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司马懿吃三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ァ⑶式保辉蛞源颂氯笪憾髦凼Γ蚣偻写笪何陨碇庠造攀酒湎露迤涞小K锶ㄕ庖弧骺ā枋够辍乒焕骱Γ”菹录仁嵌粗蚱浼椋蛲蛲虿豢闪钏贸眩
“启奏陛下:仲达之言深合兵机,请陛下慎思之。”贾诩这时也开口为司马懿的进言叫好了。
“孙权的这番用意,朕自然也是清楚的。”曹丕仍是满腹狐疑,“不过,江东孙氏盘踞吴越数十年,先皇多次南征而未果,真能如此轻易地就被我大魏在这次机遇中拿下?司马爱卿,你未免太过贪功冒进了罢”
司马懿只得又向他细细分析道:“陛下,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该大胆进取之时,就务必大胆进取!依微臣之见,如今天下三分,大魏已是十有其八。伪蜀、江东各保一隅,阻山依水,本应联手自保、有急相救,这才是他们的最佳之策。眼下刘备、孙权二贼却不知轻重、不辨本末,互相交攻,实乃天亡之隙也!陛下须当紧紧抓住这一良机,在刘备进攻夷陵之际,调遣张辽、臧霸等将军,渡江而袭其心腹之地。届时,伪蜀在西则攻取江东之咽喉,而我大魏在东则夺占江东之心腹,而江东之亡必不出旬月之期也!江东一亡,则伪蜀势单力薄矣!我大魏而从汉中、襄阳、柴桑三路发兵狙击伪蜀——伪蜀进退失据,首尾难以兼顾,则必亡无疑!”
他此话一出,连曹休都目露赞赏之色,也拱手向曹丕劝道:“陛下,司马仆射所言甚是,请您嘉纳!”
曹丕却依然犹豫着不肯采纳,沉吟而道:“江东孙氏岂是这么轻易就能被朕收拾得了的?朕只怕会弄巧成拙啊!况且,远人称臣来降而朕又违义伐之,必会沮伤天下四方怀柔诸士的归顺之心,定将坏了朕成为汉文帝一流‘无为而成、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英武圣明之誉!朕不如且先受江东之降而伺机自襄阳发兵尾袭蜀贼之后乎?”
“陛下,伪蜀远而江东近,所以我大军攻伪蜀较难而取江东较易!只因刘备若是闻得大魏兴兵欲伐,必会时时刻刻护住其归师之路——我军一动,则彼已缩回巫山三峡栈道之中,岂能尾袭其后耶?而今刘备已发怒兴师,若是晓得大魏将讨江东,揣知江东必亡,一定会见利而喜,乐颠颠地与我大魏争割江东之地,远赴鄂城而东下。到了那个时候,您再派曹仁大将军从襄阳发兵顺汉水尾袭其后,方可致其死命!”
曹丕久久地沉吟着,终于抛出了他心底最隐秘的一个想法:“朕最担心的是:张辽、臧霸二人率领青徐狂卒一旦渡江成功,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孙权’之辈的逆徒啊!”
“这”司马懿脸上表情不禁一滞。原来前年曹操去世之时,那些他从“黄巾军”中收编过来的青徐旧卒以为“梁柱已摧、大厦将倾”,竟然人心涣散,从许都外营鼓噪擅去,纷纷投回了徐州刺史张辽、青州刺史臧霸等宿将麾下待命。而身为储君的曹丕在这些青徐旧卒中间居然威信不立、号令不行,这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后来,张辽、臧霸慌忙收拾好了乱卒,一齐单身赴京请罪,方才稍稍减缓了曹丕的疑忌之心。但从那时起,曹丕就对张辽、臧霸等强臣宿将不再真正信任,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剥夺他们的兵权罢了。
“陛下,您不应该猜疑张辽、臧霸等将军啊!想当初建安五年深冬之季,先皇与袁绍相峙于官渡,臧霸将军在东面阻截袁氏援军不遗余力,其功甚大;而张辽将军在行阵之间,为魏室基业披坚执锐、出生入死,身负累累伤痕,白狼山一役威服华夷,更是劳苦功高!这一切,都是微臣和陛下亲眼所见的呀!”司马懿苦口婆心地谏道,“微臣敢以顶上峨冠为张辽、臧霸两位将军的忠于大魏而担保。陛下若有疑虑,不妨任命微臣为东征持节监军大臣,由微臣亲去监控他们的东征之师!”
