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国8大奇案-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科伦拜校园枪杀案”前后——
1996年2月2日,星期五,华盛顿州摩斯湖市:
14岁的巴利·路凯地在代数课堂上开枪打死老师和两名同学,另一位同学受伤。
1997年2月19日,星期三,阿拉斯加州贝丝市:
16岁学生伊万·蓝塞在校园里开枪打死校长和一名学生,另有两人受伤。
1997年10月1日,星期三,密西西比州珍珠市:
16岁的卢可·伍丹先在家里杀死了他的母亲,继而在学校开枪。9名学生中弹,两死七伤。
//
………………………………………
“末日审判”(16)
………………………………………
1997年12月1日,星期一,肯塔基州西帕督卡市:
当希瑟高中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围成圆圈做祷告时,14岁的迈可·卡奈尔突然向他们开火,死三人,伤五人。
1998年3月24日,星期二,阿肯色州约翰勃罗市:
西城中学师生因伪报的火警疏散时,躲在校外树丛中的学生米歇尔·乔森和安德鲁·戈登开枪向人群扫射,四名学生和一名教师死亡,十人受伤。
1998年5月21日,星期四,俄勒冈州泉野市:
15岁的基普·肯凯尔在索司顿中学学生食堂开枪,死两人,伤22人。案发前数日,基普曾因在校园内携带枪支被拘捕,21日早晨刚获释。警方后来在肯凯尔家中发现,基普的父母也于同日被枪杀。
1999年5月20日,星期四,佐治亚州康耶斯市:
15岁的托马斯·所罗门因遭女友拒绝而情绪反常,在海尔狄中学开枪打伤六名同学。
1999年11月19日,星期五,新墨西哥州德明市:
12岁的维克多·科多瓦在德明中学门厅内开枪,当场击毙13岁的阿拉瑟利·腾纳。
2000年2月29日,星期二,密执安州弗林特市:
布伊尔小学一6岁男童向同班女孩、6岁的凯拉·罗兰开枪。凯拉颈部中弹,当场死亡。据悉,案发前一天,有人听见该男童在学校操场威胁凯拉·罗兰。凶器为该男童家长的一支点三二口径手枪。
2000年5月26日,星期五,佛罗里达州渥兹湖市:
放暑假前的最后一天,渥兹湖中学13岁学生萘特·巴西尔用一把点二五口径半自动手枪向教师巴利·哥郎诺开枪,巴利·哥郎诺当场死亡。
2001年3月5日,星期一,加利福尼亚州圣提市:
桑坦那中学15岁学生查尔斯·安德鲁·威廉斯从卫生间向下课的同学们开枪,两人死亡,十三人受伤。
2001年3月7日,星期三,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堡市:
纽曼主教中学14岁女生伊黎莎白·凯瑟琳·布什在学生食堂开枪打伤同学肯贝莉·玛契斯。据其他学生们反映,伊黎莎白患忧郁症,经常被人嘲笑。
2001年3月22日,星期四,加利福尼亚州戈兰尼特山市:
杰森·霍夫曼,18岁,戈兰尼特山中学学生,在校园内开枪打伤一名教师和三名同学,后在枪战中被警察击伤。
2001年3月30日,星期五,印第安纳州盖瑞市:
不久前被路易·瓦拉斯中学开除的学生,17岁的唐纳德·R·勃特携枪返回校园,打死一名同学。
2001年11月12日,星期一,密执安州卡若市:
17岁的克利斯·伯奇·巴切尔在卡若教育中心扣押两名人质,而后自杀。
2002年1月15日,星期二,纽约州纽约市:
马丁·路德·金中学两名学生在校园内决斗,双方皆受伤。
2003年4月14日,星期一,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
四名少年黑帮团伙成员在枪战中闯入约翰·麦当诺中学,致使一名15岁学生死亡,三人受伤。这四名案犯都不是该校学生。
2003年4月24日,星期四,宾夕法尼亚州红狮市:
红狮中学14岁的学生詹姆士·希茨在学校枪杀校长犹金·瑟格鲁后自杀。
2003年9月24日,星期三,明尼苏达州冷泉市:
若柯里中学15岁学生约翰·嘉森·麦克劳在校园内开枪打死两名同学。
