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不是陈圆圆-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说皇太极不放。就算他肯让我走,大明却也容不下我这样一个叛臣啊。”洪承畴苦笑道。
我更急了,洪承畴却道:“老朽昨晚想了一夜,议和是大明目前唯一的出路,只要和议能达成,莫说老朽回不了大明,就算让老朽粉身碎骨,老朽也愿意啊。”
没想到洪承畴为了大明,甘愿放弃一个儒人最注重的声誉,我凄然道:“洪大人为大明,宁可舍弃名节,但是世人却不知道您的忠心,还要让您背负叛国的骂名,您这样做,值得吗?”
洪承畴慷慨道:“袁督师宁愿被冠以通敌卖国的罪名,也要实施‘以战谋和’、为国为民。虽然当世人不能理解,虽然他为此而舍得一身剐;但后人终有一天会明白他,袁督师做的才是‘大义’啊!老朽比起袁督师,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倘若后来人也不明白洪大人降清的良苦用心呢?”我的心为他凉了半截,从没见哪本书上说洪承畴的降清是这样的无奈。
洪承畴依旧凛然:“大丈夫做事但求问心无愧。老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大明,死也瞑目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在淌血,竟想朝天膜拜,希望老天爷不要让大明覆灭。不是因为要寻找刺激、改变历史的缘故,而是为了洪承畴,我怕看到如他一样的忠义之士痛苦绝望的样子。
*************
从皇宫出来,我的心就一直没有轻松过。大明的官吏为何会有这么大的悬殊,有可以为国家牺牲这么多的,也有为了自己拼命压榨国家的。只可惜像洪承畴这样又忠心又有实力的大臣,已经越来越少了。
正想着,却听后面有人喝道:“站住!”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我心一沉,暗叫:糟糕,莫非又被发现了?我和祖泽治一起回头,意外地发现,没有大批清兵,只有一个鞑子军官。
只见他留着络腮胡子,约莫六十多岁,身上传来一股酒气。他抬起手指着我旁边的祖泽治道:“老子老远就看着像你,你个混帐东西,跑这里来干什么?”
卷三 边关风云 第十四章 祖家父子
原来这个老头就是祖泽治的父亲,原来的征辽前锋将军、现在的清朝汉八旗总兵祖大寿。
他用眼角打量了一下祖泽治,哼道:“你小子在那边混不下去了吧?要赶来求你爹?嘿嘿,我就说你没了老子,有屁能耐。”
虽说是父亲训儿子,但这祖大寿未免也太刻薄了些。我是外人,自然不好插口,只好无奈地看看祖泽治。
谁料他并不生气,反而笑了。不缓不慢道:“您老可说错了。我长这么大,有哪件事情靠过您?我拜师学艺、考武举、立军功,哪样不是凭我自己的实力?”
“啊呸!”祖大寿大声道,“他们要不是知道你是老子撒的种,你以为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能混个把总?你只怕现在还在关宁劲旅中扛大旗呢。”
我简直忍不住了,这个祖大寿未免也太损人了吧。我出口道:“你干吗这样说话,再怎么说,他也是你儿子,你骂他对你有什么好处!”
祖大寿这才注意到我,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道:“从哪来的娘娘腔,老子教训儿子,关你鸟事!”
我正要还口,祖泽治一把拉住我,对他道:“这下可好了,你现在是汉奸、是敌人。他们不会念着我是你的儿子而照顾我了。我会证明给你看,没有你,我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像三哥一样!”
这一句“汉奸”骂得是大快我心,谁料祖大寿听后,非但没有破口大骂,反而神情凄然,他喃喃道:“不错,我,我现下是汉奸。唉!”
我不耻道:“呵,你现在后悔了吗?明明可以反败为赢,都是你让大明朝的反击功亏一篑!你简直是千古罪人!”
