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7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概。

想来,在定鼎天下之前,这些朝廷大将皆能放开手脚才对。

若逆势而动,定然粉身碎骨,王家殷鉴不远,怎么就还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呢?难道真的被那点田产什么的蒙住了眼睛不成?

正浮想联翩之际,远方终于传来阵阵马蹄声,不一时,便马蹄声便已连成一片,好像闷雷般在耳际划过,地面也开始微微颤动了起来。

包括郑铎在内,官员们立即开始整理袍服,挺直身子,簇拥着宣慰使柳世源往前慢步而行……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10章 回府

大同雄城在望,远迎数十里,陪着赵石一起回来的张峰聚大笑着指点着前方,“大哥,咱们一别数载,回到城中,小弟请你去吃花酒,不醉无归……”

不过旁边立即有人冷哼了一声,“张将军在大同城内呆的可是逍遥,莫非整日去吃花酒耍乐?改日跟张将军讨教两手,看看张将军是不是连武艺也都荒废了。”

张峰聚一口气噎住,心想,这高兴的,怎的将这只胭脂虎也给忘了,不过随即就想到,别说大哥在这里,即便是以自己今时今日之地位,母老虎还能像从前般痛打自己不成?

“嫂嫂说哪里话,怎的叔叔也叫一声,去了草原一趟,嫂嫂这脾气可是见长……”

种七娘撇了撇嘴,懒的跟他歪缠,不过看到大同在望,心里也是高兴,回手拍了拍身边的达达儿真,指着前面,用她那半生不熟的蒙语话说道:“达达儿真,看到没有,那就是咱们汉人的城池,到了城里,不理他们,姐姐也请你喝酒,正经的汉人好酒,而且城里的房子,可要比草原上咱们住的帐篷舒服多了,过两日,姐姐带你转上两圈,见识一下汉人的风物……”

这边赵石心情也是轻松,跟张峰聚说着话,“咱们再赶几步,想来柳大人他们已经等的急了吧?”

张峰聚却是满不在乎,“不用急,不用急,这整个河东都是咱们兄弟的,让他们等上一等,也能显出大哥威仪不是?”

“行了,就你多话,你嫂子跟我在草原上栉风沐雨的,回来之后你也没句好话,过后不用你嫂子教训你,我还要跟你过上两手呢,看你是不是在大同城呆的废了。”

张峰聚立即讨饶,“成成,咱们紧赶两步,说起来,大哥这位亲家也不是无能之人,都是一家人来的,让他等久了也是不好。”

两年不见,张峰聚和以前也没什么变化,许是高兴,话就更多了些,两人结义至今,也有近二十年光景了,交情非比寻常,言谈之间,说笑并无多少忌讳。

这不,行着行着,张峰聚就又贼头贼脑的凑了过来,低声调侃道:“光顾着高兴了,大哥此次草原之行,收获看来是不得了,除了鞑靼人,克烈部什么的使节从这里过去之外,还又纳了一位草原公主回来,瞅瞅这位嫂嫂,可也不是一位能安静呆在家中之人,不会也如……一般,耍刀弄棒……到处挑小弟的毛病吧?”

“两年不见,你这嘴碎的毛病可还是没改,她汉话都说不利落呢,挑的你什么毛病?以后见了,敬着些,什么都有了……”

“大哥,敬是要敬的,不过大哥可能还不知晓,如今大同城里,这位草原公主的名声可要比你还来的大些……大哥你回去了,应付完旁人之后,可要跟小弟仔细说说,草原上的风俗人物,说不准什么时候,小弟也得去走一圈,不说娶个草原公主回来吧,怎么也得多建些功业不是?”

“怎么,朝廷有旨意让你率兵北上?”

“这到没有,不过小弟这几年在大同呆的很没意思,杜山虎那厮在河中呆的也快发霉了,咱们这些老兄弟,可都等着你的军令呢,这两年年轻人出息的可不少,再不弄些功劳,可要让些年轻人比下去了,这个大哥心里可要有数。”

这话里就有几分深意在了,不过赵石并无多少在意,一边控马前行,一边笑了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本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不过说起来,咱们也还不老,仗呢,也有的打……”

“我将木华黎放在草原上,将来可能又要多出一位大将军才对,你呢,不用急,整顿好兵马,跟你透个底,别跟旁人说,西北战事将起,草原上,咱们秦军过去有些吃亏,所以大同兵马不会北上,就算朝廷有那个意思,也绕不过我去。”

“明年定要增兵西北,大同兵马要抽调一些,由你来带兵,你们张家在西北多少年了,有着地利之便,用得上……”

张峰聚眉头一扬,脸上已经带出了惊喜,“明年就对西夏用兵?那可是西北镇军多少年的夙愿,小弟这里可要多谢大哥了,将来要是能由咱亲手将大秦龙旗插在兴庆城头,可也没愧对张家的列祖列宗。”

赵石点头,“你知道就成了,别出去乱说,家里那边也不要传信,等我回京之后,那边自然会动起来,不用你来多事。”

“是,小弟晓得轻重。”

“至于杜山虎那边,不会动,之后回京过河中的时候,我自然会跟他分说,咱们这些老兄弟,多年的交情,谁也不会亏待了,天下间的敌手还多,不愁没有用武之地,不要光盯着一处,咱们兄弟,到时只要还有命在,谁也少不了个位列公侯。”

“嘿嘿,大哥这次回去,可能就要封个公爷了,兄弟们开还差得远,若不奋起直追,将来站在大哥身边,可不是要给大哥丢脸?”

