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和绅传 作者王辉(完结) txt-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财富变的更加坚实,为乾隆统治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把皇帝的亲人攥在自己手里
         
  为了亲近乾隆,和伸除了直接在乾隆面前献媚以外,还尽心尽力的关心、爱戴着乾隆的母亲、皇太后。因为乾隆对母亲的孝顺是天下少有的,是真挚的,封建君主为了将儒家的仁、义、忠、孝等美德推广天下,总是以身作责,为世人做出榜样,比如,皇帝每年都会的春季来临的时候,到某个祭犯的地方“亲自”躬耕,象征性的播撒几粒种子,举起鞭子,赶着牛车耕地。虽然,不过是象征性的行为,却充分表明了皇帝对耕作的重视和督促天下的百姓就可能此为法。 
  同样,大部分帝王不管实际的情感如何,总会摆出一副父慈子的样子给世人看,好使万民有榜样可循。 
  然而,乾隆对自己母亲的孝敬,就不只是做做样子了,他是真正的纯孝之子。乾隆留有下来的万余首诗作中很多就描绘了,母子之间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无限的热爱和依恋。 
  这些诗作往借节日中母子相聚共庆为题材。比如一首题为《新正重华宫待皇太后》的诗中写到: 
  凤辇临龙阁,新年第一祥。 
  彤庭增喜气,绿野遍春光。 
  欣答初韶令,钦称万寿觞。 
  W兰百合,胜帖燕双翔。浮服孙曾绕,遐龄日月长, 
  宫中行乐养,欲以在群方。 
  诗中充分表达了新春佳节,乾隆与母亲和子孙们一起共庆一堂的欢庆场面,同时还写出了“遐龄时日月长”这样的句子,祝福母亲能够健康长寿。每年五月,石榴花开,端阳春佳节来临的时候,乾隆又总是陪伴着太后到圆明园中观赏龙舟。他的一首诗就记叙了这一热闹的场面: 
  快霁天中景丽鲜,宜人都为利农田。 
  轻阴乍晴招惊牖,永昼如迟竟渡船。 
  斜叶焦云亭畔卷,低枝榴火沼中燃。 
  五丝彩缕随风俗,愿比慈宁寿算绵。 
  母子之亲跃然纸上。 
  每当太后大寿之时,乾隆总是不惜财富的把寿庆办的隆重喜庆,场面宏大,让母亲满意、高兴。当时的一篇文章详细的记录了乾隆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时的情景,极尽人间能事: 
  “十余里中各在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视市廛,绵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满卷屋,九华三灯,七宝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依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右惊,右盼复眩,游者加入蓬莱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其景物之工,亦有巧于点缀而不甚费者。或以色绢为山岳形,锡箔为波涛纹,甚至一蟠桃大数间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广东所极翡翠亭。广二、三丈,全以孔雀作屋瓦,一亭不啻万眼。楚省之黄鹤楼,重檐三层。墙壁皆用玻璃高七、八尺者。浙省出湖镜,则为广榭,中以大圆镜嵌藻井之上,四旁则小镜数万,鳞彻成墙,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亿身,如左慈之无处不在,真天下奇观也。”这一大段繁琐冗长的描写,足以表现出当年祝寿的盛情也可以看出乾隆对母亲的挚爱。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想要亲近什么人,如果能够由他亲边的人入手,对他尊敬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甚至更强的尊敬对他关心之人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往往会被引为同道,使人一见如故,由到奇效。 
  每当皇太后寿延之日,和伸会与侍卫们一起,亲自抬着太后的风辇,乾隆看在眼里,心中不由更加看重,欣赏和伸。 
  崇庆皇太后在乾隆六十七岁的时候,以八十六岁高龄崩逝,乾隆悲恸欲绝,当即剪发,服白绸孝衣,在舍清斋为太后守孝,终日不思茶饭。后作诗一首记录了太后故去之后的深切怀念: 
  游岁黑甜何处乡,从容掖辇祗如常。 
  孙曾侍宴到不代,歌舞行时娱一堂。 
  忽尔醒来余寂寞,泛焉涕出切悲伤。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梦原都是梦场。 
  和伸紧紧的抓住这一时机,表现出了太后故去,自己做为人臣的悲伤,与乾隆同误用同悲,陪侍在乾隆身边痛哭,把太后当成自己的母亲哀悼。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判断这其中有多少真诚的成分。然而,从以后乾隆对和伸的愈发宠信看来,这起码大大增加了乾隆对他的好感和信任。
  事事想到皇帝的前面
         