“什么反败为赢?”祖大寿倒装得一脸无辜。
“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吴大帅重创了豪格,都打到杏山了!”我心说,你就是装无辜也没有用,敢做就敢承认啊。
祖大寿面部突然抖动起来,道:“胡说,胡说。明明是大明已经放弃我们了,明明是大明任我等饿死。你看,现在大明不是只守着宁远吗?”
“锦州都没了,不守宁远,还能守哪?祖将军,你既然都缴城降清,也该敢作敢当啊。”我才不放过他。
“错,错”祖大寿跺脚道,“老子分明收到消息,是大明直接退守宁远的。你休要在这里胡说。”
这下子,我都有些不解了,莫非是清兵使计,让祖大寿不甘心就此饿死之下,缴城投降?我嘴上不再数落他了,改口道:“祖将军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豪格的正蓝旗是否损失惨重,不就知道了?”
祖大寿怒道:“老子会去打听!”说着,此时已经有些头重脚轻,他也忘了他的儿子还站在他面前,而是径直往回走了,口中还不停说着“不可能”、“不可能”……
我觉得有何不妥,待想起该问他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他已走远。
我正要去追,祖泽治拦住我道:“圆圆,你还要去追他干吗?他不想见到我,我也不想见着他呢。”
“但是,”我一时也说不明白,“我总觉得有些事情不对劲。似乎,唉,我也说不上来。”我见祖泽治不想再见他,而且就算追着,也不定能问出什么。只好作罢。
********
继续往回走的时候,祖泽治倒好像闷闷不乐,我便道:“祖大哥,你别把你父亲的话往心里去啊。他喝多了,心情想来也不好罢。”
祖泽治耸耸肩笑道:“他一向如此,我要是天天想着他说的话,早就气死了。”
“还说没有想着呢?”我也笑道,“那刚才为何板着个脸,不说话呢。”
祖泽治道:“哦,我只是在想,该怎么样立功让他瞧瞧。我要证明他一直都看错了。”
“你父亲对你很严厉哦?”我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祖大寿对祖泽治的态度。
祖泽治苦笑道:“他那哪是严厉,他分明就看不起我。在他看来,我本来就不该出生,不该活在这个世上!”
我哪晓得祖泽治突然说得这样严重,细问之下才知道,别看他是名将之后,原来他活这么大,竟然也非常的辛苦。
祖家是个大家庭。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三兄弟都是明朝在辽东的重要将领。就连他们的妹夫吴襄,也就是吴三桂的父亲,在辽东都有着非常精锐的家族亲军和足以赡养这支军队的大量庄田。而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等这些小辈们也都个个是副参之职。可以说,祖氏家族在当时的辽东简直可以说是地方一霸。而这个庞大的家族势力,又是以军功最为显赫的祖大寿为核心的。
然而,祖大寿在已近不惑之时却犯了个错误。用现在话说,那是作风问题。他在酒醉之后,不知怎么地,竟然把属下的小妾给上了。这对非常讲究朋友义气的武人来说,实在是件非常丢脸的事情。最糟糕的是,那个小妾还怀了孩子,并且坚持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这样,那名属下是不能留下她,而祖大寿却也不愿接纳。
但无论如何,这个孩子还是出生了,他就是祖泽治。虽说这其中是大大的丑闻,但孩子是祖家的却勿庸置疑。只是祖大寿无论是心理上,还是面子上都不大愿意接受这个孩子。小时,就对他横眉冷对,又打又骂的。长大了,也不给他任何关照。
……
我心中暗叹,怪不得祖泽治直到现在都只是个把总,八成祖大寿还暗中压制着呢。
祖泽治直言道:“他有那么多子女,他根本不希望我存在这个世上。或许他看到我,就想到过去的那桩事情。他从不像对待其他兄弟那样对我,从不关心我,甚至连武艺也不教我。其实,他对我没有父子之情,我又何尝不是呢?小时候,我没有少挨骂少挨打;长大了,我知道非得自己有实力了,才不会再受欺负,所以我又自己去拜师学艺,想自己闯一番事业,他又说我学的功夫不正道,硬要说我是邪门歪道!我从来没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他如今不再是大明朝的将领了,我不知道有多开心。我终于可以摆脱他,摆脱这么多年的辱骂。圆圆,你说,我一定能飞黄腾达,一定能凭我自己的力量作一番大事,对不对?”