“这”曹丕似是心有所动,面现踌躇之色。
“陛下!臣等也觉得司马仆射所言有理有据,值得一试。”这一次,夏侯尚、陈群也都异口同声地极力赞成。
曹休更是眉飞色舞地说道:“陛下——其实不必有劳司马仆射亲自出马,微臣甘愿担任那东征持节监军大臣之职,不斩孙权人头决不印展榧菹拢
曹丕俯头沉思良久,最后却仍是大袖一拂,面色僵硬如铁:“朕主意已定:且先受江东孙氏之求和示好,听其言而观其行;待到吴蜀交争、两败俱伤之际,朕再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愈加稳妥?”
听到曹丕直至此刻还是这般表态,司马懿、贾诩、陈群、夏侯尚、曹休等都颇为意外,但也不好再上前奏言劝谏什么了。
曹丕在龙床上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呵欠,脸上顿时现出了淡淡的疲倦之色。
司马懿却又忽地想起了什么,急忙拱袖奏道:“陛下,微臣还有两件要事须奏:一是微臣与王肃侍郎奉诏到豫州河东、野林、曲阳等郡巡察蝗灾的情形;二是关于陛下今日在朝会大典上所提到的从幽、冀二州迁徙十三万军户到洛阳京畿安顿之事”
曹丕懒懒地倚倒在龙床榻背之上,两眼微微眯了起来,语气亦是有些懒懒的:“罢了朕今日实在是有些乏了,你这两件‘要事’,还是改日再与朕细谈吧。”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6章埋首庶务,笼络人心第180节眼线遍布,盯紧曹魏
仆射府后院的书房精舍之内,那座镂花正壁之上,当中悬着一幅须眉生动、气度俨然的汉初贤相萧何画像,两边各自挂着一幅对朕:左边的条幅上写着“调阴阳而平经纬”,右边的条幅上写着“抚社稷而理万机”。那些条幅上的字,一个个方正如磐石、遒劲似苍松,远远看去,非常醒目。
“唔杨俊大夫画的图像真是漂亮!”司马芝瞧着那画像,啧啧叹道,“不过,这钟繇司徒的字儿写得更好——端方刚正、风骨凛然!芝真是叹为观止啊。”
“芝老爷,说一句冒昧的话,其实我家二老爷的字儿写得也是挺好的。”仆射府管家司马寅在一旁赔陪笑而道。
“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司马芝目光一转,向司马寅脸上掠了一下,颔首而道,“是啊!我记起来了,今年元旦,皇上降诏让文武众卿各以其心爱之物呈进贺年,仲达二哥写了一副‘爱民而安,好士而荣’的八字条幅献给了陛下!那八个大字写得刚柔兼济、中正堂皇,那才颇有一代宗师之楷模气象啊!陛下当场就吩咐将作大匠下来这八字条幅拓图镌刻于长乐殿偏室的金匾之上,作为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
“哎呀!芝弟!你又在这里替为兄胡乱吹嘘了!”随着一阵熟悉的话声,司马懿从室门外长身而入,笑呵呵地说道,“陛下将那‘爱民而安,好士而荣’的八字条幅拓图镌刻于长乐殿偏室的金匾之上,并非是瞧中了为兄的书法笔技有何等精妙,而是他喜欢上了这八个字本身所饱含的隽永意味。”
“二哥,你回来了。”司马芝一回头,看到司马懿已进了屋,便急忙躬下了身,向他垂手问好。
“芝弟怎么这般多礼?坐,坐,坐——你且坐嘛!”司马懿急忙摆手让他在室内一张黄杨木坐枰上坐了下来,转头朝司马寅吩咐道,“寅兄,让下人端些茶水点心招待芝弟。”
