改进后的041型有多强的战斗力,能够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
按照周渝生的部署,“海龙”号担任的是前进反潜任务。
也就是说,“海龙”号没有留在预定的舰队作战海域,而是前出到冲绳群岛附近,监视过往舰艇,特别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
这个任务既万分危险,又充满了机会。
只要萨非墨坚决果断,很有可能打响这场战争的第一枪。
第四十五章 深海猛龙
第四十五章 深海猛龙
作为极富传奇色彩的潜艇艇长,萨非墨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善于寻找与把握机会。
也许水面战舰的舰长不需要这个能力,可是作为潜艇艇长,这个能力直接决定了所能取得的战果。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萨非墨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在伏击第72特混舰队的战斗中,如果没有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就不可能一举击沉“华盛顿”号。
只是,这个能力,往往得承担更大的风险。
“海龙”号在五月初出港,最初几天在舟山群岛以东活动,随后前往济州岛附近,监视美韩联军的联合演习。在此期间,萨非墨让“海龙”号进行了几次“模拟攻击”,检验潜艇使用电磁武器的战术。也就在这个时候,中日潜艇在东海遇袭,东海争端急剧升温,萨非墨奉命率领“海龙”号南下。
按照计划,他应该前往冲绳岛附近,监视进出那霸港的舰艇。
因为周渝生随后调动了更多的潜艇,另外一艘041型先一步到达,所以萨非墨临时改变了行程,让“海龙”号留在了大隅海峡西端。
正是这个决定,让“海龙”号首先与日本潜艇遭遇。
二十六日凌晨,“海龙”号的拖拽式声纳发现了大隅海峡里的几个可疑目标,随后又探测到了出现在土噶喇海峡里的两个可疑目标。调整巡逻线路后,“海龙”号在二十六日上午八点左右确定从大隅海峡进入的是四艘“苍龙”级,土噶喇海峡里是两艘“亲潮”级常规潜艇。
以一敌六,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海蛇”号有六具鱼雷发射管,可以同时发射六条反潜鱼雷,但是只有两条火控线路,只能同时引导两条线导鱼雷。在攻击常规潜艇时,一般用两条鱼雷对付一个目标,因此很难同时攻击六个目标。
再说了,当时局势还没有失去控制,萨非墨没有收到主动攻击的命令。
他能做的,只是监视由这两条海峡进入东海的日本潜艇。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土噶喇海峡里的两艘“亲潮”级没有进入东海,而是在即将离开海峡时转向,绕过口之岛后向南去了。
受岛屿阻挡,“海龙”号跟丢了这两艘潜艇。
直到二十七日,萨非墨才收到周渝生发来的消息,在冲绳岛附近的041型发现了两艘日本潜艇。
显然,这两艘潜艇去了冲绳。
问题是,四艘“苍龙”级没有改变航线,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后就以四节的巡航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
这个速度,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潜艇发出的噪音。
不可否认,“苍龙”级是非常先进的常规潜艇,特别是从第五艘开始,用日本自行研制的氢氧粒子膜燃料电池替换了“斯特林”发动机之后,巡航噪音进一步降低,丝毫不比041型差。
只是,潜艇的噪音水平具有方向性,在某个方向上会特别明显。
比如潜艇的正后方。
因为率先发现对方,还及时机动到位,在日本潜艇靠近时,还关闭了推进器,所以“海龙”号轻而易举的咬住了四艘日本潜艇。
跟踪了几个小时,到二十六日傍晚,萨非墨发现了问题。
四艘“苍龙”级没有分开,而是排成较为整齐的编队,航向也没做调整,似乎并不担心在同一海域游弋的中国潜艇。
难道日本艇长这么有信心?
