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山-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种种不必细述,这一瞬就是一生,元神清明却又徒叹奈何,故世间传说人死之后要走“奈何桥”,其“奈何”二字地来源于此。将死之凡人灵台何能承受这种冲击?一世清明经历闪现之后,所有的记忆在寻常神识中被洗去,只将难忘奈何之事印入“阿赖耶识”中,或者说苦海定境中,然后重归天地轮回。
在灵台深处的苦海定境中有前世种种痕迹,只是不到这个境界看不见而已。
所谓孤魂野鬼,也就是羁留于世的阴神,未入轮回之前没有这段“中阴光明”的经历,仍停留在一世难消的执念之中。比如提溜转一直在想:“我是失足落崖,还是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到后来它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这个问题还没想通,不知不觉中张家长、李家短到处打探各种消息,已经成了习惯。
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大神通法力,于灵台中化转而成幽冥世界,这类似于各位金仙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开辟的仙界,但却不是仙界,是以大宏愿发出的另一种化转之功。看来地藏菩萨做出地牺牲很大,谁愿意自己灵台化转的世界是这个样子?这是他证佛果之劫也是证佛果之愿。
有一句话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想下地狱还不容易,杀人放火就是了。有什么值得宣扬?这其实个误会,它指的就是地藏菩萨这种大慈悲无私宏愿。
所谓幽冥世界与仙界最大的不同在于,仙界是超脱轮回的飞升或往生之所,而幽冥世界是一世尽再入轮回的轮转之所。地藏垂帘世间,大神通所及之内,将离世之有灵众生自“中阴光明境”直接接引入“幽冥境”。同时也可将孤魂野鬼引入幽冥境再入轮回。
幽冥境中涵盖了中阴光明境一切所见,但还有别地经历,至于是什么,乔觉和尚的神念中没说,梅振衣只有去了才清楚。
然而梅振衣却明白了一件事,关于提溜转地处境有两种可能,一是这小鬼已经再入轮回,那只能祝她来世好运了。第二种可能是提溜转借幽冥境历苦海劫,就像当初梅振衣在奈何渊中的经历一样。这小鬼的如今的修为也到了,此刻正是机缘。
假如提溜在幽冥境中历苦海成功,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带着神识记忆托舍而去,二是困在幽冥境中等人把她带回来,仍为阴神地仙。梅振衣很了解提溜转,这小鬼是不会愿意主动托舍而去地,她一定想以现在身份回青漪三山,与梅振衣早就约定好重塑炉鼎。
梅振衣心念及此,将这些想法以神念告诉乔觉,同时开口道:“我愿入幽冥世界,带她回来。”
“凭何而入?”乔觉这回没有用声闻智慧神通。就是简简单单的问了四个字。
这一问是什么意思?假如有人跑到白宫门外招手喊道:“奥巴马,你出来!我要对你讲一讲国际形势。”想法也许是好的,但是凭什么呀?和地藏菩萨谈这种条件是要讲缘法的,一方面你得有这个资格、另一方面你得有这个修为,还有一方面你得知道怎么出入幽冥世界。
对于此时的梅振衣而言,这三方面条件一样都不具备,但他却有自己地办法。
他没有回答,大步走出大殿,在天井院正中那口深刻不可测地暗井上方转身站定。从怀中取出一面黑色小幡,身形一晃,手中黑幡抖成一丈余长。院中阴风四起,幡中有浓雾如黑云爆出,其中有无数朦胧的身影晃动,发出着阴测测令人牙酸地怪异声音。
黑气展开遮蔽天日、涌入大殿。梅振衣祭出了三十八年来从未动用过地法器炼魂幡,这是孙思邈得自妖道明崇俨的遗物,在飞尽峰上问论鬼神之时赐给了梅振衣。
梅振衣驱使明崇俨收入幡中的无数生魂,将乔觉和尚包围。一片空间宛如人间地狱。但是在外人看来。在地藏菩萨面前玩这一手邪术很搞笑,这不如送小菜一般吗?
