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山-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场大战。突厥骑兵往往是在百步以内骑马射箭,三十步内收弓拔刀,冲击力非常惊人。但唐军战阵前的士兵各各站的笔直面不改色。似乎就像没有看见这些气势汹汹的敌人。
突厥骑兵冲下河谷,天空突然传来连成片的嗡嗡之声,抬头看去,下雨了箭雨!唐兵并没有在运动战中对射,而是按照多兵种操演地战术,距敌一百六十步,后排弩军齐射。强弩的射程比弓箭远了近一倍,但射出一箭后上弦较慢,连续射速有限,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好。看旗语下令发动齐射。
弓箭与子弹不一样,正面射来是可以看见的,训练有素的士兵有很大概率能格挡或躲闪。但是裹挟在大军中,面对覆盖性的射击,中不中箭只能看运气了。强弩齐射。突厥骑兵倒下了一大片。其余的骑士仍然怪叫着向前冲锋。
一百步,弓手齐射!一般弓箭手能够射穿皮甲的有效射程大约是六十步。百步内张弦射出,到对方冲锋迎上,正好是六十步左右距离,突厥军人仰马翻倒了一片。在这么紧张地气氛下还能计算的如此精准,号令下达的如此沉稳,士兵一丝不差的齐射完成,要经过长期的操演。裴行俭治军之严是有名的,梅孝朗也受其余荫。
弩兵发出两轮齐射,弓箭手射出了六箭,河滩之上落箭如雨,密密麻麻到处插满了箭杆和倒下的人马,突厥付出数千骑的代价终于冲到了对岸。这是一段上坡,受到箭雨以及前方倒下人马的阻档,冲锋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距敌二十步,弓手撤弓加入战锋队,一片震天地鼓响,随即十几万人齐声大喝,就见刷的一下,唐军阵中突然伸出了一片整齐的獠牙,原来是所有的人一齐拔出了刀。这刀按唐代的度量衡有五尺长,笔直的刀身,刀尖是斜的,刀背两侧都开有血槽,刀柄很长,挥刀时可以贴到肘部,精钢反复锻造,并用包模技术局部淬火,韧性和锋利程度都极佳。
冷兵器时代的绝唱大唐陌刀!在世界冷兵器战争史上,这种刀大规模的装备战阵成为制式武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刀光如浪如雪,就像一堵刺眼地无边刀墙,唐军动了,不是冲锋,而是随着战鼓声整齐的向前推进,每一步落下都有山摇地动之感。
想当年吴王杜伏威在江淮军中善用刀阵,今日梅孝朗也用刀阵,规模和威力要比当初的江淮军强大多了。一堵锋利的刀墙迎上了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惨叫声、马嘶声、金碰撞声、利器切入骨肉地摩擦声在每一个人地耳边响起。
唐军的每一名战士都毫无惧色,目不斜视只看前方,随着战鼓声整齐地向前推进,甚至挥刀劈刺的动作都带着整齐的节奏。哪怕被对方的兵器刺中了身体,也一样的挥刀向前刺杀保持着阵形不乱。有人倒下了,后排士兵立刻补上,这堵刀墙始终毫无缝隙,以不可阻档地气势压了过来。
人们谈到作战。都说士气很重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士气究竟是什么?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它直接决定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有一个经常被流氓欺负的瘦弱小贩,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挥舞着一把菜刀把十几个地痞赶出了好几条街,接连砍倒了七、八个拿匕首的壮小伙。