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耽。先施、永安、大新、国 货、连卡佛都顾不上互相竞争,而是考虑该如何生存下去。      先施公司从本纪初开始,渐渐成为马氏的天下。除马应彪家族,还有 马永灿家族。后来,扩股增资,马炎漳家族加盟。他们都是中山同乡,只 是不是同一宗族。      马氏各家族很齐心,紧密得如一家人。      马家与郭家的竞争,不仅限于香港的百货业,几乎处处都并肩竞争。      先施向港外、业外发展,始于1912年。这一年,先施斥资40万港元, 在广州长堤设立五层高的先施百货大楼,为广州同业的巨头。1914年,先 施在中国第一大都会上海,兴建南京路先施百货公司,规模之大,货物之 多,令上海同业刮目相看。老上海人,无人不知先施。      其后,先施又在上海广州等地,大兴土木,建旅店,开办家私 (家具) 工厂、化妆品厂等。      1915年,先施涉足保险业,开办先施保险置业公司、先施人寿保险公 司。此外,先施还把触须伸到国外,在新加坡、日本、英国、澳洲设立保 险分行及百货分店。      到30年代,先施集团已成雏形。各公司总管均由马氏各族的人担任。 
… 页面 101…

     先施鼻祖马应彪的儿子全在本集团服务。马应彪很重视对儿子的培养, 他绝不因为是自己的亲子而优待。据马应彪第九个儿子、现年80多岁的马 少聪回忆,他们兄弟都是从见习生干起的,或站柜台,或打杂,月薪与店 员一样,都是6港元。      现在我们看看永安的状况。永安也是从1915年起涉足保险业的,创设 永安水火保险公司、永安人寿保险公司。      1917年,郭氏兄弟集资250万港元,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开设永安百 货公司。永安公司与先施公司几乎是同时告竣的,与在香港的情形一样, 又是近在飓尺,如一时并肩的巨人。那时,上海人说去广东人的百货店白 相 (逛),一定是指先施、永安这两家。      1921年,郭泉在上海考察,觉得纺织业潜力很大,于是与郭顺等人创 办上海永安纺织公司。这是永安最大的投资项目,集资600万港元。开业3 年后,织布厂、纺纱厂、印染厂增至5家,全盛时共9家。其中设在上海吴 淞的纱厂气势宏伟,员工逾2万人,是中国最大的纱厂。      永安的惊人业绩,与银行的大力资助分不开。最初,郭氏兄弟攀结上 华商领袖何东爵士,由何东担保,获得汇丰的贷款。透支由最初的60万港 元增至后来的200万港元。      郭泉与香港富商李石朋结为亲家。李石朋长子李冠春在东方银行做买 办,得李冠春鼎力推荐,郭氏兄弟获得向数家银行贷款的便利。      1931年,永安公司设立永安银行。永安以银行为核心,渐形成永安集 团。      永安在香港、上海、广州拥有多处分行、分店、工厂、物业。这些分 支机构,有不少与先施处在一条街上。从20年代起,很难说谁紧跟谁,只 能说英雄所见略同。      先施、永安对外很团结,一致以广东商人的面目出现,仿佛是兄弟连 襟。      当时没有富豪排行榜,无法用数据来明确谁居第一。不过,据老一辈 港商言及,永安后来者居上,规模资产均超过先施。                                     共存共荣      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香港沦陷时期,两家损失惨重。内地及香港 收复后,先施、永安重振雄风,事业如日中天。其中,永安还斥巨资,在 上海南京路原址重建永安公司大厦。      水安大厦的油漆气味未散,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先施、永安卷资迁往 香港。      其时,大批人涌向香港,香港人心惶惶。      对经商一向独有情钟的马家郭家,比任何时候更关心政治。港府、报 纸、电台、民间的说法都不一样,他们无所适从,不敢相信“政治”。他们 同时也不敢相信上帝(两家成员,多信基督教),而相信“混战”了数十年 的竞争对手。      数十年的竞争,使两家都产生这样的直觉,只有两家相厮一块,才能 共存共荣。      传说两家当家人会面,是在西环一家偏僻食肆。马家说:“如果你们不 
