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坑世界-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活了下来?看一看我们这一代文明的分布特点。大家就清楚了。现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乎都在大平原,或者谷地,或者沿海岸线等地。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往往会在上述地点建立居民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地势平坦,众多的河流使大家便于交通。那么,上古的人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三人正边走边说,正说得没边儿没沿儿,却突然听到后边有一串脚步声,似乎有人在跟踪他们,吕涛警觉起来,便立刻停下话头不说,回头看向身后,依旧还是以瀑布发出咆哮的噪音为主,不过声音小了很多。荒凉的地下世界里悲风怒嚎,起风了,也许刚才的只是错觉。
虽然没发现什么异常,但心中栗六,总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吕涛和姐妹俩加快步伐,匆匆地向前赶去,希望能找到一处安身之处,钻入睡袋里蒙头大睡一觉。
找不到棺材点火,也得休息。三人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好好休息了,这时已经疲惫不堪,选了一个比较僻静洞穴就地宿营。这里地势较高,空气清香袭人,确实是个野营露宿的上佳之地。在洞穴中找到一处可放油灯的地方,将它点燃。他们都知道明天开始免不了又有许多玩命的勾当,今夜是最后一次休息的机会,必须通过足够的睡眠把体力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于是随便吃了些肉干,匆匆吃罢饮食,留下吕涛值第一班岗,姐妹俩快速地钻进睡袋睡觉去了。
洞穴中的油灯,将洞穴照着昏黄,守护在姐妹俩身边的吕涛,见姐妹俩很快的睡去了。有意无意之的吕涛,走出洞体时,发现他们所处的岩石上刻有一图像还被涂上朱红的颜色。这个图像下边像座山,中间是个弯月,上边是个太阳,即将日、月、山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表现出来。这些图像给吕涛的感觉应该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先民刻划的,可能与祭天、祈年的活动有关。
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体,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同时日月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这些抽象的想像,在玩古玩的人士中,并不是稀罕之事,很多人都能随意说出一些来。在我国民间信仰中也常常是日月并提,同样崇拜。在最早的天体神话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被认为远古时代不只有一个。开天辟地的创造神大多创造了和太阳相同数量或略少于太阳数量的月亮。黔东南苗族认为是4位工匠神铸造太阳时同样造了12个月亮以后射太阳时也射掉11个月亮,只留一个月亮为人间夜里照明。毛难族神话中名叫“格”的神射落了9个月亮。傈僳族神话中的一位智人在射落8个太阳的同时射落了6个月亮,留下一个月亮照明。布朗族神话中的月亮比太阳多一个,共10个,被巨神顾米亚射下9个。另一种说法是月亮由留下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变的,或由另一个被射伤了的太阳变的。如水族开天辟地神话就有射下8个太阳,留下一双,其中一个变成月亮。稍晚期的哈萨克族神话中,日为俊男,月为美女,是一对难以相会的情侣,一个在.白昼出现,一个在黑夜升起。高山族泰雅、卑南、赛夏等族神话中的月亮是由原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被射伤的太阳化成的。在神话中又往往把日月说成是夫妻或孪生姐妹或兄妹。几乎所有的天体神话观念都是日月相莲,可以证明崇月与崇日似乎是同时产生的。
这不是一些人吃饱饭没事干,所争辩的万物生长靠月亮吗?月亮上是否真的有生命在操纵月亮,我们不敢肯定。但在研究月神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的发现,月神话与生命有某种神秘的关系。
客观地说,就世界各民族的月亮神话看,并没有过多的内容。比如,中国的月神话只有“常羲浴月”和“嫦娥奔月”两种,其他就不属于神话的范围了。奇怪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月神话里,几乎都和生命有关系,这是巧合吗?