  乾隆一生中曾因多次南巡,为民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逸闻逸事,传为佳话,可见,他是一位喜好畅游山水,好大喜功的君主,可是,如果说乾隆南巡只是为了领略江南的湖光山色,倒也不是。江南各地素以物产富饶、人文鼎盛而名满天下。经宋、明以来,朝廷屡次衣官南渡,若大一个中国的文化命脉得以在江南一隅延续不衰,江南的士风一直胜过北方。清军入关以后,所向披靡,唯有在江南受到了以书生文人为首的义军的顽强抗争。因此,才有了诸如“扬州十月”等惨不忍睹的屠城事件,后人有诗曰:“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颇掷处血斑斑。”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实是对江南的文人们伤透了脑筋,再加上清王朝自认秉承了传统华夏文化,对文物鼎盛的江南也未免心存思惮,多次开设“博学鸿词”等科,希望能够安抚士人。所以,乾隆南巡乃是继续清朝的政策,准确借机笼络人才和地方的豪强大户,消弥反清情绪,营造满汉一体的民族感情氛围。 
  另外,自宋明以来“苏杭熟、天下足”即已成为民谣,江浙一带加上南巡必经的直隶,山东等省,全都是物产丰富的地方,是整个国家的粮仓,国家的命脉所在。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安危,这些地方连年水患频仍,乾隆要趁南巡的机会省视何道,摒除水患,发展农业。 
  这些道理,乾隆只是放在心中,并未向外人道及,和伸却早已了解于胸了。所以,他总是力排众议,屡屡劝乾隆南巡。乾隆于是就把南巡的事全部交给和伸办理,并让他扈驾南巡。 
  每次南巡,乾隆最担心的是国库中的银子,他前四次南下,每次都花去了大约四十万两白银,所以,当他又准备下江南的时候,就有一些官员出来力阻,理由即是国库考虑,百姓疲羸,和伸最让乾隆感到满意的也是即在此。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0年)正月十二日,当乾隆以“观民省方,勤求治理”的名义,开始第五次南巡的时候,内务府只需要出御驾的日常费用,其他的绝大部分开销假,全交由和伸一人筹措和伸自然不会自己出这笔钱,他立刻传令各省的督抚,盐政、河督,命他们建造修葺行宫,抓紧时间建造龙舟,很快水路旱道俱已疏通,行宫园林也都建好了,各地的龙舟摆满了运河,迤逦几千艘。和伸自己未出一分一文,就假借皇上的威势,将一切置办妥当,博得龙颜大悦,全不顾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知道赞赏和伸精明能干了。 
  乾隆兴致勃勃的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南巡,所到之处,和伸与他形影相随寸步不离,御驾经过的地方,各地督抚以下的官员,全都跪拜接驾和伸站在乾隆的身边,显得更加威风凛凛,和伸又借此,向地方官展示了自己地朝中地乾隆面前非比寻常的地位。令地方官员们对他恭恭敬敬纷纷向他行贿纳贡。 
  圣驾不久就来到的扬州,扬州自古就是繁华烟花之地,古人云“谁在各都,竹西住处,扬州自古繁华。”乾隆每次南巡,扬州都是必经之地,扬州的慧因寺,倚虹园,致清楼,怡情堂,清净寺等名胜,都是乾隆御笔亲提的匾额。和伸自然也不敢对扬州掉以轻心,亲自命扬州的官员,布置扬,使小城的繁华,更胜往昔,城里的大街小巷,全都铺上了锦毡,两边挂满了丝绸。圣驾一路经过,繁花映目,美不胜收,乾隆驻跸的高景寺行宫,出修葺一新,在行宫内新开凿了两个人工湖,堆了许多用太湖石彻成的假山,极尽江南园林之精美,整个修葺建造的费用,没有动用内务府的银两,全是在和伸的授意下由两准的盐商们“自愿”捐赠的,好大喜功的乾隆对和伸如此能干大为满意,面对着满园春色,把和伸嘉奖了一番。 
  和伸一面借助皇帝的权威,令盐商们贡献出大量银两,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和伸的腰包,另一方面,对借盐商们的富有,讨好了乾隆看书不费吹灰之力,就左右逢源,受益良多,真可谓是诡计多端足智多谋了。
  精于办事,肯为皇帝背黑锅
         
  乾隆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渐糊涂起来,这大概是中国帝王普遍的规律,他渐渐喜欢追求泱泱大国的皇家气派和豪华场面,却又要示人予以严谨勤俭,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想奢华,又怕人家说他挥霍,欲享受又不被人说贪图享乐。和伸为乾隆想好许多敛财的办法。甘心情愿的替乾隆背上奢侈的“黑锅”,他们之间好象形成了默契,乾隆一百在朝堂上下令不要铺张,和伸便在下面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各地富商们加紧损贡。在和伸的主持操办之下,只一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国库中的银子也多了起来,在各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和伸创建了“议罪银”制度,凡有过失的官员,都可以纳银赎罪免去处罚,而“议罪银制度得到了巨额的银两,有85%供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和伸等于是为乾隆个人建造了一个小金库,乾隆怎么能不高兴呢? 
