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麟道正传之中华贵族-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保密,最后的工作将由那二个专家正指挥我们那些佘山训练基地出身的弟兄来完成。佘山训练基地的这些成员,除了分配到外地执行黑道潜伏任务的以外,在总部的成立了一支近卫队,名称叫做S小组;我不在的日子国安系统对他们又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在间谍,机械,心理学方面的强化,吴伯伯告诉我,这是他送的最后二样礼物之一。另外一样是什么,到现在我还不知道。
  我回去的时候,表面的建筑工作已经完成,施工队已经撤走,那几样超级的设施也已经初见端倪,让我大开眼界了一番。 
 
 
 
  
 第九十五章
 
  二个专家一个姓王一个姓陈,在学术界毫无名气,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连大学文凭都没有’。可是事实上,比较起那些XX大学知名教授来,他们才是中国最顶尖的专家。
  在中国的一些秘密部门有很多这样的人物,这些人都是解放后5;60年代的人才,在那个时代都是学校中最拔尖的学生。当时由于中国发展需要,一方面在国外回来很多出色的科学家,另外一方面中国自身的知识力量储备远远不足,这些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选中的。
  选中后他们直接调离至一些秘密部门进行定向的培训,培训他们的那些老师都是世界知名的归国科学家(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在内)。为防止阶级敌人破坏,这个计划极为绝密,这些学生一被调离,所有档案全部销毁,世间再没有这号人物存在,在当时的社会气氛下,对于这种安排他们只会感到光荣而不会有任何怨言。
  这个计划在国安的X+++级档案中代号‘自强’,自强计划中包括了帮我国设计第一颗原子弹,设计第一枚火箭,设计第一家自产飞机的无数无名英雄,这些老科学家一生不为人所知,生活也一直受到严格的保护,这种保护反过来来说等于是限制了他们所有的自由。直到近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才慢慢的放宽了限制,使得他们有了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对这样的人物,我充满了尊敬之情,但却还是没有想到他们的科技能力能到这种地步。
  王博士和陈博士(他们都没有正式的学位,但相信他们的知识要远远超过一般的博士,所以我一直以博士相称)所设计的设施一共有三样。
  首先是联系基地到雁栖湖中央小岛的传送系统。
  从基地到那中央小岛通过那山洞也有近二公里的道路,王博士的自动力传送系统却能在三分钟内将最重达一吨的物体运送完成,时速接近40KM。最奇妙的是这套系统具有二个能源来源,第一是电力,如果紧急时电力系统无法工作,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压力产生临时能源,同样能保持20KM/小时的传送速度。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的基地处于小岛上的秘密出口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成为我们在紧急时使用的逃生利器,当然我希望使用到它的机会不要太多。。。
  第二样是自防御超体设计
  自防御超体设计的概念是当某处受到袭击时能自动启动的能量防护屏障,这简直就是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事物。
  当房屋受到攻击时,处于房屋外部的雷达系统能在千分之一秒内发现五十公里内来袭物体,并分析种类和攻击等级,自动设定防御屏障强度后在千分之二秒内升起屏障,并能在最大饱和攻击强度情况下保持30秒防御时间。这里所称的最大饱和攻击强度如果非要下个定义的话可以这么来说--一颗一万TNT当量的原子弹在一公里范围内爆炸所产生的冲力。
  原本这项技术是准备用到国内的各项军事设施上的,但由于这项技术所需要的能量极大,而且需要日常一直储备,另外防御范围却只能在十~二十平方米左右,所以实战作用不大,供战争时使用的最高国家领导人临时办公场所又是深处地下,无需使用这项技术,所以一直没有推广,这次是第一次实际应用,当然保护范围只有基地最后一间小小的屋子而已。
  这屋子就是第三样超级设施,这屋子是全智能化设施,里面的超脑是中国自行研究的最先进的巨型电脑(芯片还是采用国外的INTEL技术,但经过细致改进,不仅将INTEL芯片中的后门堵住而且还通过超微子技术大大提高了它的性能,只是代价极为昂贵,这么一台电脑价值五千多万美金,这还只是在资金尚没有全额投入的情况下架设的初步系统,如果要发挥它全部能力,估计投资要高达十亿美金以上)。