“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心思?杜猛林年岁大了,有些着急自是难免,你这里急个什么?”

说话间,城门已经在望,两人也不再多说什么,众官吏拜迎也不必一一细表。

大军入城,随后官兵将校被被带去早已准备好了的军营修整。

与柳世源等人说着话,一路入城,往宣抚使府而来……

一地主官,回到辖地,与那些迎来送往就不同了,尤其是河东地界,和他处还有不同,宣抚使行的是节度使之权,赵石离开之后。

宣慰使柳世源接过的是治政之责,大同守将张峰聚,以及太原的种怀玉接过的是兵权,而新来乍到的河东按察使,实际上是在宣慰使之下,有着提点刑狱,纠察河东百官的权限……

等到赵石回来,这等等的权力,自然而然便回归宣抚使府,谁也不敢有半点异议。

而为宣抚使大人接风洗尘设下的接风宴,也必然是空置了两年多的宣抚使府。

宣抚使府现在也不太一样了,赵石率兵北上,没在府中留下太多的人,只是几个留在大同的亲兵以及一些原来府邸中的仆役在照看着。

当然,无论是宣慰使大人,还是大同守将张峰聚这个义弟,都不会让这座府邸荒废,时不时的都会有所关照。

所以,这里虽然人去楼空两年多,却也和离开之前没什么两样,尤其是得知大将军率兵南归的消息之后,这里更是收拾了一遍,比之以前还要干净整洁的多。

尤其是府中还多出了一些仆役侍女,皆是知晓大将军南归之后,大同官员将领们献上给主官的。

再有离开时对面金人行宫是一片废墟,民房什么的也被那场大火烧了个七七八八,说不出的难看。

但如今,之前的凄凉景象早已不见,多了大片的民房不说,金人行宫的废墟上,也重新建起了宫室殿宇。

而且,看那样子,还在营建当中。

并非是大秦要将大同行宫恢复旧观,而是大同城内一场大乱,多出了许多流民,而且战乱之后,总不能老是想着赈济灾民什么的,从太原过来的粮草,也不是享用不完不是?

于是乎,除了重新修建民房,让流民有个营生之外,宣慰使大人后来向朝廷请命,在大同重新营建行宫,以彰显大秦在北地之威势。

朝廷考量了一下,最终被打动的不是这个理由,而是大同这里不要朝廷一分一文的银钱,只需从之后每年税赋中留下两成,来修建行宫。

实际上,宣慰使大人聪明着呢,这两成税赋,如果河东地面没有用钱的地方也就罢了,用到行宫上,也算是养民之举,要知道,这和耗费民夫民力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

当然,如果河东用了灾情或者其他地方要用银钱,宣慰使大人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银钱挪做他用,这样一来,河东,按照惯例,每年税赋大约除了上交朝廷四成之外,地方上还可以留下六成。

如此说来,留在河东的税赋就多达八成了。

朝廷那里琢磨了一下,作为大秦边地,税赋本来就不多,和蜀中完全不同,运送到长安,途中损耗甚巨,就算到了长安,也只寥寥,不及蜀中一二,到不如留在河东,任由地方官府自用。

如此,朝中也就松了口,责令河东营建大同行宫。

但其中既未提到选派工匠,每年征召民夫之事等常见的谕令,而且,一文钱也不会从大秦国库中掏出来,实际上,只是给了大同这边一个名义罢了,至于你修成什么样子,用多少年头,更是没人来管……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11章 安置

几年过去,宣抚使府前面的金人行宫旧地不但残垣断壁被清理一空,围墙也已经立了起来,因为大同这边也没那个心思真的修一座行宫出来,因陋就简之下,多数只是整理了一下外观,到是旁边的民房起的分外迅速,将以前金人行宫占去了老大一片。

不过饶是如此,从宣抚使府正门这里望过去,还是有了恍然一新的感觉。

实际上,从大同行宫重建之事上便能看出,无论是赋税,还是徭役,景兴鼎革其实并未结束,许多规矩都正在重建和改变当中,而且许多地方也还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可以变通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

大秦朝野上下,也在为轻徭薄赋努力,丁税在渐渐向田赋靠拢,徭役民夫也正在减少,不会彻底消失,却已经被其他形式取代了一大部分。

尤其是赈济流民上,大秦朝廷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变通的地方也就更多,最终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则,现在看来,以工代赈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办法了。

当然,根子上还在于大秦国库渐渐丰盈,能够拿出额外的钱粮出来,不然的话,以工代赈也就无从谈起。

而自古以来,每逢变革,实际上最重要的变革举措,就是在这两样上表现出来,至于官制,兵制等,和税赋,徭役比起来,都要靠后站的。

至于景兴鼎革最重要的一项,八分田亩制在河中,河东施行起来,却最是顺遂,没有什么豪门大族的抵制,多数肥沃之地以前都在女真贵族以及官吏名下,所以,秦人来到这里,要花费的功夫,就是在丈量田亩以及剿匪上面,其他阻力,都是微乎其微。