这种爆发也可以形容为一种士气。在战场上,士气就是一种舍生忘死,激发出全部潜能的精神力量,它有很强的感染力。类似一种群体无意识的催眠。在某种气氛下,哪怕一个平时胆小如鼠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杀人不眨眼。成功地将领都很善于调动属下的士气,大战前的心理战也非常重要,临阵斩杀突厥奸细,梅孝朗一箭之威,铁骑冲阵震动天地的气势。也引爆了唐军漫天的杀意。
刀光如雪,刀阵像一堵速度不快但又不可阻挡的海啸卷过,锋芒所向别说是人,连战马都没有活的。这种阵式地可怕或者说残忍之处,就是推过之处没有活口,有人想投降都来不及。通谷河滩被鲜血浸满,唐军已经过了河,左右斜对挤压向突厥军阵的中央。
骑兵做战,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和冲击力,假如失去了速度和冲击空间。骑兵的优势也就失去了一大半。骑兵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只能向前,在马上是无法转身做战的,冲破敌阵后,可以绕圈再来回绞杀起到最大的战果。如果冲不破敌阵,失去了速度,又被压缩在一个拥挤的空间内,对骑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处境。突厥骑兵目前就面临这种处境。
很难用语言描述这么一大片战场,假如有人从高空向下俯视也许能看得更清楚。唐军呈剪刀口形的阵式排开,铁甲重骑插入突厥人的两翼。并不能取得决定性地战果,但却成功的压缩了战场空间。
突厥骑兵的反冲锋在河谷中受到了密集箭雨的阻档,冲上高地时速度已经慢了下来,这时唐兵的刀锋阵向下推进。突厥骑兵没有在第一时间冲开刀墙,唐军左右两堵刀墙斜对着压了下来。战场空间越来越小。突厥战马展不开冲锋,在河谷中拥挤成一堆。而刀锋阵的后面。弩手上弦,仍在按号令整齐的发出箭雨。
唐军的刀阵左右两面斜对着向里压,两翼是铁甲重骑的包夹,突厥军队也是朝左右两个方向,向外发起反冲锋,战场的最核心恰恰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而此时在这个真空地带上也是打地混天黑地飞沙走石,一群修行人以及萨满巫师在斗法。
知焰、积渊、积潭三个人飞在空中围住了左游仙。积渊祭两仪钩,空中黑白二气盘旋呈现涌动的太极图案;积潭挥舞点金笔,一片星星点点的金光如云如幔;知焰在三人中修为最高,无形之器穿云梭出手时还带着动人心魄的杀伐琴音。
再看左游仙,已经化成三头六臂,一手持昆吾剑,剑芒四射抵住穿云梭;一手持混元幡,扫向点金笔发出的如幔金光;一手持子午盘;变幻阴阳打乱积渊祭出地黑白二气,以一敌三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梅振衣在哪里?梅振衣就在左游仙下方,一脸木然地坐在地上,周围是天昏地暗,方圆一丈之外连一块碎石头都找不着,一切都化为齑粉。而他竟然安然无恙,打斗中的四名飞天高手都非常小心,法力地余波都远在梅振衣的一丈开外。
第四卷:德充符…第五卷 071回、万马军前犹入定,放声长哭泪为谁
骨笃禄身披白袍,挥舞一杆白骨法杖,法杖顶端是个拳头大小的骷髅,凌空离地三丈多高在那里手舞足蹈唱着怪异的歌,就如抽风一般。他脚下三十多名萨满大巫排成一个向前伸出的半圆阵式,一齐挥舞法杖在扭动身体。
高原上的阳光射了下来,似乎随着法杖的舞动产生奇异的扭曲,变得异常耀眼,一道道光芒接连不断的折射,向着对面四散飞出。同时前面地上的土石也一阵阵奇异的颤动卷起,几尺高的灰黑色漩涡不断涌现,向前方推出,所过之处仿佛能将一切卷入吞没。