  这架超脑通过军用光纤连接上网之后,每天能进行极大数据量的数据分析,基本上等于一部百科全书,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它对任何一处的电脑进行指定型攻击,在紧急时期如果光纤被切断,这台超脑能通过自身的雷达系统和世界上任何一架卫星进行秘密连接。除了和中国自身的军事卫星连接之外,和国外的卫星连接超脑的自我模拟功能可以使它在连接中有三十秒的安全期,不用担心被发现。
  另外这屋子和自动力传送系统是一个整体,使用了超轻型合金材料,自重才450公斤,也就是说屋内呆上6…7名大汉也不会突破自动力传送系统一吨的传送极限。
  我目瞪口呆的听着王博士和陈博士介绍着这三样超级设施,这些设施似乎和我现在的处境不太联系得上,这简直是为了核战争预备的玩意啊。这样的一个基地远远超过我的设想之外,但看见王博士和陈博士那种梦想成真的笑颜我又没法追问,心中很是纳闷。
  正陪着二位老科学家说话,我的电话响了起来。走到一边接起,却是吴伯伯打来的。
  “道儿,还满意吗?”吴伯伯的声音似乎很是愉快。
  “呃。。。当然满意,可是吴伯伯,这些设施我似乎用不上啊?”
  “你现在是用不上,但是总有一天会用上的,王博士和陈博士是自强计划中最出色的科学家,他们的这几样设计都代表了我们中国的最高科技水平,只是现在还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去推广应用。自强计划的这些科学家划拨到我们国安局来之后,很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都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象那间‘智穹’如果继续研究下去,可能需要花费上百亿的资金,在现在中国的军费预算下,是不可能实施起来的。”
  我这才知道那屋子叫做‘智穹’,而且早就已经是研究了多年的东西了,怪不得那么短时间内就能安装出来,但转念一想才明白过来,感情吴伯伯是把我这里当实验基地了啊,顿时大叫一声。
  “啊,吴伯伯,你这不是坑我吗?你明知道我现在也用不上这些东西,但你摆在这里不就是存心让我往里面投钱吗?这间屋子到最后完成需要上百亿的资金,你叫我去哪找那么多钱去啊?”
  “呵呵,其实吴伯伯有二个意思,第一,这些设施包括‘智穹’如果真能开发成功,对提升我国的军力极有好处,象这样的超脑在日本和美国都已经处于研发阶段,幸好我们国家在软件编程等方面在世界上还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如果停滞不前,很快他们就会超过我们。我想你也不会愿意在万一有战争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国在电子和信息方面的软作战中输给别人吧?”说到这里,吴伯伯顿了一下,似乎在等我回答。
  虽然隔着电话,我还是不由自主的重重的点了下头:“那是当然的。”
  吴伯伯满意的‘嗯’了一声,继续说道:“第二,你的猎头计划完成之后,虽然收集了一批科学家,但是技术力量还是不够充足,你收集的那些科学家虽然都是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还是需要各种人才进行配合,我想你这方面的欠缺还是不少的。所以如果你这里成为了我们的实验基地之一,我就可以将一大批自强计划中最优秀的科学家调拨给你使用,这些科学家都是我们中国现在最顶尖的科学家,只是由于资金和设备上的局限所以发挥不出他们最大的作用。由于他们长期从事具体设备的研发工作,只要你能在资金上提供充足的保障,我敢保证他们比你‘猎头’得来的那些外国科学家要管用的多。”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大喜起来,吴伯伯所说的正合我心意,如果真如吴伯伯所说,我实验基地的研究进度能大大加快,只要能出产品,钱又能算得了什么?
  “不过道儿,这次的计划只有军部和我们国安参与,这么多的科学家划拨到你那里,肯定会引起另外一方面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一个好的名目,你这里的基地看来要和你的公司暂时划开联系了,被我们国安‘征用’一段日子你没有意见吧?我们想把那里和附近的山区划拨成老科学家的‘干休所’,到时机成熟之后才还给你们,我想为时也不会太远了。”
  我自然明白他所说的意思,连忙答应下来,而后想想,吴伯伯的话中似乎另有含义。时机成熟。。为时不远。。难道说近期中国的政局会有什么变动不成?但这也不是我应该问的东西,我也就一想而过,没有深究。 
 