2005年3月21日,星期一,明尼苏达州红湖市:
16岁的捷夫·韦斯先在家里开枪打死其祖父及朋友,又到学校枪杀了一名教师、一名保安和五名同学,然后自杀身亡。
…………
在美国,每当有恶性案件发生,便会听见某些专家和司法界的人士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口气说:“如果当初人们如何如何做了,这一切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云云。
然而,惨案到底还是发生了,并且——不管人们希望或不希望还将继续发生。
//
………………………………………
死亡陷阱(1)
………………………………………
彼得逊家的大宅子在森林山庄一带是远近闻名的,因为大——房子大,游泳池大,园子更大,也因为豪华。
宅子建于1940年,在1992年易手到迈克·彼得逊名下以前,一直叫做约翰·布剀南庄园。庄园的正门开在赛德街,但从那里其实是看不见房子的,只有一条蜿蜒的车道在密林深处拐了一个弯,就不见了。不过,彼得逊家的孩子们很少走这条车道,他们喜欢从肯特街的后门直接把车停进车库。旧时的设计,车库都在后面。
宅子只有一座,从外表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分主楼和风格各异的两翼,仿佛三幢不同的楼房紧挨在一起。里面却是浑然一体,完全感觉不出空间上的分隔或造型上的差别。
房子大,建筑面积1万平方英尺,合930平方米。除厨房、饭厅、两间起居室、一套大客厅和几处小客厅等“开放地带”或“公共区域”外,还有大大小小共14间房。宅子里光楼梯就有三架:主楼正面宽大气派的椭圆形环状楼梯,厨房后面的小楼梯或彼得逊家人们常说的“后楼梯”,以及一架已经闲置不用的老式电梯。
房子豪华,光洁的硬木地板和板壁,做工考究的嵌入式古玩架,精美的水晶吊灯,雅致的大理石壁炉。迈克·彼得逊买下这幢房子的时候,正值约翰·布剀南庄园名气的鼎盛期。1990年,一位好莱坞导演选中了这里作为喜剧片《仆妇传奇》的主要场景。当时整座庄园标价120万美元,这在蓝领阶层居多的北卡罗来纳州杜尔罕市实在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但迈克·彼得逊在契约上签字的时候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彼得逊先生也正值名气的鼎盛期,199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战争时刻》不仅使他荣登《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名榜,而且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不久前,他的经纪人又以高价替他卖出了尚未完稿的《和平与赔款》一书。
彼得逊家的大宅子里曾经住了七个人,彼得逊夫妇和五个孩子。彼得逊先生现在的夫人叫卡瑟琳,北方电讯公司高级主管,一位才貌俱佳的职业妇女。五个孩子却有三个不同的姓氏:27岁的克雷顿和25岁泰德姓彼得逊,是迈克·彼得逊和前妻帕迪霞的两个儿子;19岁的凯特琳姓艾瓦特,是卡瑟琳与前夫弗莱德·艾瓦特的女儿;20岁的玛格丽特和18岁的玛莎姓拉特利,是彼得逊先生收养的两个孤女。
孩子们长大以后,纷纷去外地求学,或搬出去单过。除了隔得不远的二儿子泰德“常回家看看”外,彼得逊家的大宅子成了美国老人们自嘲的“空巢(emptynest)”。
2001年12月9日,星期天,凌晨2点40分,杜尔罕市的911接线员玛丽·爱伦接到了一通来自彼得逊府上的紧急电话。
“杜尔罕911,请问发生紧急状况的地点?”
“赛德街1810号。哦,赶快!”
“怎么回事?”玛丽听得见线的那头一个男人沉重的喘息声。
“我妻子出事了,但她还在呼吸。”
“出了什么事?”
“她从楼梯上摔下来,但她还有气。赶紧,拜托了!”
