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心传 作者:肖凤-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目佳椤K谛睦锝景恋囟宰约盒迹核肥蹬渥鞲盖椎呐K醯煤>褪且晃晃按蟮哪盖祝褪悄盖赘仓玫囊±骸<赴俑鲇ざ荚诎菜ǘ浪飧銮逍训呐乖谇闾盖捉哺墓适隆�21日的黄昏,轮船靠近了横滨。冰心倚在轮船的栏杆上,写了几张小纸条,把它们分别地装在几个盛胶片用的锡筒里,封好了口,再把它们投到海水里去。她在纸上写下的,是一个向渔民祝福的吉祥的句子:“不论是哪个渔人捡着,都祝你幸运。我以东方人的至诚,祈神祝福你东方水上的渔人!”

  待轮船在横滨码头停靠稳当了之后,冰心便再一次地跟随着旅伴们登上了岸,游览了横滨的市容。然后,坐上电车,直达东京。他们先到了中国青年会,之后,又到一个日本饭店去吃了顿中国饭。入乡随俗,冰心和她的同伴们也学着日本人的样子,脱鞋进门,席地而坐,在这家清洁幽雅的木质结构的饭店里,吃了一顿几乎与中国的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两样的日本便饭——米饭,牛肉,干粉,小菜之类。饭后,他们又冒雨乘车,游览了日比谷公园,靖国神社,博物馆,二重桥皇宫等等名胜古迹。不过都是来去匆匆,走马看花。在匆忙之中,细心的冰心也没有忽略了摄影。她本想把这些照片寄回祖国去,给母亲看看。可惜的是,在雨中匆匆抢拍的镜头,模模糊糊,竟然洗不出这些异国情调的风景来。

  游览了东京之后,冰心又回到了横滨。23日“约克逊号”邮轮就渐渐地远离了日本的海岸,而进入了更加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

  在大海之中飘流的冰心,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她在轮船上,写了三首思念母亲的诗。在8月25日写的《惆怅》里,她这样唱着:

  当岸上灯光,

  水上星光,

  无声地遥遥相望。

  苍茫里,

  倚着高栏,

  只听见微击船舷的波浪。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梦里的母亲

  来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温人的爱语——

  几次醒来,

  药杯儿自不在手里。

  海风压衾,

  明灯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循着栏杆来去,——

  群中的欢笑,

  掩不过静里的悲哀!

  “我在海的怀抱中了,

  母亲何处?”

  天高极,

  海深极,

  月清极,

  人静极,

  空泛的宇宙里,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两天之后,她又写了两首诗:《纸船——寄母亲》和《乡愁》。她在《纸船——寄母亲》中这样唱道: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在《乡愁》里,她更是恢复了童心,觉得远离了故乡的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孩子,而与自己同船的游伴,也象她一样,都变成了小孩子。他们不知道面前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只顾向着已经远离了的祖国遥望,因为只有在那边,才有爱他们的亲人: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晨,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己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也正是在“约克逊号”邮轮上,年轻的冰心邂逅了一位青年学者。这位青年学者,也是从上海踏上“约克逊号”轮船的。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有一副长方形的面庞。在这副面庞上,有着粗黑的双眉,细长的双目,大小适中的嘴,笔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玳瑁边眼镜。他是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被选送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去深造的。①既然他与冰心乘的是同一艘轮船,又是同到美国去留学的,他们就很自然地相识了,交谈了。这位青年学者,就是后来与冰心共同生活了五十六个年头的知名教授吴文藻。

  

  ①据冰心1986年3月17日下午对笔者的谈话。

  在“约克逊号”邮轮上初识冰心时的吴文藻,还是一个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他年纪虽轻,却学识渊博。虽是攻读社会学与民族学的,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文学名著。他与这位有名气的年轻女作家交谈,话题总在文学的范畴之内。冰心觉得他是一位诚恳的、不拘泥于俗套的谈伴,书读得很多。将近半个月的旅途生活,使他们两人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

  又在海上飘流了七八天之后,9月1日,“约克逊号”邮轮终于抵达了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