  乾隆有了银两,就在枯燥乏味的皇宫中坐不下去了,打起了南巡的主意,和伸知道皇上心中是极想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考察一下自己御宇这么多年来,天下百姓的生活之所以犹豫不决,是怕被人冠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名声,和伸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乾隆排忧解难,他向乾隆担保,说江南各地物产丰盛,官员和富商们久沐圣恩,早就一心图报,若皇上南巡,一应费用,江南的官员和富商们都愿捐献,可以不必动用国库,这样一来,那些说乾隆享乐的人就无话可说了。乾隆听了大喜,他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只是和伸能如此为他着想,实在令人感动,当即决定令和伸全权安排南巡事宜,御驾即刻启程。 
  和伸接到圣旨,向江南各地发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视江南,各地官商要悉心准确,鼓励商人捐钱捐物,作为皇上南巡之需,虽然,公文中没有强求的意思,可是,此事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伸的主意,官员们若是还想坐稳自己的位子,谁敢怠慢,纷纷不惜敌国本大兴土木,就怕让皇上不满意,有的人还想趁这一机会讨好皇上,以谋得升迁,他们又怎会甘心掏自己的腰包,弄到最后,各种负责还是转嫁到了百姓头上,百姓们被迫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建造行宫,修葺龙舟,将江南装扮的一派亮丽,在这亮丽下面却不知有多少百姓的哀叹。 
  乾隆的南巡顺利开始的时候,他对一切都感到满意,江南秀丽的景色让他陶醉,心中不禁感叹,大清国在自己的统治下实在好不气派,比起圣祖康熙来也毫不逊色,在和伸的精心安排下,乾隆几乎没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就顺利、满意完成了南巡,还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师重道的仁德。乾隆将江南千百万百姓的民脂民膏都当成了和伸的功劳,对他越发喜爱,看出了他理财的天赋,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把整个大清国的财政管理权都交到了和伸手中。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乾隆帝80大寿之际,和伸理所当然的成为庆典的负责人,按照当时朝鲜使者的记录:”皇帝虽令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无不新办,自燕京到圆明园外,楼台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封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需,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 内而各部院堂悉捐米俸,又以两准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方自南京营造,及其输致云。“乾隆愈是明令节俭,深深揣摩透了他心思的和伸就愈发加紧催官员损贡进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乾隆皇帝清明仁政,另一方面又足以满足他的虚荣奢侈,乾隆怎能不引和伸为知已呢?
  第三章 千里为官只为财—和膊浦�
  敏于事而慎于言
         
  乾隆皇帝毕竟是一代名君,在他面前展现才华,并不仅是靠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拿出真实才干,才能真正打动乾隆的心。和⒓V酰陀龅搅艘蛔蟀福髑扛梢虼说靡允┱梗晌匠跏苑婷ⅰ�
  事情由李侍尧而起,李侍尧,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祖上就曾是明朝的大将,到了他父亲李元亮的时候,还坐过户部尚书,李侍尧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史书上记载他:“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说他有过目成篇的本领,接见下属的时候,只几句话就可以从中看出下属的才干如何。因此,乾隆对他颇为倚重,曾先后委以重任,历任两广、湖广、云贵三省总督。这样的难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别人,尤其像和庋┑酶吖俚那嗄辏游捶旁谘劾铮菔妨霞窃兀钍桃⒁颉澳昀衔桓撸饺斩蠛瞳|,种!焙瞳|为人就心胸狭小,怎能忍受这些每日里就想着能寻找机会,教训李侍尧一下。不久,机会就来了。
  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史的海宁,库存和卣毡唤獬芍暗魅紊蜓舴钐旄先沃埃匾獾胶瞳|府上拜望,感谢和阉骼肓宋髂下闹兀岣坏睦裎镆煌瞳|的,还有李侍尧在云南贪脏受贿的消息,海宁求见和螅院瞳|说:“当今圣上对纳贿,贪赃深恶痛绝,几番下圣谕要官员洁自自好,奉公守法,可那李侍尧在云南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参奏李侍尧,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来向和蠼蹋低昊瓜蚝瞳|呈上了他平日搜罗的李侍尧受贿的证据,和沾笙玻⒖贪押D浣擦艘环⒐睦槐匚防钍桃⒌囊」苌献啵磺卸加兴沼Α�
  第二天早朝,乾隆处理完当日的政务,正准确退朝,和绯鲆徊剿档溃骸霸颇狭复⒌啦⒐笾莅床焓购D斜疽唷!鼻∫幌蚨栽兜蓝吹墓倮艚险饪砣荩兔系钭啾尽:D吹降钌希虬萸≈螅炎约菏樾吹淖嗾鄢实萆先ァG《涟詹淮笈邓岳钍桃⒃谠颇咸霸嘤皆缬胁炀酰皇悄钏髡蕉嗄辏⒐ξ奘磐幻妫肓纤谷挥⒉怀商逋常奔疵瞳|赴云南查清李侍尧贪赃一案。
  和酱镌颇现螅认蚶钍桃⑿亮耸ブ迹萸腋镏埃缓缶驮俨还蚀税福紊酵嫠チ恕R蛭靼祝颇媳鼐故抢钍桃⒌牡胤剑诖说鼐嗄甓ㄈ欢恐诙啵苌詈瘢罢宜霸叩闹ぞ荩峙虏皇且患菀资隆K茸白髋橙跷弈埽凰脊竦难勇楸岳钍桃ⅲ档乩锱沙龅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