我暗暗为他的身世怜悯了一把,应承道:“是啊,祖大哥,你一定会成功的。”
卷三 边关风云 第十五章 终成泡影
马绍愉非常兴奋地告诉我,皇太极已经答应议和。
这是意料之中的,我相信以洪承畴的智慧,他确实有这个能耐。
马绍愉丝毫没有察觉到我讪讪的神色,依然兴奋地拿着一纸清单,列数着皇太极提出的要求:
“第一条,‘自兹以后,宿怨尽释,彼此不必复言’,这是自然的事情;
第二嘛,‘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吊’,本就是两国应用的礼节;
第三,‘每岁贵国馈兼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虽说,我大明损失银两,其实负担却不见得增加;你知道初时,我大明给察哈尔蒙古各部的赏银有八万两,加上旧赏马价银七十万两,其实差不多就有八十万两了。如果算上对宣大、山西、辽东沿边的蒙古赏银,仔细想想,应该超过百万两。现在这些蒙古部落都归清有,清主(我晕,他已经改口叫皇太极为清主了)要这些银两也十分合理。
至于第四条,‘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逃叛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有逃叛至我国者,当遣还贵国’,那是后话;
第五是‘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其实,我国并未有任何附加的损失,嘿嘿,只不过给个许可罢了;
最后一条,‘倘愿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还有,他这还说,不争尊卑。言外之意,不就是只要陛下答应议和,他或可向我大明称臣嘛。
……
哎呀,唐将军,这样的条件,你说陛下能不答应嘛?哈哈,这下我们可算是大功告成了!”马绍愉简直要感激涕零了。
我泼冷水道:“那倒未必。这和议是秘密进行的。在未签订之前,可不能随意透露,需得小心守住口风。否则朝臣们一出来阻挠,和议可就休想进行下去了。”
马绍愉点头道:“唐将军说得极是,我这就去告诫诸人。”说完,就急急出去吩咐了。
我暗叹了一声,心想,若真正能够议和,让两国暂时休兵,那洪承畴的牺牲也算物有所值了。
***********
既然大局已定,我也没有什么小动作可以做,就催着祖泽治早些回宁远去了。
议和使团又在盛京呆了好些日子,每日都依旧有着盛宴款待,甚至还设有歌舞助兴。马绍愉等人不晓得有多高兴,既完成了使命,又受到这样隆重的招待,一个个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一直呆到六月初三,是个出行的吉日。议和使团才登上返途。
皇太极礼数十分周到,亲自把我们送出盛京,还对每位使臣都赏赐了银两和貂皮,九十九个仆役也都有貂皮。更派了三个大臣一直送到宁远一带。
……
到宁远附近时,正值上午。马绍愉众人赶着回京领功,便吩咐继续赶路,不进城歇息。
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坏消息。好容易赶这么远的路来到辽东,他居然不让我进去见上吴三桂一面!要知道这年头没有火车、飞机,我更没有行动自由,下次再来会要到什么时候!