  在轮船即将靠岸的时候,冰心在轮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全体侍者写给全体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这封信的文字虽然不够通顺,但是情意却是赤诚的。原来这条美国邮轮上的侍者,都是中国的广东人,他们飘洋过海,到大洋彼岸去谋生,受够了西方人的轻视,他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祖国的留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为国争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口气啊!所以才在这些年轻人即将登岸的时候,用全体侍者的名义,写了一封措词诚恳的勉励信,贴在甲板上,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拳拳的爱国之心,使冰心十分感动。

  “约克逊号”邮轮徐徐地靠拢了西雅图的码头。冰心随着鱼贯而出的人流上了岸,这是冰心第一次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

  她抬眼一看:码头上,除去刚刚上岸的中国留学生之外,都是长着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外国人。再回头一望:在它上面度过了十几天海上生活的“约克逊号”,已经默默地停泊在岸旁。这沉默地停靠在码头旁边的巨轮,又使她蓦地回想起了半个月前离开上海的情景。她深深地意识到:此时此刻,她与祖国,已经相距万里之遥了!

  西雅图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如今,已经变成为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市内有两个湖,街道整齐,景物清幽的美丽海港了。冰心在这里,游览了两天,就又坐上了三日的夜车,沿途经过落玑山、芝加哥、春野等地,于9月9日的中午,抵达文化中心波士顿。

  冰心稍作休息之后,又利用威尔斯利大学开学前的空闲时间,旅行了绿野、春野等地,参观了侯立欧女子大学、斯密司女子大学、依默和司德大学的建筑群,还到了大西洋岸边,看海鸥和在沙滩上嬉戏的孩子。

  9月17日,冰心终于抵达了这次远行的目的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校园很美丽。在校园的旁边,有一座湖,冰心给它取名叫作“慰冰湖”。冰心就住在校园里面一座名叫闭璧楼的学生宿舍里。这座楼是由一位名叫闭璧约翰的船主捐款建筑的,所以,在这座楼的厅、招待室和甬道里,到处都悬挂着描述“海”的图画。这样的环境,一方面使自幼就在海边长大,特别热爱大自然的冰心,感到很喜欢;另一方面,这美丽的景色,又常使刚刚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只身来到了异国的冰心,生发出丝丝如缕的乡愁,使她常常地思念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思念自己的故乡和祖国。

  来到威尔斯利大学不久,就到了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中秋节,这是照例的一年一度家人团聚的日子。阴历8月14日的夜晚,皓月当空。这明媚的月光使她十分地思念自己的亲人。她想起了“看月多归思,晓起开笼放白鹇”的诗句。心想:如有白鹇可放,自己一定打开笼门,让它们飞归故里,去会见自己的亲人。然而她又想:家,毕竟是太远了,纵有白鹇可放,它的双翼,又怎能飞越过浩浩万里的太平洋呢?然而她身边并无白鹇,她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只好跑回屋里,放下了两重帘子,蒙头睡下了。由于不忍见这月光,当15日的黄昏,天气由晴转阴之后,冰心竟然暗暗地感谢苍天,使她不必再忍受这难以忍受的乡愁了。同学们邀她到慰冰湖里去荡舟,等待月明。她不得不去,但是云彩总是严严实实地、厚厚地遮盖着天空,一起荡舟的同学们感到失望,冰心却感到释然,感到“千金也买不了她这一刻的隐藏”①,她十分感谢这个阴天,使她不再生出思乡的感触。

  她以为这就算是逃过了中秋,也逃过了自己最难忍受的思念的痛苦。没想到,第二天的夜晚,在她最不提防的8月16日,她偶然地走入了住在楼东的一位同学的房间,却忽然看到了满室的月光!她对着室中清亮的满月,心中立刻涌起了无限的感伤,她被一股强烈的辛酸之感困扰着,仿佛是站在万丈悬崖的顶上,下面就是贮满了酸水的海洋。她真想纵身向下一跃,跳进这充满了乡愁的海水之中去。她这样描述着自己的乡愁:“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②她赶忙地辞别了同学和月光,跑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用手绢把摆在桌上的父母亲的相框蒙上,又拿起了一本厚厚的书,强迫自己苦读。但是她读不下去,只好躺到床上,默默地流下思念的泪水。

