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和绅传 作者王辉(完结) txt-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笙补Φ幕实壑唬欢俅蟮募乙担布懿蛔≌盏幕踊簦∫簧性陆希啻伟葳颂┥剑椎裙偶#剐藿硕啻喂遥偌由纤韵彩詹兀愿髦质时磐嬗衿魑匏话土笔钡那∈拐叨几芯醯角〉纳莩尬薅龋凰担骸被实矍钌菁蓿矢持匾鄯常窭Э啵蛔粤幕钜印!罢庋搅饲≈心甑氖焙颍笄宓酃墓庖讶挥行┎恢Я耍健庇杉笕肷菀祝缮萑爰竽选埃吡烁还笕兆拥那。苣岩簧献痈谋渥约旱纳睿运惹行枰桓錾朴诶聿朴帜芄憧坡返娜耍蜕斓某鱿智》昶涫保⒓淳统晌〉男母梗磺∈幼龉傲骸!�
  和伸是一个只知道敛财不会考虑社会生产发展与否的人,所以,他的广开财路,说白了只不过了是巧立名目,把各地官员和商人种的财富搜刮过来而已,而且,这些钱又必须来的名正言顺,让乾隆用的理直气壮,为此,他广泛号召官员,为了感激皇恩浩荡,自愿向进行贡献,以示忠心,他这么一说,谁敢不听,如果不贡献财物,岂不成了对皇上不忠心了。当时,无论是朝中的官员,还是各地的地方官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的把搜括来的财物贡献出来,乾隆的第五、第六次南巡,靠的差不多全是江南一带官吏和富商的贡献,内务府几乎没有什么支出,还有每年到了皇上、皇太后寿诞或是年节之际,各地的礼物也会源源不断的涌入京城,让乾隆十分高兴,对和伸的理财才能赞不绝口S,好像这些财富全是和伸一人的功劳,他就忘了”羊毛了在羊身上“的道理,和伸为他聚敛的财富还不是出自天下的百姓。 
  和伸除此之外,确实也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费了不少脑筋,他在身为崇文门税务总监期间,像管理自己的家产一样精打细算,绞尽脑汁,京城中自明朝起就设有收税的关卡,原本有一道,即在九座城市分别向进出京城的客商官员收税,到了清朝全部集中在一处,在崇文门统一收税,设正副监督各一人,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肥缺,皇上一般会任命他最喜爱的大臣掌管,以示恩宠,因此和伸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这一职务,捞尽的油水,崇文门的关税在和伸的掌官之下,越来越重,恨不得雁过也要拔毛,不仅过往商旅不堪重负,就连朝廷官员也是难以应付,清代的笔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凡外吏部,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殿观,亦从无与较者,吴汇陆中丞以山东市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与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后不定还之而去。“堂堂一位希政使大人,竟会因为关税索要太重,而将行李全部寄放在城外,只衣进城,向故友借来被褥使用。由此,普通的百姓如何也可见一斑了。据传说,京城周围的百姓入城时,都会在帽沿上插上两文制钱,让把守的税吏自行摘取,已经成了习惯,这种苛刻的税收,使崇文门以每年17。32万两的收入位居全国30个税关的第四位,远远高于其他的关口。 
  和伸除了任崇文门税关总监督以外,还长期担任内务府大臣,内务府是皇室的财政机构,主管包括皇室的日常用度在内的一切开销,经过乾隆多年的奢侈生活,内务府早已是捉襟见肘,府库空需,难以为继了,据史料记载,和伸担任内务府大臣前,”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可是和伸出任内务府大臣之后,不出几年,状况就大为改观,内务府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出的银两可以接济外府了,整个局面来了个彻底的扭转。每年乾隆的寿诞,都是内务府的一笔巨大的开支,和伸没有接手之前,历任大臣每逢皇上寿诞都会百般无奈,既不能办的寒酸,又确实是苦于银两不足,常常到了最后,只能勉强应付,很难令乾隆满意,到了和伸手中,皇上的寿诞成了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不但能操持的排场隆重,自己还能从中大捞一笔,乾隆五十五(公元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他像往年一样下御旨,要求务求节俭,不可铺张,剩下的一切都放心的交给和伸去办了。经过和伸的细心筹备,庆黄办的异常隆重、盛大,史书记载:”皇帝虽立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无不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封院人物,动基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需,外而到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院部院堂悉捐未俸,又以两滩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方自南京营运,及其输数云。“ 
  乾隆无疑将和伸看成了一个聚敛有方的精明强干之人,只要有和伸在,他就不必担心钱财的问题,和伸凭借这一点,在乾隆心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牢牢站稳了脚跟。 
  出色的民族事务家和翻译家
         
  和伸除了善于理财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民族事务家和翻译家,有清一朝同国内各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对外交人材的需求也日益加大,而中国传统化的训练对这方面的人材的培养,无疑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伸凭借着他在咸安宫官学中,熟练掌握的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脱颖而出,成为乾隆时期最为出色的民族事务家。 
