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坑世界-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次召开会议,对打捞力量的组织,兵力掩护和海上警戒,打捞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打捞设备研制等问题,做了精心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为保证打捞工作的安全,海军部署东海舰队所属舰艇部队负责海上作业区的巡逻警戒,组织海军舰艇部队对沉船海域进行反复的扫海和探测,对沉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海军还决定,每年从海军北海、东海、南海舰队中抽调120名潜水员、20名潜水军医、10名工程技术人员,抵平潭岛作业船队进行轮流作业。海军还组成专门工作组,对平潭岛和牛山海域进行了现场调研,与福州军区商定了有关兵力指挥等一系列问题,切实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1977年5月初,由海军J101号、J503号打捞船,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交通部与海军共同成立了打捞作业现场指挥部,统一实施对打捞作业的指挥,双方还进行分段打捞分工。海军派出的舰艇巡逻编队随即也抵达了作业区现场。并展开了对作业区的巡逻警戒。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海域打捞阿波丸沉船。
这一消息惊动了世界,因为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打捞阿波丸,但中国人有信心有志气,实践证明,不仅圆满完成了打捞阿波丸的任务,而且实际作业时间比美国计划的所需有效工作日还少。打捞阿波丸沉船开始后,先是清理缠在沉船上的鱼网,仅清理出来的鱼网就有2吨多重,这个庞然大物长期躺在海底,对过往拖网渔船生产作业带来了严重危害。然后进行了淤泥清除。共除泥12291。5立方米。
打捞的进展和结果,每天晚上20时由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上报海军作战值班室,由海军作战值班室报总参作战值班室,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首长。海军将打捞阿波丸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有关涉及到打捞阿波丸的兵力组织和巡逻警戒等工作都由海司作战部负责,作战值班员在每日的作战交班时,将打捞阿波丸的情况专项向参加交接替的海军、海司首长汇报。交通部、海军、福州军区、福建省各级领导对打捞阿波丸工程十分重视,各级领导纷纷深入平潭县慰问打捞的海军官兵和救捞局职工。福建省平潭县委、县政府大力做好支前工作,部队需要什么,他们就解决什么,打捞现场作业和担负巡逻任务的几千名官兵和工人同志的主副食品和蔬菜供应,住宿、道路交通等问题都在平潭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进入打捞作业的第二年,即1978年9月中旬,牛山现场打捞作业停止,打捞部队撤至平潭娘宫休整,准备返回驻地归建。1978年9月16日,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中将亲自到平潭县慰问打捞和护航海军官兵及上海救捞局职工、平潭县委、县政府,同时遵照刘道生副司令员的指示,海军文工团抽调舞蹈、歌剧、话剧以及海军一些著名歌唱、相声演员组成慰问团,于9月15日乘海军安—26型飞机飞抵福州,赴平潭进行慰问演出。作为刘道生副司令员的随行人员之一,于9月16日随刘副司令员到达福州,专机于早晨7时由北京良乡机场起飞,约12时到达福州。当日下午福州军区杨成武司令员、李志民政委在梅峰宾馆会见了刘道生副司令员,并与刘副司令员进行了座谈。9月17日,福州军区何云峰副政委,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建行陪同刘副司令员到平潭。海军文工团在平潭连续进行了3天的慰问演出,受到了部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中国各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打捞阿波丸船工作,组织进行科研攻关,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的潜水减压表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完成了11次氮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填补了中国氮氧饱和潜水的空白,培养了第一批饱和潜水员。上海市有关部门研制的20种救捞设备,变水下人工捞货为水面机械捞货,在打捞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阿波丸号船沉没海域水深都在45米左右,打捞海域处于台湾海峡,风大浪高、流急。海况非常恶劣,每年只有当年的5月份至9月初的4个月可成为作业时间,因此“抢时间,争速度”成了打捞队主要战斗口号。海军司令部的防救部工程师邓光泉提出运用深水截体分段打捞沉船船首的吊船起吊方案,为以后利用吊船打捞沉船提供了经验。9月上旬东北季风起,牛山海域恶浪滔天,打捞船队只得撤回,待次年5月份重新进场。同时福建海域5月至9月,又属台风高发生期,每一次台风来袭,打捞船队只得撤回港内避风,台风过后重新回到牛山海域布场打捞,因此打捞作业非常辛苦,许多同志生病,甚至有的同志牺牲在打捞现场。