… 页面 102…

走,我们也不走。”郭家说:“如果先施迁资澳洲,永安也马上迁资澳洲。”      两家谁也不肯先表态。夜深沉,浪涛与风声显得分外萧瑟。最后他们 决定同时表态,把自家的意见写于掌心,一并翻出。马家的意见是:“不走”。      郭家的决定是:“不迁”。      先施、永安都留在香港发展。那么,新的一轮竞争,自然是不可避免 的。 这是香港的一对夫妻猫痴,他们因爱猫而卖猫,开了一家猫店,边玩边赚。 开业资料                 经营资料 (月) 租金黄:60000营业额:123000  (三个月按金)                (卖猫、猫美容服务及杂货) 装修:230000猫成本:30000 猫成本:77500杂货:27500 杂货:90000 资金:15000 杂项:2000  水电:1400 总投资:459500广告:6000                      人工:12000                      利润:31100  (上述资料时间为1994年,货币单位为港元。) 
… 页面 103…

                     第十五章利氏先祖捞偏门血溅街头      利希慎家族是靠鸦片起家的。他精通英语,性情刚烈,出生入死,是 个在黑道上左右逢源的人。两次官司,他一次为原告,一次做被告,均以 胜诉而名噪港澳。他买下荒山,奠定利氏家族成为地产巨子的基础;他送 子留洋,后代个个都是香港商界政界的风云人物。一日,一名枪手尾随他, 连开三枪                                  香港的沦陷      1941年下半年,日军已对香港成蟹钳之势。日军占绝对优势,有飞机1300 架,而英军飞机不到10架。英国陷于欧战,无法调集大量兵力来保卫香港。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这一天8时,日机突然出现在 九龙上空,启德机场的军用飞机与民航机化成一片残骸。      英军奋起反抗,殊死拼杀,因力量悬殊、准备不足,13日,九龙落入 日军手中。日军使者挟英籍女士为人质,渡海进港督府,要总督杨慕崎下 令缴械投降,杨慕对大怒,谴责日寇暴行,拒不投降。日军功降不成,派 敢死队渡海强攻,被英军击退。      香港保卫战进入白炽化,到25日圣诞节前夕,香港岛的大部分地盘被 日军占领。日机撒下传单,通牒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与英军少将马尔比 向英军发表圣诞文告,激励英军血战到底。但大势已去,港府部分军政人 员与国民党驻港军事代表陈策,乘快艇逃离香港岛。英军败局已定。继续 抵抗,英军与香港居民都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一辆悬挂白旗的汽车,从 港督府缓缓驶向跑马地的日军司令部。日军占领了英国统治100年的香港, 米字旗换成太阳旗。战争共进行18天,英军死伤4000多人。死伤老中,有 不少休斯兵团55岁以上的年迈的志愿兵。日军死伤2700多人。      港督杨慕对在投降书上签字时,要求日方维护香港居民的人生安全及 财产的合法权益。杨慕琦遂被扣为人质,其后作为俘虏押送空运出港,下 落不明。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鸦片之所以能够大肆侵入中国,是由于政府 禁烟不力,洋商与华商内外勾结的结果。      通常,洋商垄断境外的鸦片走私,过关登陆,则由洋商华商共同完成, 就地销售,基本为华商包揽,至于将鸦片从沿海贩到内地各省,更是华商 的独门生意。      香港沦为英殖民地,港英当局为获取税收,将洋药(鸦片)进出口列 为合法贸易。