月亮在不少民族中被当作生命之神来崇拜,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观念,认为促使植物生长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古巴比伦人认为,地球上一切植物的生命来源于月亮;巴西的土著居民则认为,是月亮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植物,因而称月亮是“生命之母”等等。这个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结论是相违的,“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基本上已经不是什么奥妙的科学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常识,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离不开阳光的,现在将阳光、水、空气列为生命存在的三要素,这不但对动物生命如此,对植物也依然如此。
第四百一十章 又见猛犸象
第四百一十章 又见猛犸象
然而,现在的科学研究却证实了上古神话的合理性。月亮与生命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生命关系。科学研究发现,月亮对植物确有无法比拟的促进生长作用,经常照射月光的植物,纤维组织紧密,树干粗壮有韧性,而且枝叶茂盛;相反,那些长期未经月光照射的树木,年轮木质松弛,枝干细弱易脆,树叶于枯。而且,当木质纤维受到损害后,太阳的光照只能有助于生成大疤痕,而月光则会消除死亡组织,使伤口愈合平平。美国太空总署的乔治。彼尔逊博士认为:“没有月亮便没有人类。”
在现代科学还没有充分研究透月亮与生命的关系之前,我们对古老的神话应该抱着一种极为尊重的态度,这些神话中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月亮与植物确有一种说不清的关系,那么,月亮与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地下世界,无路可以任你选择。离开休息十几个小时的洞穴,还是只能顺着过来时的那条干凅的地下河床与隧洞两侧较高的乱石岸继续走下去了。
在向前走,就感觉踩在了松松软软的沙子上面。他们低头一看。脚下厚厚的沙层在火光下看起来颜色很深,又非常细,质地很好。
“在这地下深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沙子呢?”李雪又遇到了不可思议的场景。
“也许这里曾经也是一条巨大的地下河流,”吕涛听完,笑着回答了一句。随后又坚定道:“肯定是地下河流的中心地带。”
真相不可能就是这么简单,但吕涛现在没有时间去多想,他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带着姐妹俩离开这里。可是昏暗的火把不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他们只能沿着地下隧洞,摸索着前进。
由于脚下的沙子比较疏松,走起来有些一高一低的。三人就这样如同在沙滩散步一样,吃力地前进了一段路后,就在石壁上发现一支火把。于是吕涛高兴得从墙上拔下,并且点燃递到李梅的手中。
两支火把的火光明显将三人的周围照亮堂了许多。可就在走了一段路后,他们又在石壁上发现了第三支火把。
原来这些火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在墙上插上一支,犹如宴会大厅里整齐的壁灯。这时的吕涛干脆看见一支就点燃一支,他再也不用为没有照明工具而犯愁了。
荒凉的地下世界,不像行走在森林里灌木和杂草中那样,森林里灌木中有的都有一人多高的杂草,有些地方不得不用砍刀把灌木杂草清理出一条路来。过在这里,或许就是人类想象的走在月亮上一些。隧洞两侧较高的乱石岸上,到处可以看到一些人类的骨头,姐妹俩不用问也知道那二千年前人类的遗体,而在他们的脚下,去是写着一篇远古动物的历史。三人被极大的好奇心引向前方,他们的脚噼啪噼啪地踏在史前巨兽的遗体上,这些远古动物的骨髓。正当今人类热烈地争夺着的稀少而有趣的遗物。若要把这些巨大的洞穴里的骨胳拼成整体,说不定或许人类上未认识的动物。
女人对动物大多不感兴趣。可吕涛就不一样了,他的全部表情都显出极度的惊奇。他面对着一批无价之宝,包括无防兽、奇特兽、乳齿象、原猿、翼手龙,这些宝贝全部堆在那里,任他欣赏,最重要的就是那可以变认出的猛犸象,他的表情又岂能没有惊讶。
思索中的李雪,用茫然探究的眼神看着吕涛,吕涛惊讶的表情似乎提醒她,这些遗骨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些什么:“什么动物,至于这付表情吗?”
“这是猛犸象的遗骨,”吕涛笑了一下,眼神充满了自信。因为眼前的一切,似乎证明了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猛犸是死于人手,而并非由于气候变化导致了这些动物的灭绝。一直以来,对于猛犸的灭绝原因存在两种猜测:气候灭绝说和人类屠杀导致灭绝说。为了解决这一争论,美国一个考古学小组对这两种学说进行了检验。他们推断,如果是人类捕杀导致了猛犸的灭绝,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猛犸的灭绝时间应该与人类进入这一地区的时间相互吻合。而如果猛犸是由于气候变化灭绝的,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猛犸应该与人类同时存在,并且仅仅是在气候改变发生后才走向灭绝。这项研究工作总共涉及了5个大陆的41个考古学遗址。研究人员发现,当人类迁徙出非洲后,在他们的栖息地留下了死亡的象和猛犸的痕迹。一个地区一旦被人类占有,那么象和猛犸的化石记录便在这一地区停止了。
一旁的李梅白了吕涛一眼,随即又是神色狡黠的一笑:“猛犸象的遗骨有什么好稀奇的?至于这样吗?”