“她还清醒吗?”
“什么?”
“她还有知觉吗?”
“不,不,她昏迷不醒。请你们快点。”
“她从几级楼梯上摔下来?”
“什么?啊?”
玛丽沉住气,一字一顿地重复道:“她—从—几—级—楼—梯—……”
“后楼梯。”
“几级楼梯?”
“哦,啊,啊……”对方的声音随着每一个音节震颤。
“别着急,先生,慢慢说。”
喘息声骤然停止:“哦,15级,20级,我说不清楚。”转而又歇斯底里地:“请马上派人来,赶快,拜托了!”
“OK,我跟您说话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调度急救车了。”911电话同时与调度中心联线。
“我家在……,在森林山庄,OK?赶紧,赶紧。”
“好的,先生,急救车马上就到。她现在醒了吗?”
“哦,天哪!”
“哈啰?”
“我不,嗯……”男人的喉头滚过一串模糊不清的嘟噜。
“哈啰?”
“呼吸。哦,上帝……呼吸……”
电话突然挂断。
在另一只分机上接听同一电话的调度员伊莉莎白·普尔见缝插针,她告诉玛丽·爱伦,配置了两名紧急救护人员的五级急救车已经驶出了离森林山庄最近的消防站。在美国的大多数州,急救与消防属同一系统。五级救护是针对摔伤性事故的急救类别。
2点46分,又是玛丽·爱伦的电话铃响。
“杜尔罕911,请问发生紧急状况的地点?”
“他们怎么还没到?我是赛德街1810——他们……她好像已经停止了呼吸。拜托,拜托,你们能不能快点儿!”
调度员琳达·甘特闻听此言马上摁下了标示着“五号代码(Code5)”的按键,意思是,可能有人员死亡,请警方即速出动。
“先生?”玛丽·爱伦对着话筒呼唤。
男人的嗓音提高了八度:“你能听见我吗?”
“先生?先生?”
“嗯。”
“请您冷静一下,他们马上就到。现在请您告诉我,您肯定她确实已经停止了呼吸吗?”玛丽听见“咔哒”一声响。“先生……?哈啰……?哈啰……?”
//
………………………………………
死亡陷阱(2)
………………………………………
电话又断了。
森林山庄名副其实,古木夹道,枝叶参天,将这个富豪区的一栋栋豪宅遮掩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急救车从彼得逊家门前疾驰而过,直到看见了下一家人的门牌号码,救护人员杰·罗斯和荣·派奇才知道他们已经开过了。两个人紧急掉头,回到刚才驶过的大铁门。杰·罗斯跳下车,掀起右边砖柱上硕大的圣诞花环——1810,没错。这时是2点48分。
急救车开过林阴车道,开过游泳池,在房子前面停下时,杰·罗斯忍不住咋了咋舌。在他的记忆中,他还从来没有在如此豪华的宅子里执行过公务。杰在心里头估算了一下,这处产业至少价值百万美元,令他望尘莫及,一辈子都挣不来。
一辆三菱蒙特罗运动吉普与他们几乎同时到达,车上下来的是彼得逊家的二少爷泰德及女友科丽丝玎娜·塔马赛提,他们刚刚从一个朋友家的派对上回来,两个人都喝得不少。
彼得逊家的大宅子灯火通明,庭门大开。北卡罗来纳州地处东南部海岸,属于美国各州中比较暖和的地带,即使在12月的夜晚也不是那么寒气逼人。杰·罗斯从急救车后厢取出“托马斯包”交给荣·派奇,里面装有从邦迪帖到固定夹板等用于摔伤的各种医疗用品,自己扛起一只急救箱,箱内是一套心电监测仪和一台心脏搏动器。自从干上了这一行,杰·罗斯曾先后应召处理过至少十起楼梯摔跌事故,知道这类摔伤一般都伴有扭伤、脱臼或骨折,如果情况严重,跌断了脊椎,则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的麻痹或瘫痪。