“二老爷,寅刚才已经问过芝老爷了,他一直客气着不肯接受。”
“那,你把牛金从襄阳那边捎来的野鹿腊肉多准备两筐,待会儿用芝弟的犊车上装回去。芝弟呀!牛金现在在曹仁大将军手下可真是擢升得快——他已经当到虎豹骑校尉了”
“好啊!”司马寅高兴地应了一声,便撒步下去置办了。
司马芝听着司马懿的话,微微点头笑了一笑:“是啊,想当年小弟在荆州青云山庄初次见到牛君之时,他还是一副赳赳武士的模样,这十多年过去了,他也成长为一员驰骋沙场、横扫千军的猛将了!二哥,你识人辨才的眼光就是厉害——一下便觑出了他是大将之才。”
司马懿在他对面的坐秤上慢慢坐下,迎面正视着司马芝,淡淡笑道:“芝弟你也不错啊。这几年间从宛城县令、襄阳郡丞、沛郡太守、颍川颖川太守一路做到今天的河南尹之职,成为天子脚下、京畿要地的堂堂牧守”他目光一动,又感慨道,“唉!不过,依芝弟之才,是应该早就进入庙堂跻身九卿之列的了。但是,洛阳京都这块枢要之地,我司马家不能任由外人窃据!也只得委屈芝弟你潜伏于此,为我司马家之千秋大业而苦心孤诣、埋头耕耘了”
“二哥,这话说到哪里去了?这一切都是小弟责无旁贷,该当去做的。”司马芝谦逊了几句,忽地脸色一正,肃然便道,“二哥,小弟今日前来,是有几件要事相告。”
“何事?”司马懿心神一敛,急忙探过身来,向他正色问道。
“第一件:皇宫内廷护军将军曹休昨夜召去小弟手下的洛阳南部尉王观,让他暗地里率领三百衙役将城南骠骑大将军曹洪府邸周围的各个路口严密把守住了”
“唔竟有这事儿?”司马懿眉棱间蓦地一跳,脸色微微一变,“芝弟,继续说下去。”
“第二件:近来中领军夏侯尚频繁与大将军曹仁飞鸿通信,小弟听闻他府中的内线来报——陛下似乎是在让夏侯尚暗暗向曹仁传达什么密旨。”
“还有什么要事?”司马懿一边思忖着,一边追问道。
“第三件事是:现任骑都尉郭表,也就是后宫郭贵嫔的弟弟,近来在洛阳城中仗着他姐姐在陛下跟前受宠,是越来越嚣张跋扈了。前几日他府中的仆人竟公然跑到城西坊市间去讹诈庶民,逼他们低价售卖粮谷给郭府,被洛阳西部尉带人当场拿住了。”
“还有吗?”
“暂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了。”
司马懿听罢,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向司马芝问道:“你怎么看前两件要事?”
“仲达二哥,这两件事来得甚是蹊跷。难道陛下想要对付他这位堂叔、骠骑大将军曹洪?曹洪将军莫非在哪个地方得罪了他这位天子侄儿?”司马芝有些疑惑地说道,“还有,陛下让夏侯尚给曹仁带了什么话过去这也是值得细细探究的事儿啊。”
“嗯,为兄会安排皇宫大内和襄阳大将军府署里的眼线把这两件事一一摸查清楚的。”司马懿讲到这里,语气微微顿了一下,又向司马芝郑重交代道,“你回去后让京畿各部尉把郭贵嫔所有兄弟姐妹府中门客、家仆、部曲等的违法乱纪之事全都记录下来,整理成证据确凿的翔实案卷,暂时捏在手中,伺机而发!”
司马芝用力地点了点头:“好,小弟记住了。”
司马懿直视着他的双眼,颇为关切地问:“芝弟,你现在在官场上应酬周旋的事都不少。缺什么东西、有什么花销,尽管向寅管家说——这都是为了我司马家的千秋大业啊!就是要有挥金如土的豪气,才会揽得三教九流的人士为我司马家切实效力!”