“别瞎说小梅,”李雪轻拍了一下李梅,又看吕涛的眼神,好像在看一个怪物一般:“老公,你看错了没有?这猛犸象生活到距今1万年的时候突然全部绝灭。根据对猛犸象生活习性的研究,它们一般生活在高寒地区,不可能出现在四川这样的ya热带地区。四川盆地发现的剑齿象化石比较多。”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活到几千年以前,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包括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寒代的大型哺乳动物,与现在的象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象牙既长又向上弯曲,头颅很高。从侧面看,它的背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背部开始往后很陡地降下来,脖颈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表皮长满了长毛,其形象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
猛犸象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距今30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一般5米,体重10吨左右,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由于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阶段,还会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捕杀成群的动物和大型的动物,猛犸象就是他们猎取的主要对象。在法国一处昔日沼泽的化石产地,人们挖掘出了猛犸象的化石。从化石的排列上可以看出:猛犸象被肢解了,四条腿骨前后相连排成一线,头骨被砸开,肋骨有缺失。根据这个现场,专家们勾画了一幅当时画面:原始人齐心协力将一头猛犸象逼进了沼泽将它陷住,大家在沼泽边用石块和长矛把象杀死。先上去几个人把象腿砍下来,搭到沼泽边,让其他人踩着象腿走到象身上,割下大块带肋骨的象肉,用长矛插着运回驻地,有人用工具砸开象头,吞食尚还温热的象脑(用今天的眼光看。他是在大吃补品),砍下象鼻,挖出内脏。运走了这头象可食的部分,其余的便丢弃在沼泽里。在漫长的岁月中,沼泽水枯泥干,成为干燥的土地,在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有化石,再现了当年生物的场面。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用象牙化石做屋门,北冰洋沿岸俄罗斯领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猛犸象化石遍地都是。这些化石是冰块流动时从岸边泥土中带出的,堆积到了这个小岛上。由于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所以猛犸象的化石都是半石化的,像中药里的“龙骨”一样,也是可以用来做药的。更有甚者,前苏联古生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竟然发现了一头基本完整的猛犸象!它的皮、毛和肉俱全。发现它时,它的嘴里还沾有青草,可能是吃草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缝中,经过1万年自然“冰箱”的保存,终于和现代人类见面了。发现这头象不久,在前苏联开了次有关会议,与会代表不但见到了它出土的照片,而且还亲口品尝了它身上的肉。据说肉不好吃,味道也不香。也许是烹饪技术不佳,如果按照中国川菜做法,可能就会变成美味佳肴了。 2007年5月,在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上发现了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幼年猛犸化石,除了毛发和脚趾甲不全,这头象几乎完美无缺。 大约350万年前,其祖先走出非洲,迁徙到亚欧大陆各地。长毛猛犸,最早出现于4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西伯利亚东北部,长着厚绒毛,针毛可长到近1米。勾状象牙基本被用作武器,可能也适用搜寻雪层下的牧草。1806年,在西伯利亚发现第一具猛犸象尸体。在西伯利亚东北部近海的弗兰格尔岛,有地球最后的猛犸象,绝迹于3900年前。
“这我知道,”三人沉默了一会儿,还有这个吕涛心事看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表面上就恢复了常态。解释道:“按古书记载,猛犸属于古脊椎动物,哺乳纲,长鼻目,真象科。学名真猛犸象,也称长毛猛犸象。猛犸的生活年代约1万1千年前,源于非洲,早更新世时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冻原地带,体毛长,有一层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但猛犸象真正的死因,还需要科学定论。”
李梅拿出一只弯曲并旋卷的象牙,无奈的苦笑了一下:“一万年前的地质地貌,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么大的动物就这样灭绝了,真是可惜。”
“是这样,”平静了下来的吕涛,笑眯眯地点了下头。温柔地摆弄了一下李梅的头发,认真道:“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生物的进化无不是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这样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但是这个进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的以螺旋式上升的,它的每个循环在生物史上都是一次飞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动物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这在生物学上就叫做进化。而今,许多动物都不复存在了,因为它们的后代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经常发生变异,适应自然条件的动物可以生存、发展,而不适于自然条件的动物则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的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那些被淘汰的动物的遗体在大自然环境的作用下,以石头的形式保存下来,就形成了化石。现在,化石成了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主要依据。”
“你刚才说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但猛犸象真正的死因,还需要科学定论是什么意识?”这时的李雪回过了神来,不知是不懂,还是没听清楚地问了一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