等到他们俩踩着华贵的波斯地毯疾步赶到厨房后面的楼梯间时,才明白所有的这些器械和药品都没用了——“48岁的白人女子”卡瑟琳·亨特·彼得逊斜躺在楼梯脚下,上身门里,下半身门外,头靠右墙,脖颈微微后仰,肩膀搁在最下一级梯子上,双腿分开,已经停止了呼吸。
但真正令两位急救人员惊异的是,后楼梯的墙上地下,以及死者的浑身上下,到处是血,用杰·罗斯后来在法庭上的话说:“看上去更像是一桩凶杀案的现场。”卡瑟琳的身子底下蔓延着一大汪血泊,灰色的绒裤腰部已经被鲜血浸得透湿,头发结成血糊糊的一大块,衣服、裤子和赤裸的脚底溅满斑斑点点的血迹,尸体周围散落着的一大卷纸巾,一双袜子、一双男式运动鞋和一双女式拖鞋也全都染了血。而且,杰·罗斯和荣·派奇注意到,血迹已经开始干结。
后楼梯一共18级,约三英尺宽,刚够两个人并行。如果是从上往下走,靠左墙有一溜儿扶手。楼梯上面的15级直上直下,最后三级呈螺旋状左拐,刚好终止在左墙最下端的门口。门外经过一小段过道便是厨房。楼梯间本身只有一盏灯,但如果将楼上楼下过道里的灯都拧亮,照明应该是不错的。楼梯正下方墙上离梯面约25英尺高处挂了一幅托卢斯·拉特瑞克的画作《黑猫》。看得出来,镜框玻璃上也有溅洒的血痕。
巡警茱安妮·麦东伟和维克多·费古尔罗是接到“五号代码”后赶赴现场的第一批警方人员,只比杰·罗斯们晚了大约两分钟。茱安妮上下打量了一遍楼梯间,甚至还没来得及和现场的其他公务人员交换意见,也没来得及向彼得逊父子等询问出事经过,就拨通了杜尔罕警署凶杀处的电话。茱安妮后来解释说,尽管警方无线电发布的紧急讯息中称有人摔下了楼梯,但她在现场得到的第一印象却是凶杀——“因为,太多的血。”
3点07分,凶杀处值班警探丹·乔治赶到时,彼得逊家的正门前已经停放了三四辆车。丹绕过急救车和巡逻警车,将自己的车泊在了后院。他在离开警署前打过一圈电话,相信他的同事们很快就会开着各自的车接踵而至,所以还是把前面的停车位留给他们吧。
丹·乔治从一道侧门进入,在彼得逊家的大宅子里急匆匆地穿行。他记得茱安妮在电话上说过,尸体的位置是在厨房旁边的后楼梯,也许走过这条过道就到了。过道尽头,就在丹伸手推门的刹那间,他瞥见门把上有一大滴血。但是太晚了,他的手已经握住了门把。丹马上松手——奇怪,手套上没有血。原来那血滴是干的。
和茱安妮·麦东伟一样,丹也几乎是只看了一眼楼梯间,就在心里头敲定了这场“事故”的性质。他立即命令警员们封锁现场,包括整个园子。“园子很大,”丹·乔治对茱安妮交代说,“我在来时的路上观察过了,所以要记得多准备一些黄色警戒线。还有,是谁拨打的911电话?”
“迈克·彼得逊。”茱安妮指着厨房说,那里坐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和一位年轻女子。
丹皱了皱眉,他好像曾经听说过这个名字。
茱安妮说,据两位急救人员讲,他们到达时,看见彼得逊先生正在楼梯间转来转去,一面发出一阵阵的低嚎。他情绪激动,身上到处是血。稍后,茱安妮曾试图问他一些问题,比如死者的出生年月日。但彼得逊先生好像完全无法回答问题,他只神情茫然地看了茱安妮一眼,便将头又转开去了。
正说着,迈克·彼得逊突然从厨房跑出来,直冲向楼梯间。他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T恤和短裤。T恤衫是深色的海军蓝,但上面大片大片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
泰德·彼得逊紧跟在后面,高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