然而,不满归不满。
这个时候使团的每个人都像上满了发条,一个个兴奋得很,不知道累字怎么写。更是巴不得一天之内就赶到京城,等着崇祯的赏赐。
其实,马绍愉在皇太极提出和议条件的当天晚上,就派人连夜回京向兵部尚书陈新甲呈交秘报。按马绍愉等人的想法,不出意外,崇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答应条件的敕书,准备迎接立了大功的他们。
我还是不停地打消他的积极性,不停地提醒他要保持清醒,不可大意泄漏风声,进城的时候更要低调一些。
果然,在城门外并没有看到任何动静,更别说什么迎接的仪仗。众人皆想,和议在没有正式达成之前,皇上也不敢张扬,所以还是要秘密进城。
于是,就化整为零,重又分批进去。
未免惹人怀疑,仅我和马绍愉先行进宫,向崇祯汇报。
************
我和马绍愉到乾清宫时,荷花姐姐正倚着门框不停地张望,远远看见我俩,竟飞奔上来,使劲抓着我的手,都似要哭出来。她低声道:“您可回来了,我这就去禀报皇上。”
不一时,就招呼我二人进去,回说崇祯在西暖阁。
我心中一定,怎么大白天的,崇祯在西暖阁窝着?按规律,平时这个时候他都在批奏折呢。
正想着,走进西暖阁,却见崇祯平摊在榻上,头上顶着片方巾。
我急忙上前,道:“皇上,您生病了吗?哪里不舒服吗?”
崇祯见我来,眼角居然涌出泪水,他伸手拉住我,许久,方道:“圆圆,议和,议和之事已成泡影啦。”
我只当我耳朵听错了,与马绍愉对望一眼,从他那也看到同样迷惑和震惊的眼神,我才肯定没有幻听。然而,我和马绍愉都有些不能承受这个消息。
我俯下身子,凑近崇祯,问道:“皇上再开玩笑吗?依圆圆看,皇太极开的六个条件并不苛刻啊,怎么就成了泡影之说了?”
崇祯叹道:“朕何尝不知道皇太极是诚心实意的?只是,朕答应大臣们却不答应,百姓却不答应啊,朕已将陈新甲下狱了。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什么?是陈新甲一手造成的?大臣们都知道了?百姓们都知道了?我脑袋有些膨胀了。怎么一回来什么事情都变了!怎么好端端地议和计划就这样泡汤了?莫非真是天意弄人?不让大明有丝毫翻牌的机会?
卷四 宁远情事 第一章 秘报之谜
细问之下,原来,马绍愉从边关发给陈新甲写有皇太极议和条件的密函,竟被陈新甲糊里糊涂交给书童,拿去登在塘报上!
塘报,是各省派员在京所抄录的一般性上谕与奏章,也就是相当于如今中央下发的各类红头的学习文件。议和本来是极其机密的一件事情,但这样一传抄,全国各地都知道议和之事了。
如此一来,官员们不干了。他们觉得皇帝怎么可能做这么龌龊、有辱大明国体的事情。一时间,谏者如流,个个都是愤慨不已。他们不敢说皇帝的不是,却把陈新甲骂得狗血淋头,都说这样的卖国贼、这样的汉奸,就应该被凌迟处死!
崇祯本来就受不了这样的言语,更气愤陈新甲的无用,堂堂一个兵部尚书竟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一怒之下,就把陈新甲打入大牢了。
这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觉得多少有些蹊跷,道:“皇上,圆圆觉得事情不是这么巧吧?陈大人明明知道这是件机密,万万马虎不得,哪至于糊涂到这般田地?”
崇祯道:“那你说是怎么回事呢?唉,不过事已至此,议和是再也不可能的了。满朝的文武现在恨不能扒朕的皮,喝朕的血……”
怎么能这样轻易放弃?这可是洪承畴用自己的名节换来的!只是看崇祯的样子,我一时也不知如何劝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搞清楚陈新甲一事。我对崇祯道:“圆圆觉得陈大人的事情有些奇异,恳请皇上允许圆圆去见见陈大人,问个明白。”
崇祯半天才叹出口气,道:“那你就去吧。”
***************
陈新甲披头散发地坐在草堆上,口中喃喃不语,不知说些什么。连狱卒开门放我进去都没有察觉到。
我站在他身后,轻声唤了句:“陈大人”。他没反应过来,我继续道:“陈大人,皇上派我来看你了。”
或许“皇上”两个字发生了效用,他停止说话,返头呆呆地看着我,忽而认出我来了,“你,哦,是你。”
陈新甲是高层领导,还没见过我这新上任的唐军统领,只知道我是乾清宫那个曾经当面驳他的小宫女。
我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