深思熟虑后,萨非墨觉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如果四艘“苍龙”级不是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而是去了冲绳岛,很有可能悄无声息的进入战区。
原因很简单,大隅海峡的海文情况产生了影响。
作为第一岛链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大隅海峡北面是九州岛、南面是大隅诸岛与种子岛等岛屿。冷战期间,大隅海峡是西方集团封锁红色海军的主要战场之一,超过四成的苏联潜艇从此进入太平洋。
对于从东海进入太平洋的潜艇来说,大隅海峡是一条理想通道。因为北上的黑潮在此分道,一路流往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另外一路则经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在黑潮的带动下,潜艇可以关闭主推进器,以三节左右的速度悄无声息的航行。
对于前苏联海军那些噪音巨大的核潜艇来说,大隅海峡绝对是理想之选。
为了对付前苏联的潜艇,冷战期间,美国与日本在大隅海峡的海底铺设了数百具噪音监测器。
只是,对于从太平洋进入东海的潜艇来说,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因为海峡的平均水深不到一百米,所以潜艇无法深潜避开黑潮。在强大的黑潮面前,潜艇要想达到四节的巡航速度,就得以七节的速度航行。在海峡最窄处,黑潮的流速加快,潜艇甚至得把航速提高到十节左右。
这个速度,使得潜艇的噪音明显增强。
不然的话,“海龙”号也不可能在几十公里之外探测到四艘“苍龙”级。
此外,自身噪音增强后,潜艇的被动探测能力将明显减弱,日本潜艇很难发现远处的“海龙”号。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肯定会让日本艇长感觉良好。
问题是,四艘“苍龙”级为什么不分开行动?
虽然几十年来,常规潜艇遵循的仍然是“狼群战术”,特别是在正规海战中,集中行动的常规潜艇远比单独行动时强大得多。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潜艇能够多次取得惊人的战果,与集中行动不无关系。但是“狼群战术”不等于要让所有潜艇一起行动,特别是在搜寻目标时,每艘潜艇都是“头狼”,在发现目标之后再集中行动,以集群攻击的方式瓦解敌人的反潜网。
在狭窄的东海,四艘“苍龙”级足以铺开一张巨大的伏击网。
也许,日本艇长相信其他侦察手段,比如侦察卫星、电子侦察机与海上巡逻机能够发现中国舰队,所以没有分散搜索。
不管怎么说,在现代海战中,潜艇只是参与兵力之一,而不是全部。
萨非墨没管那么多,因为四艘“苍龙”级一起行动,让他更容易跟踪监视。如果日本潜艇分散行动,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就这样,四艘“苍龙”在前,排成一二一队列,即一艘突前、两艘居中、一艘断后,“海龙”号则尾随在后。
萨非墨没把距离拉得太远,确保艇首球形声纳能探测到断后日本潜艇发出的噪音。
每隔半个小时,他就让“海龙”号做一次战术转向,用侧舷声纳阵探测前方的三艘日本潜艇的行踪。
在此期间,萨非墨已经想好了战术。
只要收到攻击指令,“海龙”号首先攻击断后日本潜艇,同时向居中的两艘“苍龙”级各发射一条五百三十三毫米自导鱼雷,然后用两条六百五十毫米线导鱼雷做补充,最后与突前日本潜艇拼刺刀。
这套战术,足以保证干掉三艘“苍龙”级。
即便拼不过第四艘“苍龙”,也能稳赚不赔。
只是,接下来的等待,让萨非墨有点恼火,因为直到二十八日夜间,他也没有收到周渝生发来的作战命令。
还好,潜艇兵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当时,萨非墨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者说该做却没做的事,对即将爆发的海上战斗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按照周渝生的安排,萨非墨应该及时汇报敌情。
问题是,萨非墨却没有这么做,不但没有让“海龙”号上浮使用通信桅杆,也没有投出通信浮标。
萨非墨这么做,不是没有理由。
“苍龙”级的噪音很低,如果“海龙”号浮上水面,用通信桅杆发出信息,很有可能跟丢目标。使用通信浮标的话,因为不具备定向通行能力,所以发出的电磁波很有可能被日本的监听电台截获。
萨非墨不是不打算报告敌情,而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结果就是,到二十八日夜间,周渝生仍然不知道已经有四艘“苍龙”级从大隅海峡进入日本海,而是紧盯着冲绳附近的那两艘日本潜艇。
虽然周渝生已经意识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十四艘潜艇,就算从横须贺出发的第二潜水队群的八艘潜艇没有赶到,从广岛出发的六艘潜艇肯定到了,而在冲绳附近被发现的只有两艘,意味则四艘潜艇去向不明。但是没有可靠情报,让周渝生无法妄自做出判断,也就无法肯定日本潜艇走的是大隅海峡。
不管怎么说,两艘“亲潮”级的威胁已经够大了。
如果让这两艘潜艇进入东海,而且逼近东海舰队,即便有四艘041型伴随舰队行动,也不见得能够确保舰队安然无恙。
只要抓住机会,一艘潜艇就能给予舰队毁灭性的打击。
周渝生别无他法,只能安排一艘攻击核潜艇前去增援,加强冲绳附近海域的监视力度。
当时,只有两艘攻击核潜艇深入东海,另外两艘还在赶过来的途中,离冲绳还有几百公里呢。