  西藏自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土蕃首领松赞干布之后,就和中央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开始正式在西藏派驻行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西藏地区佛教鼎盛,藏民都信奉佛教的一个分支:喇嘛教,所以,宗教领袖同时也是西藏的政治领袖,明朝万历年间,喇嘛教领袖南嘉措被尊称为达赖喇嘛,成为被中央政府承认的第一位西藏本土的首领另外还有班禅额尔德尼,西藏就处在达赖喇嘛和班禅的统治之下,雍正年间,准噶尔部的头目策旺阿拉布坦趁西藏内部为争夺统治权的斗争而出现了两个达赖六世之机,攻入拉萨,囚禁了达赖六世,清政府派兵前往救援,经过艰苦的争战,驱逐了准噶尔兵,重新拥立青海所言的达赖六世登上宝座,举行了隆重的宝床大典,从此,西藏在清政府的间接管理下,安定了二十多年。 
  乾隆四十五年时值乾隆七十寿诞之期,西藏六世班禅飞骑送来一封书信,信用藏文写成,和伸来到后,心里不禁暗自得意,他拿起书信郎声念道:”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拳养之恩,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之人,无以极弥,虽然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亿万年牢固,并让众赖喇等奉经祈祷,但仍时时企望观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大皇帝膝前,以达敬意。“读罢,垂手肃立一旁,举月四望,想到皇上身边的这些大臣竟无一人能读懂班禅来信,越发感到自己的不可替代。 
  乾隆听罢大喜,他原本就喜爱排场,七十大寿又是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庆典上能有班禅领班诵经,前来贺寿,一定会锦上添花,令举世瞩目,天下归心,于是乾隆授意命和伸拟诏,和伸用满、藏、汉三种文字拟定了诏书。昔据章加呼图克图奏称:班禅额尔德尼因庚子年为大皇帝七十万寿。欲来称祝。朕本欲见班祥额尔德尼,因道路遥远,或身子尚生,不便令活佛远涉。今活佛亲自修书,致达意愿,实属吉祥之事,特允所请,是年朕万寿月,即弛热河,外藩华集。班额尔德尼及若于被时到热河,最为便宜。” 
  诏书拟好后,乾隆为了显示自己对班禅此行的重视,同时也为了展现清帝国的强大。特命在热河为班禅择地建庙。这倒不是乾隆有意奢侈,别出心裁的主意,早在康熙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陛见的时候,康熙就曾在热河特意为他建造黄寺,以供停驻下榻之用。所以乾隆此举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因为和伸这一次表现的极为出色,乾隆就把建为班禅建造庙宇的事交给他全权处理。 
  和伸不敢怠慢,自康熙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面圣之后,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位西藏的领袖走过雪域高原,这次六世班禅进京,皇上一定极为重视,为班禅建造的庙宇一定要富丽堂皇,体现出皇恩浩荡。于是他亲往热河,勘测地形,细心监督图样设计,特意强调体现出西藏赖喇教黄庙的风格,不久,和伸就把设计好的图样呈进到北京,请乾隆御览,庙按原有名称称为“须弥福寿之庙”,在普陀东乘三庙东侧建造计划共占地三万七千九百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了日落则扎什伦布寺的风格。建造在山麓之上,在作寺正中,建大红台一座,以此为中心,把封院分为前中后三个组成部分,前部建有碑亭,后部建琉璃万寿塔,依循山势,逐次升高庙的前部建筑由五孔石桥,石狮子、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组成。周围建有围墙环绕,左右建有东西掖门,上面按照中式宫城的格局建有楼台。这座庙坐北面南,正中的大红台与东红台,吉祥法喜殿相毗连。交相辉应,相得益彰,给人造成一种辉煌庄严的感觉,乾隆细细看过后,连连称赞,命和伸加紧督选,财力、人才悉听他调用。历时不到一年,“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开光,和伸因督选有功,被乾隆封赏,同时,通过这件事,和伸展示出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被乾隆任命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 
  语言魅力大师
         
  随着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完成,整个世纪越来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各国之间的建立起了联系,一个国家的进展再也不可能脱离世界独立发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到了乾隆一朝,各国的使节纷纷进入京城,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伸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和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伸全权处理的,他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事务。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28年)当时还是吏部侍郎的和伸就在朝鲜使者的心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据朝鲜使者记载:“皇帝乘马执鞭过臣等所望处,间不过五、六步。顾谓侍臣曰:彼是乾隆使臣乎?有一黄衣者对曰:‘然矣’,衣黄者闻是吏部吏郎和伸云。皇帝遽曰:‘通官前来’。则衣黄侍臣谓通官曰:‘使臣何为起对?’皇帝笑曰:‘朝鲜礼法。例如此矣。’此次后,和伸与朝鲜使者接触频繁,以至于我们在朝鲜使者的多种记述中经常可以看到和伸的名字,成为我们现在了解和伸的一份很重要的历史资料。 