四年来,参加打捞工程的海军官兵和救捞局职工勇闯潜水禁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海军J101号,J503号船,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船,共有600多名潜水员参加了水下作业,各船平均作业332天,共潜水3604人次,水下切割2379。1平方米,水下爆破650次,捞起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总价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打捞起日本人的尸骨368具,由中国上海市红十字会交还给日本红十字会。
在这次打捞作业中,没有发现黄金的存放处,也没有找到一两黄金。这在目前还是个迷,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测。虽然各方面的情报表明,阿波丸确实是装载了黄金等贵重物品,但就是不知是如何消失的。存在几种说法:一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内安装了自爆装置,在阿波丸遭到鱼雷袭击时,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使黄金落入敌手,日本船长按下了自爆按钮,装有黄金的箱子即被炸得粉碎。打捞发现,阿波丸号船从驾驶台以下断成两截,船首位于东南方向,船尾位于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是阿波丸根本就没有装载黄金。这个说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证。
通过打捞阿波丸,中国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在布场、撤场、潜水作业、爆破与切割、重力起吊、医疗保障等方面都经受了实际锻炼,潜水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海军潜水员学会了在40米水深以下的电氧切割技术,切割钢板能力一人一次30分钟切割0。25米提高到1—1。5米;作业船就位,由8小时缩短到1小时,撤场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创造了以爆破、切割和拉绞相结合的揭盖方法,使揭盖越揭越大,最大的一块达170平方米,重30吨。四年来共揭盖4974平方米,沉船船体70%被揭除。1980年7月份,海军J503船截断沉船船体,将“阿波丸”船的船头吊出海面,至此,打捞阿波丸工程圆满结束。
“阿波丸”号于1945年被日军征用,运送撤退侵略军和大量珍宝,在中国福建省海域沉没。多年来,学术界有不少人怀疑神秘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在沉船上面。1982年,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还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些谜团突然就展现在了李树喜面前。当时,全世界对“阿波丸”沉船的寻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1982年,李树喜调入《光明日报》机动部任记者不久,一位特殊的读者找到了他,这个人就是当年“阿波丸”打捞工程的现场指挥张智魁。1977年1月13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组织力量,打捞“阿波丸”。1982年,打捞工作遇到技术难题,当时“阿波丸”处于水下70米,按当时中国国内的打捞技术,只能在水下50米处作业。由于深潜难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宣布打捞工作结束。这种情况却让张智魁非常焦虑,他认为,“阿波丸”的打捞工作远未停止,围绕这艘神秘沉船还有很多谜团。
第四百五十七章 “阿波丸”号,引来的风波
第四百五十七章 “阿波丸”号,引来的风波
2001年,一位曾留学北大的日本女士。希望能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文,由于“阿波丸”在日本是一个不能触及的话题,也由于他的文章中充满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抨击,那位女士遭到巨大压力,不得不中途停止翻译。打捞上来的日本钞票首次披露原始档案 也正是由于这种执着和勤奋,在他出版的《双X档案——北京人失踪和阿波丸沉没》中,他将自己苦心挖掘出的人所不知的原始档案情报,公之于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在阿波丸沉船”情报的原始文件——即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方面提供情报资料的中文译页原件。 1996年,他在整理资料时,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方面提供的情报资料的中文译页原件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资料透露: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号上面。这为“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又提供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此外,他在书中第一次公开“77。13”工程文件;第一次公开胡承志老人和裴文中先生当年亲笔所写的“遗失报告”