梅振衣就是要“送菜”。他放出这些生魂并未展开攻击,而是恭恭敬敬说道:“此幡中是妖道当年以邪术收摄地生魂,不得入轮回苦厄不堪,望大师慈悲,以大神通法力渡入幽冥世界。”
这个要求是乔觉和尚不能拒绝的,梅振衣想到的进入幽冥世界的方法与提溜转一样,提溜转是以阴神之身追着满山鬼神进去的,如今梅振衣要化出阳神随这些生魂一起进去。
乔觉身形一闪就来到梅振衣面前,叹息一声问道:“你凭何而出?”
梅振衣答道:“阳神化身变换而出,此幡另有护神之妙用。”阳神化身变换是他多年来未曾堪破的修为境界,看样子不证修行他也不能出来。
“观我之眼。”乔觉说了四个字,周围无数生魂消失不见,梅振衣的肉身炉鼎还站在原处,但手中的炼魂幡已经不见了。能随神念变换称神器,炼魂幡也是神器,被梅振衣的阳神带入幽冥世界,此时地幡面已变成了纯白色。
出入幽冥世界当然不能以凡人肉身,梅振衣以阳神而入,同时展开炼魂幡护住自己,如果他不能堪破化身变换,不可能将提溜转带回来,连自己都很难回来。得到明月的指点之后,梅振衣悟众生观心法,只差一点轮回见知,所以他不留退路的进入幽冥世界。
满院生魂刚刚消失,梅振衣的肉身炉鼎站在那里如同入定,有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说道:“地藏菩萨,他进去了!”
只见山门殿中走出了一个小女娃,皱着小鼻子脆生生的说话。神通广大的地藏王菩萨乔觉也微微一怔,单掌行礼道:“这位仙童,你就是明月吧?”
明月:“是啊,我就是明月,刚才站在山门弥勒像前面,被挡住了,你一直都没看见我。”
乔觉看着明月连连点头道:“灵台生而不染之白净识,难怪我方才没有发现你,请问仙童来此有何事?”
明月的当然不如乔觉这般法力广大,但是她的修为心境是另一种极致,丝毫不受阴森幽冥气息所染,站在山门殿弥勒像地另一边,乔觉不刻意搜索的话也不能察觉。
明月一指梅振衣道:“我不喜欢你这里,是送他来的,现在看护炉鼎等他会来。我告诉你噢,梅振衣这个人做事很讲究,带回提溜转还没完,他回来后一定还有事情要和你谈,清风哥哥让我也做个见证。”
第六卷:子非鱼 241回、返照人心即地狱,世界十方无量光
乔觉的眼神明澈深邃无比,梅振衣与他对视的一瞬,神识就像陷入无边无际的未知深渊。阳神离体随满院生魂而去,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什么都没有。
梅振衣自己并未变化,阳神是超脱炉鼎不散之神识,不仅仅是抽象的、超脱存在的意识,它可虚可实,等同于获得极大自由的自在身心。种种神通具足,神通所能察等同凡人五官之所见,“出阳神为地仙”并不是一句妄语。
梅振衣当然都能看见,但是周围什么都没有,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东西让他看。他什么都能听见,可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完全静悄。他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初始时有一种一直向下的坠落感,恍惚间又似一种一直向上的漂浮感。
这是什么地方?如果一切都不存在,你会有一种连自己也不存在的错觉,彷佛觉得所有意识与感官就要消散了。
这是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吗?梅振衣曾在入境观中“见”清风短暂的出入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但那毕竟不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有些类似又有不同,至于有什么不同却说不出来。
假如一个人“死了”,是他从世界上消失,还是原有的世界从他身边消失?
假如一个人从世界上消失不再回来,那么对于那个世界而言,他是不是就等于“死”了?
这是哲学家们探讨的关于死亡的定义问题,梅振衣进入这个世界中,也很自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心念一起,五官立刻有所见,所见不在周围,而是灵台中激起的种种念,此生包括穿越前的一切经历都一幕幕闪现中阴光明境!