 
 
  
 第九十六章
 
  二个月后
  一共有四十七名科学家经过巧妙的安排下踏上了去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旅途,这些科学家一向属于军队编制,一部分转到国安以后在政府系统中也没有他们的资料,在数千名科学家中调动了这四十四名总算没有引起另外方面的注意,一切顺利进行。
  随这些科学家而去的是一艘退出海军编制的常规动力潜艇,这艘潜艇服役已满三十年,是中国第二批自生产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虽然已经满退役年数,设施也并非很先进,但保养的非常良好。潜艇上的那些战士同时也如数退役,由于日后他们执行的任务极为机密,所以不得已还是靠李观给他们灌输了绝对忠诚的精神枷锁。
  在这潜艇上还装载了一批原本一些军工企业使用的科研器材,加上那四十七名出色的科学家的来到,大大提高了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科研基地上的研究能力。
  三个月后
  龙腾公司的第一台超级数字电视正式面世,我们称之为《龙影》。
  四个月后,处于云南的生产线调配完成,《龙影》正式投入生产。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铺垫,在《龙影》投入市场前一个月,我们在全国各地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投入的广告费数以亿计,然而所有的广告都只有一个画面--一块黑色的纱布遮挡住了一切,上面只有几个大字《它属于我们中国。。。》,而后在角落有我们龙腾公司小小的飞龙标志。
  这样的广告引起了媒介极大的好奇心,一个月内龙腾公司的知名度急剧上升,市面上什么样的猜测都有。有的说我们生产的是饮料,有的说生产的是药物,也有的说是汽车。。。几乎包括了各类产品。
  所以当龙腾公司宣布将召开新产品上市的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北京饭店偌大的一个礼堂被全国闻讯赶来的记者挤的水泄不通。当我们展示这台完全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时所有人都为它的超强功能所吸引,但神秘了这么久,展示出来的只是一台彩电也让那些喜欢抓新奇新闻的记者大大失望了一把。
  当最后我们宣布这台超级数字电视的价格时,这种失望顿时化为乌有,如此尖端的产品竟然有那么低廉的售价,顿时使那些记者也激动不已。
  根据统计,当场光那些记者就预定了不下600台,我们也适当的给了那些记者最优惠的折扣。第二天,关于《龙影》超级数字电视的消息占据了所有大小报刊的头版,很多电视台也一样对龙腾公司进行了专访。
  我们也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去我们建立在东北某地的研究发展基地参观了一把。看着基地中那么多先进的设施和勤奋的研究人员,谁又能想到那里只是我们的一个门面而已?
  在《龙影》正式投入市场的第一天,龙腾公司点燃了另外一枚‘炸弹’。
  中国第一家数字传媒电视台《龙的天空》在上海正式成立,《龙的天空》和CCTV联手,龙腾公司占51%股份,CCTV占49%股份,随着龙腾公司投入的加大将逐渐提高所占股份比例。
  《龙的天空》不同于普通电视台,它和《龙影》的用户能通过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相连接,它不仅能传播CCTV现有的所有节目,并还能传播自己制作的四个数字化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包括一个体育台,一个电影台,一个娱乐台和一个新闻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出。
  数字电视节目和传统的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不仅是在清晰度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而是在播放和观看方式上有了巨大的突破,数字电视最重要的是‘互动’二个字,在人性化和个人化方面是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
  《龙影》和《龙的天空》配套推出之后一下子就在市场上造成了巨大的轰动,《龙影》的销售在一个月内突破130万台,其中只有40万台是现货,还有90万台都是收了订金而已。在中国市场上,买电视能买到这种收订金无现货的地步,简直就是前无古人了。。。
  随着《龙影》的热销,《龙的天空》的注册用户也急剧上升,短短一个月就有了120万名用户,预计在今年内能达到1600万户,按每户每月30元的使用费来说,今年年底月收入就能达到5亿RMB左右。
  《龙影》卓越的技术含量和低廉的价格使得其他彩电生产厂家根本无法跟风,数字电视的这块巨大肥肉在近几年内将由龙腾公司独享,在这种情况下,我却没有采取上市再聚集资金谋求更大发展的手段,而还是靠企业本身的原始积累滚动着资金雪球。
  这么做一是龙腾现在的资金情况不需要外来资金的注入,如果销售形势不发生什么重大变化,每个月将近10亿的利润足够维持到下一个产品的推出。另外,我也不想由于上市在财务上受到不必要的制约,究竟龙腾很多的资金流向是不可为外人所知的。
  在扩大生产线之后,龙腾的大部分收益都用到了‘智穹’的完善上,另外一部分则继续提供给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研究基地。
  《龙影》的巨大成功使龙腾树立起了一块极有价值的高科技企业形象,但为了不遭受不必要的怀疑,龙腾的下几个产品将不会那么重量级,而是以将一些原先的军工产品进行改造推向民用为主。
  这些军工产品在质量上要远过于民用系列,无论是普通的发动机,还是一般的蓄电池之类,都很有生产价值,我们要做的只是尽量去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而已。
  龙腾已经正式向一个经济巨人的方向去腾飞。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我也终于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带上李观,菲儿重返了一次昆明,一是去视察一下云南那扩建中的彩电生产基地,二也是看看火狼帮现在的发展情况。
  在龙腾公司急剧发展的半年里,我们潜伏在全国的黑社会势力已经又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上的势力慢慢形成的同时,这支地下的军队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的形态。
  除了在四川,广州这些黑道势力比较复杂的城市和省份之外,在很多地区,我们的帮派都已经隐隐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但是现在还是未到全部整合的时候,用父亲的话来说:“时机还是未到,但等待也已经不会太久了!” 
 
 
 
  
 第九十七章
 
  阿诺只身前往东南亚去了好几个月,我到昆明的时候他也是刚刚回来,东南亚的气候看来还挺养人,老头子满面红光那满脸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许多,看来被招待的很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