对面的东华门护法积海,率领十二名弟子布成扇形剑阵,宝剑在空中如穿花般有规律的飞舞,像一张奇异的大网尽数挡住了耀眼光芒的散射。
妙法门掌门鸣琴也凌空站在离地三丈处,与骨笃禄遥遥相对,祭出的法器似乎是一道青烟,又像是一股青烟般的薄纱。其余七名妙法门弟子依托东华门剑阵的掩护,在鸣琴脚下挥动各色绸带,如天女齐舞煞是好看,无论什么攻击到了剑阵前一丈处全部被无形的力量瓦解的烟消云散。
这些修行高人不像战场上的军人那样冲撞厮杀,而是结阵斗法,积海与鸣琴等人率弟子并不拼命,只是纠缠住这一众萨满大巫,让另外三名飞天高手去斗左游仙。与战场上其它地方每一刻都尸骨横飞全然不同,至少目前为止并无伤亡。
骨笃禄越来越急,在空中怪异的歌声变得越来越尖厉,身体扭动的也越来越像发神经。大战一打响,他就看得清楚,唐军两翼的铁甲重骑成功的包抄插入突厥军阵的两肋,而突厥骑兵发起的反冲锋没有冲开唐军正面的刀锋阵,弩箭如雨从唐阵后排射落,跟着刀阵就推了过来。这种形势对突厥大军很不利。
骨笃禄心里着急却没有办法,积海与鸣琴等人虽然只攻不守,但却成功的把萨满巫师们都缠住了,斗法一展开他们也无法抽身后退,否则对方法力地反击就会随之而来。而左游仙那边虽然占了上风,却并没有分出胜负结果。
几十万大军和几十名修行人都在作战。通谷河裸露的河床上喊杀震天,尸横遍野。战场最中心左游仙与三名飞天高手当空相斗,黑雾白气、金光剑芒、风雷琴音交错,令人目眩。
只有一个人仿佛置身事外,他在几十万人混战最核心的位置,哪怕周围已经天翻地覆,他似乎无动于衷,这人当然就是梅振衣。
梅孝朗那一箭震动两军,也深深震撼了梅振衣。跌落在地勉强保住一条性命,第一瞬间他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大战打响的时候,梅振衣听见漫天喊杀声,突然间又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仿佛所有的精神都随着身上地气力被抽空了。
穿越前他没有父母,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穿越后有了一个位高权重、文武双全的父亲,但是第一次见面连话都没来得及说。就给了他夺命一箭。旁观者完全能够理解梅孝朗为什么要那么做,聪明如梅振衣也能想得通,但并不代表事情发生在他本人身上,就能够欣然接受。
左游仙迎住知焰等人斗法,一丈外飞沙走石,虽然双方都很小心没有波及到梅振衣,但只要谁稍有失手,就能立时取了他的小命。梅振衣混身无力的坐在地上,不能做任何事,仿佛几十万大军的厮杀与他毫无关系。这时他又觉得一片茫然。茫然中不由自己主的想到很多。
两军阵前梅孝朗被逼割舍父子之情,一箭设灭他多日来的殷殷期盼。这世上还谁真正对他好,永远都会关心他、爱护他,在他感到茫然的时候能给予内心最深处的指引?梅振衣一念之间想起了孙思邈!麻木地心灵有些苏醒,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渐渐远去,为什么不去问一问师父呢?
施法护身挡住那一箭,法术被破,神气接近衰竭,然而入定修行灵山心法却并无影响,此时此刻反而觉得更加空灵无碍。以“如神在”的心法,断绝了外缘的打扰,入定显现元神,灵台中又一次见到了孙思邈。
古往今来,曾在万马冲杀的战阵最中央定坐修行的。只此一人。
“谁要杀我。谁又救了我?若左游仙不掳我到军中,我父也不会射我一箭。但他若不教我护身之法,我这一命也难保。他说要点化我,难道就是要让我看破俗情随他去吗?”这是梅振衣问的第一句话。
孙思邈地形像总是那么慈祥和蔼,温言反问了一句:“你父亲杀了你吗?左游仙救了你吗?”