从柳世源话里话外也能感觉得到,河东的日子很是宽裕,这不但是朝廷有着法外之恩,而且从北边草原送回来的金银细软,一部分也留在了河东,河中,加上来来往往的商人,今年不说别处,就说大同这里,比去年可要繁华热闹的多了。

这些事情,赵石并不十分清楚,但作为河东宣抚使,从往来信笺中,到也不算一无所知,只是不太感兴趣罢了。

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宣抚使府,其他官员,就势告辞,只有河东宣慰使柳世源,河东按察使郑铎,还有张峰聚几个人陪着赵石进了宣抚使府。

不过在正厅中饮茶说了两句,柳世源这才正式将河东按察使郑铎引见给赵石,几个人又略略说了些话,赵石将接风晚宴改在了明日晚间,邀请众人前来,并让他们代为邀约大同官吏,之后几个人也不多留,趁机告辞,陆续离去。

张峰聚本待留下,但他身上事情也不少,冬天来到,草原大军陆续南归,已经这次赵石带回来的人,吃穿住行,都是马虎不得,所以也只能放弃和这位两年不见的大哥秉烛夜话的机会,先回军营处置军务,好明晚能脱身来参加晚宴。

等到人都去了,赵石这里也总算是清净了下来,除了一丝疲乏之外,到也没有其他什么感觉,不得不说,这些年过去,这等迎来送往的场面,他已经算是习惯了。

不过这里还只是大同,自己的地方,礼数什么的都要简单的多,等到回到长安,那才是真正享受无尽尊荣,并为之耗费大量心神的时刻。

河东宣抚使府向来冷清,不过今日可就热闹了起来,大将军南归,带回的随从人等不在少数,加上府中仆役侍女,安置起来很是忙乱。

大同城里的目光,也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里,如果按照金国人的官场惯例,这个时候不定有多少人已经上门,就算是见不到宣抚使大人,也总要送上厚礼才成,所以定是免不了一番宾客盈门,迎来送往的戏码。

但如今到底已经不是女真人主政了,经过几年的整饬,总算是让河东人大致明白了大秦官场的规矩。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里,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打扰,不过河东这里的官场风气,就算整饬多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扭转过来的。

多少河东官吏,都在为明晚的接风宴努力,能在几位上官面前露脸的机会,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重要。

按察使大人如今为河东官员所惧,但说起来,这两年河东出身的官员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长安离这里千里之遥,经过一段时日的忙乱,也终于认识到,任用降臣,从地方上选拔底层官吏,已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不论是河中,河东,还是河洛,地方官吏的任用上,渐渐已经不是以大秦官吏为主。

成武三年,四年,皆有恩科,这还不算,无论县衙,还是府衙,都有着大量的地方人才涌入其中,隐隐间,大秦朝廷也在鼓励着这样的行为。

大秦也在加紧着从这些地方遴选人才的步伐,除了科举之外,也重新拾起了荐举之制,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也是人才缺乏的一个必要举措。

像河东这里,贪墨之事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但是因为风气如此,也是因为这几年任用的河东官吏越来越多的缘故……

不过天下纷乱,人心思变,所以河东人的钻营之心并非只是单纯的风气所致。

这不,自从宣抚使大人回府,宣抚使府门前的几个门房,就已经应付走了好几拨人,这些人可不是为了要见宣抚使大人。

他们多是大同各府邸官员的仆役随从,来这里混在脸熟,或者稍微打听一下宣抚使大人的行止什么的。

几个门房都是河东本地人,有那么两个还是海珠儿在的时候就在这里看门,几个人不知宣抚使大人脾性,而且这座府邸的主人名声太过吓人,所以这几位还算老实,并不敢仗势胡为。

只是胡乱的将人应付走了了事,连对方送上来的些许谢礼也不敢收,大同官场风声越来越紧,尤其是前些时,有那么些人扮作其他人等,给一些官员送礼,之后那些收了礼的官员直接被弄进了按察使衙门,立即大同城内城外就是一番震动。

今年,去年加起来,人头也掉了不下十个,听说太原那边掉脑袋的人更多,这么一来,不管怎么说,这段日子还是不要给自己惹事为好,顺便将几个送礼不成,嘀嘀咕咕的家伙记下来,说不准什么时候找到好机会就能收拾了这些不恭敬的王八蛋呢。

不提这些蝇营狗苟之事,赵石略略梳洗完毕,去寻到种七娘和达达儿真,夫妻三个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安生饭。

见种七娘两个都是满脸疲乏,让她们自去歇息,而他则又将府中几个管家,亲兵卫士都叫过来,略为布置了一番。

这才带上几个亲兵,出府径自往军营方向而去。

因为回城之后,多数在应付柳世源等人,军营这边也没细细安置,这些从草原上回来的军兵,受惯了草原上的凛凛寒风,见惯了草原人的野蛮强横,一个个脾性都是见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