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陈独秀传-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②毛泽东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中, 全文转载了《北京市民宣言》,报道了京沪等地的营救活动,并恰如其分地
对当时的陈独秀作出了评价:陈君“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 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陈君之被逮,决不能损及
陈君的毫末,并且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光辉远大。?? 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③的确,逮捕与营救,迫害与反迫害的斗
争,使陈独秀的革命形象更加高大光辉了。
陈具结:“前因为人散发传单,破坏社会道德,实属不知检束。①②
③《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年7月14日。 辛白:《怀念陈独秀》,《每周评论》,1919年7月13日。
鹤(即李达):《陈独秀与新思想》,《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1
9年6月24日。 自被查拘,颇为觉悟,以后安心问学,并在北京就正当职业,以谋生计,
不再作越出法律范围举动”。①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句话“不再作越出法 律范围举动”,有特定的含义外,其余一概是文字游戏。政府当局迫于舆论
的压办,“照豫戒法办理”,只得于当日下午4时将陈独秀释放。
陈独秀被关押了98天,在押期间,“因粗食,故胃肠受病”。②获释也 未得到完全的自由,每月都有警官来“视察”,并填写《受豫戒令者月记表》,
说什么“行为安详,闭户读书”,“拜客数次,行动尚知检束”,③等因奉此, 上报了事。其实,陈独秀在获释后的两周,便出席了北大学生的慰问、欢迎
会,表示对北大师生的谢意。10月12日,参加《国民杂志》社周年纪念 会,并发表演说,称赞该社同学为五四运动“出力独多”,指出“此番运动,
实为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为与党派同日而语”。④可见陈独秀并没有完全 受豫戒令的约束。
为欢迎陈独秀出狱,《新青年》六卷六号发表了刘半农、胡适、李大钊 和沈尹默写作的白话诗。李大钊的《欢迎独秀出狱》三首诗中写道:“你今
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你今出 狱了,我们很欢喜!有许多的好青年,已经实行了你那句言语:‘出了研究 室①②③
④《国民》第2卷1期。
《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1期第13页。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356页。
《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1期第12页。 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九十八天的铁窗生活,使陈独秀磨
炼得更加刚健了。
第五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飞跃起步}}
1919年和1921年,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特别急速,科学民主的 启蒙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便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在欧洲,从文艺复
兴提倡人文主义开始,到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经过了整整四百年的漫 长岁月,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这一缓慢的思想演变过程,却缩短为一
代人的思想历程,陈独秀由改良派、民主派,发展为共产派。
形成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的原因,就其思想方面来说,一是科学与民主 的传播虽然没能普及到广大的农村,但使城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
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冲破了三纲五常的束缚,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 义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二是巴黎和会以及战后协约国的全部政策,都清楚
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打破了落后国家的民主主义 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幻想,因此,一些原来崇拜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进分子不得不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良策;三是恰恰在 这个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
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①从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而言,形成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的原因,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以及日本、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都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了。1913
年,全国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前后增至148.9万人。
②而且经过“六三”罢工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历史前 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 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③而把精神武器与物质武器结合起来的
这一伟大的任务,便历史地落到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肩 上,他们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同时,迅速地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
义者,并创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此,陈独秀不再 关心民主问题,他以主要精力从事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全国范围内不久革
命战争就压倒了科学民主的①②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7页。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1卷第1册第88、112页。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启蒙。 然而,历史老人是决不会忘记它那未完成的民主启蒙任务的。新文化运
动的前期如果说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那么有朝一日还必将对新文化运动作 补课的补课,不过那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在更高级的阶段上进行补课,
民主的广泛性必将大大超过资产阶级民主。有趣的是在四十年代初,陈独秀 临终之前鉴于苏联肃反扩大化,他再次提出民主问题,并痛斥苏联社会制度
严重缺乏民主的弊病。他的某些论点是否确切,这里不作评论,但不妨把他 的呼声看作为对民主补课的信号,尽管对当时正处于艰难抗战中的中国是一
个过早发出的信号。
历史对二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作了独特的创造 性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安排,因此,本章将着重介绍和论述陈独秀在“五
四”后期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创立中国共产党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重大问 题。
在中国,第一个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的 下半年,即十月革命还不到一周年、距五四运动爆发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连
续发表了《论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等论文,满腔热忱地讴歌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认识到造成世界大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国家的界限“不 能涵容”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本家政府想靠着大战”向外扩张、侵
略,“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立一世界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 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
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次资本家政府的战争”。①半个 多世纪来,中国的先进人物不间断地向西方学习,但不懂得为什么“先生”
老是欺侮“学生”。现在李大钊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认识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看清了“先生”的真面目。
李大钊认为这次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 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这是“列宁、马客士的功业”。布尔什维克