这一瞬就是一生,中阴光明境方起,梅振衣大喝一声,将灵台中的“中阴光明境”给喝破了。他已经有了奈何渊中历苦海的修行。当然能不为中阴光明境所扰,也不想被地藏菩萨窥探。
喝破中阴光明境,又重归一无所有的寂灭世界,梅振衣又喝了一声“幡!”在虚空现出实形,白色的炼魂幡出现在手中一抖,神识展开。白光四射而出,欲照破这无边黑暗。
此时神识中听见了乔觉的声音:“何为菩萨行?”
随着这一问。世界变了。梅振衣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坐在法坛上地地藏菩萨。非一时一地。化身于无数道场中。眼前所见应接不暇。
九林禅院地天井里。明月眉头一皱道:“菩萨。你这是在拦他地路吗?”
地藏:“在此地。仙童勿叫我菩萨。称我乔觉即可。”
明月:“好吧。乔觉和尚。以你地果位以他地修为。你如果没拦住地话。等他回来后若与你理论。你只有与他平心而谈了。”
乔觉一笑:“梅施主与乔觉僧。当然有话好说。”
明月一摇脑袋。很严肃地说:“你错了。你就是要找地藏王菩萨理论。就像当年在彭泽张榜立约一样。但你不是做乱地淫邪。说定地事情就是定了。彭泽张榜地事情你知不知道?我告诉你吧。”
梅振衣莫名坐在了地藏菩萨的法座上。听见了万民赞颂功德之声,一瞬间有些飘然忘乎所以,然后又听见了无数人的祈求与祷告。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刻的惊惧之心,世间传言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很多人惊惧身后之事,都在地藏菩萨面前供奉,企图消弭罪业或求福于子孙。
还有很多人喜欢乱拜菩萨,跑到地藏座前求财、求色、求色、求子、求发达。古往今来时事情不同,但欲念所求想通。比如后世人祈求菩萨保佑高考顺利,唐人祈求明经登科。
也有人在菩萨面前泄怨,某人做的坏事太多,求菩萨把他收了下地狱吧!某人怎么还不死?邻居有钱有势盖了一栋高楼,菩萨罚他家失火吧!有人借了我地钱不还,请菩萨诅咒他。
凡此种种欲念萦绕,定心不得安住。有善念、有恶念、更多的是难言因果对错之常念,比如某男仰慕某女,可是某女心向他人。于是某男祈求菩萨成全。这种事情怎么成全?众生之祷告,菩萨怎么办。世上没有一种大法力能满足。
梅振衣听见不是一个一个人依次的祈求,而是千万念合一应有尽有,折射世间众生态。他定心守住未乱,明白地藏地意思不是要他解决这些欲念,而是在此情景下回答刚才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梅振衣第一念想到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为心经的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然而他在神念中回答却是:“我师孙真人教以大医精诚心,体疾患之苦常济世人,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以尽天年。”
阳神超脱炉鼎之外,外其身而身存,口就是心,说出来的就是真实感悟,没有什么故弄玄虚之妄语。老老实实此话一答,眼前所见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还是万念合一,却不是在菩萨座前,而是法眼所见时间众生各种念,与刚才所求一脉相承又有微妙的变化,伴随着种种批判与咒怨。首先是各种咒骂…世上那么多坏人横行,菩萨为什么不让他们下地狱?
还有人暗激其心我当扫除一切障碍,这个世界本该为我。却又看不清他要扫除的障碍在哪里,自己也成了他人欲念中当扫除的障碍。
有更多人在表达失望与不满,对周围的不满,对家国地不满,对祖宗的不满,对神佛的不满,我今日何至于此,不能立足世间扬眉吐气?我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世界?