此外,他在书中披露,打捞过程中还发现了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郑孝胥留给后人的圆砚。“这为‘头盖骨’在‘阿波丸’上提供了有力的旁证。”曾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从1941年底“头盖骨”丢失到1945年4月“阿波丸”沉没,历经三年半,“头盖骨”不可能从中国的北方跑到南方去。而“郑孝胥1938年死于长春,他的圆砚原本存于东北,可七八年后,却在阿波丸号沉船中发现了。”这些打捞出来的实物。让李树喜相信美方情报的真实性:失踪多年的“头盖骨”很可能就在“阿波丸”上。
关于“阿波丸”中有无“北京人”头盖骨的争议,一直存留至今。不过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以前的打捞工作进行得不够完整。由于当时深潜技术和深水除泥两大技术没有过关,约1万立方米的淤泥掩埋着金库、驾驶台、客房及船员舱室和机舱,潜水员根本无法到达那些位置。因此,何时再进行打捞成为包括他在内,很多相关人士关注的问题。李树喜曾希望能在今年开展这件事情,因为今年正好是“阿波丸”沉没的一个花甲,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于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准备,现在进行的还是积极筹备,当然比以前有了明显进展。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这么多年,线索越来越少,而且很多信息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或子虚乌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线索都是非常宝贵的。这个线索是见诸文字可以查证的,非常宝贵。”李树喜透露说,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员正在积极促成阿波丸号的再次打捞。“阿波丸号打捞工作曾存在的技术问题现在已经获得解决,打捞前期要投入的5000万元到一个亿的资金也不是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要获得国家的批准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我们希望同民间进行合作,通过商业运作、自筹资金、风险自担、国家批准、利润分成的形式,完成这个工作。”打捞上来的日本钞票链接“阿波丸”与“北京人”
阿波丸号是艘什么样的船?有人说它是座“金山”。1945年3月,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日本人返回日本。4月1日午夜,航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沉没。究竟是因为遭受美国军舰袭击,还是其“自爆”所致,依旧是个谜。全船2009名乘客及船员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美国《共和党报》称,船上装载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金刚石15万克拉。大捆纸币价值不明。那托思美国原海洋实验室观察员、国家潜水领导成员在打捞计划中列明,所有财富价值高达50亿美元。台湾地区的《中国时报》称:载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9812吨。”
吕涛说话之间,眉宇飞扬,颇有说服力。一般人不相信也不行。惹得李雪一时间眉头一皱,不屑的轻笑起来:“我听说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一事,很重要吗?”
“气死我了,你们女人什么事也不爱管,仿佛历史与你们无关是的,”吕涛看着李雪那迷惑的眼睛。有些无奈的心情平稳了下来,把李雪往自己的身边拉了一下,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身上道:“1929年12月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周口店发掘化石工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一个创举,当时在中国无成法可遵。
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多少,69万年?”吕涛一习话差点把李雪给噎住,盖因她记得清清楚楚,吕涛所说的是69万年。掩嘴惊呼道:“你是说北京猿人是距今天约69万年前的人类?”
吕涛看了一眼正低着头,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的李雪。看样子这李雪真是喜欢考古、地质方面的事了。片刻后,吕涛缓缓摇了摇头道:“是这样……”
“太不可思义了吧?你不是说,最早的人类大约是一万年前出现在的四川,与69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相比是什么的概念?69万年前的人类只是猿人的起步初期,”李雪捂着嘴吃惊道。69万年前的怎么可能出现了人类?李雪有些好笑又好气的看着自己的小男人吕涛。
吕涛隐约有些苦笑,轻轻拍着李雪脑袋笑着安慰道:“动动脑筋好不好,四川人类大约是一万年前出现,那时已经是猿人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
“对……对,理解错了。那后来呢?”听得吕涛这么说,李雪才大大的舒了一口气。惊讶过后洋溢着甜蜜而幸福的笑容,自己刚才太激动了,错把69万年前的猿人,当成了一万年前左右出现的现代人类混为一谈了。
吕涛嘴角抽搐了一下,极其勉强的干笑一声。然而。心脏却是不争气的胡乱跳动了起来。气得刘青直想给自己心窝上来上这么一刀。多少年了,心脏没有这般不听话过了。凝神屏息,直直几个深呼吸后。才渐渐地压住了乱蹦的心头:“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
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