  在历史上显然更具意义的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由英吉利海峡的朴茨茅斯港出发,分乘军舰”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前往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同中国建立贸易通商关系,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新的巨大的市场。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早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1年),朝臣就下令关闭了宁波,漳州等几处通商口岸,只留下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极大限制了中外之间的商品贸易,英国的产品迟迟不能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规模出使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新局面。 
  马戛尔尼一行800余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受到了清政府的热情接待,和伸身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中英双方刚开始接触,就遇到了难题,中方坚持要马戛尔尼其所有随从在面见乾隆时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的”钦使“,不同意行这么重的礼节,中国政府中的多位官员同英使交涉都无功而返,反而端正的不怎么愉快,和伸只好亲自出面英使见了和伸,同和伸有过一定的接触后,就感到这个中国官员不简单,态度也不再如先前一样蛮横,在和伸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主意,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为此和伸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缜密的礼仪程序表:呈递给乾隆御览。 
  ”臣和伸谨奏:窃照英吉利国贡使到时,是日寅刻,丽正门内陈设卤薄等大驾,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齐集。其应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带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诚殿铺设毕,仍退出,卯初,请皇帝御龙袍褂升宝座,御前大臣蒙古额附,侍卫仍照例在殿内内翼侍立,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侍卫亦照例在殿外分两翼,侍卫内大臣带领豹尾枪长靶刀,侍卫亦分两班站立,其随从三五大臣、九卿,讲官照例于院内站班,臣和伸同礼部堂宫率钦天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国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头号礼,毕。其应入座五三公大臣以次入座,带领该贡使于西边二排三米,领其叩头入座,俟令侍卫照例赐茶,毕。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舆。臣等将该贡使领出,于清间阁外边伺候,所有初次应行例尝该国王及贡使各物,预先设于清音阁前院内,候皇上传旨毕,臣等带领贡使,再行瞻觐。颁尝后,令其向上行谢恩礼毕,再令随班入座,谨奏。“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繁的把和伸的奏章全部抄录在这里,是因为,当时接见英使的全过程完全是按照和伸的设计进行的,这几乎是接见过程的一幅全景速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伸在气势汹汹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的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尊严,如果同清末那些接待英使的官员们相比,更可以显现出和伸在这一眯上的难能可贵。 
  接见仪式就这样顺利的结束了,随之而来的谈判过程中,更显示出了和伸的机智和巧言善变,英国使节在进见乾隆之后,就向乾隆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两国进行贸易的要求,乾隆对此不屑一顾,觉得对英使已经仁至义尽的,就派和伸去打发他们回去,和伸得到报告说英国人因远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经病了三人,就以此为借口,对马戛尔尼说:”公使先生,听闻贵国使团中不幸故去了几位随员我代表万岁表示哀悼,我国与你国气候差异甚大,尤其入冬以后,天寒地冻,你们远到而来,本应多留你们住些时间,然而皇上体谅你们鉴于这种情况只好让你们早些回国了。“原本是打发别人走的话,到了和伸口里,反而成了处处为对方着想了。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能轻易回国,他说了几句表示谢意的许之后,就拿出了早已拟好的条约,共有六条:” 
  “1.准许英人在舟山、宁波、天津三处贸易; 
  2.准许英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3.在舟山附近给英人一个小岛,以供他们停泊停只,存放货物; 
  4.同时,在广州附近也设立这样一个小岛。 
  5.免除或减少曲国由澳门贩入中国货物的关税。 
  6.中国海关公布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