是奉“马客士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 打破”。他们所主张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全世界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
战争”。
“他们主张一切男女都应该工作”,并组织劳工联合会议,“什么事都归 他们决定。一切产业都归在那产业里作工的人所有”。俄国的革命“是使天
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 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声。??试看将
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②
当人们在庆祝协约国胜利的时候,当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顶礼膜拜,幻 想经过巴黎和会实现人类平等主义的时候,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欢呼
声,真可谓空谷足音,惊世骇俗。
此后,紧接着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办的《每周评 论》。自1919年1月至“五四”,这个刊物发①
②《Bolshevism的胜利》,《新青年》第5卷5号,1918 年11月15日。
《庶民的胜利》,《新青年》第5卷5号,1918年11月15日(实 际出版时间为1919年1月)。
表了大量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报道。 一、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报道战后德国、匈牙利 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形势。李大钊在《新纪元》
一文中说:这次世界大战,好比是一场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 来”,“从今以后,生产制度起一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
同胞,??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①《国际的革命》一文简要地介绍了 社会党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各国劳农界的势力》一文报道了俄国劳农政
府的组织、匈牙利政府中的劳农势力、巴伐利亚劳动政府的宣言等等②。
二、摘译发表《共产党宣言》,介绍科学社会主义。1919 年4月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十六号,在“名著”一栏里刊登了《共
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关于纲领中的一段。“劳工革命
的第一步,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把无产阶级高举起来,放他们在统治地位,?? 打破一切的阶级,没收中产阶级的资本,把一切的生产机关,都收归政府掌
管,??”。编者在这篇译文的前面加了一段按语,说“这个宣言是马克思 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
联合,是表示新代的文书”。《每周评论》第十五号上摘译登载了倍倍尔的著 作《近代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十八号上发表了《无政府共
产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一文。这些译文和论述,文①
②《每周评论》,1919年4月20日。
《每周评论》,1919年1月5日。 笔虽欠流畅,但表述了原著的精髓——无产阶级专政的光辉思想。并初
步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流派的假社会主义的区别。 三、报道劳农生活状况。《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
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北京理发店、人
力车夫、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
《每周评论》是中国最早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这固然同陈独秀和 李大钊的努力有关,但这时李大钊所起的作用,无疑大于陈独秀。到五四运
动爆发后不久,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 思主义观》,这篇论文标志着李大钊成长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陈
独秀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较李大钊晚了半年多,但他紧紧地跟上来 了,而且当他一旦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由于他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地位和
显赫的声望,他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又超过了李大钊。
“五四”前夕,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 一文,指出了十月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说:
“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 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要把他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
进步的大关键。”①的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能与划时代的无产阶级十月 革命相提并论的,只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陈独秀曾经崇拜的法兰西文明,
及①《每周评论》,1919年4月20日。
法国的民主制度,正是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在 他如此地尊崇社会主义革命,这不能不说他的思想观点开始发生了变化。
中,明确地提出“现在人人都要觉悟起来,立宪政治与政党,马上都要 成历史上过去的名词了,我们从此不要迷信他罢。什么是政治?大家吃饭要
紧”。所谓“立宪政治与政党”,就是陈独秀曾经迷信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及 其政党。现在他不但不再迷信,而且认为都要成为过去的事了。他过去站在
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立场,呼吁个性解放,现在却关注劳苦人民的生计 问题,并把它看作“二十世纪臂头第一个大问题”,①这反映了陈独秀的立
足点在开始转移,他要同资产阶级民主分手了。
6月11日,陈独秀被捕了。此后,由胡适接办《每周评论》。胡适在
1917年7月回国时,曾“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而《每周评论》
“是一个谈政治的报”,因此他在该报上“做的文字总不过小说文艺一类, 不曾谈过政治”,当他接办《每周评论》以后,“方才有不能不谈政治的感觉”。
他说国内的“新”分子闭口“不谈具体的政治问题,却高谈什么无政府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我看不过了,忍不住了——因为我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
—于是发愤要想谈政治”。②于是,《每周评论》改变了它原有的政治方向。
①
②胡适:《我的自述》,《努力周报》,1922年6月18日。
《每周评论》,1919年6月8日。 胡适把《每周评论》第二十六、二十七号编辑成《杜威讲演录》专号,
大肆散布实验主义。①并在7月20日出版的第三十一号上发表了他的《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说:
“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不去 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是很危险的”。“现
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 限问题,??”,不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却去高谈社会主义!??还得意洋
洋的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 很明显,胡适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革命,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主义。
《再论问题与主义》,同胡适展开了论战。李大钊首先指出问题与主义
“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社会上多数人 共同的运动”,因此就需要“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工具,“所
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 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李大钊还说:“我可以自白,我是
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李大钊反对胡适的改良主义,主张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针,经过群众运动,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的改造。
①实验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流行的一种很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它片 面地强调主观的能动作用,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反对社会革命,主张点点滴
滴的改良。实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胡适的老师杜威。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第一次与反马克思 主义的斗争。由于马克思主义刚刚开始在中国传播,所以参加这次争论的人
数很少,也说不上谁胜谁负。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