“仲达二哥这这些话可是从何说起啊?”司马芝慌得连连摆手,“小弟兢兢业业,念念只怕才力稍有不济,以致误了我司马家的千秋大业。”
“芝弟为人治事沉潜缜密慎密、进退有度,为兄最是放心了。京畿要地有你给我司马家把持着,他们曹家、夏侯家的一切动静都在为兄的耳闻目睹之中——我司马家自可严控密备于无形、事事占得先机!”司马懿徐徐道,“像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南部尉王观,他就是一员精敏务实的得力干将,你且将他好好笼络着,为兄在合适的时候还要将他提拔到身边来做事。”
司马芝听得点头不已。他俩要事说毕,随意又拉了一阵家常话。正谈之间,司马寅来报:“启禀二老爷:三老弟前来造访。”
“哦?叔达今日也过来了?”司马懿呵呵一笑,“芝弟啊!咱们兄弟三人平时难得一聚,待会儿一同用餐如何?”
司马芝听了,笑嘻嘻地把手一摆:“得!三弟那人,一向沉默寡言、庄敬自持,有他在场,会弄得小弟也不得不跟着一本正经,小弟这手脚若是没地方搁放,那可有些难受了。罢了!二哥您还是自己和叔达谈正事儿要紧,小弟现在就先回去落实您刚才交办的那些要事儿了。”
司马懿听他这么说,不禁莞尔一笑:“好吧!芝弟,为兄也就不勉强你了。寅兄——给芝弟的那几筐野鹿腊肉装好了没?你且代懿将芝弟送出府去——”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6章埋首庶务,笼络人心第181节九品中正举士之制
他话犹未了,却见自己的三弟司马孚已是一步踏进书房。在门口处,司马孚和司马芝两个堂兄弟刚一拱手行礼见过——司马芝一转身,已风风火火地告辞。司马孚瞅了他背影一眼,很是有些讶异:“二哥,芝兄有什么急事回衙门要办吗?走得这么急?”
“这个河南尹统辖京畿内外八百里方圆的枢机要地,庶务繁杂、千头万绪,哪一件事儿都疏忽不得,芝弟他当然是忙得脚不沾地了!”司马懿将司马孚迎入书房内黄杨木坐枰之上坐下,面色温和地说道,“哪像三弟你在吏部尚书之职上那么清静雍容?哦,对了——三弟今日前来,可有什么要事吗?”
“二哥,陈令君近日提出要设立一套‘九品中正举士之制’,您可清楚?”司马孚在黄杨木坐枰上坐定之后,向司马懿肃然问道。
“九品中正举士之制?”司马懿微微一愕,“为兄曾在今年年初听到他谈起过相关的一些思路怎么?他已详细制定出条陈来了吗?”
“嗯。陈令君昨日已将‘九品中正举士之制’的奏稿发到吏部里来审核。经小弟签署同意之后,他便要呈进内廷中书省请陛下用玺颁布天下施行了。”
“哦?三弟是想来咨询一下为兄的建议吗?”司马懿双目亮光一闪,在司马孚脸上一瞟,“你自己认为陈令君那份奏稿写得如何?”
“二哥,小弟认为陈令君的用心还是好的。依照陈令君的本意,他也是想将先朝的‘进贤察举四科取士之法’进一步改良成更为公平、公正的选人用贤之善政。”
司马懿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深深沉思起来:对于汉代的“进贤察举四科取士之法”,他先前任丞相府东曹属之时,就十分熟悉了。它的具体内容是“进贤取士有四科之途: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四科之士,皆须有孝悌公廉之行。”然后,这“四科标准”再颁到各州各郡“乡举里选”,由朝廷选曹、吏部根据乡论民议选拔人才。但后来在“乡举里选”的环节之中,权阉贵戚和豪门富绅们把持了乡议标榜之权:权贵子弟多以门户得举,仁人贤士多以孤寒遭弃,导致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等腐败情形层出不穷。所以,自前朝建安年间以来,荀彧、崔琰、毛玠等清粹中正之士都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各种反思、修正、改良。而陈群现在提出的“九品中正举士之制”亦正是建立在他们探索出来的各种经验结晶的基础之上的。只不过,这套“九品中正举士之制”究竟还能不能够将“进贤察举四科取士之法”做到“矫枉归正,兴利革弊”呢?司马懿心中亦是并无太大成算。
“二哥,陈令君拟定的‘九品中正举士之制’的具体条陈是这样的:在各州、各郡层层设置‘中正官’,选择贤良有识之士担任,专门负责考察本州、本郡之人士,不拘门第、家世,但论德才品行,并据此与成‘状语’,定出‘上上、上中、上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