凡此种种欲念交织,齐于灵台呈现难以评说尽处,正是这世间众念纠缠、限制、冲突,推动了世间历史前行。造就了各种“功”与各种“业”。然而梅振衣明白,地藏不是要他去解说这世间众生欲的功业,还是在此情景下回答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观世人如一人,合万念成一念,自然洞明。”梅振衣答道。
这等于开口破法,从方才的欲念交织纠缠中跳出来了。眼前所见又有不同。成了方才所见众生的各种“行”,有的值得赞叹,有的值得感慨,有地值得惋惜,有人可笑,有人可恨。世上众生合一,呈千人千面,而一人之行,亦可见多人多面。
梅振衣没有再多看。直接答道:“世间事众生自取,向何处而往便是从何处而来,轮回如此。变迁亦如此。悲悯情怀从何而来,幽冥世界亦从何而来。”
三句话答话,一切回归沉寂,梅振衣从地藏菩萨法座上消失了,又回到无边无际一无所有之中。
梅振衣再次一抖炼魂幡,这回施展了收摄之法,周围无边地黑暗世界彷佛以他为中心不断涌来,在光芒中消失于无形。既然照不破无边黑暗,那就把周围的虚空都摄入炼魂幡。这幽冥世界中总有可见之物。
法术刚刚展开,神念中又听见乔觉的声音喝问道:“何为无量光?”
地藏菩萨也太欺负人了吧?在菩萨座上问完“菩萨行”还不够,又在这无边无物的世界中问“无量光”!然而这回却不是问,而是自问自答,紧接着梅振衣就听见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唱偈之声
“无量光照尽十方世界,尽十方世界自性光明,尽十方世界在我光明中,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我。”
随着唱偈声,梅振衣忽有触动。心念起处入“众生观”境,自性光明照见幽冥世界。
幽冥世界中有何可见?就是方才在法座上所见众生地“死”后的幽冥境。“幽冥境”与清明回顾一生的“中阴光明境”有何不同?其实它涵盖了中阴光明境中的一切,但是多了别地感受,让人体会地更加清晰。
怎么形容呢?梅振衣的第一反应这幽冥境很类似于天刑,但又与天刑完全不同。一生所历之事,与世上有灵众生交往所留下地痕迹,全部被返照回来了。什么叫“返照”?举个例子吧,张三曾陷害过李四,他会感受到李四被陷害经历的痛苦。在一生回忆中重新见证这件事地同时。不论李四本人是否知情。
为什么与天刑不同?因为这些人已经“死了”,肉身炉鼎消亡。只有一缕神识进入幽冥境,处于绝对的清醒状态,既不会昏迷也不能躲避。拿刀切排骨,猪是不会疼的,因为那头猪已经死了,其实一个人肉体上所承受地一切,只有转化为心灵的感知才有意义。
幽冥境中就是纯粹的心灵感知,返照这一生留下的一切痕迹,在中阴光明境回现的同时。一生所行带给他人的感受随一生的经历都返照回来,感同身受,互相交织、叠加、冲抵。
梅振衣突然想到一句评语:“幽冥不欺心,人心即地狱。”
心中想到“地狱”二字,此念一起,众生观中定境更深,仿佛又进入另一层更深的见知境界中,“他心通”自然具足,不由自主的发动,观境中无一人不是我,眼前众生经历幽冥境地心态,就如自身的感受一般。
有种种喜怒酸甜,还有无边的惊惧与颤栗,不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贱,是强大还是弱小,此时就是一缕无从逃避的神识,各人心中皆有所感念。
梅振衣也有所感念,此念一起,观境又深入一层,进入到众人感念所衍生的境界中,看见了众生经历幽冥境,由此所生的“轮回心”。
什么是轮回心?玄妙很难形容,勉强打个比方,经历幽冥境的同时,众生都会不由自主的衍生出一种心念我已经明晰了此生的一切,包括所有与我打交道地人一切真实言行,假如从头开始,会怎么办?
有人在设想如何干掉仇家,有人在设想如何勾引隔壁的小娘子,有人在设想如何做生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