洋商与华商的经营范围仍径渭分明。香港烟馆林立,均为华 商垄断。      鸦片生意利润丰厚,但“头啖汤”(原汁汤)为洋商独饮,华商只能赚 小头。虽是如此,这“小本生意”仍比其他生意来钱更快更猛。不少见利 忘义的华商乐此不疲。      鸦片是黑道生意,风险极大。著名华人银行家冯平山说过一句警世明 言:“我常见别人售卖鸦片发大达,不过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做正行生意 虽然进步慢些,但却令人心安。”      香港赫赫有名的利希慎家族,既应照了这点,又没有完全应照这点。 
… 页面 104…

     利希慎家族,是早年众多从事鸦片生意的华商硕果仅存的大世家。                                     涉足鸦片      利氏家族原籍广东新会,世代务农。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大金矿, 由此而掀起的淘金热刮到西太平洋的中国。广东得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风气 之先,淘金热牵动着广东贫困农家的神经末梢。利良奕尚小,淘金发财的 梦想时时萦绕他幼小的心灵。      1860年,利良奕携新婚妻子,从香港漂洋过海,赴旧金山掘金。他成 年累月在大峡谷金矿做矿工。      10多年后,他已拥有一笔较可观的资金。金矿是弱肉强食、强盗横行 的世界,利良奕不敢久留,便去夏威夷做生意。      1879年,次子利希慎在夏威夷出世。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心,是世界 著名的航空航海中途站,亦是美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那时,夏威夷还比 较荒凉,生意不好做,利氏便于1896年衣锦还乡。      闯荡惯了的利良奕过不惯家乡的悠闲日子,遂返回香港,做布匹衣衫 生意。铺面礼昌隆开在皇后大道中2号,后又在九龙另设一档。      生意稳步发展,但他总觉得不如提神洋药 (鸦片)来钱更快。于是涉 足鸦片生意,生意日隆,利良奕很快成了香港的小富翁。      利希慎从小随父亲一道漂泊。他生在美国夏威夷,幼时跟洋人小孩交 往,又上当地的小学中学读书,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17岁随父来港,进 皇仁书院续读,因英语程度之高,免修英语。毕业后,即被校董事会聘为 母校教员。      利希慎精力充沛,是个很不安分的人。他嫌教书枯燥,便辞职进英人 的汇丰银行做职员。没多久,他又嫌银行工作单调,只身前往南洋。他于 过报馆译员,开过木材加工厂,当过船务公司职员。      父亲有心让他继承家族事业,就买下一条船交给他。利希慎便凭仅有 的一条船,开办南亨船务公司,既是经理,又是船长,还是货主。利希慎 购买南洋木材运港销售。狂风巨浪,摔打出他不畏强暴、敢于冒险的性格。      贩运木材利润菲薄,利希慎开始贩运鸦片。缅甸是继印度之后的另一 大鸦片出品基地。沿途海域,常有海盗出没,专门洗劫富有的鸦片商。利 希慎学会了使枪。也许是命运独钟于他,他一次也没遭遇海盗。      海上走私鸦片,基本为洋商垄断。他们使用武装船,置有枪炮。既是 对付海盗,也用来惩罚虎口夺食的亚裔鸦片商。利希慎凭一口字正腔圆的 英语,只破一点小财,居然安然无恙。      本世纪初,利良奕过世,家族事业由他的四个儿子共同继承。老大把 父业分成四大块,其中的鸦片生意,老二利希慎当仁不让接下。      香港的鸦片生意,在第二任港督戴维斯任职期间已实行专利制,专利 实行公开招标,标高者得。专利分鸦片进出口贸易、就地批发、烟馆零售 等几项。所有的鸦片商,都得另缴纳兴奋洋药的奢侈税。当时洋商财大气 粗,垄断了前两项专利。华商则吃洋商的残羹,做开烟馆的小本生意。到 本世纪,港府屈于种种压力,停止了鸦片专利的公开拍卖。但原有专利仍 有效。      我们只能推算利良奕没有鸦片专卖的“合法”权,他与儿子联手进行 
