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陈独秀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治人的地位”。这第二步要求,虽然“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②工人 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 共产主义。
(四)批判资产阶级言论。有人认为“工人缺乏知识,非注重教育,则 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适足以资其为恶”。
陈独秀针对这一错误言论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说:“减时增资是工人 应得权利”。③“况且十二时制倘不改少,工人教育问①②
③《答知耻》,《新青年》第8卷2号,1920年10月1日。
《劳动者的觉悟——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演说》,《新青年》第7 卷《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中《我的意见》,《新青年》第7卷6
号,1920年5月1日。 题便绝对没有办法”。①
(五)揭露招牌工会,号召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陈独秀明确指出“工 人要想改进自己的境遇,不结团体固然是不行。
但是像上海的工人团体,就再结一万个也都是不行的。新的工会一大半 是下流政客在那里出风头,旧的公会公所一大半是店东工头在那里包办。觉 
悟的工人呵!赶快另外自己联合起来,组织真的工人团体呵!”②陈独秀等 人所创办的工人刊物或给工人写的文章,说的都是工人的事,深入浅出,通 
俗易懂,很受工人欢迎。杨树浦电灯厂钳工陈文焕曾写信给陈独秀,说“从 前受资本家的压逼,??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伸!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
《劳动界》,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伸了,做我们工人 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我们祝“《劳动界》万岁!祝先生的身体健 
康!”③可见创办工人刊物是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 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和良好开端。
工人有了初步的觉悟以后,便要求组织起来,成立工会。 这年的秋天,上海小组指派李启汉开办工人半日学校(次年渔阳里六号
召开发起会,各厂代表80人到会。会议主席李中①②
③《劳动界》第5册,1920年9月12日。
《真的工人团体》,《劳动界》第2册,1920年8月22日。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中《我的意见》,《新青年》第7卷
6号,1920年5月1日。 报告发起会的宗旨是“谋会员之利益,除会员之痛苦”,组织真正的工
会。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等人到会,被接纳为名誉会员。陈独秀被推举 为工会经募处主任,在会上发表演说,明确指出矿工、铁道工、机器工工会, 
是现在世界上三个“很有势力”的团体,如能“彻底联络”,那末“社会上 的一切物件,都要受他的支配,就是政府也不得不受其支配”。①会议讨论 
了机器工会的章程,并由李中和陈独秀起草。11月在会上再次指出工人团 体,须完全由工人组织,“万勿容资本家厕身其间,不然仅一资本家式的假 工会而已”。
②上海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从此,上 海工人才有了真正的工人自己的团体。12月间,上海小组又领导成立了上 海印刷工会。
当上海工人运动兴起的时候,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小组 的成员,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也都在积极地从事于工人工 
作,其中尤以北京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创办的《劳动音》周刊和长辛店工人 补习学校,与上海的《劳动界》南北呼应,最有影响。1920年,是中国 
工人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一年,在这转变的进程中,陈独秀虽然没 有像邓中夏、李启汉那样亲身深入工厂,广泛地接触工人,但以他在思想界 
享有的崇高声望,所发挥的巨大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却是他人所不及的。1
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各地党组织首先致力于工人工作,到192
2年便兴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这其中有陈独秀的贡献,是勿容置疑的。
①《申报》,1920年10月22日。
②《在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上的演说》,《劳动界》第9册,1920年
10月10日。
{{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组,在好几个大城市里先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参加共产党发起组的
成员,大半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和李 大钊。陈独秀发轫于中国近代工商业最发达、工人阶级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城 
市上海,李大钊筹划于中国的首都北京。两位巨人一南一北相约筹集中国共 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其根基在于中国社会有它的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 思想条件。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其整体而言,近代工业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在全国总人口数中也仅占很小的比例,但毕竟代表了中 国社会的新的生产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只是当时众多思想流派中的一 
派,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全部文化思想的科学结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创建新中国。
1920年2月中旬,当李大钊第二次护送陈独秀离京南下之时,两人 曾在途中“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①。当时虽然没能作详细的讨论,但两人 
心心相印,决心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①高一涵:《李守常先生传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
4、25日。 中国共产党的组建,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先进分子的自
觉的要求与行动,而共产国际所给予的协助,又大大地加快了建党的进程。 同年3月,俄共远东局维经斯基率代表团来华,代表团的成员有库兹涅 
佐娃、马马耶夫和翻译杨明斋。杨明斋是山东省平度县人,早年赴俄做工, 并参加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加入俄共。维经斯基一行于4月间抵达北京, 
通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两个俄籍教授,首先结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
钊,经过多次恳切的交谈,表示要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 同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介绍维经斯基 
等人“到上海去见陈独秀,要陈独秀建党”。①维经斯基到达上海以后,首
先会见陈独秀,又由陈独秀的介绍会见了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星期评论》 编辑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以及研究系的报纸《时事新报》的负责人张 
东荪,他们举行了多次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除了上述的一些成员,还有 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经过座谈了解中国革命情况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现状,商讨发起建立共产党的问题。据陈望道回忆:那时“大家住得很近(都 在法租界),经常在一起,反复的谈,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 
于是在5月间便先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的负 责人是陈独秀,会员有沈雁冰、李①张申府:《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19
79年9月17日),《“一大”前后》(二)第220页。 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①上海和北京两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无形中都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当时一度以社会主义相标榜的戴季陶