受此影响,在东海舰队东北方向上,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反潜漏洞。
换句话说,在战前部署中,日本海上自卫队采取的战术收到了效果,用两艘已经落后的“亲潮”级吸引了中国海军的反潜兵力,为四艘“苍龙”级创造了突破机会,也为日本打响第一枪创造了机会。
只是,战争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行动。
第四十六章 登岛
第四十六章 登岛
五月二十八日夜间,还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经过第二次审议后,傅秀波批准了由黄峙博提交的作战计划,并且正式授权黄峙博全权处置作战行动。
拿到授权后,黄峙博给腾耀辉下达了“A”命令。
电文只有一个字母,这也是作战行动正式开始的代号。
到此,东海作战行动进入倒计时。
首先出动的不是航空兵、也不是舰队,而是由黄峙博亲自调派来的两栖特种部队。
按照修改后的计划,特种部队攻占钓鱼岛之后,海空作战才全面展开。
五月二十九日凌晨零点三十分,第一架搭载了二十四名特种兵的Z…8从舟山海军航空兵基地腾空而起。
五分钟内,另外七架Z…8先后升空。
突击部队的规模并不大,还不到两百人,而且只携带了轻武器。没什么好奇怪的,钓鱼岛上没有驻军、没有常住居民,甚至没有多少建筑物。夺回钓鱼岛,只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决定胜败的不是谁占领钓鱼岛,而是谁掌握东海的制空权与制海权。
一点四十五分,Z…8机群从东海舰队上空掠过。
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不到五十米,从“兰州”号上掠过的时候,甚至让人觉得要撞上战舰的桅杆。
按照计划,机群返航时,才会到驱逐舰上补充燃油。
此时,战舰上已经忙碌起来。
一点五十五分,“兰州”号率先放出反潜直升机,随后其他驱逐舰与护卫舰也放出了反潜直升机,开始在舰队外围执行反潜搜索任务。
部署在后方基地的海上巡逻机也已起飞,正在全速赶来。
只是,中国海军缺乏像P…3C这类的反潜巡逻机,由SH…5与Y…8改进而来的只能算得上是海上巡逻机。
在很大的程度上,东海舰队的主要反潜力量正是潜藏在水面下的潜艇。
与海上巡逻机一起升空的还有空军的八架J…20与海军航空兵的十二架J…11C。
J…20的任务是去掩护正在舟山群岛东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巡逻的KJ…2000,而J…11C将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因为J…20的产量很低,首批服役的四十架全部交付给空军,所以海军航空兵的主力仍然是第三代战斗机。
在这些战斗机中,性能最出众的就是J…11C。
与J…11B相比,J…11C的改进主要为雷达与发动机。利用为J…20开发的技术,J…11C的新式主动相控阵雷达不但探测距离更远,储备具备了探测隐身飞机的能力,还增添了两条火控通道,能同时引导八枚PL…12D攻击八个目标,具备了与J…20、F…22A相当的多目标交战能力。
相对而言,动力系统上的改进更加重要。
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证明,在高强度电磁对抗环境下,空中作战的基本战术已经发生转变,之前被看重的视距外空战很难一锤定音,在交战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特别是战场支援能力不相上下的时候,空战往往得由格斗定胜负,因此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也就是机动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J…11B的最大软肋,就是机动性能不佳。
虽然与原版的Su…27SK相比,J…11B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与国产发动机之后,机动性能已经有所提升,跟第三代战斗机相比,J…11B的机动性能不算差,即便在F…15C面前,也没有多少差距,但是跟第四代战斗机相比,J…11B的机动性能就差得太远了,在格斗空战中肯定不是F…22A的对手。
显然,要让J…11B对抗F…22A,肯定不大现实。
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尽快列装J…20,而不是改进J…11B。只是J…20的产量有限,还得优先提供给更需要先进战斗机的空军,最快也要等到二零二三年,才有可能装备海军航空兵。更重要的是,即便在J…20列装之后,海军航空兵也不可能用这种昂贵的战斗机取代所有现役战斗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J…11与J…10仍然得服役,而且仍然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
为此,就有必要对J…11B进行改进。
根据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经验,海军航空兵把重点放在了J…11B的动力系统上。
有趣的是,空军没有参与J…11B的改进工作,大概是在J…20服役之后,J…11B的主要任务由制空转为对地/海打击,而J…11B本来就具有较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