梅振衣心念动了动:“都没有,我安然无恙,左游仙并未出手。但是那一箭,我宁愿是别人射来,这护身之法,我宁愿是他人所授。”
孙思邈:“这是你所选择不了的,你选择不了你从何而来,你只能选择你做的事,选择自己向何而去。你是他的儿子,而他射出了那一箭,但你再想一想,他麾下几十万健儿,谁人不是父母之子?以真人之眼,外物无分别,以超然出神之眼,己身与万物亦无分别,若心境至此,你就不会有今日感叹。”
梅振衣:“师父,我离大成真人境界相去甚远,更别提出神入化了。”
孙思邈:“不远不远,距大成真人已相去不远,而那出神入化并非仅指神通大法,你将来也会明白的。腾儿啊,你今日陷身军中,我今日即将辞去,你我师徒只能在灵台中相见,希望你善自珍重,善渡眼前之劫。”
灵台中的孙思邈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梅振衣陷身两军阵前的这一天,也是远在关中的孙思邈辞世的日子。梅振衣穿越前就知道孙思邈的生平,也清楚他老人家离世就在这一段时间,但听孙思邈“亲口”说出,而且就在此时。也不禁像个孩子般地哭声道:“师父,我本想去见你的,尽管有人劝我不要离开芜州,但我也打算这个月赶到关中,不想却身陷在这里。”
孙思邈微笑道:“腾儿莫哭,你此时若哭。哭的不是师父我,而是你自己,遇事坦然心境莫乱,你我还可在灵台中相见。”
孙思邈叫他别哭,可梅振衣再也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他这一哭定境就散了,眼前不见孙思邈,仍然是天翻地覆地战场。他在定境中放声大哭,出定之后。发现坐在地上的自己也同样在的大哭,这是以前定坐时从未有过的情况。
刚才全身脱力的感觉已经消失了,这一哭也是中气十足,天上相斗的四个人都微微吃了一惊,随即也松了一口气。能哭地这么嗷嗷响,看来梅振衣没什么事。
这时唐军地刀锋阵已经推落了通谷河,嗖嗖的弩箭不断射入突厥的骑兵队伍中。马嘶声和拥挤的撞击声还有惊恐的哀嚎声响成一片,正面地战场空间被压缩地越来越小,左右的刀锋阵很快就要合围,距离一群修行人打斗之处已经不远。
第一个离开战场地人,是修为最高地左游仙。
左游仙在空中以一敌三仍游刃有余,战场上的情形他看的最清楚,当唐军的重骑成功插入突厥军阵的两翼,对岸高坡上亮起刀锋阵的时候,左游仙就已经清楚这一战的结局。虽然胜负还没有最终见分晓,但是突厥人败局已定。
梅孝朗是有备而来。不仅号令严明,兵马操演娴熟,临阵士气旺盛,就连决战地时机、战场的地形、战阵的布置、配合的战术都选择的十分有利。突厥十万骑兵被压缩在一个扇面形不断收缩的区域中,人马挤撞在一起展开不了冲锋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兵力上又是半数于敌手,大局已定回天无力了。
左游仙也是经历过千军万马征杀的人,估计这场大战要想见分晓至少要等到天黑前,就算放十万头猪在野地里,挨个去宰也要费一翻手脚。何况是十万骑兵呢?
左游仙长啸一声,手中子午盘一挥、混元幡抖开,空气中白光刺眼紧接着陡然一黑,似乎把所有的光线能量瞬间爆发殆尽,随着暗幕升起。昆吾剑向外射出无数道凌厉的剑芒。就像一大群彩蝶从一朵黑云中盘旋飞出,将知焰等三人逼退了数丈远。
趁这个机会。他收起三头六臂身形化作一道紫气冲天而去,地上地梅振衣也不见了。一道红霞与两道青光也追着左游仙飞上天际,在高空一折向东南方向去了。知焰等人见左游仙逃跑本不欲穷追,转眼却发现他把梅振衣也带走了,也立刻御器飞天朝着左游仙的去向紧追不舍。
一见左游仙等人离开,前方主持剑阵的积海护法呼喝一声,众弟子十二柄飞剑同时插在了地上,地底传来一阵轰鸣炸裂开一道大缝,土石被掀起几丈高像出膛的炮弹般飞向萨满巫师的阵势。与此同时鸣琴在空中一声清啸,妙法门众女子彩绸齐展,空中传来一阵密集的如雨点般的伤人琴音。
这些修行高人一直只守不攻,一旦还手就是如此凌厉,骨笃禄身形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险些没摔下来,三十多名萨满大巫齐声高喝尽力挡住了这一击。等烟尘散去琴音寂静,东华门与妙法门众弟子已经脱离战场飞速后撤。
修行高人撤走的路线恰恰是在唐军左右两面刀锋阵中间,他们一退,左右刀锋阵已经合围连成一体,如雪片般的刀光推了过来。空中如雨的弩箭立刻射落,唐军后排地弩兵正好在此时发动了又一轮齐射,按旗语的号令都集中在突厥战阵的最前锋,也就是萨满巫师们列阵的地方。
不仅有强弩射出的箭,其中还有不少箭划过弯曲地弧形就追着骨笃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