和张东荪也参加过几次活动,但不久便退出了。 陈独秀在开始建党时,首先同李大钊接洽,他写信给张申府谈建党的事,
征求对党的名称的意见,并嘱咐张:“这件事情在北大只有你和守常可以 谈。”关于党的名称,李大钊复信给陈独秀说,共产国际的意思是“就叫共 
产党”。②人开会,筹备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并起草党纲十余 条,明确提出“用劳农专政和生产合作为革命手段”。③7月19日,再举 
行筹备会,“这次会议为未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会上陈独秀、李汉俊、
沈玄庐坚决赞成建立中国共产党”。④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这 时的发起人,一共是8人,即: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 
施存统(时在日本)、杨明斋和李达。每次开会时,吴廷康(维经斯基化名) 都来参加”。开会地点在陈独秀的住处——渔阳里二号。上海发起组会议“首 
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①②③
④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大”前后》(三)第156页。 施复亮(即施存统,于1920年6月20日赴东京):《中国共产党成
立时期的几个问题》,同上书,第35、36页。 张申府:《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一大”前后》(二)第220、2
21页。
陈望道:《回忆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1956年6月17日),
《“一大” 前后》(二)第20页。
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①陈独秀要他将上海的建党意见转 告李大钊,即“上海小组将负责苏、皖、浙等省的组织和发展”,希望李大 
钊“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 唐山等城市发展”。李大钊对于这些意见“略经考虑,即无保留的表示赞成”,
“认为上海所拟议的要点都是切实可行的,在北京可以依照着发动起来”。
②从此,南陈北李携手创建中国共产党。 约与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的同时,远在异乡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 
员,也在热烈地讨论中国改造的根本道路问题,蔡和森在八、九月间两次写
信给毛泽东,明确地提出:
“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 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为此, 
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党是“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为 无产阶级运动之神经中枢”③。毛泽东回信给蔡和森,说你的“见地极当, 
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转告蔡关于建党之事,“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 织”。④①②③
④《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五四时期的社团》(一)第27、28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第98、104页。
《李达自传》,《党史研究资料》第二集第2页。 陈独秀为加快建党的步伐,他函约王乐平①在济南组织(王本人未加入
组织,向陈推荐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几位青年组党);陈公博在广州组织; 张申府在法国组织②;施存统在日本组织;毛泽东③在长沙组织;派刘伯垂
(在沪时由陈独秀介绍入党)回武汉组织。“这样,上海的组织事实上成为 一个总部,而各地的组织是支部了”。④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是废除生产资 
料私有制,消灭阶级。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工农必须夺取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镇压资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并“以此为收纳党员之标准”。

1921年初,除担负临时中央任务的上海发起组外,有北京(192
0年10月)、武汉(1920年秋)、长沙(1920年11月)、广州(1
921年初)和济南(1921年初)等五个支部相①②③④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增订本)第
1页。
《李达自传》,《党史研究资料》第二集第2页。 毛泽东:“我第二次(1920年5月)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 
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 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斯诺:《西行漫记》
第132、133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国与赵世炎联系,在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建党(《张申府谈话记录》,1
961年1月27日)。 王乐平,五四时期济南地区著名进步人士,办有“齐鲁学社”,与陈独
秀过往甚密。 继成立。此后不久,北方数省和内蒙地区的党组织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
之下,也纷纷建立起来。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上海发起组,为了迅速地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
在上海地区大力开拓革命事业。其中除创办工人刊物,组织工会,向工人宣 传马克思主义,在上节已作介绍外,现再个别介绍其他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办外国语学社 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多年来 
一直为各地进步青年所向往。他们有的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校方逼迫离校; 有的因反抗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束缚而出走;有的为寻找真理,追求理想,都
纷纷来到了上海找陈独秀等,请求指引与帮助。 例如,罗亦农(湖南湘潭人)因受《新青年》的影响,十七岁时“穿了 
件蓝布大褂,夹了一把雨伞,一个人跑到了上海去找陈独秀??他到上海后, 就在陈独秀帮助下,在一个小报馆当校对,‘边工边读’”。①上海发起组为 
了指引这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于1920年8月22日成立了社会主义青
年团,地点设在渔阳里六号。 陈独秀指派上海发起组中最年轻的党员俞秀松担任青年团的书记。 青年团是党的后备军。由于上海发起组建立了青年团,各地党支部都把
建团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到1921年底,北京、长沙、武昌、天津、广 州等城市都建立起团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党员。
①李文宜(罗亦农妻):《忆罗亦农同志》,《人民日报》,1982年5 月13日。
上海发起组为了选送优秀青年到俄国学习,培养革命干部,在1920 年9月开办了党的第一所学校——外国语学社(校址设在渔阳里六号),以 
公开办学的名义掩护革命工作。
学校的负责人是杨明斋,教授俄文,李达、李汉俊、袁振英分别教授日 文、法文、英文。有时陈独秀也来校讲课。学生的来源是由陈独秀等及外埠 
党员同志直接或间接地介绍来的,学生最多时有五六十人。他们是青年团发 展的主要对象。到劲光、刘少奇、任弼时、何今亮(汪寿华)、柯怪君(柯 
庆施)、蒋光慈、陈为人等等。同年4月间,有二三十名团员赴俄国深造。 他们学满回国后都为发展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成长为中国第一 
代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陈独秀在筹建共产党时,深感缺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因此,
在1920年初,他就委托恽代英翻译考茨基的早期著作《阶级斗争》。①
同年8月,陈望道“费了平生译书的五倍工夫”,将《共产党宣言》全文译 出,经陈独秀、李汉俊“校对”后出版。②9月,李汉俊翻译了介绍马克思 
经济学说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11月,出版新青年丛书第一种, 即李季译的克卡朴《社会主义史》。这些著作,对于当时的共产党员、青年 
团员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起了极大的作用。毛 泽东就曾经说过这样一①
②玄庐:《答人问〈共产党宣言〉底发行所》,《觉悟》,1920年9月
30日。 胡治熙:《缅怀恽师》,《回忆恽代英》第171页。
段话:“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这三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① 
三、创办《共产党月刊》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