… 页面 105…

鸦片生意,是港府不允许的违法走私。      大概利希慎厌倦了海上生活,他继承父业后,不遗余力去澳门争取鸦 片专卖权。      利希慎为人豪爽,慷慨大方,加上他一口标准的英语,颇得鸦片洋商 的好感。澳门的鸦片专利,不是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授权的,而是通过行 政手段决定的。鸦片洋商,需要一个像利希慎这样的中国人去开拓当地及 内地的市场,他们便积极促成利希慎获得了澳门的鸦片专卖权。      利希慎果然不负众望,把鸦片重新撒遍大江南北。利希慎赚钱似猪笼 入水,成了鸦片巨富,却仍不算香港的知名人士。                                     名声鹊起      真正使利希慎出大名的,是两场鸦片官司。      第一场官司发生在1914年。起因是利希慎与他的台伙人,与另一帮鸦 片贩为争取98箱生鸦片的拥有权而闹纠纷。这98箱生鸦片价值100万大洋(相 当现在的数亿港元),无疑是一笔巨款。利希慎入享澳门法院,状告与其争 执的另一帮鸦片贩。诉讼长达半年,法院判利希慎获胜。      这种鸦片官司,大概只有澳门、香港才可能发生,鸦片制售合法,法 律保护鸦片商的合法权益。若在内地,鸦片商争权夺利,绝不敢诉诸法律, 他们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使用暴力。      这场官司,使利希慎名噪省港澳,也便利希慎高忱无忧。      他曾洋洋得意地对报章记者说:“做这种洋药生意,只有港澳最安全。”      利希慎的第二场官司,是与澳门鸦片专员罗保对簿公堂,利希慎的角 色是被告。      利希慎从事鸦片生意是以裕盛行的名义进行的,裕盛行是利氏家族所 控的几家商行之一,在香港、澳门都设有分行。1927年3月,澳府宣布:鉴 于日内瓦管制鸦片会议协议,澳府过去给予个人或公司的鸦片进口、提炼、 售卖及批发等专利权,都须予以终结。澳府将从7日1日开始,终止与裕盛 行签订的鸦片专卖合约。以后有关鸦片的专利,由征收消费税的部门管理, 并另设鸦片专员专理。      5月,澳府任命罗保为鸦片专员。      终结裕盛行与澳府签署的鸦片专卖合约,等于断了利氏家族的主要财 路。利希慎耿耿于怀,却就此罢手。原本,争取新的专卖权,利希慎有很 大的把握攫得。他没有积极努力,而是采取消积观望态度。      靠鸦片而叠水(发财)的利希慎为何这般?      他很清楚鸦片是黑道上的生意,他在与内地的鸦片商交往中,常耳闻 鸦片惨案。一些贪心不足者,不是落个倾家荡产,就是身残身亡。聪明的 鸦片巨富,总是在适当的时机,金盆洗手,或颐享清福,或转入正门生意。      在港澳,鸦片生意虽是合法,但许多华商认为是捞偏门,甚为鄙视。 利希慎身为巨富,却得不到与财富相配的尊敬。不少自诩赚正途钱的华商, 把利氏家族排斥在他们的圈子之外。      利希慎早已赚得盘满钵满,他听从至友的劝告,打算养精蓄锐,择他 径发展。“激流勇退,见好就收”,此乃至友赠他的至理名言。      然而,当他听说澳门的鸦片专卖权,将为廖坚弼所得,怒不可遏,不 
… 页面 106…

再甘心罢休。      廖坚弼是裕盛行的前任经理。利氏家族占有裕盛行股份的2/3,控制权 在利希慎手中,廖坚弼摸清利希慎不打算做鸦片生意,便辞去职务,在香 港办了一家佑生行。      不久,传出佑生行获得澳门鸦片专卖权的消息。佑生行的驻澳办事处, 与澳府鸦片专员罗保的办公室同设在澳门商务大厦里。罗保要佑生行老板 廖坚弼一次拿出7万港元保证金,廖坚弼准备马上到香港、澳门、广州三地 招股集资。传言说廖坚弼野心勃勃,大有取代鸦片枭雄利希慎之势。      利希慎原本就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