  

  ①②冰心:《往事(二)·六》

  为了寄托自己的乡愁,她又把父母的照片摆在读书写作的案头,望着双亲的照片,就好似看到了他们生动的面容一样。她还把故乡福建的特产——水仙花,带到了大洋彼岸,她不再象住在北京家里时那样,要依仗着两老来侍弄她屋里的花草,而是时时不忘给来自故乡的鲜花添水和修剪,让它们能够在这远离祖国的异地他乡,开放出秀丽、典雅的花朵来。

  她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们,回忆着过去在北京的家里,弟弟们带给她的快乐和温暖。她想起有一次,在秋天,弟弟们都到郊外野游去了,她一个人坐在家中的廊子上,承受着袭来的秋风,听着墙外传来的叫卖声,一种萧瑟的寂寞感忽然涌上了心头,身上又不胜秋风吹来的凉意,使她觉得无趣,而且惆怅。可是,就在这时,弟弟们回来了,传来了他们欢快的笑声和喧哗声,冰心刚刚还感觉到的惆怅和寂寞,立刻被弟弟们的归来驱赶得无影无踪。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使冰心了解到了手足之情的可贵。她知道了,原来弟弟们就是她的快乐和安慰,“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思的。”①

  除去思念父母和弟弟们之外,冰心也十分地思念自己的小读者。她在上面提到的那个令她难以自制的月夜过去之后不久,就在这一年的10月14日的早晨,她早早地起了床,然后就沐浴着朝阳,穿过树林,来到了慰冰湖畔。她悄悄地坐到了湖岸边。湖水的微波轻轻地拍击着湖岸,一层一层的湖水的波浪,悄悄地涌上了湖边的潮石。冰心面对着眼前的湖景,把纸张摊开在膝头,继续写作她的《寄小读者》,向她的小朋友们报告慰冰湖畔的消息。

  她先把面前的慰冰湖介绍给他们:“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的形容介绍她!她现在横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小朋友,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便只有她——海的女儿,能慰安我了。”②因此,冰心便给它取名叫“慰冰”。“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嘱咐它,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它到远东去”。“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了,若问我爱哪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象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②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②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也是一个这样清幽的早晨,冰心又写出了一组类似《繁星》与《春水》那样的组诗《远道》十七首。她在这十七首小诗里,写她是如何地盼望着接到家中的来信,而因为:

  信差悠然的关上了信柜,

  微笑说“所有的都在这里了。”①

  而使盼望家信的冰心:

  我微微的起了战栗,

  “这是何等残忍的话啊!”④她常常这样满怀着希望,又带点儿恐惧地走下楼来,却常常:coc2因着空的信匣,

  却诅咒了无味的生活。②

  

  ①④冰心:《远道·五》

  ②冰心:《远道·三》

  她只好反复地苦读着过去收到的家书,聊以自慰。又经常在梦里,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中。只要一收到家里的来信,就会使她高兴得流泪。而如果恰逢这种时候,有同学闯进屋里来,她就:

  对着凝视着我的她,

  揉着眼睛

  掩饰的抱怨着烦难的功课。①

  如果有一位美国同学对她说:“再见,我回家去!”这“我回家去”四个字,就会使她:

  呆立了半晌②

  想念自己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家庭,因而羡慕这位家在近旁的回家者的好福气。当有的同学向她炫耀:

  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

  母亲是最好的妈妈!③

  她的那颗温柔的心里:

  竟起了无谓的不平⑤

  

  ①冰心:《远道·十二》

  ②冰心:《远道·十五》

  ③⑤冰心:《远道·七》

  因为冰心觉得:只有自己的父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只有自己的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在睡梦中见到了这位最好的母亲,梦中的母亲正象过去一样地嘱咐她:

  秋风起了,

  不要尽到湖上去啊!①

  为了安慰思念母亲的自己,她:

  连梦中母亲的话语

  也听从了!②

  她苦苦地思念着母亲,却清晰地记得临别时母亲对她嘱咐的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